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水炸彈客 10 發表於 May 3,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y 3, 2007 如題,有很多學生覺得老師很可惡、學校很機車,在場的各位大大應該都說的出一長串關於教育體制、思想學說、人權問題、法規命令的理由,當然也有不少中立及支持校方的大大...有些老師真的是很有問題,像是口氣不佳←思想學說、髮禁←法規命令、升學主義←教育體制、課後輔導←人權問題 等等....就拿我的例子來說我們學校的某位行政,升旗的時候常以威脅的態度和學生說話,沒事話中就會加個"給我...怎樣",或許有很多人看來這根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請想想看,這真的是屬於"應該"及"正常"的事嗎?當一個完全沒有做錯事情的學生被這樣訓話時,心裡會做何感想?換做我們學生說這些話時,這還算是"應該"及"正常"的事情嗎?不被記過就不錯了!難道請別人做事時以這樣的態度命令,是學校教育我們的公民素養嗎?請不要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就會有學生出來批評(像我):『為什麼你們口氣要那麼差?就算真的有問題學生又搞什麼桶子,那畢竟是少數啊!為什麼用這種態度面對大多數安費守己的同學?』接著,就爆發了師生問題,學校的態度就是不處理,當下我的確是氣憤到不行,但也有注意到法律問題,開始對學校展開猛烈批評從這個角度看來,我是合理的。但爆發此事之後,有老師來找我談『從一開始我都沒有說你錯了,主任其實那天降旗完不只受到你的批評,連學校老師私底下也會報怨訓話太久根本浪費時間。』『學校校風近來不佳,以致今年縮減4班,坦白講今天如果不管頭髮、服儀、沒有輔導課,家長根本不敢讓自己的孩子到這個學校。如果沒有家長的壓力,我們也不會管那麼多。』PS:澎湖地區只有兩所升學較強的國中,昨年因為本校申請入學澎湖唯一高中-馬公高中人數輸給另一所國中,加上又有校園販毒事件傳出,以致入學人數減少。這牽扯到了另一方面的問題,就真理角度看來,我是有資格對這些事情做出批評,但就情理、現實而言,我是不理智的。當我們要探討一個問題時到底要顧及什麼條件?辯駁真理的所在?需要性?可能性?現況?雙方角色及立場?我歸納出了問題的因果關係:制度→價值、家長→校園→老師我們常常對校方做的批評大多在校園及老師的層面,就真理看來,我們是從最初的層面看過去;就情理、現實看來,我們是從最末層與最初層互望,很像這裡的種種辯論。問題出現了:我們的砲口似乎擺錯了地方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什麼?最能改變現狀的方法是什麼?台灣的老師與學生之間永遠是有對立的,而且砲火不輕,才會爆發髮禁、體罰等問題,才會有校外學生自治會的成立,解決了表面這些問題,我們究竟有沒有達到理想制度?或者只是推翻師生間的恐怖平衡,而且受害的一方似乎不是我們學生? 如何做才能拿掉恐怖平衡的天平,而且雙方都能對等的溝通,這就是我希望能在這裡得到解答的。或許我的表達能力不夠好,各位可能有點看不懂,原諒我這黃毛小子發出的討論,不知道高中與大學的體制是否和國中有類似之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bvfrew 10 發表於 May 3,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y 3, 2007 老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必要對立,情緒的問題不適合在這裡討論,宏觀而言,老師有面對家長與校方的壓力,家長的壓力來自於社會大眾普遍具有的價值觀,以及家長自己的面子問題,學校若不以教學品質為重,而變相著重升學率,將導致學生與老師還有家長之間關係不斷出問題的惡性循環。一個僵化古老的制度可以維持這種惡性循環,如升學制度,選校不選系的心態就會從這樣的體制下萌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翔宇 10 發表於 May 3,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y 3, 2007 我認為對立是有的 , 即便是在大學也是 , 只是大學師長們站在基於尊重學生自主權的原因下 , 大都是一些訓示 , 或者完全不理學生的私德私事 , 但大體說師長總是為學生在著想在國中或高中 , 大都採高壓手段 , 或許這個階段的學生自主性還令人無法放心吧 , 但大體說仍舊是為學生著想 , 從前我的國中導師也是經常用體罰方式來作為成績的威嚇 , 我也時常被揍 , 然而私底下導師其實相當照顧我們班上學生對立其實是種衝突 , 社會上人之間的相處本多有衝突 , 理性的看待衝突並解決 , 那這也是一種互動 , 因此我們幾乎很難下定論說某些對立究竟是好是壞 , 畢竟對立的發生取決於許多的外在因素 , 如樓主所說的教育體制等等 , 即便原因是壞的 , 也不意味著引發的衝突也是壞的 , 不管制度為何 , 唯一可以確信的是 , 所有的制度都必須回歸到 " 人 " 本身來做驗證 , 這個人指的是在社會上生活的人 , ㄧ個社會人所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 我想這也是教育必須去考量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蜂蜜綠茶不加糖 10 發表於 May 3,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y 3, 2007 另一層面來說這是台灣社會整體的民族性問題依照自己的經驗以往對任何規定或是風氣做出批評的時候得到的回覆往往都差不多如下:"沒辦法,這就是規定""沒辦法,社會就是這樣子""沒辦法,不然能怎麼辦?"台灣社會流行習慣性複製以往模式的意識形態許多人認為既然以前沒問題那麼現在應該也不會有問題只要稍微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地方都顯現出這樣的現象以維繫體罰為例子最常見被支持的論點之一就是認為既然以前怎麼打都看似沒事而許多人也是這樣被打出來的因此證明體罰沒有被禁止的必要性這樣的文化事實上在過去幾十年來造成對台灣發展相當具有影響力的負面效應只是在以往處於開發中國家的環境之中許多事物都看似進步飛快因此這樣的現象相對的就不明顯直到近十年來台灣突然間似乎漸漸脫離了開發中國家之名擠身已開發國家之列卻因而發現遭受到另一種衝擊就是創新和革新能力的嚴重低落以致於無法和許多真正的傳統已開發國家競爭幾年前曾經看過一本社會學家的著作雖然對書名和作者名都已經沒印象對裡面的一句話卻仍然記憶猶新"美國之所以強大不在於它的資源,而是它超強的改變和創新能力"這句話很值得已經習慣性抗拒改變的許多台灣人省思....醒醒吧! xd有問題的事物為什麼硬要不改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姓韓者 11 發表於 May 3,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y 3, 2007 說來說去依然有"師道尊嚴"的問題還是個華人傳統文化跟現代思潮的衝突由於這一因素導致的師生對立就真的太沒意義了都什麼年代了對於思想還是不肯有所調整= =# PS:台灣是已開發國家?我只聽說過台灣是老牌"新興工業國"迄今依然沒有完全脫離這個大的範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聖水炸彈客 10 發表於 May 5,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y 5, 2007 老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必要對立,情緒的問題不適合在這裡討論,宏觀而言,老師有面對家長與校方的壓力,家長的壓力來自於社會大眾普遍具有的價值觀,以及家長自己的面子問題,學校若不以教學品質為重,而變相著重升學率,將導致學生與老師還有家長之間關係不斷出問題的惡性循環。一個僵化古老的制度可以維持這種惡性循環,如升學制度,選校不選系的心態就會從這樣的體制下萌生。老師與學生生間理想的狀況當然是不需要對立,但現實並非如此,我認為這並不只是情緒的問題,而是牽扯到整個社會價值、刻板印象以及制度的缺陷,如你所說的這正是一種惡性循環,我將家長與社會價值排在同一類,因為家長是社會中的大部分成員,我只是將重點放在如何有效解決對立問題,並非『因為家長這麼認為,學校被迫逼著做,學生都是無辜的,學生才是對的!』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洛書 10 發表於 May 5,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y 5, 2007 嗯 首先 你可能要在最上面的文章增加是哪個階段學生跟老師間的對立-----------------------------從你的文字可以知道,目前在澎湖你所在的國中,因為辦學壓力大,很多老師會面臨校內外價值觀念的衝突,但是很明顯的,校內學生的聲音被忽略掉了。我們需要先知道,教師如何扮演其角色?由「教育社會學導論」裡面提出的分析,大體上我們可以分出以下情況:1、一位教師的行為大體上決定於某一時代某一地區(或國家)的公眾所賦予他的角色期望。2、一位教師常同時承擔若干校內外的不同角色;而且他在履行角色時,常需接觸到學生、同事、校長、督學、家長以及社區人士等。不同的角色關係組合,常有不同的情況。3、一位教師常面臨角色衝突的現象,包括角色間衝突與角色內衝突。前者是指一位教師同時承擔兩種以上角色時的衝突現象,後者是指角色組合中不同的人對教師本身的不同期望所發生的衝突。4、研究教師角色,必須同時了解班級中學生的期望,學校內的人際關係、以及社會變遷過程中社會大眾對教師的看法。5、一位教師因受過專業訓練,對自我角色有一定的期許,他在扮演角色時,對學生具有重大的影響力量。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的教師都面臨著極大的衝突,大致上來說台灣就是以升學率和生活常規為主的家長意見(現實面)VS學生的聲音與觀感(情理面)前者是非常現實的,沒有飯吃,被炒魷魚都是顯而易見的;後者則相對看不到什麼影響,且大多數學生被洗腦成「先讀書比較重要」,對於有思考這方面的學生來說,這當然是一大挫折,你們老師很坦誠的跟你談,其實便是讓你了解他們所要考量的「現實面」。這方面也可以在某D的置頂文中看到 在我高二時,因為政治信仰的變動,讓我開始為學生權益搏鬥,高中的行政太誇張,有太多不顧學生權益的行為;更可怕的是,自治會根本不在乎這點,他們關注的是校慶活動,以及社團事務與運動會。所以我從寫萬言書給校長、與教務主任筆談,到跟教育部揭發學校的違規、和一些老師們交流想法,這些軟性的互動,都是一個人在做,同儕們也僅是漠視,甚至是自治會的學生還跟我開導:「就算你成功了又能怎樣?就能考上好的學校嗎?對你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你好好想想吧!別去搞那些有的沒的。」當然,大學也沒有好到哪裡去,許多對學生的歧視、對權益的罔顧都不斷發生著,這些通常都是因為升學需求才產生的,不免為這樣的教育環境感到憂心,究竟我們國家辦教育,目的到底是什麼?甚至你自己也認為:「情理、現實而言,我是不理智的」、「台灣的老師與學生之間永遠是有對立的」這讓我想到三民主義中為何要先「訓政」而後「憲政」的原因只是在文憑主義的無限競爭下,沒有學校敢放鬆對學生的高壓,畢竟國家高壓人民還會想努力拼經濟,但學校競爭一旦某一屆偏弱,現實面的壓力便排山倒樹而來不過並非每個學校都如此現實,如我們學校的校長是很注重「全人教育」的 只要是對學生好便會欣然點頭,並不只偏重升學,在重考風氣盛行的年代,這種情況去哪找?民初,國父說:「學生為了國家,是沒有自由的。」目前已經不是所有學生都沒有自由,你可以想想看原因在哪,而我們的中學生又何時才會有對應的自由?我想說的是,並不是人文版的幾個人三言兩語就可以得出「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我比較期待的是你尋找「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近年又改進了多少?我們該如何繼續改進?」你可以作為參考的文章:http://www.student.tw/db/showthread.php?t=50975http://www.student.tw/db/showthread.php?t=107413--------------------------------------你也提到了,行政與學生之間的態度問題而當我們要探討師生關係時,一定得牽扯到教師權威問題,我們當然不能否認好聲好氣也可以讓升學率進步,但最簡單的方法便是高壓統治,德國社會學者韋伯將權威的來源分為三種類型:1、「傳統的權威」是統治者根據習俗與傳統,以世代因襲的身份來運用其權威2、「人格感召的權威」乃得自於領導者神聖化的人格吸引力3、「法理的權威」則表現於當代科層體制,領導者以其法定職務來發號施令,一切權威都是典章制度所認可就實際情況看來,目前台灣教師多少兼具以上三種權威來源,而一位合格而優秀的教師,更要具備一種「專業的權威」從這方面看來,你們學校那位行政濫用了「傳統的權威」、「法理的權威」、甚至也缺乏一位執法者該有的「專業的權威」、「人格感召的權威」,這也難怪你們會不服。說實在的,這與他本身的人格特質有關,當然你可以因此說他不適任,但是事實上,學校仍然袒護他或是只以看待一個管理者的角度做點「提醒」,甚至你們老師也只是私下抱怨。學校也是一種職場,在這方面我們沒有辦法去要求學校本身做一個夢中的完美典範(或許這破壞了你的夢想),在你們老師對你安撫的同時,或許某些老師心裡反而暗暗喝采(學生管教辦法還沒出來,如果話不說的狠一點,有可能會有學生抱著僥倖心態)甚至想的更黑暗一點,如果你們學校高層認為國中生都沒種,只是兇就會怕的話,那位行政或許正是被學校大家認同出來當「黑臉」的人,老師則是安撫你這種會起身批判的人的「白臉」,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要符合家長「管頭髮、服儀、有輔導課」且又要符合教育部無體罰規定的一種作法,如果這麼說,那他的「專業的權威」便是罵國中生,並且要罵的恰恰好xd 。另外,這充其量只是「個人人格特質」或是「統治手段」而已,如果可以逐步解決第一個問題,那麼這些問題自然也迎刃而解,如果你要非常在乎那些人所擺出的嘴臉並單打獨鬥而不靜下來思考,那麼你只會氣的半死,或許這麼說你很難接受,但是你目前國中的狀況甚至你未來高中的狀況,可能都不是你讀書時可以解決的,但是只要思考,未來若你還有那份熱情,就一定會有用處:)。-------------------另外你的表達已經可以了 看的出你很認真 但是提出的議題跟邏輯的前因後果還是分清楚一點比較好 比較不會讓人誤會還有 你穿的是裙子嗎xdxd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science 10 發表於 May 26,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y 26, 2007 只要是人都會想辦法爭取自己的權利但學生爭取權力是否過了頭這就是問題但爭取的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清楚說明原因這才是重點而對於不合理(或完全無法理解)的要求學生當然可以對規定要求答案現代是個理性的時代為了培養學生的理性學生當然可以對老師的做法做出評論給學生溝通管道是因該的在我的觀念裡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過去戰爭如此多而現在戰爭很少呢?在我看來是因為通訊的發達使人與人之間距離拉近溝通變方便所以藉由溝通很多事都可以輕易解決但如果溝通不良彼此之間存在隔閡矛盾問題也會越多所以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只要不帶情緒問題就好解決多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