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靈‧翎 10 發表於 March 31, 2005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31, 2005 <莊子•則陽第二十五>「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君曰:「噫!其虛言與?」曰:「臣請為君實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君曰:「無窮。」............曰:「通達之中有魏,於魏中有梁,於梁中有王,王與蠻氏,有辯乎?」君曰:「無辯。」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I.玖茗貳拾柒年 泓絲國 王宮大殿「我軍大敗?」曇王難以置信地搖搖頭說。 「叛軍得到瑜合國的支持?且攻下半數城池?」曇王,泓絲國第十一代王,年號玖茗。「可恨!早知當年就將那些叛徒們全數殲滅,今日絕不可能坐大!」面對接踵而來的壞消息,王氣惱地大拍桌子。文武百官全嚇得跪趴在地上,殿上鴉雀無聲。「都起來吧...」王恢復理智後問「眾卿有何想法?」「臣認為遷都是為上策」「臣認為應拼死一戰」「臣以為求和才是保全之道」「臣認為陛下應御駕親征」「臣認為...」「臣認為...」「臣認為...」一時之間殿上充滿各式各樣的諫言、想法。吵了一陣,慢慢靜了下來,眾臣都在等候王的決定。「嗯...」王腦中瞬間閃過幾個念頭...「隸梅國的消息呢?他們的意見是什麼?可有使臣前來?」一連串的問題,問的大臣們支支吾吾答不上來。隸梅國是這世界兩大強國之一,另一為瑜合國,此兩國為世仇,行使截然不同的政治體制:君主獨裁及獨裁共和,他們的一舉一動皆深深影響這世界其他的國家。「隸梅國使臣求見!」門官嘹亮的聲音打破了瀰漫大殿的沉重死寂氣氛。「快!快請!」「敝國君主提供『遷移至占烏島』此方案,希望貴國採納。如是,敝國將傾全力協助」占烏島,一座不到泓絲國十分之一大小的小島,漂浮在泓絲國東北方。島上並無特別多的天然資源。地理位置卻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為佔有此島,幾乎可將泓絲國的海上交通封鎖。「好吧...請轉告貴國君主,敝國將採納貴國之提議」王只想了幾秒就回答了使臣。「陛下!請三思...」「住嘴!」「朕已經決定了!」「退朝!」王旋即起身快速地步出大殿...「各自去準備相關事宜,還有....有任何問題不必再奏...也不准奏!」相...全看在眼裡...一句話也沒說...<01/04/05>II.「叛軍攻入歷朝古都,創新政權,制新法,號丁烏,其體制採用與瑜合國相同之獨裁共和國」王一邊更衣,準備遷移事宜,一邊聽取新傳來的消息。「不可理喻!」火,再次攻上心。「相!」「臣在。」「求和的事交給你了」「求和?...臣...不...」「做就對了!」王打斷相的話「快去!」「是...」丁烏國 政府大廳「蒙總統...有人指名找你...」「誰啊?」「泓絲國的相」「喔...請他進來!」「歡迎歡迎...真是稀客!稀客啊...坐!坐...」「求和?哈哈哈...你說真的?」「想當年要不是我低聲下氣,鞠躬哈腰,再三請求,才苟延殘喘至今。你們付出多少?希望我放過你們?」那總統的話連珠砲似的,說了好一大串。這也難怪,積了多年的怨氣,太久沒有被人尊重,現在有這樣個機會,怎不好好出口氣?「呈上來...」相拍了拍手說。幾個隨從從門外進來,手上都捧著一個個裝飾華麗的匣子「開!」一聲令下,整個大廳頓時充滿絢麗的光彩,匣子內裝的全是絕世少見的珍寶。「喔!」蒙總統發出讚嘆之聲「嗯...是不錯...但...你會不會認為太晚了?而且請你注意,你的生命現在掌握在我手上...東西我收下,但我不接受你們的提議!」「送客!」「明明就是要我拖延時間,王卻說得冠冕堂皇的」相心想。其實,求和真正目的是什麼相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有風聲傳來。「王是藉相求和的時間,轉移敵人注意,以利物資的搬運...」「也許是吧...」王當初並沒有說要相回報結果,而且相回來也不見王的蹤影。「王呢?」相四處打聽王的消息,但沒人知道王去哪,王身邊的人也通通消失了。過了一天,丁烏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泓絲國快快投降,他們準備發動總攻擊。泓絲國 王宮大殿 早朝王,遲遲沒出現。殿上亂成一團。「對於丁烏國的通牒,是否要作出回應?」「請問何時遷移?」「請問那些追隨我國的子民要如何安置?」「是否要派人去找尋陛下的下落?」「.......」相被大臣們問得暈頭轉向,一向都是王在決定的,如今....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門外,作了個手勢叫門官不要出聲...<01/06/05>III.門官鞠躬,點了點頭。王悄悄跨過門檻走進大殿,沒有驚動任何人。殿上,亂成一團,大臣互相撻伐,喧鬧不已。王輕巧地繞過人群,來到大殿深處。 相忙得焦頭爛額,頻頻拭汗。「用這條巾擦吧」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他連忙抬起頭來,「陛...!」一支手止住相說下去,給了個手勢要他小聲點。「謝陛下!」相輕聲說。「真是辛苦你了。一切還正常吧?」「多謝陛下關照。一切正常。」「你知道丁烏國放出的消息吧...唉...時間不多了...這國家到朕手上竟走到如此絕境...」「還未到最後關頭,希望陛下不要就此放棄。」「嗯....有理!你好好休息吧,朕回來了!」「是!」「眾臣早朝!」相朗聲道。 文武百官嚇了一跳。「哈哈哈...嚇人啊!王根本不在...」有人旋即說。有些人看見王了,迅速地跪下。過了一會兒,全部的官員都驚恐地跪在地上。王早就笑容可掬的坐在殿上。「臣罪該萬死...臣罪該萬死...」「哈哈哈...都起來吧...都怪朕...哈哈哈...」「多謝陛下!」「都準備好了吧!明天拂曉就出發!」<01/09/05>IV.經過幾天的驚濤駭浪,泓絲國的王、文武百官及百姓,終於到達占烏島。島上早已儲備豐富物資,更有交通建設積極進行中。一路上風平浪靜,或許是計畫發揮作用的關係吧。丁烏國舉兵向南方的泓絲國發動侵略,發現多數城市只剩空殼,人去樓空,城內的資源全部昇華不見,公共建設也遭到破壞。「沒有資源?」蒙總統聽完前鋒的回報,難以置信的說「是,諸如銀行當舖內的錢幣、貴重金屬,還有軍隊所需的糧草和武器,一些日常必備品及牲畜全部都沒有,還有公共建設全部遭到破壞無法使用,以致無水無電」「嗯...我...知道了...你退下吧...」蒙總統顯得有點沮喪。「我軍發現敵人搭乘船隻向占烏島撤退...」「追!追呀!」蒙總統激動的大喊,從椅子上彈了起來。「我軍實在缺乏可用資源,設備老舊...而且隸梅國派出艦隊協助敵方撤退...」「什麼?可恨!」「瑜合國知道這些情形了嗎?他們說什麼?」瑜合國 國會大廳「隸梅國派出艦隊協助泓絲國撤退?杜王也真是的...先前才跟我說好讓他們去鬥的呀,卻在這結果快出來了的時候出手,怎麼可以不願賭服輸呢,算了,一個巴掌拍不響,要幫就讓他去吧,我才不要被他抓到可以發動戰爭的理由」瑜合國的女總統,聽到消息之後,用帶點開玩笑的語調說。接著她大聲宣布:「所有部門皆不得提供丁烏物資、技術,如有違反,呵呵,殺無赦!」「 還有,封鎖所有消息,不要讓丁烏國知道我們不伸出援手,呵呵呵...好戲上演了...」杜王,隸梅國第三十三代王,並沒有創立年號,這似乎是隸梅國的傳統。此時,隸梅國王宮傳出一聲嘆息。「唉...到最後也還是分裂了...唉...」<02/16/05>V.杜王的思緒混亂,不斷想起那一年...不堪回首的一年...玖茗貳拾壹年...六年前...院國政府在毫無預警之情況下分裂成兩個政權,幾天後國家分裂,東、西院。隸梅國聞此消息,迅速派遣探員調查原因。院國,一座小島,只比占烏島大一點,漂在廣大的萍海中,位在現在的丁烏國之東南,隸梅國之西南,距離相當。距瑜合國稍遠。萍海,廣大水域,隔開四個大洲,大致畫出了這世界的輪廓。萍海之西,終洲。其上現有丁烏、瑜合等國,其中瑜合國在丁烏國之東。萍海東岸,離洲。隸梅國位於此洲,為此洲最大之國。萍海南邊,攸洲、弗洲兩洲以揚三地峽劃分,其西為弗,其東為攸。調查結果顯示:有個組織滲入院國政府,引起政治鬥爭,導致分裂,有證據指出這組織是瑜合國派出的。但是瑜合國總統聲明絕無此事,並說這一定是隸梅國刻意抹黑。後來兩國互相躂伐,爭吵不休,一直沒有定論,最後事情不了了之。幾個月後,隸梅國杜王不顧朝廷中及國際間的反對聲浪,執意出兵支援西院攻打東院。 不久,瑜合國也動武登陸東院。東西對壘成形。東、西院兩軍不斷拉鋸,耗損大量人力、物力,可是戰況一直混沌不明。戰爭無止境地不斷打下去,打了十多個月,局勢依然不明朗。就在杜王思考該不該繼續出兵的同時,隸梅國內,發生百年少見的大旱災,全國陷入了空前的恐慌,饑民通通湧到京城,饑民說這是因為杜王執意出兵的後果。杜王永遠忘不了那年,忘不了那幾個昏天黑地的日,因為官員全部不工作,而且加到饑民中帶領他們,甚至請求瑜合國收留他們。忘不了那幾個燈火通明的夜,因為官員揚言要暗殺杜王,饑民一波波衝撞著王宮大門。沒人要這個國家了!!!杜王想了好幾個晝夜,增兵?撤兵?杜王決定撤兵,決定放棄爭奪院國主導權。東院迅速地將西院攻下,恢復院國國名,國家形式採用瑜合國之獨裁共和。「算你幸運...算我賞你的...」總要念上幾句才能平衡心理。事情在決定撤兵後戲劇性地好轉,天降甘霖,官員自動歸位,杜王終於可以高枕無憂,甩開提心吊膽的夜。一切回歸正常, 除了...杜王...<02/24/05>VI.經過那年,杜王變得認真,凡事都要自己親自處理,總挑燈夜戰那成堆的國事,一夕間國力大幅提升,國際地位顯得更加重要。此外,他還變得好勝。他暗自下定決心:「不管再發生什麼大小戰爭,我都要贏!」於是他大肆發展兵工業,運用外交手段拉攏其他國家。萍海那端的瑜合國順勢跟進。大量添購軍備,吸收鄰國。這兩國不斷在世界各地搶奪著盟友,形成兩大集團,不斷發生衝突,局勢越來越緊張,眼看就要爆發世界大戰。數十年前人類就因爭奪土地發生世界大戰,文明倒退數百年,幾乎毀夷殆盡。但時間一久,戰爭的可怕漸漸地被淡忘了。人,想戰了。杜王才不怕打仗,就怕...贏不了。他變得不只好勝,而且怕失敗。後來,兩大集團的勢力同時伸向泓絲國,就在國家內部分裂成兩股勢力時,兩國簽訂協約,放棄爭奪,改以隔岸觀火的態度看兩股勢力的拉扯。可是兩國都不能完全放下,都在暗中協助、給予意見。「不管怎樣泓絲國絕對不能亡國!」杜王已經在院國爭奪中失敗一次,他不想再失敗一次。所以當大勢已定時,隸梅國決定出手。「唉...只怪自己押錯邊了...」「泓絲國使臣求見!」門官宏亮清脆的聲音把杜王的思緒從憂愁的沼澤中拉了回來。回到六年後的今天...玖茗貳拾柒年「啊...喔!快請!快請!」<02/26/05>VII.「這些是敝國國王為答謝貴國支援所獻之禮,請笑納。」泓絲國的相帶著禮,千里迢迢來到隸梅國。禮的內容不外乎是"搬遷"時從原國國土"帶"出來的一些國寶。「喔...哈哈哈...何必如此多禮,請回去轉告貴國國王,我國將無限提供技術、資源,喔...對了,當然還有軍事上的支援」杜王好像很滿意那些禮。丁烏國 政府大廳「隸梅國似乎沒有退兵的打算...而瑜合國又沒作出回應...密探!」「在...」一個人影忽然現形在蒙總統的前面。「說!」「瑜合國刻意封鎖消息,原因不明,似與隸梅國有所關聯。」「繼續觀察...」語還未畢,一眨眼,密探消失了。「嗯...該怎麼辦才好...」一時間總統沒了主意。「好吧...你不找我,我自己去找你!」「既然瑜合國沒說什麼...那...暫時不管泓絲國好了...一座小島,怎能和我們這幅員遼闊的大國相比呢。向瑜合國請求技術上的支援,我國急需發展經濟」瑜合國毫不猶豫地就同意丁烏國的要求。因有瑜合國大量技術、人才輸入,丁烏國逐漸強盛。一旦國家強盛,就很難安於現狀,會看不起其他周圍的小國,很想...一口吃掉!丁烏國開始大量發展軍備,蠢蠢欲動時,就引起國際一陣騷動,隸梅國警告丁烏國:若再繼續發展下去,他們就出兵阻止,接管丁烏國。瑜合國跳出來當和事老,他向隸梅國保證丁烏國會暫緩軍事上的發展。事情就這樣落幕了。儘管有瑜合國的背書,泓絲國卻完全不放心,要求隸梅國出兵增加防備。隸梅國不予回應,覺得泓絲國的猜測根本是無稽之談。四年後,泓絲國的猜測真的實現了。<02/28/05>VIII.玖茗參拾壹年韋國國內發生動亂,丁烏國介入處理。韋國,位在丁烏國東邊偏南的一個小小半島上的一個小小國家,國土面積約為丁烏國的十分之一。政治體制與隸梅、泓絲相同,君主獨裁。因為丁烏與韋國距離相近,所以國際間就沒過問這件事。三個月前,韋國國王在一次出巡中遇刺身亡,在朝廷上掌權的重要臣子還有王儲及皇親竟同時遭人暗殺,原先潛伏已久的叛亂份子趁機崛起,國家亂成一團。國內出現兩股勢力,一股支持叛亂份子,他們要求更改國家體制為共和,另一邊卻認為應快快選出新任的國王及臣子才能穩定國內局勢。事發一個月後,政府率先釋出改革誠意,改國號為翰韋。叛亂一方沒作出回應。雙方堅持不下,始終沒能達成共識,丁烏國插手。可是,不但事情沒有解決,動亂沒有平定,甚至...國家分裂。國際間一致支持和平的那一邊,丁烏國的軍隊卻提供叛亂一方武器。於是叛亂份子擁兵自重,成立共和政府,號韋明,新國家的成立將國家一分為二,分東西邊,東為韋明,較近丁烏。西邊翰韋。國際震驚,隸梅國派出軍隊,進入翰韋協防,加強原先駐守在泓絲周圍海域的艦隊。瑜合國 國會大廳「我知道了啦,回去告訴你們國王,這件事我會處理,我看走眼了,我說錯話了,是我不該幫丁烏國背書的,走吧!走吧!」瑜合國的女總統心不在焉的聽完來自隸梅國的使者轉述杜王的話,然後心不甘情不願的說,像個玩遊戲玩輸還耍賴的任性小女孩。使者走了之後,她心想:「為什麼你可以出兵我就不行?」「告訴丁烏國,我國將支持軍事行動!」同年秋天,韋明在丁烏國的支持下大舉東侵。因為隸梅國一個錯誤政策,差點導致翰韋滅亡,所幸,丁烏國內部發生騷動:丁烏國西邊有三個大省想趁丁烏國多數武力移往東邊之時,藉機獨立。丁烏國為了處理內務無暇指揮韋明。少了丁烏國的指揮,韋明根本擋不住翰韋的攻勢,就要淪陷了...<03/24/05>IX.消息傳來:一旦韋明功克後,隸梅國打算繼續向東推進,對丁烏國發動攻擊。丁烏國 政府大廳亂。除了要處理內務,還要回應韋明,更要準備防守隸梅國的進攻。「敝國急需強大武力支援,懇請貴國協助。」韋明發出求救。「很抱歉...我國實在分身乏術...仍有重大內務須處理...在此表達十二萬分的歉意...」蒙總統委婉的回答。「當初是你一手將我們拉起來的,怎麼,現在我們快輸了就不要我們啦?」韋明國的代表對答覆感到不滿意。「哼!告辭!」說完,拂袖而去。「唉...就差那麼一點就成功了...」丁烏西邊三省由南而北分別為:項、姜、恭,三省面積加起來將近佔丁烏國三分之一的土地。三省都有地形、氣候上的阻隔,項省擁有世上最大的高原和最高的山,姜省是惡劣氣候的盆地,恭省則為一片無邊無際的沙漠。此外, 這三個省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的天下,他們有自己的完整且獨特政治體系。當初會願意併入泓絲國,是因為泓絲國保證這些相較於泓絲居民的少數民族在政治上地位將和泓絲居民相等,並制定法律保護這些少數民族。最後,這些少數民族很成功地融入了泓絲國的社會。但丁烏國掌權以來,這些少數民族遭抹黑、誤解,被視為社會進步的障礙,他們漸漸退出各大城市回到他們的原居地,在那裡,不用在意其他人的眼光,活的舒適自在。天時地利人和,讓三省在此時提出獨立的提議。丁烏國手忙腳亂,不斷在三者間周旋,希望能挽回從前的信任。瑜合國 國會大廳「什麼?丁烏國要分裂了?現在局勢真亂,一下這國分裂,一下那國分裂。」瑜合國女總統,仁總統思索著下一步棋。「嗯...得想個辦法才行,不然韋國會落入杜王手裡,可是我又不想出手把關係搞砸了...」「向丁烏項姜恭三省宣布:如願與丁烏國維持良好關係者,我國將提供經濟上的援助。還有,我國會提供丁烏國軍事上的需求,當然是秘密地運送。叫丁烏國用不著把翰韋趕盡殺絕,只要能回一半一半的局面就好了。」瑜合國開出的條件實在誘人,三省放棄原先獨立的打算。「現在丁烏欠我人情啦。」無後顧之憂的丁烏國全力投入支援韋明。局勢陷入膠著。<03/25/05>X.玖茗參拾壹年 年底翰韋隸梅聯軍節節敗退,韋明軍隊將局勢推回一半一半,回到年初的時候。隸梅國 王宮「怎麼回事?韋明竟變得如此頑強,查!好好的調查!可惡!」杜王火大了,眼看就要勝利了,怎麼才幾個月,局勢又回到剛開始。「韋明接受丁烏的支援,而丁烏則受到瑜合暗中提供軍火。」「又是她!」一個問題漸漸浮現,一個曾經出現過的問題。增兵?撤兵?這次的失敗,讓翰韋子民不想戰了,而韋明也提出了議和的需求。且隸梅國內政局不穩,有革命團體出現。「撤兵。」杜王放棄了,他累了。隸梅撤兵,兩韋議和,事情和平落幕。國際對隸梅和丁烏都有新的評價。丁烏被評為不畏強權,多國表示願意與其建交,但都不贊同他的體制。隸梅被認為好戰,總藉機展示國力,要不是很多國依賴他的保護,很有可能紛紛斷交。「相,國內革命團體騷動的事交給你。」「遵命。」「退朝。」杜王,絕對不會想到,隸梅國的相,狄西,就是這個新出現革命團體的首腦。「最近國王查的緊,安分一點」 這團體不喜歡君主獨裁的體制,目標是推翻現在的政權,建立新政權。但是對新政權體制的選擇,意見仍無法統一。他們希望能建立一個民主政府。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狄西希望杜王能被留下來,他選君主立憲。另一派則認為皇族的存在容易造成社會問題,會是新政府的負擔。「好啊,你們這些人,等著被抓走吧」狄西打算運用他現在的特殊身分,將眼中釘一一拔除。<03/27/05>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一個小女孩 10 發表於 April 20, 2005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pril 20, 2005 我覺得啦!感情戲方面有點少耶!!!我個人比較喜歡看~比較多內心想法的戲啦~~只是建議喔~~^^每個人文比不同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翔魚 10 發表於 April 20, 2005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pril 20, 2005 文章主體其實還不差不過....看起來太像歷史記載而不是小說(假如把它當歷史讀的確還不錯)並且人物地名過多,讓人覺得很雜亂常常就拉出一個新的國家.新的地名所以雖然感覺內容還滿吸引人的可是沒有辦法抓到清晰的主軸讓故事的精采度有點下降還有一點幾乎情節都只以分裂.叛亂為主可以考慮加一些精采的情節(例如像是奇妙的策略計謀之類的)用細膩一點的筆法去寫可以更讓人印象深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