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關於植物的分類


Recommended Posts

所謂草本和木本的定義就是有無形成層嗎?

單子葉和雙子葉、軸根鬚根、草本和木本的區分,有特定關係嗎?

還有之前我們老師說,單子葉植物比雙子葉的光合作用效率高,但是為什麼?

附加問題: 演化的先後跟他的器官功能性有正相關嗎? 只要是較晚演化出來的物種一定比較具有優勢?

今天去問老師,

老師說 :

1 單子葉效率高是C4的關係

2 單雙子葉 .形成層有無 . 草本和木本 .裸子被子 沒有直接的相關(單子葉沒有木本好像是真的)

但是這樣就有一個問題了,那麼所謂的演化分支是先演化出 裸子被子的差異還是先演化出有無形成層的差異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單子葉植物好像沒有木本的(棕櫚?)

軸根是從種子開始長的雙子葉植物才有。

單子葉光合效率高……因為是C4?因為葉子相對於植株的比例比較大?

我認為只要能通過天擇活到現在,大致上都具備相同的優勢程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單子葉效率高是C4的關係

單子葉不等於C4啊!!

不然水稻是啥......= ='

(單子葉,C3)

C4光合作用效率較佳

是因為C3會行光呼吸作用

當C3植物在氧氣濃度過高的環境下行光呼吸

原本RuBP會與CO2結合形成PGA進入卡氏循環

但是O2濃度高時,會與CO2競爭RuBP

取代CO2進入卡氏循環

反應式:O2+RuBP→PGA+磷酸乙醇酸

而這個反應產生的PGA就比原本的CO2+RuBP少了

磷酸乙醇酸則會出葉綠體,跑去粒線體被分解生成CO2

因此光呼吸效率會較差

但是這樣就有一個問題了,那麼所謂的演化分支是先演化出 裸子被子的差異還是先演化出有無形成層的差異呢?

整理出部份植物分類表供參考

種子植物門

├裸子植物亞門(有形成層)

└被子植物亞門

├單子葉植物綱(無形成層)

└雙子葉植物綱(有形成層)

個人做出以下兩點推論(純屬個人推論)

1.分化到種子植物門時有形成層,但是再分化下去單子葉的形成層就不見了

證明可以去試著找單子葉植物的痕跡器官,但個人尚無能力去證明

2.趨同演化,裸子植物與雙子葉植物演化出功能相似的形成層

單子葉植物有"看起來"是木本的

但棕櫚科的木本樣子也是依靠維管束發展,不具有充分的次生生長能力。

而竹亞科也差不多,他是一節一節長的

最後附加一句話,引用自Wiki「現代大多數植物學家認為,單子葉植物是從雙子葉植物進化來的,要比雙子葉植物更能適應現代環境,是植物界中最為進化的類群。」

個人認為有參考價值,但不代表個人意見

這篇在學校圖書館打的

在學校自習衝指考累了

偷偷溜出來混一下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