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分享~台灣人的驕傲~無限的感動


Recommended Posts

看完的時候 其實心中是百感交集的 腦中有很多的東西 卻一個都講不出來

台灣是個永遠都在創造奇蹟的地方

小小的土地 世界0.004%的人口 全球第三大外匯存底 世界晶圓和電子界重鎮

幾十年前 這片土地飽受戰火蹂躪 沒有電力 沒有乾淨飲水 小孩子沒有書包

日本人臨走之前說"台灣將一片漆黑"

三年內 跋山 涉水 開山路 造水壩 結果是99.7%的人享用電力 把英國日本甩到腦後

然後 我們開始了偉大的計畫 十大建設 加工出口區 水主火從 出口替代....

沒有絲毫疑慮 只信人定勝天

中鋼曾經是亞洲的領導鋼廠 中船有可以停靠航空母艦的巨大船埠

從微小的超大型積體電路 做到百萬噸級的越洋油輪

台灣的企業家 拿著007手提包 裝著詭異的產品 向最危險和陌生的地方開拓商機

在一片荒土上 我們建立起偉大的新竹科學園區 現在台北到新竹的這段路被視為電子界的心臟地帶

在連汽車都做不出來的情況下 我們創造了經國號戰鬥機---南韓到現在才靠洛馬作出"高級教練機"

美利達自行車的一組高科技踏板可以在紐約賣到台幣4000元

我們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健康保險制度 給付範圍遠遠超越各國

我們是亞洲第一個和平轉移的政權 有著人人稱羨的寧靜革命

我們有關心政治的群眾 卻沒有韓國的流血暴動

SARS 我們孤立無援 我們只有靠自己 我們也熬了過來

因為我們有著亞洲最完善的衛生醫療制度和無法打敗的人民

雪山隧道是世界工程學界的無上典範

桃園機場是當代亞洲最大的機場

亞洲金融風暴我們是惟二倖免的國家

我們有獨樹一格的美妹料理和小吃

我們的夜晚比他國相對安全 甚至有夜市和不休息的商店

YOUTUBE其中一位創辦人來自台灣

台灣921大地震導致華爾街重挫 全球股市瞬間蒸發上千億元

台商驚人投資直接導致中國崛起

世界最大正體中文使用國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四大博物院之一(冬宮都別人的東西 不算喔)

台灣貧富差距穩定 並未隨經濟成長有爆炸性差距

世界最大也是最優秀的主機板生產國

99.5%的識字率全球頂尖(誰說正體字難學 還不是這麼多人會)

全壘打王王貞治 洋基ACE王建民是台灣人

台灣是極少數位於回歸線上卻仍然適合人居的地方

台灣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最高也最複雜的地方(而且我們這麼的小)

台灣地控中國沿海 南接菲律賓 北控日本韓國航線 戰略地位重要

高山密度全球第一 玉山高度超越日本聖山富士山 是東北亞最高峰

交通大學網路研究全球第二

全球僅四國具備射後不理空對空飛彈技術 台灣天劍系列居一

台灣友達是世界前二大面板廠

金士頓是世界最大的記憶體模組企業

軍人不干政 民主成就璀璨 政治穩定

建國中學是世界奧林匹亞競賽得牌最多的高中

....................................

颱風路徑上的一個孤島 兩千三百萬的人民

小小的土地 孕育沒有邊際的雄心

蓽路藍縷 胼手胝足 再苦 我們都撐的下去

再怎麼打壓 再怎麼孤立 我們都會驕傲的挺立著

因為我們是台灣人

(這可不是轉貼 而是我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喔)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令人振奮的新聞!!

只能說天佑台灣啊:E

http://www.tcoc.com.tw/newslist/031800/31842.asp

台灣利用黑潮流速快又寬的優勢,準備全心投入發展洋流發電,這個理念及技術雖然不是台灣所獨創,翻開國外經驗,最大障礙是先天條件不足。政府官員表示,綜觀全球國家,最有實力把洋流發電發揚光大者就是台灣,更具有突顯國際政治經濟上重要戰略地位重要性。 海流發電(洋流發電)研究約在1970年代開始,包括英國、美國、中國、加拿大、挪威、澳洲都陸續投入研究,截至目前為止,以英國擁有相關的研發公司,且開發出的機組模式也最豐富。

長期追蹤及接觸洋流發電的經建會技正張楨驩拿出整理資料顯示,國際上海流發電例子陸續都有出現。

其中,較著名開發案包括英國貿易及工業局以850萬英鎊建設SeaGen機組,是世界第一個連結電腦的海流發電計畫,裝置容量為1MWe(百萬瓦特),完成後預計可供應800戶使用,並在2006年3月由廠商承包並進行零件組裝測試及安裝作業。

其次,OPENHydro公司在今年初在蘇格蘭的歐洲海洋能中心安裝了渦輪發電機,預計可供應整個Eday島上的120戶居民;英國西部海岸目前也計畫建設一個8MWe的洋流發電廠,計畫將在2010年前展開,預估可提供5000戶家庭用電。

今年初加拿大Nova Scotia電力公司宣布要在Fundy灣進行洋流發電與電網並聯示範計畫;至於澳洲發明家Mick Perry發明一種發電機,在一定的流速下可以發電1MWe供應660戶使用。

張楨驩表示,與上述資料相比,台灣的黑潮能量顯得「大的難以想像」,以每秒約一公尺的流速、深度約海面下30公尺,且洋流非常穩定,初步估計光是綠島附近的黑潮流就可達1至3GW的發電量,規模竟然相當於3座的核能發電廠能量。

他說,而且台灣還有蘭嶼、花蓮及蘇澳等共計4個地方都是發展洋流發電的好場址,如果技術可行,乾淨的電力將足夠全島所需。

不過,溫暖的黑潮在赤道北方往西流動,在亞洲由菲律賓轉向台灣,流經台灣東部再到達琉球、四國及本州,為何說台灣擁有最佳優勢?

張楨驩說明,黑潮寬度約110至150公里,但只有在流經台灣時是如此「緊密相近」,以台東、綠島為例,黑潮距離台東約20餘公里、距離綠島則約3公里,相較之下,黑潮距離日本則因擴大至100公里以上,被形容是像「蛇」一樣,今天在這裡、明天則在那裡,洋流穩定性表現較差。

至於菲律賓則數年前曾聽說要發展,但後來可能因為政治因素中斷。

在先天條件佳下,連日本學者都不禁驚讚台灣實在太幸運了,擁有如此發展洋流發電優勢。

張楨驩表示,黑潮對台灣而言具有穩定且發電容量大,如果可以開發,除對再生能源有顯著貢獻外,更可提升政府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國際形象,更可突顯台灣在國際政治上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新聞來源:中央社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