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pro 10 發表於 July 29,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29, 2007 一是想像空間的營造如何在詩中保留給讀者夠多的想像空間二是思想我一直擔心一個問題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也許我自己在寫的當下沒有想得很深遠結果讀者讀出了另一個層面的意義這樣子要怎麼避免呢?還是說本來就是這樣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苗林 10 發表於 August 7,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7, 2007 第一個其實我沒有辦法很文字面的告訴你,因為我有教學障礙(我是蠢材啊)第二個是你所提到的誤讀。我的簽名檔上面有提到《The death of the author》作者已死。 --羅蘭巴特。這句話。我的解讀是說當一篇作品完成之後,作者就要退居幕後,文章給讀者的感想,是自由且多樣化的。作者的想法已經不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讀者在文章裡面讀出了些什麼味道。當然,誤讀也是一種樂趣就是了。有故意誤導人家誤讀,也有不小心的,這兩種都不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陳若詰 10 發表於 August 7,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7, 2007 我回答第一個小子我引用海明威名言「冰山理論」:「水底下的部分占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七,凡是你知道的東西都能刪去;刪去的是水底的部分,適足以強化你的冰山。」也就是說,假設你寫一首詩,最後未必要給答案,甚至讓想像空間更多,交給人自由思考我舉一首我以前的詩近來無詩近來無詩,披著藍袍的人 終日望著天上的信鴿,是否有一千種落姿,並含笑而死 而我坐在窗內,用他們的羽翼,寫一首詩 近來無詩,窗外卻來了位女子… 在最後像這樣,交給讀者自己遐想希望有幫助,問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