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我國的航太工業?


Recommended Posts

大家知道我國航太目前的水準在哪?

只聽過

雄鷹 經國號等戰機 宣稱"自製"但事實上是"美製國裝"

再來

福爾摩沙衛星系列也是美國技術

還有

氣象無人機 海鷗直升機等飛機 幾乎清一色外國貨

那目前我國航太業做什麼?

成大航太系 能做什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好問題~

這個可以給大家有很大討論的空間...

想當年在造經國號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累積一些蠻成熟的技術了

那些技術呢?哈哈~全跑到韓國去了耶...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國的定義範圍是啥

很多優秀的工程師在國內沒工作.全部到國外去(經國號團隊全部被韓國高薪聘走.因為在台灣沒case)

波音B-2團隊裡面有台灣籍工程師.就是我們第一屆的社長

台灣有人才.但是沒機會

念航太在台灣工作難找.不過當兵很涼(某成大航太學長今年當兵.每天睡到12點.2點上工.5點運動.然後等9點晚點名)

國內的航太公司規模都不大.看資本額就知道....最主要還是沒有訂單.最近比較大筆的應該只有長榮航太接747貨機改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大家都還停留在 IDF→T-50 (臺灣→韓國)

這個例子..

其實臺灣的航太工業還有很多,

這也不是唯一令人惋惜的例子,

誠如樓主問的,

我國的航太工業到底"能夠做什麼"?

印象中這裡有航太系的學長~

出來講講話吧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大家怎麼都只知道我們有自製F-CK-1呢?

其實,我們有自製 AT-3教練機

1976年開始開發,1980年原型機出場,1984年在空軍正式服役,1989年停止生產,共生產63架 AT-3教練機

這台教練機,一開始是和諾斯洛普公司合作,但後期則是我們獨力完成。

這台我們自製的教練機,在國際上可是比IDF更受好評,當初有不少國家跟我們洽購,只是我國軍火外銷政策不明,才導致僅生產63架後就停止了(只有新的兩架開發成攻擊機)。

我國其實並非沒有能力自製戰機,我國的航太工業其實也有一定的水準

只是...外交與外銷上受到限制

導致我們做的東西不能太好,也賣不出去

在能力限制下空軍寧可外購、在外銷限制下生產線都太小

我國的航太工業在此劣勢下真的很難生存(在雄鷹之後...IDF也很難有新的升級計劃了)

我要說的是

我們的航太工業 有能力,我們如果要發展 有資金

只是...我們的政府 沒有魄力、沒有遠見

才導致我們的人才沒有地方施展他們的能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認為可能是因為沒有大型的整合計畫,把現有的科技結合在一起。另外則是,即使有整合計畫,在這環節裡面也沒有一家廠商能提供滿意的發動機。 幾個原因使我國航太工業發展受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大家怎麼都只知道我們有自製F-CK-1呢?

其實,我們有自製 AT-3教練機

1976年開始開發,1980年原型機出場,1984年在空軍正式服役,1989年停止生產,共生產63架 AT-3教練機

這台教練機,一開始是和諾斯洛普公司合作,但後期則是我們獨力完成。

這台我們自製的教練機,在國際上可是比IDF更受好評,當初有不少國家跟我們洽購,只是我國軍火外銷政策不明,才導致僅生產63架後就停止了(只有新的兩架開發成攻擊機)。

我國其實並非沒有能力自製戰機,我國的航太工業其實也有一定的水準

只是...外交與外銷上受到限制

導致我們做的東西不能太好,也賣不出去

在能力限制下空軍寧可外購、在外銷限制下生產線都太小

我國的航太工業在此劣勢下真的很難生存(在雄鷹之後...IDF也很難有新的升級計劃了)

我要說的是

我們的航太工業 有能力,我們如果要發展 有資金

只是...我們的政府 沒有魄力、沒有遠見

才導致我們的人才沒有地方施展他們的能力

光發動機就可以把你上面的所有論點否決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發動機做不出來就叫"航太工業"不好

那世界上恐怕沒幾個國家有航太工業了吧

美 英 法 俄 中

剩下的國家就通通不用看了嘛

沒有發動機戰鬥機飛不起來,只有發動機飛機又能幹麻(當靶機喔...)?

航太工業是多方面整合的工業

台灣的航太工業發展並不完全這點我沒有異議

但若能再發展下去,我們真的做不出發動機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發動機做不出來就叫"航太工業"不好

那世界上恐怕沒幾個國家有航太工業了吧

美 英 法 俄 中

剩下的國家就通通不用看了嘛

沒有發動機戰鬥機飛不起來,只有發動機飛機又能幹麻(當靶機喔...)?

航太工業是多方面整合的工業

台灣的航太工業發展並不完全這點我沒有異議

但若能再發展下去,我們真的做不出發動機嗎?

材料的方面還要再加強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因為你前面講到自製與外銷

我只能說 發動機這個環節不能自主

上面兩項都只是空談

那請問一下

JAS-39 和 T-50 要怎麼說

人家雖然還是受限~但就是有辦法賣出去

AT-3有潛力,是台灣自己放棄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念航太在台灣工作難找.不過當兵很涼(某成大航太學長今年當兵.每天睡到12點.2點上工.5點運動.然後等9點晚點名)

國內的航太公司規模都不大.看資本額就知道....最主要還是沒有訂單.最近比較大筆的應該只有長榮航太接747貨機改裝

那這個成大的小學弟是剛好在比較涼的單位或者是去考試之後翻譯技令之類去了。以前我的同學可是清晨3點多就要起床準備第一班的巡邏機起飛的工作,還有一個考上樂山的雷達站,那也是很辛苦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大家怎麼都只知道我們有自製F-CK-1呢?

其實,我們有自製 AT-3教練機

1976年開始開發,1980年原型機出場,1984年在空軍正式服役,1989年停止生產,共生產63架 AT-3教練機

這台教練機,一開始是和諾斯洛普公司合作,但後期則是我們獨力完成。

這台我們自製的教練機,在國際上可是比IDF更受好評,當初有不少國家跟我們洽購,只是我國軍火外銷政策不明,才導致僅生產63架後就停止了(只有新的兩架開發成攻擊機)。

AT-3是諾斯羅普提供的基本設計,這個設計來自諾斯羅普早期開放給學生競賽的演化產品,同樣的設計還給了西班牙。這個設計案讓我們體會到很多生產上的問題,包括不按照設計規範的亂安裝不核規格的零件,品管與生產精度不佳導致初期很多零件是不能互換的,包括座艙罩在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能做的很多,亞航承包軍機維修,和國外其他公司合作生產也可以。好像沒有多少人還記得當年差一點談成的英國航太的合作案?

說穿了,這些案子當年是政府自己封殺掉的。

能詳細說說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那請問一下

JAS-39 和 T-50 要怎麼說

人家雖然還是受限~但就是有辦法賣出去

AT-3有潛力,是台灣自己放棄的...

JAS39和T50有別人撐腰阿

再講下去就是政治了

這跟放棄不放棄沒有關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