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大家認為二次大戰那幾場戰役打的最激烈


Recommended Posts

就一个战争方式而言,这些算不上什么没有人性的武器

使用舰船撞击敌舰以求共亡

弹药油料燃尽寻找目标进行撞击

身背手榴弹炸药进行自杀式攻击(针对堡垒、坦克等)

都是在各个战场各个国家都发生过的

所谓不同的就是日本把这些到了临尽才使用的招数变成了攻击武器而已

如果说人性

那么拿步枪瞄准敌方士兵,哪里又能体现人性光辉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 回覆 67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之前有一部電影教“Letters of Iwo Jimo”

那是講二次大戰的硫磺島戰役,那部片子有兩部,另一個叫“Flag of Our father”

他們是以美日雙方的角度來敘說硫磺島戰役。

美國在1945年2月,開始了硫磺島攻略,1945年德軍在阿登突破(突出部之役)已經失敗了,

突出部之役是德軍在二次大戰中最後發動的大型作戰之一,此役德軍集結了德軍的最後精瑞

部隊,包括虎王式戰車(虎式二型)等各種裝備值行的一次大型作戰,一度逼近荷蘭,最後因為後援不足在加上盟軍的反攻和空中優勢敗退。

二次大戰有很多很有名的戰爭大家討論看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馬其頓是巴爾幹上的一個無恥小國家

GOSH!!!!!!!!!!!!

同學你麻煩看一下標題然後爬一下文

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Macedonia

跟大家所謂的馬其頓防線:Maginot Line

根本是兩碼事

說到法國的Maginot Line(我用英文原名就沒有翻譯上的爭議了吧)

其實一戰的時候德國也有一個性質差不多的防線叫Siegfried Line

法國之所以會築這防線是根據一戰的經驗

可是二戰的戰爭方式變了

Maginot Line變的沒有實質意義

---------------------------------------------------------------------------------------------------------------

二戰有兩個戰爭是轉捩點

一是Battle of Stalingrad史達林格(德俄關係)

二是Battle of Midway中途島(美日關係)

根據歷史課本

史達林格是最血腥的戰爭

... In November 1942 the Russians had gone on the counteroffensive. After some of the bloodiest fighting of the war, they broke the siege of Stalingrad and surrounded an entire German army. After that army was captured in February 1943, the Russians swept rapidly westward. ...

以上是節錄自我的美國歷史課本

中譯: (自己翻的,如果覺得怪怪的見諒)

1942年十一月,俄軍反擊. 經過一些最為血腥的戰鬥之後,俄軍突破史達林格的圍攻,並包圍整個德國軍團. 1943年二月,在俘虜了德國軍團之後,俄軍迅速地向西掃蕩.

史達林格一役之所以成為最血腥的一役或許是因為所謂"意識形態"

Stalingrad以史達林(Stalin)之名命名

希特勒想拿下史達林格,象徵推倒俄軍精神領袖史達林,對俄軍的士氣會有嚴重的打擊,反之對德軍有鼓舞士氣之效

相對的,史達林也想保住這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城

所以兩國領袖像小孩一樣在史達林格瘋狂得加注兵力

故此,史達林格一役為最激烈的戰爭

個人淺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史達林革勒說真的,打到11月多時已經是個廢墟了,德軍將領認為史達林革勒已經

不重要了。但希特勒還是固執,那以經變成他和史達林他們的私人恩怨了。

史達林革勒的德軍的第6軍團和第48裝甲師後來被蘇聯軍反圍困,由德軍功略克里米亞半島的英雄曼斯坦元帥率領德軍第6裝甲師企圖救援史達林革勒的德軍。

他們不斷的血戰終於離史達林革勒只有48公里,但東線蘇聯軍在次發動大規模的攻勢。

整個東線已經極極可危,曼斯坦打電報給德軍史達林革勒攻略指揮官第6軍團的包魯斯將軍

希望他途圍,但包魯斯拒絕了......................

最後曼斯坦被迫只能停止救援,因為要犧牲100萬東線德軍還是犧牲20萬被圍的德軍............

1943年2月最後史達林革勒的20萬德軍投降,整個東線在這一年進入了關鍵時刻。

德軍後來又在卡爾可夫地區發動大反擊,重創蘇聯東南方面軍,蘇聯第5集團軍被毀滅

最後雙方在庫爾斯克地區聚集重兵,在庫爾斯克決戰,此戰決定了東線的命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老番薯
史達林革勒說真的,打到11月多時已經是個廢墟了,德軍將領認為史達林革勒已經

不重要了。但希特勒還是固執,那以經變成他和史達林他們的私人恩怨了。

史達林革勒的德軍的第6軍團和第48裝甲師後來被蘇聯軍反圍困,由德軍功略克里米亞半島的英雄曼斯坦元帥率領德軍第6裝甲師企圖救援史達林革勒的德軍。

他們不斷的血戰終於離史達林革勒只有48公里,但東線蘇聯軍在次發動大規模的攻勢。

整個東線已經極極可危,曼斯坦打電報給德軍史達林革勒攻略指揮官第6軍團的包魯斯將軍

希望他途圍,但包魯斯拒絕了......................

最後曼斯坦被迫只能停止救援,因為要犧牲100萬東線德軍還是犧牲20萬被圍的德軍............

1943年2月最後史達林革勒的20萬德軍投降,整個東線在這一年進入了關鍵時刻。

德軍後來又在卡爾可夫地區發動大反擊,重創蘇聯東南方面軍,蘇聯第5集團軍被毀滅

最後雙方在庫爾斯克地區聚集重兵,在庫爾斯克決戰,此戰決定了東線的命運.............

等等,第六集團軍之所以會死守是因為希特勒的命令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等等,第六集團軍之所以會死守是因為希特勒的命令吧!

對,是命令,曼斯坦那時要他途圍他拒絕了。

但其他東現德軍將領接受這建議開始徹離蘇軍攻擊地區,他們通通危反了希特勒的死守命令

但之後的卡爾可夫攻防戰證明他們是正確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作者: OoLucyoO

二戰有兩個戰爭是轉捩點

一是Battle of Stalingrad史達林格(德俄關係)

二是Battle of Midway中途島(美日關係)

其實,二戰歐洲戰場的轉捩點是第三次阿拉敏戰役

只是因為史達林革勒比較有名而已

作者: OoLucyoO

說到法國的Maginot Line(我用英文原名就沒有翻譯上的爭議了吧)

其實一戰的時候德國也有一個性質差不多的防線叫Siegfried Line

法國之所以會築這防線是根據一戰的經驗

可是二戰的戰爭方式變了

Maginot Line變的沒有實質意義

德國在二戰也有齊格菲防線

二戰打的激烈的地方有很多

像是:基輔包圍戰

第3次長沙會戰

颱風作戰

滇緬公路

古斯塔夫防線

佳林作戰

法萊斯的口袋

巴格拉基昂作戰

匈牙利-布達佩斯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二戰歐洲戰場的轉捩點是第三次阿拉敏戰役

只是因為史達林革勒比較有名而已

你是指Battle of El Alamein嗎?

第三次阿...

我怎麼只記得有兩次阿?

還有兩個Battle of El Alamein跟Battle of Stalingrad被歷史學家同列為歐洲戰場的轉捩點

(懶的看的人直接看紅字吧)

There were two battles of El Alamein, both of them during 1942. The Battles occurred in Egypt in and around an area named after a Railway Stop called El Alamein. During the Battles, Allied (primarily British Empire) forces were lead by British Field Marshalls Claude Auchinleck during the first Battle and Bernard Montgomery during the second Battle. The first Battle ended in a stalemate in which the British finally stopped the eastward advance of the Germans and Italians who were under the command of Field Marshal Erwin Rommel. These two battles are considered by many World War II historians to be one of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war against Germany and the Axis Powers (along with the Battle of Stalingrad). Although much fighting remained in Africa and the European Continent,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battles might best be summed up in the words of Prime Minister Winston Churchill, who in November 1942 stated that:

"The Germans have received back again that measure of fire and steel which they have so often meted out to others. Now 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First Battle of El Alamein - 1-27 July 1942

Second Battle of El Alamein - 23 October-4 November 1942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二次大戰的太平洋戰爭其實還有一場關鍵

那場關鍵是瓜達康納爾島攻防戰,

中途島海戰日軍隨敗,但整體來說日軍軍力還是很強大,

美軍也開始計畫收復所羅門群島並達成最後目標攻佔整個新幾內亞。

日軍也計畫開始在新幾內亞北部橫越中部山脈攻擊南部的澳軍並攻佔整個新幾內亞

威脅澳洲。

日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為了這項攻擊計畫在瓜達康納爾島建立機場。

美軍知曉後決定先功佔此島發起了『瞭望台作戰』開始作戰

1942年8月7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登陸此島佔領機場展開了為期半年多的血戰

美國海軍和空軍不斷的在所羅門群島和日軍空戰海戰

美國海軍甚至和日本海軍夜戰!!

最後日軍終於承受不了消耗戰在1943年1月5日徹出瓜達康納爾島

此戰真正的打通了美國的太平洋之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The Battle of Guadalcanal應該是所謂"瓜達康納爾島攻防戰"吧?(中文譯名真難記="=)

因為這島對日本而言,是進攻澳洲的一個據點;對美國而言,是奪回菲律賓,或甚至是攻擊日本的踏腳石

在同盟國太平洋區的"active defense"政策之下,日本這個佔領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這場戰役美澳合作,可是日軍的巡洋艦(cruiser force)擊沉了五分之四護衛到瓜島補給的美澳heavy cruisers,使得美國海軍補給短缺.

在瓜島的叢林裡,戰鬥方式是比較原始,hand-to-hand.(刀械戰),而美國海軍曾受過這類的訓練.

此戰役可能是日軍唯一一次被擊敗的陸戰.

樓上日軍撤退的日期...我手邊的資料(歷史課本)說是1943年2月9號欸(比你晚整整一個月欸!)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The Battle of Guadalcanal應該是所謂"瓜達康納爾島攻防戰"吧?(中文譯名真難記="=)

因為這島對日本而言,是進攻澳洲的一個據點;對美國而言,是奪回菲律賓,或甚至是攻擊日本的踏腳石

在同盟國太平洋區的"active defense"政策之下,日本這個佔領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這場戰役美澳合作,可是日軍的巡洋艦(cruiser force)擊沉了五分之四護衛到瓜島補給的美澳heavy cruisers,使得美國海軍補給短缺.

在瓜島的叢林裡,戰鬥方式是比較原始,hand-to-hand.(刀械戰),而美國海軍曾受過這類的訓練.

此戰役可能是日軍唯一一次被擊敗的陸戰.

樓上日軍撤退的日期...我手邊的資料(歷史課本)說是1943年2月9號欸(比你晚整整一個月欸!)

美澳的軍艦(被擊沉的主要是護衛運輸艦的艦隊,主力包括航母早在支援作戰72小時後已經離開了)

他們是在登陸沒幾天就被日軍三川軍一中將的第8艦隊打沉~~~~

但日軍懼怕美軍航母反擊而在夜戰奇襲完後就撤了沒有達成作戰目標毀滅運輸艦

(航母早就離去了但日軍並不知道)

美軍透納少將在攻擊結束後沒多久就慌忙徹退了~~~

不過美軍在一開始瓜島佔領機場~~可以用機場進行一些幫助

那日期大概是我弄錯了吧=.=我很會弄錯日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日本的將領 山本五十六

就是在此被擊落身亡 這讓日本的將才頓失ㄧ大支柱

怪怪的 山本是1943 4月18日 在前往拉布爾途中 在布堪維爾上空被擊落

我去翻書發現 日軍在1月暗中撤退 2月9日 美軍進攻日軍留下的空殼基地

大概差異是這樣造成的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唔~

不過我去Discovery網站查証,的確只有兩次阿(其他像BBC,CNN,History.com都沒有明確說出有幾次)

http://www.discoverychannel.co.uk/ww2_home/ww2_the_battle_of_el_alamein/index.shtml

More accurately known as the second Battle of El Alamein, the gruelling fight lasted from October 23rd to November 3rd 1942. (The first battle in July had ended in stalemate, with the Allies suffering heavy casualties.)

第一段開宗明義有講到只有兩次,日期也點出來了

我去BBC的網站,看到這個很可愛的東西,關於Battle of El Alamein的示意圖

http://www.bbc.co.uk/history/interactive/animations/wwtwo_map_el_alamein/index.shtml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怎麼都是引用英文的資料= =""

還好我還看的懂

Discovery軍武介紹程度我一向不敢領教= ='

程度遠輸它介紹人文、生物方面

BBC的二戰比較偏向英國的角度來看

比較完整的只有英倫海峽空戰

有些東西看網路是查不到的,看書比較好

建議你可以去看看戰史入門和李德哈特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這兩本書

PS: Discovery只是指它認為「精確」的第二次的時間在8月23-11月3日

我上上上篇有講中間應該分開來看

而且如果一直打從8月打到11月,德軍那有閒功夫做惡魔的花園

BBCBattle of El Alamein的示意圖是第三次會戰的

作者:OoLucyoO

此戰役可能是日軍唯一一次被擊敗的陸戰.

恩....日本不只在中國長沙會戰時打輸中國,第二次登陸威克時第二次還差點被弱勢的美軍陸戰隊逆推下海洗澡

自瓜達康納爾島後就連吞敗仗拉!!!

其實日軍在瓜島並沒有明確的撤退日期

他們是用東京特快車分批運走

怎麼沒有人提到鐵底灣和血腥山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怎麼都是引用英文的資料= =""

還好我還看的懂

因為我覺得二戰的資料直接看比看翻譯的準確

而且中文資料多半比較著重在對日部份

不過懶的看的人可以直接看紅字

部份我會翻譯(像我的歷史課本節錄部份)

好啦~以後我貼原文都全翻譯好了(字很多的要花很多時間T_T)

BBC的二戰比較偏向英國的角度來看

因為它是BBC-->Britan角度

BBCBattle of El Alamein的示意圖是第三次會戰的

他上面有標timeline欸~

從九月開始

你推薦的書我會去找

不過根據你的說法

攻守不同就不算同一場戰爭

我不太同意欸

研究歷史的人很多

對同一個歷史事實所做出的歷史解釋也不一樣

某些觀點大部分歷史學家認同,可是未必是真的

反之亦然

恩....日本不只在中國長沙會戰時打輸中國,第二次登陸威克時第二次還差點被弱勢的美軍陸戰隊逆推下海洗澡

自瓜達康納爾島後就連吞敗仗拉!!!

那個部份是從我課本節錄出來的

以美國對日角度而言

故此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Lucy妳貼英文的就可以了

不用翻譯了xd

有關於攻守不同就不算同一場戰役

我認為守方在一場戰役中的確有可能發動反擊

但由於德軍﹝軸心軍﹞的攻勢在1942年9月6日就停止攻勢了

而英軍一直要到10月23日展開大規模炮擊

中間整整隔了一個多月,在一場戰役中的反擊會隔那麼久嗎???

所以看成兩次戰役會比較好......

其實我認識有很多人對北非的認知僅只於隆美爾

能聽過戰斧作戰或火炬行動就屬少數了......

更何況是聽過El Alamein這座小火車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Lucy妳貼英文的就可以了

不用翻譯了xd

(淚)感激

其實我認識有很多人對北非的認知僅只於隆美爾

能聽過戰斧作戰或火炬行動就屬少數了......

更何況是聽過El Alamein這座小火車站

應該說因為課程的關係吧

我想台灣上二戰多半比較著重亞洲戰場

歐洲戰場就不會敎那麼細

El Alamein是很重要的戰役

我的US History課本用很大的篇幅去講它(像是德軍怎麼佔領,最後又怎麼撤退,和完全撤出非洲)

(還附地理位置)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