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whmagic 10 發表於 July 21,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21, 2007 ~大學學測第六科~ 高文瀚 大學學測,是一個特別的大學入學管道,每年都有數不清的學生,想利用學測這個機會躍進龍門,提前得到大學新鮮人的資格,也多賺到將近半年的假期。但是,這麼好康的機會,可不是人人都能得到!有人說:大學學測考六科。除了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之外,第六科正是「對學測規則的了解程度」!沒有根據自己志願的規則訂定正確的讀書方向、沒有弄清楚學測流程而出差錯,都有可能會造成不幸落榜的局面。畢竟,學測本來就不是只要考高分的學生!一、校內選填志願與學校推薦管道: 學測推甄申請共分兩種管道:一為「學校推薦」,二為「個人申請」,學校推薦名單的提出在考學測前就已經完成,而個人申請則是拿到學測成績單之後再報名的,所以很多人雖然是學校推薦,但正式學測時沒考到那麼高的成績,導致大部分大學校系的通過篩選之最低級分常常是學校推薦比個人申請低,但對一些特別熱門的科系可能就不一定符合這樣的通則。 無論如何,學校推薦總是一個管道,而且因為需要學校的在學資料,通常重考生無法搶下學校推薦的名額,因此絕大多數應屆同學特別想把握這個機會。但是在學校推薦管道中,一所高中最多只能推薦三名學生申請一個校系,因此在校內就得來廝殺一番啦! 校內的填志願是採用網路選填,大家寫下自己想藉由學校推薦管道去的校系,再由電腦依照各人分數排行,決定每個校系是由哪三個人得到推薦資格。排行分數主體是高中學業成績,但是競賽獎狀及檢定證明具有加分作用(研習證明不可),大家不要小看一個小比賽可能只能加零點幾分,到時候因為少了這一點分數而導致想要的科系被其他人搶走,可是會後悔莫及的!再說,這些加分雖少,但累積起來也是很可觀的,像筆者當初學業成績排名總榜二三十名左右,競賽與檢定加分共有約9.8分,加總後直接衝到總榜第三,等於是選任何科系都不會被檔!(因為一個校系有三個名額,就算前兩名都跟你填一樣,還是一定錄取),所以大家務必把三年來獲獎資料慢慢整理好,在考學測之前就要開始使用了!學校推薦資格是以校內網路填志願方式進行,但是最後成功獲推薦的最多只有一個校系,也就是說,「學校推薦」這個管道只能讓你去嘗試一個校系,而且不能跟個人申請的校系重複,所以必須審慎評估,這個想要的校系使用「學校推薦」或是「個人申請」比較容易考上。 另外,到目前為止的簡章皆規定:以學校推薦管道方式考上的同學,在大學四年內不得轉系,個人申請管道考上的則可以轉系。所以,強烈建議同學不要把「墊腳石」型的科系(先進好校的較低分科系、大學以後再轉系)填在學校推薦,這樣可是會出問題的!還有,大約一半以上的大學校系,學校推薦的錄取名額比個人申請的錄取名額少,因此務必針對自身情況作考量。舉例來說,如果A系的學校推薦錄取人數蠻多的(十人以上),那可以選擇「考上一定會去唸,且往年錄取分數比自己程度稍微高一點點的」科系,如果有相關的競賽得獎資料,就更適合依此方式進行(填補那「多出一點點的程度」);反之,如果該系的學校推薦只錄取很少人(三~五人左右),那麼應該選擇「可以去唸,往年分數差不多和自己程度相同或更低」的學系,才不會浪費一個寶貴的機會。 最後,學校推薦管道常常設有特殊的條件,例如某科成績或總成績要在前多少%、要當過哪些義工或幹部等等,如果沒有達到也無法被推薦出去。如果真的因為這樣被檔下也不要灰心,個人申請管道一般是不設特殊條件的! 所以,誰說選系的事情可以等考完學測拿到成績單再說?校內的選填志願可是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沒有事先做好準備,學測完可能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whmagic 10 發表於 July 21,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21, 2007 二、個人申請管道:在考完學測,拿到成績單以後,開始要上網填寫個人申請管道的校系。個人申請管道總共可以填五個校系,但再次強調,不可與學校推薦的校系重複,否則一律取消資格!這五個校系,當然是要符合自己的能力與程度,翻開一些過去的歷史數據比照自己的分數應該是個好方法。But,「分數」可不是唯一要考慮的事情!在前幾年,台大總是明文規定「一人只能填寫一個台大的學系」,這項規定在我們那年解除了,但是台大的各校系依然把第二關口試、筆試等時間放在同一個週末!(一般稱篩選作業為第一關、面試筆試等為第二關)也就是說,務必把校系簡章上的第二關考試時間列為一個重要考量!如果A、B、C三個系都在同一天下午考,你又沒有鳴人的影分身或哆啦A夢的任意門(耍冷一下),那麼三個系都填根本只是浪費,最後能去的只有一個。以我們的經驗來看,台大的校系非常自負,幾乎沒有讓你調整時間的餘地,所以最多只能自己選擇能夠「上午在A系考、下午在B系考」的學系,而且要考慮兩個系的地理位置(像台大醫學、台大藥學等系可不在台大校園內喔!它們在台大醫學院考!),確定自己的腳程或交通工具能夠在時間內到達。還有,別忘了先電話確認考試時間,台大很多系會綁人綁一整天,故意不讓你去別系應考!相較之下,清華等校比較人性化,可以上網和他們連絡並登記你要去應考該校的所有科系,他們會盡可能幫你錯開時間。無論如何,電話是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有任何不確定都應該直接向該系詢問,免得任何一個環節出差錯!當然,個人申請校系的選擇,也必須將第一關「篩選」容易通過的程度列入考量,以下將介紹學測的篩選規則。三、科別篩選與總級分超額篩選:相信大家最想了解的,就是所謂的篩選規則,它是以學測成績篩掉大部分申請者的方法。在開始介紹之前,先讓大家區分以下三個名詞的差異:級分檢定:又稱級分門檻,是一個基本的級分要求,如果你的學測級分沒到該系的檢定標準,根本不用填它,因為你連篩選都沒有資格參加。級分篩選:用所謂的篩選倍率進行。熱門科系可能使用到總級分超額篩選。級分採計:篩選完成後,進入第二關的同學,除了比面試、特殊筆試、備審資料等的成績總和之外,有時候學測成績也要採計一部分,而且可能不同科目有不同的加權,務必考慮清楚。少數科系在第二關不太理會學測成績,請特別小心。在看到篩選倍率以前,請先注意該校系的該管道錄取多少人。以96學年度的台大化學系為例,學校推薦錄取11人,自然科篩選倍率是5,表示先篩自然科,選出申請者中自然級分最高的11X5=55人、再篩倍率為4的數學科,選出數學前11X4=44名、最後篩倍率為3的英文科,選出英文前11X3=33人,進入第二關的考試!所以,你發現了嗎?篩選倍率較低的科目,才是需要比較強的科目,也是比較重要的科目,這點常常有人觀念錯誤!另外,篩選既然是篩級分,那麼同分的人該怎麼辦?例如在上例中,我要選出自然成績前55人,可是(假設)前60人同樣是15級分,要怎麼解決?這時候,依照簡章規定,同級分者全部可以進入下一個篩選,也就是60人全部通過,再來篩數學、英文。重點是,如果同分情況一直延續到最後一個篩選,也就是上例中,全部篩完後,還超過33人該怎麼辦?這時候,篩選完還同分的人將接受「總級分超額篩選」的考驗,他們將要比總級分,補滿到33人。(如果還有同分者就一律通過)這項規則通常只會在相當熱門的科系中被使用到,像是各明星大學醫學系、材料、化工、財經、外文等等,但是絕對不可不慎!因為這個規則可能關係到大家學測前的準備方向。舉例來說,某生想讀台大化工系,發現台大化工不管是檢定、篩選、採計都沒有社會科,是否代表完全不用唸社會科呢?很抱歉,依照96年的情況,台大化工使用了總級分超額篩選,而且最低總級分為71級分,也就是說,就算你國數英自全部都很高分,你還是有可能因為社會考太差,總級沒到71分,而中箭落馬,連第二關都無法參加!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whmagic 10 發表於 July 21,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21, 2007 四、備審資料的使用方式:備審資料的撰寫在其他文章中已有詳細介紹,在此不多贅述,但仍要提醒:請務必站在教授的角度設想、如果你是教授,你希望看到怎麼樣的備審資料?多半的教授都不太想在備審資料上看到太多無關的個人小事、或是放一大堆個人照、家庭照、班遊照等等,把自己的備審資料做得像寫真集。若是藝術或設計相關的學系就算了,其他學系的教授根本不太在乎這些。他們真正想看的是:你和這個學系之間的關係。你是否對這個領域有興趣、你在上大學之前已經做好多少相關的準備、你是否真正了解這個學系在做些什麼?筆者由於申請的都是化學相關科系,所以自傳只準備一份,標題叫做「化學與我」,後面寫了超過一萬字與這個標題有關的自傳內容,所以扣緊學系與自身關係是一個重點。另外一個好的撰寫方式,是展現自己多元的一面,在許多熱門科系中,申請的學生可能都會表達出對該領域強烈的興趣,這時候如果有人能夠具備其他特殊能力,像是音樂、藝術、美工、電腦、語文等,那絕對是會讓教授眼睛一亮的。這種多元備審資料的撰寫,我們班陳為熙同學的備審資料堪稱其中的經典之作,建議一定要找來看看;如果想要做出學術研究型的備審資料,則可以找我的備審資料來參考。我們兩個原來學測成績在申請者中排行倒數,但是最後卻以正取前三名的成績錄取,因此備審資料自然有特殊之處,建議學弟妹能找來欣賞一下。接下來是技術性的部分。獲獎資料、上報章雜誌的紀錄、發表過的文藝作品等是要從高一開始收集的。建議同學在高一時就準備一張表格,方便填入每學期參加的營隊、競賽、作品、資優輔導等,提醒自己這個學期要參加一些活動或比賽,增加經歷與獎項。如果是想做多元型備審資料的同學,更可以將各項成果分類,例如學術、創作、體育、音樂、美工、繪畫、領導、語文等方面,到時候備審資料就可以按照這些分類,表現出自己多元學習的高中經歷。正式開始整理備審資料,最早從高二下暑假就要開始。在準備模擬考、唸書唸累的時候,可以想想自己有哪些特長、有哪些高中活動經歷是非常有趣且難忘的,可以特別把它寫成一篇心得,配上少量相關照片,先行存檔。這個時候可以先把高中的各項經歷用此種方式寫成一小份文件,把一份一份的資料收集完全,等到高三考完學測時統整成冊。如果有時間的話,自傳、讀書計畫等內容也可以先行撰寫。考完學測以後,要立刻開始將備審資料作最後整理,尤其是個人經歷頗多的同學,務必馬上進行後製工作,不然可是會忙翻的!後面大概還有整理、編頁碼、影印、裝訂等工作,建議篩選結果出來之前就全部完成。雖然可能會有幾本因為沒篩選通過而浪費掉,不過早點完成總是讓自己的時間比較充裕。趕在篩選結果出來之前印好有一個好處:篩選結果出來當天就可以把備審資料寄出去了。絕大多數科系都是把收到的備審資料放在系辦公室的空桌上,教授們沒事就可以去翻一翻,所以你如果能夠當天就寄出,可以預料往後幾天桌子上大概只有你那一本(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在篩選出來後再開始印資料,約花個兩三天),教授自然能對你印象深刻,或是從你的備審資料找問題問你。依我個人了解,大部分人的備審資料都是最後兩天才寄出,所以教授都把最後那一大堆留到口試前一天晚上才翻,除了無法看得比較仔細之外,也只會注意每本的重點與差異性。備審資料完成後,請沒事就拿出來翻翻,個人面試時教授從備審資料出問題的機會頗高,尤其會問備審資料中,你和該學系學門有關的經歷。因此,備審資料請多寫一些與該系相關的東西,教授很容易直接從那裡問你,你也比較好回答。假如你的備審資料全部都寫與該系無關的內容,教授當然只好自己再想專業的問題問你,那你可能就很快被考倒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whmagic 10 發表於 July 21,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21, 2007 五、面試前的準備工作:篩選結果出來的當天,請立刻進入備戰狀態,因為通常每一個動作的執行時間都不會太長。台大清大等校常常在篩選結果公告之後,五天左右就截止備審資料的收件。早期各校還會寄一份公文,裡頭包含轉帳單、各項表格、通知單等資料;但從我們這屆開始,很多學校都採取直接在網路上下載表單、自行完成匯款手續與寄件動作。當時還有人癡癡地等待公文的到來,直到時間快到了才感覺不對勁、才發現根本沒有文件會寄來,一切表單在網路上下載。所以務必詳細閱讀各校系的簡章,上頭會注明要到哪個網站去看公告和下載相關資料(一定要看簡章寫的,這點非常重要,我們這屆的台大公告網站,從台灣大學網頁進去根本找不到,只能直接輸入網址,所以任何環節都大意不得啊!)完成匯款與寄件的那段時間,負責學測入學方案的大學(往年是中正大學)會寄一份遲來的「篩選結果通知單」,很多人覺得那根本沒用就亂丟,因為篩選結果當天大家上網都查到了,誰還理你遲來的書面通知?不過事實證明,粗心大意是得付出慘痛代價的。那張通知單上面會有「登記分發志願個人密碼」,也就是最後考上時,上網填寫就讀志願的密碼。本屆一堆人在篩選時就把那份通知弄丟了,導致後來考上要填志願時後悔莫及。當然,這也有補救的方法,只要乖乖匯款一百元、傳真個人身分證明文件就可以了,可是你為什麼不考慮當初就把公文乖乖留好呢?要去面試以前,當然要先計畫好行程。到時候每位同學可能都要南北征戰,如果有親戚家住當然最好,假如找不到落腳之處,提供你一個地方:大部分的大學裡面都有會館,可以預先訂好房間,當作前一天晚上的住處。各校會館的資料在大學網頁都可以找到,如果有必要可以參考看看。六、筆試與面試的資料收集:筆試與面試當然是考與該系相關的專業問題,雖然無法在此一一介紹,但是筆者可以推薦大家幾個找到考古題的管道:A.明道中學輔導室:近幾年有開始積極收集推甄題目,有需要可以向輔導老師詢問看看。缺點是明道高中部人數少,不一定能找到該科系的學長姊經驗。B.台中一中輔導室網站:從一中的網站直接進去找。一中輔導室資料很多,值得大家好好利用。C.深藍學生聯合論壇:深藍的「升學資訊區」裡頭有很多關於大學推甄的文章可以參考,尤其是上方的「精華區」更是經過挑選的佳文。最重要的是,如果前人的文章無法滿足你的需要,你可以自己發起一個主題詢問,來自全國的高中生和大學生都會給予你協助。經過筆者自己尋遍全台灣各明星高中的輔導室網站,最有用的大概還是建中和一中。當然,如果時間許可,自己能夠去各校輔導室網站查看一下那就更好了。如果不清楚北部和南部有哪些明星中學,深藍論壇的校版列表應該可以給你一點幫助。這些經驗傳承文章的收集絕對是有必要的。學長姊除了列出考古題以外,更會附上許多相關的注意事項,例如:筆試桌子很小、要帶哪種計算機、教授問問題的方式等等,不但能夠讓自已先入為主,也會感覺自己比別人有多一層的準備,在正式上場時心情放鬆不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whmagic 10 發表於 July 21,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21, 2007 七、個人面試與團體面試:以前大部分校系都是採用個人面試方式,個人面試也分成很多種,像是跑關、一對三、一對一整排(教授)等。不論如何,教授越多,壓力就會越大,因此自己要先做好心理準備。個人面試在一般的書上都有很完整的介紹了,所以我此篇將以介紹團體面試為主。團體面試最近已有越來越風行的趨勢,原因是個人面試會把總面試時間拉到很長,教授往往要從早上八點開始面試到晚飯時間,因此很難客觀辨別出每個申請者的優劣。如果改以團體搶答方式,教授馬上就能分出高下,也可以縮短總面試時間(教授比較不會累的意思)。團體面試是多位參加者同時考試,所以教授不太會問個人問題或備審資料上的內容,幾乎都是問你專業的問題,因此事前必須加強相關的能力。目前使用團體面試的科系主要在醫學系(需要全方位能力)、基礎學科學系(考驗專業能力)、與語文能力相關的科系(考驗發音、咬字、表達能力),通常某系是否為團體面試,在科系簡章上看不出來,往往到了發布口試順序名單時才會知道。但是如果事先有找到前幾年的學長姊經驗,大概能夠推斷出面試的形式(因為教授只要嘗試過一次團體面試,大概就會愛上它,往後不太有機會改回個人面試的……)。所以,事前多方收集資料確實是大家必須作好的功課。如果順利考上學校,不管是正取或備取,都必須上網選填志願,這一道手續唯一的關鍵就是個人密碼,前面已經介紹過學長姊們的慘痛經驗,千萬不要重蹈覆轍!讀到這裡,相信你已經能了解這「學測第六科」在考些什麼東西了,其實不外乎就是做事謹慎、事前規劃與專業素養,這些可都是一個即將進入大學的新鮮人所必備的基本能力。最後,提醒大家一下:準備好學測第六科,除了要看過這篇「專題講座」,還必須精讀「課本」(包括簡章、公文、網路公告),其次是「參考書」(包括考古題、市面上相關書籍),如果大家都能認真看待這些細節,又能在考場上發揮實力,相信大學的入學通知單就近在咫尺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whmagic 10 發表於 July 21,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21, 2007 以上是全文。有感想或問題的可以開始回覆了。其他有情有義的學長姊們~快把你們的熱血躍然紙上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whmagic 10 發表於 July 22,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22, 2007 好像忘了po作者資料...不過反正大家都知道(就是在下我Orz...)作者:明道中學38屆高三2---台灣大學化學系 高文瀚注意:以上文章係經由原作者同意轉貼,請勿任意轉載本文章。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lifefighting 10 發表於 July 22,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22, 2007 小弟我身先士卒,其實這篇文我很早就已經反覆看過很多次,有很多資訊都是要該注意的,小弟我也跟版主建議過,以後將來可能會有提供明道學子們的專欄,對學業大有幫助,當然這個想法還在計畫中,希望能成功實現!大家也要感謝出很多力的版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aapr08 10 發表於 July 28,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28, 2007 基本上 瑕不掩玉啊 但 豪哥沒敎你要謙虛嘛= =不過他最近氣勢倒真的很高還有 可以提醒學弟妹 每個系別有每個系別不一樣的面試形式及備審資料準備方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但最後準備備審及面試衝刺階段 還是建議 找參加過同系的學長姐諮詢 應該會蠻有用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