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台灣機場發展史


Recommended Posts

日治時期

台灣第一條長程航空路線 於1936年開通

[福岡]<----->[松山] 定期客貨兩用航線 開始了台灣航空業的發展(票價110圓)

除了福岡外 另一條航線是 [松山]<---->[那霸] 票價50圓

使用的飛機是[道格拉斯]製造的雙螺旋槳客貨兩用機

1935年 配合紀念始政40年舉辦的[臺灣博覽會]以及當時福建省省長陳儀來台訪問

開啟了 [福州]<---->[松山]的直航航線(不過其實那個時代 講直航沒什麼意義)

日本在台灣共修建了十座機場

分別為 [松山] [臺中] [臺南] [宜蘭] [高雄] [屏東] [馬公] [花蓮] [臺東] [淡水(水上機場)]

皆為軍用或軍民兩用 淡水機場為全台為一一個民用水上機場

島內航空 票價從7圓(松山<--->宜蘭) 到40圓(花蓮<--->高雄)之間

其中以松山機場規模最大 於1934年動工斥資54萬圓 佔地十四萬坪強

後來擴建到十九萬坪 是日本內地以及外國到本島的門戶

順便一題 在太平洋戰爭時期 台灣在日本航空也佔有重要地位

從日本內地到諸如帛琉 新加坡這類南洋地區的飛機 許多會經高雄轉運後抵達目的地

此外偷襲珍珠港不久後 摧毀美國在菲律賓的航空力量的攻擊隊 也是從高雄出發的

未完 待續(國民政府以降)

另外有誰比較了解大陸航空的發展嗎 這區我沒概念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後的6年.美國華僑馮如也順利製造出飛機(中國最早).後來國父請他回國協助發展航空.但是卻不幸在回國後的第一趟試飛失事

by the way 當萊特兄弟展示時馮如去參觀還遭到驅逐說黃種人懂什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