【討論】關於大學名額增加......


Recommended Posts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813/5/intd.html

這是新聞~~~

想請各位學長姐,學弟妹來討論,順便調查大家意見為何?

其中台大校長李嗣涔反對的原因是:甄選是需要面試,且有特殊表現者可加分,但鄉下長大的弱勢孩子較沒有機會參加才藝等活動,成績會受影響,並不公平。

我想針對這點作討論.

我想反問的是:

1.假若今天有孩子沒辦法在課外時間學期才藝活動,我想學校應該也有社團活動吧?而且若教育部實施了推甄名額增加的話,各高中職相對也應該會更加重視學生的社團或才能.現況高中職普遍將社團活動期間當作是"放任式"的課程(課程或成績方面並無特別要求,但有的學校依舊保有社團成發的傳統),我認為在增加推甄名額後,學校也會更重視學生社團,人際方面的表現.

2.人家說"高中是大學的學校教育",然而我國大學十分重視"學術自由"及"學生多元發展",而在"學生多元發展"這部分在高中時也應有些準備才對,例如:學生在高中職裡注重的應該不只是課業成績而已,也必須有多方面的表現.

3.再說,現況下有眾多大學科系並不是只考"國英數史地物化生"中就能看出學生是否有才能就讀該科系,例如:在96年大學學測推甄簡章中我們找不到的法律系有:世新,輔仁,東海,北大......也就是說想教讀以上幾間法律系所的同學必須參加指考,而指考中有考"現代社會",或"三民主義"嗎?另外,想就讀法文,日文,韓文......除英語外的語言學系的學生,能在指考中看見他們對該國文化了解有多深嗎?答案想必是否定的.

以上,或許言詞有些偏激,若有筆戰,勞版主刪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教育這個主題,一定是「環環相扣」的。

記住這四個字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現在教育制度下的學童會這麼辛苦。

假設為了要加強推甄而加強社團活動,但校方和學生都需要承擔萬一推甄沒上的風險;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假設,若是指考的入學制度去考量,指考畢竟還是採計那些科目,

因此從這點看來,基本上應該很少有學校會為此而加強社團活動,

大多還是會選擇加強學科來衝考試成績。

各種不同角度都各有利有弊,

說得出好處,就一定說得出壞處;

相對的知道有壞處,另一面就一定有好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中台大校長李嗣涔反對的原因是:甄選是需要面試,且有特殊表現者可加分,但鄉下長大的弱勢孩子較沒有機會參加才藝等活動,成績會受影響,並不公平。

臺大校長是我們臺南一中的學長...但他似乎不了解南一中的現況...雖然南一中不是鄉下學校,但有跟鄉下學校一樣的問題...

有特殊表現者可加分:在臺南一中所謂特殊表現不外乎,幹部,社團參與,文章比賽,科學展覽...但科學展覽此項讓我覺得非常的不爽,科學展覽都優先讓給資優班的學生去做,在普通班的學生根本不知情的情況下,那些資優班的學生都拿了一堆獎狀,獎杯,重點是我們跟本不知情...這樣子我們不就跟那些弱勢孩子一樣"沒有機會"參加了嗎?...我們的成績不會受影響嗎?...我認為"不公平"影響著大多數人...不要改反而公平...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恩 關於第3點我以前也有想過 不是每個醫科出來都是當醫生 也不是每個法律系出來都是當有關法律的職務 恩 我最後想到 如果你高中就沒努力 妳憑有什麼機會選擇 看來版主大大很想上法律系吧 我高中3年也想上 可是最後因為我努力不夠 所以分數不夠 所以我選擇商科 其實 高中只是看你有沒有那個基礎而已 你沒有基礎 妳憑什麼可以超越那些跟妳有同樣夢想卻比你努力 分數又比你高的人 唉 高3聲還是好好拼指考吧 說真的 你有實力 你什麼學校都上的去 也不需要看面是那些教授的臉色 我就不信 考個500分 (文組

哪一間學校 哪一所科系 會不上妳上= =

PS 回這種文好膽顫心驚 因為怕被別人炮阿= = 恩 我反對把甄試入學的人數增加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好意思~我跳動一下我的立場~

我之後有有心的想法:我覺得大學本身有必要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學生,而不是經過教育部來決定程序.

就好比:A大學的西文系認為:學生應具備西班牙文化,歷史,地裡的基本知識.

所以A大學西文系可以利用推甄來選擇其學生.

而B大學的西文系認為:西班牙語言,文化,史地等到上了大學在學習也不遲,重點是學生高中的通識教育學習的如何.

所以B大學可以利用紙烤來選擇其需要的學生.

但是,在大學自主招生下又會產生另一種問題:招收人數不足的學校,會不會故意降低標準來招生?

--------------------------------------------------------------------------------------

還有寫真學長說的沒錯,有科展的話大部分都優先錄取自然組,或資優班.

不曉得學校有沒有想過,讀社會組的學生難道就沒有相同的興趣嗎?

我承認領域不同,在操作實驗上的確很難,但我還是覺得學校應該要有公平選擇的機制.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1 months later...

我覺得維持現況徵選四成指考六成就很好,一來不會完全擠掉鄉下小孩的名額,另一方面又可鼓勵學生多元發展。

如果甄選變成百分之百,反而壓力會變得很大,因為只考一次學測,一試定生死,而且會變得有很多人的備審資料是做假,或是為了備審資料而去作一些有的沒的來假裝一下,例如一個對電腦一竅不通的人為了上資工或是電機就去找了一篇IT方面的文章自己改寫一下放進備審資料。其實現在可能就有這種情形了,不過因為只有四成名額所以不會算太嚴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