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 10 發表於 July 29,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29, 2007 這本書,我真的是讀得頁頁皆辛苦。不是說食物的歷史很難看或不好讀,而是因為我近來事情超多,又很犯賤的看見試閱就想參加,最後導致自己在理論上連看書都沒時間的超忙碌時刻,卻得拼命來看這本書,外加寫出心得來。不過好在呢,這本書非常好看,撫平了我失去時間的傷痛。菲立普.費南德玆-阿梅斯托這本食物的歷史,顧名思義就是講述食物的歷史(有點廢話我知道,但廢話有時是很必要的)。內容從最早的原始時代生火煮食開始,一路以各角度分析各時代與各面向的食物,最終以現代工業化飲食及其影響作收尾。常看科普社普類書籍的都知道,西方作者寫起書來,有個本事是我們很難學的。那就是明明整本書只看得見歐美歷史,最多來點中東和北非,但人家照樣有臉在書上印出XX的歷史這樣的宏偉書名,硬生生的把東半球住民當空氣。每回瞧見這類書,雖然某些的確寫得不差,但總難免讓人心中浮出點不平之感。但食物的歷史完全不會讓人有這樣的想法,雖然在談到遠東的飲食文化時,顯然有不足之處。但努力蒐集資料的心意一樣看得出來,作者已經盡力加進遠東文化。然後重點是,重點是有提到台灣!(雖然只有一段,但這已經不錯啦)本書作者以自己的觀點來推導其所認為地,食物在人類歷史上的演進過程,而這也是本書章節的編排理由。以一本大方向的歷史書籍來說,我認為費南德茲-阿梅斯托抓的點都還蠻不錯的,廣度也頗夠。很多討論飲食的書社普書籍其實並不好讀,甚至有些已經達到枯燥無味的程度,但本書不論在易讀性以及難度上都是剛剛好,不會太深也不會太淺。重點是作者取材的面向相當廣。可能是作者並非美國人的緣故(應該是西班牙人),所以觀注歷史的角度也和一般市面上找得到的書十分不同。裡頭很多歷史事件對我來說都是頭一次看見,也有些是以前約略聽過,但卻從未詳細知曉內容。就這點來說,我覺得本書就已經非常值得閱讀了。除了書市上已經滿坑滿谷的歐美史料以外,還包括了中東、印度、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甚至是我們平日已常見的美國餐食文化,作者也透過新奇的切入點,讓人又知道了不少新東西,看見許多有趣的面向(只是說,我總還是感覺得到作者有些『情傾西方』)。然後如上所述,遠東史料當然也具備,只是我總覺得有點不足。但反正我們就生在這邊,要找到更豐富的書來看一點也不難。相較之下,上述那些一般台灣人較少接觸的文化圈,利用食物的歷史這本書當作出發點,也是蠻不錯的選擇。但老實說,我對食物的歷史中的某些細節觀點,並不是很認同。譬如說厭食暴食症那段,我認為作者對於這兩種症狀的瞭解不夠深入,而且認知亦不足(至少書裡看來是這樣)。也因為如此,對於書中僅僅用一段來描述這個現象,筆法甚至過嫌輕描淡寫,我算相當不滿意。還有幾個地方我也覺得應該要特別拉出來提,例如作者在本書中,誤將瑪麗.雪萊視為雪萊的妹妹,但她實際上是雪萊的妻子。此外,作品中將西藏的主要作物譯為大麥,雖然就生物學上來說沒有錯誤,但台灣一般都將該作物稱為青稞,至少應該在此加上個譯注,比較不會使人誤會。另外,本作中一再地引用提及布伊亞.薩瓦蘭的作品,明顯表示作者本人是個徹頭徹尾的布伊亞.薩瓦蘭控。但可惜的是少了個夠詳盡的譯注來解釋,這位從書頭出現到書尾的先生究竟是誰,這也可能會讓人感到些許疑惑。事實上布伊亞.薩瓦蘭乃是十八世紀法國的古典作者,飲食文學上的代表作是『味覺生理學』。而此書的英文版乃是由費雪大神親手翻譯,被她讚譽為「烹飪學的超越性冥思」,並自謂深受其啟發。我說,大神的大神,當然然是太上神了……(什麼邏輯)(來人啊,快去買如何煮狼和牡蠣之書,這樣才會繼續出後面!)此外看著書中那堆英雄式暴食的人物們,也讓我想貢獻幾個大吃名人出來,比如說前法國總統密特朗本身就是『相當』會吃的一號人物。而法國文豪巴爾札克的食量,可能和他的文才不相上下。至於提到奢侈餐宴嘛,怎麼能漏掉慈禧太后和那「日食萬錢,猶日無下著處」的何曾呢?(笑)單以一本社普書來說,本作的資訊量相當的豐富,頗值得閱讀。而以休閒的眼光來看,這本書讀來也非常有趣,各種不常見的史料及故事貫穿其中,替看的過程增添上不少樂趣,可以說是學習休閒兩相宜。故本書我認為值得推薦,而且裡頭對於食物的描述也不錯喲。--elish 今日有事,文章由我代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isa22 10 發表於 July 29,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29, 2007 事實上大麥和青稞是不一樣的,在生物學上也是,不知是作者的錯誤還是翻譯的問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elish 10 發表於 July 29,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29, 2007 謝謝指正啦,本來我也認為是作者出錯,但之後在網上查了查資料,結果網頁上說青稞算是大麥中的一支,所以後來就改成上面那個樣子了。果然還是專業的好,網路始終不一定能信啊……(遠目)話說,不是我自己貼的文章也不能修,將來網誌版再改吧 ~(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isa22 10 發表於 July 3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30, 2007 看到我驚了一下趕快去查發現大麥與青稞真的是同屬同種的植物(我太自信了,sorry)所以小E說的也沒錯但是譯者(或作者)翻成(或寫成)大麥真的不合宜因為農業上來說大麥和青稞真的是不同的作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elish 10 發表於 August 3,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3, 2007 所以說在這部分,我是覺得至少要附個譯註啦。要不然真的很容易誤導人吶……(畢竟總不可能從小到大讀的都是錯的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