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nee 10 發表於 June 3,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3, 2007 今年IBO時,有人問教授"色盲的基因座落於X染色體,假如有個女生有一個X染色體正常,另一個有色盲基因,則他會因為巴爾氏體的形成(一個X去活化),而有半數的細胞會表現色盲基因,一半不表現,那為什麼他不會得色盲?"教授冷笑:"嘿嘿,這個問題,去年IBO也有人問,你們去好好想想"演講完後,教授失蹤~留下困惑的我們開始討論。最後想出很多種解釋方法,包括色盲是組織層級的事....單用細胞是無法解釋儘管如此,我們的討論只是假設,希望有解釋方法,或是已經知道正解的人能多多回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發表於 June 3,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3, 2007 我先想到的是Barr body有部分的基因還會活動。然後我看到你說的組織層級,我想一下後想到視椎細胞好像是單一細胞的事情。還有我記得色盲好像有程度的差別,或許就是因為色盲基因的染色體是否有變成Barr body的比例不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danielnee 10 發表於 June 3,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3, 2007 你的意思是因為BarrBody的活化或關閉是獨立事件,所以色盲病患病情遵守機率分布?(極大多數色盲患者症狀普通,極少數很輕微或嚴重)有意思!能找到更多資料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WilsonKao 10 發表於 June 3,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3, 2007 "冷笑"...? 有嗎= =? 還好吧...好啦,我自爆,我就是那個去年找高燕玉老師問這個問題的仁兄。我今年在上課當天的早餐時,有跟她聊起這件事情,我們那時候討論出來,可能性比較高的選項是,這跟X-inactivation的時間點有關係,假如在比較晚一點的胚胎時才完成這個過程,那時候,之後會形成形成視網膜的細胞團數量已經不少了,這團細胞裡面有些有被inactivate,有些沒有,所以可能不會表現色盲,或是程度比較輕微。不過之後查了一下資料,在inactivation中一個關鍵的gene XIST,在人類和老鼠的研究中都發現在囊胚期就已經有少量的表現了,看起來跟我們當初的推測有衝突。雖然這兩件事情未必有全然的關聯,而且目前我還沒有看到相關的資料說完成X-inactivation的時間點和完整機制是怎麼一回事(沒錯,最近比較懶、事情多orz),不過還是蠻奇怪就是了。其實還要考慮的另一個問題是,我們認知的色盲的成因,真的全部都是相關的genes完全喪失功能?還是只是部分喪失,例如說數量表現不足,或是產物的功能不完全之類的?在還沒認真找資料做功課之前,我不好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nick23567 10 發表於 June 22,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22, 2007 不一定要看染色體是在X或是Y上面還有就是顯隱性的差別以及它的表現方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豹紋守宮WG 10 發表於 June 28,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28, 2007 據我所查的資料 : 應該會有一半的細胞表現不正常 所以 還是有約一半的正常細胞可使用吧!!(cambpell十五章的東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