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henchi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指考十八分就能進大學,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說,該思考的是如果英文、國文都不會的學生,為什麼還能從高中畢業,是他的能力不能用筆試測出來嗎?還是高中根本沒教好。李遠哲認為,台灣的高中教育在抹殺創造力。他指出,台灣教育只教學生如何考試,學校應該教學生如何探索事情,許多高中很優秀的學生,還是去補習班,為了考醫學院準備;許多很有創意的小學生,到高中就漸漸喪失創造力。李遠哲說,設大學教育部是要把關沒錯,但很多都是政治因素,立委都說家鄉要大學,不通過就要刪預算,這不能全怪教育部。他說,高中畢業生百分之百進大學,沒有什麼錯,一個社會裡,能接受的教育水準愈高,社會也會愈進步,只是台灣的教育,沒有檢驗制度,也沒有補救制度。他強調,大學的數目很多不是壞事,但大學要分類,有研究型大學,有藝術與餐飲大學,多不是重點,而是要問學校有沒有辦學的理念。他強調,不要每一個事情出問題,就指責教改失敗。李遠哲說,大家非常不願意改變用筆試的方式選擇人才,進高中大學都是筆試。企業界說希望培養有想像力、創造力,身心健康,善溝通合作,還有領導能力的人,但討論到最後還是筆試最公平。他反問,「這是我們要的嗎?有道德的人是筆試得出來的嗎?筆試也不能測驗出腦筋裡有多少東西。」有很多頭腦好考試考高分的人就因為社會的期待就算不喜歡醫科還是去念這樣抹殺了許多應該在不同領域大放異彩人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光~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我覺得啊大學指考18分都能進大學那以後我們這一代不就18分以下也能進喔應該要從高中把關起不管怎樣政策都有缺點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yehenchi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以最低分錄取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的陳姓學生,學校表達歡迎他入學,但他的父母不領情,表示寧願兒子重考或是留在家鄉念附近的學校,半工半讀也好,「不可能去念(稻江)」,也「不准他去念」。陳姓同學昨天不在家,他母親對記者登門採訪,臉色一沈說「這有什麼好寫,人家心情已經很不好、很不舒服了!」她表示,兒子已決定重考,並到新竹市補習班報名上課,好好再衝刺一年。後來又改口說,兒子已到工廠打工,要加班,不知何時回家。對稻江歡迎陳姓學生就讀,會好好輔導栽培,陳姓學生的母親反而責怪稻江,「分數那麼低怎麼也讓人錄取」,「又不是很好的學校,而且離家那麼遠,不管學校開出什麼條件,都不可能去念」。她說,兒子在校成績、資質並不算差,不過考試時表現失常,聽兒子說是被倒扣分數太多,接到成績單她也嚇一大跳。因為考得不理想,本來沒打算填志願,後來是想「多個填志願的經驗也好」,才把志願卡交出,根本沒想到會錄取。陳姓學生的母親還抱怨,現在什麼多元入學很糟糕,「成績那麼差也能上」,她認為應該達到起碼的分數,否則素質不是很好,念了又有什麼用,何況現在大學生滿街都是,大學畢業又怎麼樣,「最好恢復聯考」。陳姓學生就讀苗栗一所私立綜合高中,他的導師表示,大考後,未再接獲陳姓學生的電話或連繫,不便對在校學業成績或大考成績表示任何意見。該校的一名主任則認為,大學入學有四十餘種錄取方法,最少的計算三科成績,最多的併計六科成績,因此必須考量稻江學院錄取學生的成績計算方式,不能只以公布的成績,就認定這名學生只考十八分,這是不公平的算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leiwine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美國在升學方面做的比較完整...................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光~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嗯嗯要恢復大學聯考喔那個分數總分不是很高恢復的話,大家就有的拼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leiwine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嗯嗯要恢復大學聯考喔那個分數總分不是很高恢復的話,大家就有的拼了但是一回復,到時又會被攻擊走老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letheTR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我覺得啊大學指考18分都能進大學那以後我們這一代不就18分以下也能進喔應該要從高中把關起不管怎樣政策都有缺點啦其實讀書還是自己的事,高中再爛雖然有影響但是也不會落差太大;再說沒有畢業證書也可以唸大學,怪高中實在是很弔詭XD不過要能夠以自己的能力跟創造力去選擇方向還需要通過可能困難重重的筆試,這點是蠻需要思考的。18分上大學,學生沒有錯;問題在於其他人不服氣,還有政治因素所產生的大專院校過多招生不足的問題,雖然十八分上大學這件事問題很大,但是重點應該不在於這個分數,如果因為自己成績不好而他能努力其實也是件好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PichuChen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當人傷感情不當人又考這樣高中老師其實也滿為難的吧。。我覺得那個媽媽的心態有問題"成績那麼差也能上"他是把大學看的多神聖?這是他孩子的受教權,他孩子要放棄是他孩子的自由我覺得他的言論,會讓稻江的教授受傷如果說真的要避免低分上大學我認為有幾個解決方法1。高中畢業聯合檢定(類似國家檢定) (可能會有部分學校沒有學生畢業~)2。大學指定科目考試難度降低3。各大學學生數目減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yehenchi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我認為有幾個解決方法1。高中畢業聯合檢定(類似國家檢定) (可能會有部分學校沒有學生畢業~)2。大學指定科目考試難度降低3。各大學學生數目減少疑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PichuChen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18分上大學,學生沒有錯;問題在於其他人不服氣(刪)你會不服氣有人考到比你差的大學嗎?或者是基測比你差的同學機然還有學校讀?放心~~不服氣的應該是只有高中畢業的人吧。。。因為有人好像連書都沒讀,學歷就超過他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PichuChen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疑問~?可能會為了避免再被罵於是犧牲鑑別度當然,這好像在我們的數學段考常常出現我相信指考不敢這樣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ENA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李遠則心裡面很明白,怎麼樣的人格,才是對社會有幫助的人格,但他無法改變,甚至做了錯誤的決策。我絕得,這種時代,上大學根本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因為到最後,大家都是社會的下層人,不管是第一志願,最後一志願,都會成為資本主義的奴隸,恐慌的被媒體操控,現在錯誤的根基,根本就不在考試制度,因為整個社會已經被政治人物還有媒體弄到很臭很爛了,大家很會把"創造力"掛在嘴邊,但卻不知道怎麼培養。這種社會,能夠培養出什麼有創意的人?STEVE JOBS能夠製造奇蹟,完全憑的是熱情還有傻勁,但今天他給IPHONE打了70分。創意跟資本主義到底是什麼?有關係嗎?為什麼現在行銷學很熱門,因為大家只想到如何設計出消費者想要的,然後把東西賣出去,在行銷學裡面,講師可以很自然的,講出蘋果日報"成功"的案例,但卻不說,他把民眾弄得很腦殘。為什麼現在的工廠偷工減料越來越嚴重,因為原料物價漲太快,卻又不敢漲價,大家就在拼這種紅海市場。這就是台灣社會一大堆人再爭論一些屁事。這種狀況100年之內都無法挽回除非有英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PichuChen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TO:ENA我認為你的角度有點悲觀你要找的是創造力嗎?我認為你可以上PTT你應該可以找到你要的東西或是日本2CH。。等等建議你不要把電視轉到新聞台幾個禮拜看看別的東西在放學時間觀察現在的國中生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未來那些政治人物總有一天還是得下台這就是為什麼要有死亡所以,假如大家的想法是積極的,是正面的我相信台灣社會不會那麼快就OVER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ENA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1.ptt我不清楚,但我對創意的本質稍微有一點點了解,你可以跟我講,ptt有哪些好的創意2.我很少看新聞3."白目國中生"這句話是罵假的?以我的國中母校為例,因為升學率很高,所以大家都來讀。透過跟我們班導師的討論之後,才得知,自私、冷漠、道德低落、價值錯亂,越來越普遍,幾乎是個大現象,功課好的人,還會帶頭罵髒話,嗆老師。我讀國中的時候,班上的同學都很願意幫助弱勢。而我老師她現在代的那個班級,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愛心、同情心,完全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班上弱勢,排擠、羞辱是家常便飯。這些東西是我的國中老師跟我講的。我國中老師教學經驗很豐富,他看的很多,而且,他是現在台灣社會中,少數的好老師。老師太有愛心,太願意位同學付出,不僅會被其他老師排擠,還會被家長指責(為了幫助少數問題同學,還會被家長公幹,因為家長也很自私,大家可以從危險心靈裡看出來)所以我相信我們老師說的,因為它是被傷的最嚴重的人。4.政治人物下台與死亡有什麼關係?根本沒關係,因為搞政治的人,就只有那幾個人,加上社會冷漠,會有人出來領導清風嗎?我希望。5.台灣社會冷漠自私是假的嗎?早已經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了6.m型社會不是假的,即將發生,當中代表的是痛苦的社會指數與畸形的價值觀7."讓大家想法正面"這種話,很沒有實質意義,這句話就跟"提升學生創意能力"一樣沒意義8.我的想法很正面,因為我願意去想,並且同時想著如何去導正,但..我需要一點時間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Arcson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據說最快後年會開始大學評鑑,未達標準不得招生李遠哲也沒說錯,為什麼考這麼爛還可以畢業?高中本身也有責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leiwine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結論是....................請努力用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anderson24 10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0, 2007 聯招一定是最公平的但對我們這些程度不及前三志願的學校 是要很拼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letheTR 10 發表於 August 11,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1, 2007 你會不服氣有人考到比你差的大學嗎?或者是基測比你差的同學機然還有學校讀?放心~~不服氣的應該是只有高中畢業的人吧。。。因為有人好像連書都沒讀,學歷就超過他了請不要對我的回覆斷章取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PichuChen 10 發表於 August 11,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1, 2007 TO:颻對不起,但是我指的"其他人"是其他學生,社會人士。。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l654 10 發表於 August 11,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1, 2007 就樓主發表的標題而言,我有另一個想法:不管是考18分還是多少分,測出的最多只是一位學生在高中的學習成就──而且只有「學科」方面。既然我們強調要培養多元人才,那為什麼「學科」成績考18分而能上大學要被如此大肆渲染?重要的應該是學生唸些什麼系,以後有什麼出路吧?或許這是我國教育的一個改進的指標,但給我的感覺卻是在"強調多元學習"上的一個不平等 (其實我一開始也蠻震驚的啦!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Arcson 10 發表於 August 11,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1, 2007 就樓主發表的標題而言,我有另一個想法:不管是考18分還是多少分,測出的最多只是一位學生在高中的學習成就──而且只有「學科」方面。既然我們強調要培養多元人才,那為什麼「學科」成績考18分而能上大學要被如此大肆渲染?重要的應該是學生唸些什麼系,以後有什麼出路吧?或許這是我國教育的一個改進的指標,但給我的感覺卻是在"強調多元學習"上的一個不平等 (其實我一開始也蠻震驚的啦!XD)他的學習成就竟然比一個五歲小孩還低!!?這值得思考啊...(一位記著帶著今年指考考題給一位五歲的小孩寫,記者告訴他隨便猜就可以了,猜完之後的分數大於18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囧興~ 10 發表於 August 11,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1, 2007 18分可以唸大學,這到底有什麼好批評的。放榜了,媒體照例又誇大了大學入學考試的「錄取率」。一方面將錄取率定義為有資格繳志願卡考生被率取的比例,自繳志願卡的十萬多個考生,錄取了八萬九千人,錄取率於是高達八成七。問題是,今年報名大學指定科目考試,表示有興趣讀大學的考生有11萬八千人,錄取八萬九千人,真正的錄取率其實是七成六。另一方面,輿論也大肆報導了在錄取分數最低的科系,質疑為什麼三科總分六十八點五分就可以念大學。此外,教育部長對高錄取率之下「大學高中化」的情況表示憂慮,監察院也以「大學品質倒退十五年」對教育部提出糾正,這種大學「浮濫」的氣氛,偃然成為多數人的共同感覺。某份針對大學生所做的調查果然顯示,九成一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素質低」,七成九的大學生認為「台灣學生的素質不敵大陸學生」。長期以來,國人受大學教育的機會就受到政府嚴厲的管制,這一波大學擴張以前,同一世代受大學教育的機會只有約百分之十。雖然上述「八成七」的錄取率,被炒作得彷彿整個社會有八成七的年輕人都在念大學,事實上以今年七月底18歲人口有三十一萬七千人來計算,大學錄取八萬九千人,讀大學的比例只有二成八。由考試成績前百分之十的人口所組成的大學生,當然比由二成八的人口所組成的大學生素質來的高,這有什麼需要驚訝的呢?是否值得念大學所考量的應該是個別大學生在受大學教育前後品質是否有所提升,而不是入學前「素質」的高低。那麼,這些「大學浮濫」導致「素質下降」的意見,到底在抱怨什麼?這些抱怨背後隱而未顯的其實是「某些人不應該也不值得念大學」的看法,才會有「六十八點五分也能錄取」的感嘆。問題是,為什麼考低分就不應該念大學?有人願意在沒有政府補貼之下,自己付錢念私立大學,其他人有什麼權力說三道四?當然,這種「某些不應該也不值得升學」的心態,並不只存在於社會「菁英」的思考中,也一直就存在於政府人力規劃的思維中。人力規劃的思維促成大學機會的管制,也存在於高中職分流教育的設計中。在這個思維之下,雖然大多數人都希望就讀大學,政策設計者仍然認為多數人不該念大學,大筆一揮就將七成(這幾年比例慢慢降至五成)的國中畢業生分配去念高職,將他們升普通大學的機會排除。 升大學是提高個人所得和家庭背景較差者向上流動的最重要管道,追求更好未來更是個人的自由。考試成績較差者,如果願意自己負擔成本來追求這個機會,其他人特別是已經掌握這個機會的人,除非擔心更多人受高等教育會使得競爭者增加,有什麼權力認為有人不應該念大學。這是前幾年的。不過今年又老調重彈,真是不覺得無聊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很囧的人 10 發表於 August 11,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11, 2007 說真的...我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很震驚真的對台灣的未來感到擔心尤其是想到教育資源的分散會使一些學術研就無法進行不禁讓人悲從中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