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很扯的文章,說諸葛亮是罪人


Recommended Posts

扬州晚报:

http://www.yznews.com.cn/yzwb/html/2007-03/29/content_2279945.htm

拨开“诸葛亮天下第一罪魁”谜团

记者 桂国

新 闻 大 纲

  诸葛亮在平常人眼中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现在却被指为“天下第一罪魁”。这一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也出现了极大地争议。

  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一论点的提出者——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廖伦焰。廖伦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大胆的提法背后究竟有无坚实的支撑?是否如人们所说的意在哗众取宠,想出名?

  带着这些谜团,记者和身在四川的廖伦焰进行电话连线,试图找到谜题的答案。

  廖伦焰,44岁,出生于四川省盐亭县。

  昨天下午,电话那端的廖伦焰声音有些疲惫。他告诉记者,自己正躺在病床上。

  尽管自己提出的“诸葛亮是天下第一罪魁”的说法,引起了很大争议,并夹杂着冷言冷语,更有甚者称其想出名想得发疯了。但是,廖伦焰似乎并没有为其所扰。

  A “我特别关注诸葛亮是人们的一大错觉”

  记者:在您的治学领域,为什么特别关注诸葛亮?您对他的研究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廖伦焰:我是从事文学创作的,闲来也读一些历史书籍。在读《三国志》时,发现《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的诸多情节系作者编造,编造得太离谱了,就决心对诸葛亮和三国历史作一番透彻的研究。我研究诸葛亮已有十来年了。人们觉得我特别关注诸葛亮,那是因为大家对我的观点很感兴趣,我不得不和他们在网上展开大辩论而产生的错觉。我关注诸葛亮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希望中华儿女都能在了解真实的诸葛亮的基础上,以史为鉴。

  B 四大方面研究支撑起观点,并非信口开河

  记者:诸葛亮在您的心中最初是否也是“光辉形象”?为了支撑您的观点,您都作了哪些方面的研究?您的提法是否极端?

  廖伦焰:我推崇诸葛亮的智慧,但我有四大理由支撑“诸葛亮是天下第一罪魁”的观点。

  第一,对公元207年中国内战形势作了研究。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后,国家面临着统一的大好形势,诸葛亮没能顺应统一的历史潮流,而是逆其道而行之。他给刘备提出的“先分后统”的隆中策略,明显是错误的。

  第二,对诸葛亮出山后的战争情况和战争造成的人口损失作了研究。三国鼎立形成后至280年晋统一中国,其间战争多达110次,三国时期最有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后两战都发生在诸葛亮出山后。东汉末年全国人口5648万,263年蜀国灭亡之时,全国人口仅剩下767万,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没有哪个王朝的人口数再低于过这个数目。从诸葛亮207年提出三分天下,至280年晋统一中国期间,天下多了73年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第三,对蜀国与东吴“两分中国”的历史事件作了研究。229年,孙权在江东自封为皇帝,诸葛亮不仅派卫尉陈震前往东吴祝贺,还与东吴订立了两分中国的盟约,以蜀国承认吴国的合法性,换取吴国对蜀国政权合法性的承认。这个以本民族“政府”间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形式公开分裂国家的行径,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第四,对诸葛亮逆统一历史潮流而动的分裂主张对后世产生的后果作了研究。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北方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局面。

  C “诸葛亮也有优点,但要经得起辩论”

  记者:那么,在您看来,诸葛亮身上有无优点可言?

  廖伦焰:任何人身上都有优点。不过,要强调一点,所谓的“优点之谈”,也要经得起辩论。比如,一个家长见暴风雨来了,就关上窗户,家里起火了,就泼上一瓢水,这种做法很平常,分内之事,不应算一个家长身上的优点。同样的道理,一个君王,如果只一般性地做了分内的事,也不应该叫做优点。

  记者:诸葛亮生活在东汉末年,个人的行为是否会受历史、阶级局限性的制约?不少人觉得给诸葛亮戴上“天下第一罪魁”的帽子太沉重了。您怎样看待?

  廖伦焰:为民族建功,为国家建功,有的可超历史局限性,超阶级局限性。诸葛亮是天下第一罪魁,这不是帽子,是研究得出的观点,需要正本清源。

  D 不主动联系出书,已构思好电影剧本

  记者:提出一个新观点,自然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您对反对您看法的人持什么态度?

  廖伦焰:对我的观点持反对意见的,只发现网络媒体的论坛上有。才开始很多,我和他们辩论后,现在少多了。比如,光明网“史学论坛”上,前几天我查了一下,在17万的访问量中,回复的有133条。回复中也有一些是支持我观点的。最近写了篇文章在人民网上讨论,1300多的访问量中,持反对意见的三个帖子,都没谈反对的具体理由。

  记者:在诸葛亮的研究上,还有什么计划?想出书吗?出版社对这一命题的书籍反应怎样?

  廖伦焰:有出版社主动与我联系出书,我会积极配合。没有,我不会主动联系。写一部关于诸葛亮的电影剧本,我已有了很好的构思,没人联系,我也不会去写。写

  出好东西相对容易,出版难,这可能是真正的作家共同的苦衷。

  记者:网上有人说您是哗众取宠,想出名。您对此的态度是什么?

  廖伦焰:网上说我哗众取宠,想出名,已经是不好听的话中最好听的话了,我坚持的是科学态度治学,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不过,我有一点情况想在这里说一下,这世界上可能没有人会为了哗众取宠,想出名,而用10来年时间把自己弄得一身是病,也不会10来年使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生活在一个人的空间、一个人的社会中。

  【名片】 廖伦焰,笔名龙康,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并在中国政法大学及深圳大学短期学习,曾受聘担任北京《发现》杂志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著有长篇小说《极点》、《性罪》、《龙康中短篇小说集》、《还原天下第一罪魁诸葛亮本来面目》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不覺得罪名是莫須有嘛?

我覺得看你要從哪個觀點看

他的論述也不是不能成立

簡單說是一個大一統思想的學者的研究

而且照他的方式說起來 諸葛亮還不是僅有的一位"天下第一罪魁"

可以戴這帽子的人也不少

只不過歷史已經是歷史

而且中國後來也是統一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看你要從哪個觀點看

他的論述也不是不能成立

簡單說是一個大一統思想的學者的研究

而且照他的方式說起來 諸葛亮還不是僅有的一位"天下第一罪魁"

可以戴這帽子的人也不少

只不過歷史已經是歷史

而且中國後來也是統一了

就是這樣我才覺得扯,他不應該這樣用這種狹窄的觀點看歷史,不然中國歷史不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我覺得看你要從哪個觀點看

他的論述也不是不能成立

簡單說是一個大一統思想的學者的研究

而且照他的方式說起來 諸葛亮還不是僅有的一位"天下第一罪魁"

可以戴這帽子的人也不少

只不過歷史已經是歷史

而且中國後來也是統一了

立場不同

看法就會不同

秦始皇、漢武帝功過的許多爭議

也不都是由此而來的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months later...
  • 3 weeks later...

諸葛亮確實沒有三國演義裡那麼神

從阻止大一統的觀點 來說隆中對是錯的

這一點我覺得很奇怪 他不過是為他的主子想一條可能可以生存下去的大戰略

第三點更怪 講的好像中國向來只有一個[合法政府]似的

統一的王朝很多 但分裂的時代更多 請問當時的[合法政府]在哪裡 所謂的[法]又是什麼

現代的國際法 還是儒家學說的[天道] 我不認為作者的想法是後者

從這點說諸葛亮是罪人的話

那真的很多人都可以算是罪人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諸葛亮確實沒有三國演義裡那麼神

從阻止大一統的觀點 來說隆中對是錯的

這一點我覺得很奇怪 他不過是為他的主子想一條可能可以生存下去的大戰略

第三點更怪 講的好像中國向來只有一個[合法政府]似的

統一的王朝很多 但分裂的時代更多 請問當時的[合法政府]在哪裡 所謂的[法]又是什麼

現代的國際法 還是儒家學說的[天道] 我不認為作者的想法是後者

從這點說諸葛亮是罪人的話

那真的很多人都可以算是罪人了

孔明的確是被三國演義誇大了

三國志也只不過把蜀國放到傳裡面

而曹家就是歸在本紀

另外就是中國天下一家觀念很詭異

明明自己罵外來民族胡來胡去.又匈又狄.夷與夏硬是要分出界線

可是偏偏很講求天下一家(應該是漢人當家的一家)

要是以後兩岸合一的話.台灣應該也會被評為"偽政權"吧

(不要刪我文.這不是政治性發言=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第一,對西元207年中國內戰形勢作了研究。207年曹操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後,國家面臨著統一的大好形勢,諸葛亮沒能順應統一的歷史潮流,而是逆其道而行之。他給劉備提出的“先分後統”的隆中策略,明顯是錯誤的。

 第四,對諸葛亮逆統一歷史潮流而動的分裂主張對後世產生的後果作了研究。西晉統一中國不久,北方出現了“五胡亂華”的局面。

-------------------------------------

我個人是覺得 上面兩個論點斷言的很弔詭

什麼叫作順應統一的歷史潮流?又憑什麼斷言,逆其道而行之必定是錯的

作者沒有把這兩個地方推論清楚 我實在很難茍同這兩個論點

從諸葛亮207年提出三分天下,至280年晉統一中國期間,天下多了73年戰爭,中華民族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

這是第二點的節錄部分

我只能說 作者把一切不確定因素給確定化了

縱使今天諸葛亮沒有提出先分後統

我們也不能保證 戰爭在207年就會結束

更不能保證 那些因為戰爭而死去的人民 不會因為別的方式(天災、外敵)而死亡

依照他這個邏輯誇張化的話 我們也能說

如果今天諸葛亮沒有出來 火星人就會在地球亂轟原子彈 

然後全地球人就死亡了 所以諸葛亮是新世紀的神(XD)

少了推定和證據的東西 不過是一番斷言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關於諸葛亮的逆時勢作法

投劉不投曹 隆中對

這都是個人政治理念不同罷了

就好像是有人評毛澤東 蔣中正 是禍國殺神

但也有人支持他們建國的功勞阿

只因為抱持著不同的理想

就用自己的理想去分析對方的理想

這不全然是科學講究的客觀態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誰不是罪人?

這是歷史觀點的問題

畢竟贏的人才有資格撰寫歷史

當然會塑造對自己有利的形象

每個人對於歷史的看法當然會受到自己主觀的因素影響

這種觀點其實就跟"諸葛亮是英雄"一樣對等

畢竟重要的不是別人怎麼說

而是自己有沒有一個想法一個對事情的價值觀

有了自己判斷的準則才不會被牽著走

不過別人的意見不認同也是要尊重的

像標題用"很扯"我覺得就不很妥當

而且看看別人的想法可以讓自己的看事情的角度更廣

注意到更多小細節

未嘗不是件好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三國演義真的把他變成神了

也把阿斗變成廢人了(嘆)

分享另一個對於蜀國的觀點

性格問題,諸葛亮凡事謹慎小心重視細節

因此養成他無論大小事都親自操作

就組織發展上來說

領導者親身參與是替組織成長產生加分作用

但當組織極其龐大時

領導者必須培養中階幹部執行決策

減少自身負荷並將精力用於重要的政策上

可惜,諸葛亮事必躬親的風格

造成蜀國大小事都須諸葛亮親自決斷

一但諸葛亮離開

變找不到同樣有才,與其志同道合的後繼者

蜀國的敗亡是可以預見的

另一個消極的想法是

何不像偏安的雲南大理國呢

四川在地理上屬盆地,易守難攻

因此,四川進兵關中

光是耗費在行軍的時間及糧食便十分驚人

除非守關的敵將懦弱昏庸

否則以遠疲之兵進攻曹魏的關中

只是徒勞無功難見大功效

再著

曹魏的司馬懿

深知諸葛亮的行事風格

因此

堅持以時間與空間

與諸葛亮進行消耗戰

即便一兩座城池被蜀軍攻佔

但對大局無損的情況下

司馬懿依然採取穩紮穩打的動作

對抗諸葛亮的速戰速決策略

再加上曹魏人才遠多於蜀漢

司馬懿充份授權的情況下

曹魏的將領較蜀漢將領能獨當一面

連年爭戰也導致蜀軍疲憊資源不足

想想諸葛亮死後蜀仍繼續維持三十年

反而比劉備和諸葛亮在時的十四年還要長

這就證明諸葛亮功業不成,他並沒那麼神

阿斗也沒那麼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三國演義真的把他變成神了

也把阿斗變成廢人了(嘆)

分享另一個對於蜀國的觀點

性格問題,諸葛亮凡事謹慎小心重視細節

因此養成他無論大小事都親自操作

就組織發展上來說

領導者親身參與是替組織成長產生加分作用

但當組織極其龐大時

領導者必須培養中階幹部執行決策

減少自身負荷並將精力用於重要的政策上

可惜,諸葛亮事必躬親的風格

造成蜀國大小事都須諸葛亮親自決斷

一但諸葛亮離開

變找不到同樣有才,與其志同道合的後繼者

蜀國的敗亡是可以預見的

另一個消極的想法是

何不像偏安的雲南大理國呢

四川在地理上屬盆地,易守難攻

因此,四川進兵關中

光是耗費在行軍的時間及糧食便十分驚人

除非守關的敵將懦弱昏庸

否則以遠疲之兵進攻曹魏的關中

只是徒勞無功難見大功效

再著

曹魏的司馬懿

深知諸葛亮的行事風格

因此

堅持以時間與空間

與諸葛亮進行消耗戰

即便一兩座城池被蜀軍攻佔

但對大局無損的情況下

司馬懿依然採取穩紮穩打的動作

對抗諸葛亮的速戰速決策略

再加上曹魏人才遠多於蜀漢

司馬懿充份授權的情況下

曹魏的將領較蜀漢將領能獨當一面

連年爭戰也導致蜀軍疲憊資源不足

想想諸葛亮死後蜀仍繼續維持三十年

反而比劉備和諸葛亮在時的十四年還要長

這就證明諸葛亮功業不成,他並沒那麼神

阿斗也沒那麼廢

其實後面我覺得邏輯性怪怪的

今天如果沒有諸葛亮和劉備的十四年

劉禪如何有後面的三十年?

再加上 那十四年 是從什麼都沒有的無 到三國鼎立的局面

(雖然說三國鼎立 但不得不承認蜀國在三國裡明顯處於劣勢)

而後面的三十年呢?只是國力越來越衰弱而已 並無明顯政績可言

另外你也提到 魏國人才明顯較蜀國將領更能獨當一面

這不能算在諸葛亮與司馬的單純比較裡 

畢竟外在變因實在太多   如果今天蜀中有人才 諸葛又何必事必躬親?

在諸葛死後 蜀國即開始沒落便可略知一二

另外 諸葛與司馬 也是現代討論的話題中最精采的部份

其實很多評論三國歷史的書裡都有著墨 我就不贅言了: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