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n76alex 10 發表於 February 18, 2005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8, 2005 獵戶座的星芒訴說了七千六百年來對地球的無盡想念那麼 我的眼睛距離你多少個光年?我的無名部落格 通訊信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February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8, 2005 傳說 商旅征戰 駝影一陣呼嘯 他們又在哪裡?或許全都化成了風的線條在下一個一千零一夜裡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February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8, 2005 當青磚紅瓦成了捍衛古典的最後一堵高牆我選擇走向園內黃葉 又落了幾片長林古木繼續憑弔著李杜 老莊 水月西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February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8, 2005 人魚的尾巴日日夜夜親吻著岸濱這沙 細數殘留的彩鱗片片 那是 千年一回的愛戀在破水而入的瞬間忘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February 19,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9, 2005 他和她如同太陽和月亮總在交會的剎那投以最深情的一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February 19,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9, 2005 只有維護中華民國的道統,才能為台灣人民爭取到法理和現實上的尊嚴和權利。(請注意:台灣只是一個地域名詞,沒有台灣這個國家,只有中華民國)雖然大多數台灣人民都被國民黨政府的教化形成了中國共產黨是無惡不做的匪徒之形象,但在大中國之歷史觀點客觀的來看,在那一個時代背景下,中共在極短時間內取得了大陸地區的統一、安定,以及民心,即使在統治中期經歷了急風暴雨式的荒唐政策,這50年來中共對中國的作為仍是功大於過的(如果暫時不考慮文化破壞以及文化斷層的話)而值得注意的是以黨領政的中華人民共合國卻並不等於中國,因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合國乃是統治了"中國"不同區域的兩個合法政體,這是不容懷疑的事實。中國的統一是歷史必然且正確的趨勢和走向,台灣省無庸置疑是中國的一部分,任何企圖將台灣省從祖國中國中分割出去的勢力終將成為歷史的罪人,且將招致毀滅。諸如廢文言文、竄改歷史課本綱本等作為都是極為愚蠢的。現今的中國共產黨人民代表制不可能用來統一未來的整個中國;台灣的三民主義五院制也不可能適用於兩岸三地,胡錦濤在今年中共16人大會關於東西方政體的觀點是錯誤的,而陳水扁政府企圖自建國家的想法更是大錯特錯,只有在中華人民共合國改變自身的"中國共產黨是統治中華人民共合國唯一合法政黨"此一規章,進而致使海峽兩岸能夠研商出適合兩岸三地的現實政局,才是兩岸50年來僵局解決的一天。在那一天來臨之前,任何企圖毀壞中華民國法統的人都應該被民意消滅!青天白日滿地紅絕不容被有心人士踐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February 19,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9, 2005 討論這些問題時有一個很先決的條件,那就是你對於中國、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以及你認為自己繼承到多少的文化遺產。李遠哲在5年前挺了陳水扁,陳水扁得此臨門一腳才穩穩的座上總統寶座。然而陳李兩人最不同的觀點應該就是對中國的認同問題(注意:此中國並非中華人民共合國),陳水扁想要搞正名搞獨立大家都很清楚,但是大家絕少注意到李遠哲曾經很明確的表示:不論是從血統,或是文化上看來,他自己都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人。現在這裡這個對於中國人的承認絕對不能如民進黨一般解讀成為"留戀黨國時期以及統治大陸時期的權利地位而產生的妄想"。我要重聲一次,我們今天之所以對於中國共產黨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如此程度的厭惡,並不是完全歸因於中國共產黨究竟做了多少的壞事,有一部分要怪罪於中國國民黨當年在大陸的不爭氣,導致在無法抵抗中共的攻擊後播遷來台,其後種種的高壓統治、意識形態矛盾、衝突....等試造就了現今臺灣省幾乎有一半的人民持著反對國民黨大中國思想、外來政權統治、以及中共壓迫的原因。回溯當時的空背景,中國共產黨藉著蔣介石政府甫抗政勝利後挾著大量在抗戰時期累積的軍力迅速的推翻了國民政府,它的方法的確有些不光明,這個局面有點像是兩個軍閥的鬥爭,更可以說成兩個將軍在搶著當皇帝。所以,在下認為,在兩岸問題解決之前,也就是在全世界華人都能認同就是誰是什麼東西代表中國之前,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應該被視為"中國歷史的兩個朝代",兩個合法政權,在同一個時空分別統有中國領土上兩個不同的區域。不能因為中華民國當年由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失去了"大部分"的領土而說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以滅亡。因此,中華人民共合國統有大陸地區(不涵蓋外蒙),中華民國統有台灣省,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站在政治人物的立場,當同時又要對的起自己的政治角色,同時又要對的起歷史,這是兩難的。我們應該思考一個例子,我們在背中國歷史朝代時,常會很順的就背出"....唐宋元明清....."而省去了存再於當十其他比較小的朝代,這應該是因為唐宋比較"大"吧,再想想宋太祖當時再邁向統一之路要收復統有南方的政權時,他憑什麼說他自己是正統?他不過是竄了他的主子的位子,而他的主子的爸爸又是竄了他主子的位子,正統不正統對我們這些沒有深入研究歷史的人是很難說的清的(社會組同學看到這裡請勿見笑),我們應該以宏觀一點的角度來看,歷史是以大方向來被大部分的人接受的,當在位者以槍桿子鬥出政權時,社會底層的老百姓並不會多再一你這個皇帝是不是恪遵三綱五常,老百姓多半只圖他們的生活安定,尤其是在那樣一個農業社會。於是唐太宗幹掉了他兩個兄弟逼的唐太組讓位、宋太祖篡位得到天下、朱元璋軍閥似的除掉異己、滿清政權殺了無數和人穩固天下....但到最後他們都帶給了中國老百姓安定,整體而言是沒有多大的變動。如果中華民國在半個世紀內毀滅(有可能是統一),200年後不會有人向我們現在這樣在這麼重視它,因為那時候的人民會站在大中國的角度上來思考,他們圖的是整個中國的進步,以及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現今21世紀是由於近代的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各種先進思想的灌輸,我們的人民才會對於國家(我認為的朝代)的定位、存在與否、正統姓等作出如此的批判和探究。中華民國並不是不能被懷疑,而是他禁的起懷疑,當我們做出批判時,切記不能忘了暫時放掉自己太過主觀的偏見。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作為一個生長在台灣省的中國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February 19,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9, 2005 臺灣省以及澎湖金馬在二次戰後就已經收歸當時有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至此台灣的地位才有了合法性的解釋,全無竊據一說之有(同樣的,沒有任何一方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竊據"大陸),既然已收歸中華民國領土,政府只要權衡當時時空背景,想要遷都到哪裡都可以。而50年前的大陸人士以及臺灣省人士最顯著的不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臺灣省人民接受了近50年的日本皇民化教育,而大陸人士則是承襲比較正統的中國文化。二.臺灣省人民在日誌統治時期的確享受到了較為現代化且文明的生活。三.臺灣省人民享受了數十年的和平無事,而引渡來台的大陸人士則是在20年之間經歷了北伐統一、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及國共內戰等重大戰事而不得片刻安寧。蔣介石政權在播遷來台這個舉動純粹只是"遷都",再這個遷都的動作之前他也早已派了相關單位駐台進行後續的統一工作,所以這件事情上面完全沒有任何的不妥之處。但是,現今大部分的問題都出現在民國38年之後。除了上面提及的三個大原因之外種種再當是時空背景下產生的矛盾和文化斷層,本來就不是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解決的,而自古至今每一個民族或國家在從混亂邁向和平穩定的過程中勢必會經歷一段過渡期,我們不能把這段過度期和白色恐怖完全畫上等號,而必須再還加上50年來的中華民國政府對於轄下臺灣省的各種建設,以及從極權邁向開放民主的過程。秦始皇大一統之前,沒有人說他是偉大的皇帝,再當代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人認為長城和文物制度統一有多大的好處;康熙皇帝算是個明君了吧,在康熙之前的清朝短暫統治時期滿人對漢民族幹下了不勝其數的大案,這些都只是為了長遠目標之實行中必要的、不可避免的。當然,我們絕對不能因此就把如228這般的事件完全合理化,但也不能在事件已經過了50年的今天為了打擊對手而一在的用低劣的政治手法,事件本身對於家屬是難以忘懷的痛,事件本身也該被紀念,但現今如某政黨的炒作手法則是對於當事人及其家屬的不尊敬以及二次傷害。所以,每當在提及中國國民黨50年領政時期,不能完全只用較為負面的方面來思考,必須要想想如果沒有這50年的積極建設以及蔣介石政權從大陸帶來上至文武百官,下至文人精英、甚至是工人階層,更惶論數千年一以傳承的文物、文化,臺灣省絕對沒有今天的繁榮。任何偏頗的思考都是不公平的,期許我自己也是客觀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April 1,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pril 1, 2005 她是個明亮的女生,不說話時那moony eyes令人著迷。今天在石階上的長談,我想到很多和談話無關的事情,就像看一本沒頭沒尾又似乎有些深刻的短篇小說,像是隱藏在襯衫袖口邊的棉絮,或是你有意無意的回頭一望,也像是當我把maria sharapova的照片貼在座位窗邊或是把孟克柔的顧盼放在電腦裡某個角落,我們奢求的東西不只是那些圖象或是感官帶來的歡愉,還有我們在仰視顧盼中隱隱刻畫在血肉裡的幻想、目標,和或許些什麼我還不懂的東西。如果喜歡上一個人,你喜歡的將不光只是他這個人而已。高中裡因為種種理由,我絕少看小說,但是當感覺自己此時的一舉一動、一字一句似乎都被不知名的力量牽引寫入種種奇妙的關連,我必須轉身,拾起書頁,儘管讀著就像你活著一般不知所云,面無表情,似乎可以聽見暗暗有水滴的聲音,清澈明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April 1,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pril 1, 2005 ...je prend le train pour 2046 pour chercher l'amour perdu...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April 1,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pril 1, 2005 這是個天空陰陰的日子,我的心卻因為妳的笑容而光明。當我一步步踏往你隱身的城堡時,我從不知道打開那扇看似沉甸甸大門會是如此的容易,但也許就是要置身在我們本不熟悉的時空裡,我才能拋去所有輕如棉絮的顧慮。念舊的人並不是一味沉緬過往,而就是因為那微醺飄然的體會深刻而動人,我一往情深,沉醉至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April 16,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pril 16, 2005 深夜靜靜坐在電腦前,終於,我考上大學了。回首過去三年,那是一千多個由歡笑、淚水織成的模糊圖像,社團、夜讀、流連綠園道、競賽......一切湧上心頭,伴著兩彎深深的黑眼圈,我的眼皮有些兒重。16.17.18,一身青色(青澀? 真是完美的雙關)的制服,仍然隨著我的步伐和風的牽引擺盪著自由的衣腳;我的形體日益成熟,日益老去,時間悄悄寫下了莫名其然的暗語,如果你提起,我會假裝一切我都懂,儘管我有點心不在焉的顧望著一邊地上孤單的落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April 26,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pril 26, 2005 那是個神聖的名字,是我多年的企盼,也是我即將要投身其中的瀚海。我即將要脫去青色日益淡去的高中制服,隨同那些複雜的、累加的種種愛惡情緒,三年,或是一個比一千再大一點的數字,從此將愈來愈模糊,徒留那些模糊的名字、不解的印紀,依稀縈繞在腦海中,成為小說裡不明究理、永遠也寫不清的結局。唯一真實觸摸得到的是髮絲,每回手指不自覺地輕撫,我彷彿能看見那些在風裡被吹散的線條,映在無雲的冬日午後,那飄揚的長髮和衣衫。我想,哪天會不會在花叢的後邊、巷口的一頭,你忽地奪身而出,即使那已不再是你,那個活在我17歲記憶裡的你?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June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18, 2005 經逢一個又一個渡口無論是送我遠行 或是客舟萍聚終會結局以眼角那熟悉的一絲酸疲往往我們註定在漂泊中揮手別離夾帶勉強且不捨的笑容在這片刻 我將傾我所有予你從此深埋 成就一段綺麗的回憶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June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18, 2005 連胡會、宋胡會相繼落幕,九二共識被重新拿出來討論,再一次成為媒體焦點,許多埋藏在人民心中已久窸窣的聲音得到回響,我們體內汩汩流動著中國人的血液、華夏民族五千載的驕傲,兩岸和平統一的偉大功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現值二戰終戰六十週年,兩岸分治也已有56年之久,無論過去國共是以多麼不堪的方式寫下這個局面,現在都該做個總結了。的確,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如果被過去給糾纏不清,我們將無法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我們期盼著,兩岸互信和解的到來、大陸當局的和平民主改革、臺灣主流意識的彰顯,中華民族弭除彼此之間因歷史因素產生的誤解與仇恨,新中國的大一統,兩岸人民共創大中國繁榮新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June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18, 2005 (詞:張雨生 曲:張雨生)當你平躺下來 我便成了河迴繞你的頸間 在你唇邊乾涸竊想你的眼神 我戀戀不捨聚為一泓泉水 深邃清澈當愛燎原成災 你徐徐側身堆積肥沃河床 我是朝聖的人我是客途的雁 卻一往情深從此無意追逐 新綠的春任我流吧 層層冰川億年換幾吋 我也寧願這麼盼等到昏黃 等到癡傻等著公主吻青蛙魔咒緩緩退盡 你笑的厲害天曾缺掉的角 無非此等神采我將殘翼放下 從河中走來你正頷首告知 這裡有愛 這是張雨生生前作於上個世紀末的不朽經典<河>,收錄於他的最後一張個人專輯<口是心非>,同樣的,是華語歌壇少有的經典名盤。詞中看門見山運用河的意象比擬對伊人的愛戀,緩慢推移之中,如河水一般流瀉出詩人換美的情思。其後又云「我是客途的雁 卻一往情深 從此無意追逐 新綠的春」,寥寥幾句中為讀詩者建構出一幅美麗的圖像,彷彿整個天地中只剩下一隻孤雁、一彎河水和詩人莫名的愛戀。朦朧虛幻的詩詞是17歲男女釋放情感最佳的出口,但這首詞並非如前面敘述地如此片面而已,張雨生乃是化用其生前最後的住所淡水河出海口的景致入文字之中:「你」是觀音山,「我」是淡水河,「唇邊」則是新引無數遊客腳步停駐的淡水河口。於是,看似簡單的文句中,我們似乎看到一幅墨色山水隱隱浮現,和原本的情詩意象相互輝映,迷迷濛濛,我們不自覺再三吟唱,詩人的才情,在一個個的品茗者的心中永遠流傳,任欲者盡情暢飲。「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June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18, 2005 你的出現在我的思考裡劃下了深深的一道,即使你不曾留心,或是我往往多慮,但所都是因為有意外的擦撞和「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故事才能開始訴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June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18, 2005 在公車站下車,步上熟悉的育才街人行道,同時閃躲地上呈半腐爛狀態的XX花冠。清晨的校園靜得出奇,幾個轉身,我俐落的回到那個我待了三年的位子。對於圖書館的生態我是再熟悉不過,我所坐的這個位子,在進門後右轉兩次到底處,由於面向南方,每天約莫九點到十點半時耀眼的陽光總讓我睜不開眼。進高中以來,我從來無法在圖書館以外的地方靜下心來念書,每天下課後都不由自主的提著發舊又被我畫上各種奇異符號的書包制式化的步向那裡,那個熟悉的座位。在圖書館的日子,我們必須放棄分和秒,而改以日來計時,因為當人深刻地埋入書本和無窮盡的苦悶之中時,生理時鐘只能感覺出白天和黑夜的差別。 很快地,我將離開校園,但是座位不會空著,更多執著於書本的少年將接續這一以相承的默契,開始另一段夜夜夜讀。透過老舊的窗欞,月兒明亮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June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18, 2005 高二起,一個禮拜中,我喜歡把腳踏車放在學校個兩三天。每逢在閱覽室書堆中弄得暈頭轉向、頭上多出好幾顆星星時,我便會跳上我的藍色Marida,駛往任何熟悉的方向。雙腳暫時脫離地面的牽引,宛如路上行舟;讓挺拔的車身負載我的軀體,和渴望自由的心。台中是個不算小的城市,但學生生活的單純,使我得以簡化地圖複雜的星羅棋布,「one way 家--學校」構成了我九成的城市生活軌跡。對於這個微微從北畫過東南南的路徑,我已過份熟悉,手握藍色美麗達的龍頭,我可以清楚地說出哪個路段是上坡,哪條路是風口,在哪個路段塞車時可以繞哪條路,在哪裡左轉可以避開幾個紅綠燈,在哪裡逆向行駛再迴轉可以省下多少路程;我也了解己身的體力和肌力的承載負荷,在何時我必須轉換齒輪,何時必須調整速度。此時,思想的機能似乎全然簡化,人車合為一體,大腦所有的記憶體只為車行的速度、距離、角度來運作判斷,所有的思考悄悄停止,每個加速、轉彎、緊急煞車,都是樹突軸突傳遞完美的精密計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June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18, 2005 夜晚走在校園,除了從學校圍牆外商店放的音樂聲、叫賣聲一同晚風構成那些窸窸窣窣的聲響,感官上來說兩只設計精良的耳殼再無感知任何聲音,但是,腦海卻如清泉般不斷湧出音符。不管是文字、音樂、繪畫......等藝術或是表演手法,單純來說都是紀錄生活並使之化為永恆的方法,當我們無法成為寫手或是作曲者,我們就只能藉由聆賞,在書海、CD群(and others)中汲取屬於自己的芬芳,紀念所有莫名其然的時刻。 曾幾何時,我發現只要當我的雙眼睜開,彷彿就有一台老舊的音樂盒,一軌一軌地轉動著唱針,從內心深處播放出首首熟悉的曲調。這情形嚴重時會影響到念書時的專注,一旦我將注意力從參考書的文字移往那些不甚明朗的音符片段,一種酸楚便在眉心、眼角、唇邊悄悄化開。這台音樂盒播放音樂的類型隨著成長過程中不同時期的愛好而改變,初時是偏流行的硬氏或是藍調搖滾,厚來漸漸有了日系、英倫等的出現,後期漸漸走向多元化,演奏專輯、Tango、電音、電影主題曲皆成為播放清單的內容。現在,無論是走路、靜坐、車行,總會有音樂縈繞在腦海,自作多情的與雜碎心情任意聯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June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18, 2005 昨天神經兮兮的又把藍色大門看了一遍,片中暖色調的情境著實令人難忘,在已踏入成年之後再複習這部青春洋溢的國片,嘴角仍不時溢出會心的微笑。 片中有幾個畫面實在很美:片頭孟克柔閉著眼睛對林月珍說他什麼也看不到的表情、張士豪跑去把寶特瓶拿給歐巴桑孟克柔轉投過去的微笑、片尾孟克柔看著穿著花襯衫騎在前頭的淺笑......等,在網誌相簿裡放了許多桂綸鋂的照片,他和陳綺貞都是五官平平,實則別有一番味道的女生,這才令人著迷,如同她們倆說話的聲音。喜歡攝影拍照的人無非只是想把所有美麗的畫面記錄下來,有人說看一個人拍的照片可以參透出這個人心裡在想些什麼,我試著用我的鏡頭刻畫一切美的物件。(存錢買相機中...)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June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18, 2005 剛剛去台中二中的畢業演唱會看陳綺貞的表演,雖然她出現在歌壇已經很久了,我卻一直到去年<groupies>發行時才真正認識她的音樂。然而,經由電視MV來認識她的聲音其實是個很不浪漫的方式,這容易使我誤解他的歌聲,如同剛把<groupies>買 回來時,總被她略為嬌嗔的嗓音給迷惑,如此一來每首歌似乎便貧乏不過;但在時間穿梭左右、眼神漸漸憂愁、 步行時開始頻頻回望卻也望不到什麼之後,我們才發覺甜美背後的蛛絲馬跡,或許隨著離年少和單純愈形遠去,我會更加依賴她的詞和曲子,淺白恬淡卻又潮水般一波波勾起起伏的情緒。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June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18, 2005 直到一年前的一首<太聰明>我才後知後覺的開始聽陳綺貞到看了她的live昨天把精選集聽過甜美的聲音刺進心坎裡我決定不再猶豫儘管 結果 令我喘息或許我太天真 或許我看的太少 或許我將永遠唱著 還是會寂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yn76alex 10 發表於 June 18, 2005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18, 2005 當我按下音控台上Pioneer播放機的Play鍵,威風凜凜進行曲和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曲的昂然壯闊自四支音箱汩汩流出,開啟了那個完美的夜晚。別上畢典幹部工作證、帶著無線電對講機滿場跑、聯絡事宜,青衫最後一回飄揚在校園,我頻頻躲避那些必然的、觸景生情的交會,當畢業短片播放在大螢幕,我仍是流下了兩行淚。我曾在這裡,中一中九十年。再會 台中一中 從此妳將靜靜躺在我泛黃了的衣領邊再會 我的十七歲 那是我們都回不去的從前台中一中66屆,三年十八班,相忘江湖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