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国领跑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IP v6


Recommended Posts

CERNET2:領跑全球下一代互聯網

2006-10-01 12:48:31 www.sina.com

啟動3年的「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示範網絡核心網CNGI-CERNET2/6IX」(以下簡稱CERNET2)如今已「開花結果」:建成並穩定運行全球規模最大的純IPv6互聯網主幹網,領跑全球下一代互聯網建設;大規模使用了國產IPv6核心路由器,擺脫了下一代互聯網主幹網上依賴國外關鍵設備的被動局面;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下一代互聯網的新型尋址體系結構和兩代互聯網的獨特過渡方式,向國際組織提交7項標準草案,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下一代互聯網大廈的部分結構將按中國人設計的藍圖搭建.

  建設下一代互聯網時不我待

  當你在網上瀏覽新聞,或悠閒地享受著網上直播音樂的時候,你可能不會想到,我國目前使用的基於IPv4協議的互聯網地址資源正面臨著枯竭的危險。  

  IPv4地址是32位編碼,核心技術屬於美國,目前分配給我國的IP地址不到五千萬個,而現在我國互聯網網民約有一億,且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著。此外,由於IPv4存在安全性能差、帶寬不足、移動性不強等自身缺陷,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更為關鍵的是,以前我國基於IPv4的網絡核心設備基本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對此,中國第一代互聯網的拓荒者、在上世紀90年代建成CER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的中國互聯網建設者和研究者一天也沒有停止過思考和行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985」、「211」工程的支持下,我校牽頭首先在2000年構建了一個立足於北京地區的擁有6個節點的支持IPv6的互聯網,這是中國第一個IPv6的試驗床,它的名字叫做NSFCNET。  

  「我們當時定的發展戰略就是面向下一代互聯網。NSFCNET實際上是給現在的CERNET2(第二代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同時它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下一代互聯網的巨大效應和美好前景。」項目負責人、CERNET專家委員會主任、CERNET和我校網絡中心主任吳建平教授說。  

  2002年1月,57名院士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致信國務院,呼籲建設我國第二代學術性高速主幹網,至此中國的下一代互聯網建設和研究走上了快車道: 

  2002年8月,原國家計委組織「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戰略研究」;同年10月,完成「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003年3月,完成「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實施方案建議」;2003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八部委「關於推動我國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有關工作的請示」;2003年8月,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國工程院對「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中的示範網絡核心網絡承擔單位進行了招標;2004年7月,CNGI領導小組、協調小組、專家委員會成立,項目全面開始實施。

主幹網示意圖

  

  中國的IPv6網絡勾畫世界未來互聯網的藍圖  

  10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主組成的鑒定委員認為, CERNET2有4個開創性的重要貢獻:開創性地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純IPv6主幹網,加速了世界互聯網發展的步伐;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一種真實IPv6 源地址認證的尋址體系結構理論,為解決互聯網安全隱患提供了重要保證;首次提出了第一代互聯網到第二代互聯網的過渡技術方案,為兩代互聯網的順利過渡提供了保障;具有自有知識產權的IPv6路由器的大規模使用將使我國在以後互聯網的建設中徹底擺脫對國外設備的依賴。  

  這4個開創性的貢獻,使我國在IPv4互聯網的落後局面在IPv6互聯網當中徹底改變,成為IPv6互聯網大廈的構建者之一。  

  「互聯網越來越普及並且深入社會各個領域,變成重要信息基礎設施,影響國家的安全和經濟運行安全。對於互聯網的關鍵設備我們自己是不是能做這個問題,不僅涉及重大的經濟利益,還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因此在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清華大學作為牽頭單位和主要組織者,對這個項目的定位不是簡單地達到國家要求,而是要考慮在這個過程中怎樣去自主創新,怎樣做出自己的關鍵設備和掌握自己的關鍵技術。在這3年當中,CERNET2的參與者都對此花了相當大的精力。」吳建平說。  

  在4個創新點中,IPv6源地址認證互聯新體系結構與IPv4 over IPv6的過渡技術就是由我校牽頭和為主完成的。   

  在這3年中,我校計算機系青年教師崔勇將全部精力都花在了IPv4 over IPv6的過渡技術的鑽研和推廣上。  

  「我們的工作是找到IPv4 over IPv6存在的主要問題,創造新的技術去解決這個問題。在一定範圍內實現之後,更重要的是在國際上做標準化的工作。」崔勇說。  

  互聯網方面最重要的國際組織是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截至今年,這個組織已經建立了4000多項國際標準,但是除了一兩項涉及漢語言文字傳輸的標準之外,幾乎沒有中國人提出的標準。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得到IETF的認可,確實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  

  這3年中,只要IETF召開會議,不管是在北美還是在歐洲,都會在會上發現崔勇和課題組主要成員的身影:會上做報告,會下跟IETF的成員溝通,並把 IETF的一些意見及時反饋給CERNET2進行改進。會議期間,崔勇還和參會的中國同行在每週的「Chinese party」上聚會,互相交流,取長補短,達成一致意見,與國外的著名大學和知名廠商代表進一步溝通,獲得他們的支持。  

  「我們就是要讓他們看到中國的技術確實有很大創新和優勢,並具有不可替代性,對促進全球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能夠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上一次的會議上,當他們的一位副主席在會上問在場的200餘人對我們提出的草案有什麼意見時,草案得到了廣泛的支持。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激動的情景。」崔勇說。  

  IETF為此已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Softwire,由中國向IETF提交的3項標準草案已經在最後審理中。

  做下一代互聯網的開放實驗室  

  上世紀70年代發明了到現在都廣泛採用的非對稱加密算法。發明人在介紹算法的文章中列出了一段用此算法加密了的文字,發明者揚言這段密文一萬年也無法破譯。但是在第一代互聯網誕生之後,全世界500台處理器聯網計算了幾個月就成功破譯了密碼。

  在比IPv4擁有多得多的IP地址和更加強大的功能的IPv6上,分佈式計算機究竟蘊藏著多大的計算能力?  

  我校網絡中心副主任李星教授主持的基於IPv6的「行星實驗室」(Planet Lab)項目,就是考驗IPv6協議所能支持的分佈式的強大計算能力的。將一個龐大的計算問題分解為多個,發送給25個節點的處理器進行分佈式計算,通過網絡上虛擬的計算環境解決複雜的計算問題。  

  「現在這個實驗正在進行,我們最初的設計規模是有50台處理器參與,不過因為IPv6的地址很多,將來參與計算的處理器可能是500台、5000台,甚至50000台。」李星說。  

  什麼是IPv6超越IPv4的「絕活」?帶著這樣的疑問,加入CERNET2的各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積極地進行相關研究。  

  我校網絡中心楊家海教授認為:「很難說有一種單一的應用,但是大規模的高清網絡組播視頻會議、大規模移動的點對點的視頻等肯定將是IPv6的一個主要應用方向。」 

  在9月23日的鑒定會現場,進行了通過互聯網進行多點微創腫瘤切除手術視頻轉播的演示。通過大屏幕,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筆管粗細的手術刀在肝臟旁游移,蛛網般密佈的血管也清晰可見。這類轉播使參加會診的醫生可以在各地進行討論、指導、點評。而這種高清視頻的轉播利用這一代互聯網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IPv6互聯網帶給中國科研方式的重大改變及進而帶給整個社會的變革,現在怎麼估計都不過分。」李星說。  

  現在,接入CERNET2的高校和研發單位已超過160個,並且都已經開展了相關研究。一個開放式的、強大的網上實驗室已經形成。

  CERNET2與其它CNGI核心網一起,已經為我國開展下一代互聯網及其應用研究提供了一個相當好的開放性試驗環境,也已經成為我國研究下一代互聯網技術、開發重大應用、推動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基礎設施。  

  「與CERNET不同,CERNET2是一個實驗性網絡,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主要任務都是為全國範圍內的IPv6提供實驗示範、自主開發,所以CERNET2在支持大家探索下一代互聯網種種未知方面的貢獻或許比CERNET2的建成本身更加有意義。」吳建平說。

  協同作戰的典範  

  承接CERNET2項目的是CERNET網絡中心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我國25所高校,直接參與本項目的科研人員就有340多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72人,中初級技術骨幹144人,研究生124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33歲。儘管有CERNET的大協作基礎和精神,但是CERNET2無論在規模還是要求上,都比CERNET的難度要大得多。  

  在協同作戰、集體攻關和集體決策、充分交流等方面,CERNET2的團隊都堪稱典範。  

  「我很慶幸我們有這樣一支優秀的團隊,大家能夠一起把這件事情做好。有些學校確實是克服了非常大的困難,我對於這個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充滿了感激。」吳建平說。  

  在溝通機制上,除了每年2~3次的全體會議,CERNET2大多採用視頻會議的形式,通過25個節點的網絡視頻直播進行討論、匯總意見,在鑒定會召開之前,這樣的網絡視頻會議直播幾乎天天都有。

  在決策機制上,鼓勵各個成員發揮聰明才智,有什麼好的想法都可以提出來與大家分享,很多科研課題都定期召開聯合討論會,每個重大決策都要通過專家委員會的集體討論,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科研人員的潛力。  

  CERNET2的每次技術聯調都能夠充分體現25所高校以及相關設備廠商的協同作戰精神。在2004年CERNET2主幹網基本建成開通的時候,因為 25個節點中的20個節點採用的都是國產設備,再加上介入這樣的大規模IPv6網絡實驗對於網絡設備廠商也是第一次,互連互通的難度相當大。為了將所有的節點和網路調通,整整兩周的時間裡,大家通宵達旦,互相配合調試,成為中國建設史上的一個創舉。而這次鑒定會召開之前的某些技術的調試也歷時一周,沒有各個節點的通力配合是不可能完成整個驗收的。  

  每個在網絡上進行的課題都需要各個節點的配合才能成功完成。以崔勇所在團隊的IPv4 over IPv6的技術實驗來說,由於要在8個節點開展,項目人員不能親自到每個節點去,只能夠提前根據對方提供的情況做好網絡配置並繪出示意圖,把設備給對方發送過去,再由對方安裝,共同進行調試。  

  「一開始上海那邊的網絡我們沒有調通,最後還是在我們兩邊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找出了問題,最後調通了整個系統。」崔勇說。

  在這樣大的項目背後,有很多無名英雄。  

  「清華參加這個項目攻關的總共有五六十人,最後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上項目的排名,這裡面有中青年教師,也有輔助技術人員、研究生等等。但是大家心裡都只想著一件事,就是要共同把這件大事做好。」吳建平說。  

  「不能夠直接出現名字的同志是大多數,包括我們實驗室的很多年輕人和研究生,也包括在遠程給我們提供了很大支持的其他高校的很多師生。但是大家關注的是做出的到底是不是一個很好的成果。」崔勇說。 

  這裡面還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CERNET2重慶大學的子項目負責人張康教授在驗收會舉行的前兩天重病住院手術。儘管如此,他在病榻上一直密切關注驗收情況,其精神和毅力令人感動。他帶領的團隊在CERNET2建設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為推動本地CERNET2接入工作,CERNET2西南地區網絡中心的同志們每次只要有機會見到四川省、重慶市高校的網絡中心主任,都會為CERNET2進行推廣,並自覺擔負起當地接入單位的培訓等工作。

  位於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網絡中心主任楊壽保教授一直帶病工作,不僅在團隊建設上高標準、嚴要求,在IPv6網絡的應用開發方面也達到或者是超過整個項目的要求。  

  在此次驗收會之前,我校很多科研人員都是「連軸轉」,每天工作到半夜兩三點,第二天又早早起來繼續工作。李星因此患上了嚴重的咽炎,一直劇烈地咳嗽。我校網絡中心的鄭志延也在驗收的前兩天因為過度勞累而生病。  

  為保證整個CERNET2網絡的安全運行,負責CERNET2主幹網運行的王繼龍老師等人24小時監測網絡運行,各個節點負責老師的手機都是24小時開機,一有問題無論多晚都會及時趕到機房進行維護。  

  「25所高校能夠在一個項目上團結得這麼緊密,我是沒有想到的,團隊的向心力、無私的精神以及大家的親切感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CERNET2西南地區網絡中心主任、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汪文勇說。  

  CERNET2的成功經驗表明:作為科技工作者,只要樹立實現國家戰略決策的歷史使命感,和堅持自主創新、增強攻克下一代互聯網中重大技術難關的信心,經過不懈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成效。此外,只有堅持國際合作,與國際下一代互聯網同步合作研究,才能在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技術研究上出奇制勝。  

  IPv6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人站在了世界前沿

在互聯網技術領域,中國人站在了世界前沿,開始領跑下一代互聯網!9月23日,「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示範網絡核心網CNGI-CERNET2/6IX」項目驗收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受國家發改委委託,由中國工程院和教育部組織的驗收鑒定委員會宣佈:我國在下一代互聯網研究上獲得四項重大創新性成果,其中三項屬於國際首創,「總體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驗收鑒定委員會包括汪成為、鄔賀銓、金怡濂、李國傑、胡啟恆等10位院士。

  驗收會上,第二代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2)進行了出色的演示:一台在國外進行的微創腫瘤切除手術正在直播,筆管粗細的手術刀在肝臟旁游移,蛛網般密佈的血管清晰可見。據介紹,這樣的遠程手術如果在現有的互聯網上直播,需要搭設成本高昂的專線。而全面支持IPv6(互聯網協議第六版)的網絡———第二代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帶寬達到每秒2.5G—10G字節,並與歐、美、亞太地區的下一代互聯網高速互聯,完成這樣的遠程直播易如反掌。

  對於該項目在下一代互聯網研究上獲得四項重大創新性成果,驗收委員會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均實行IPv4/IPv6雙棧技術路線的背景下,大膽創新,開創性地建成了世界第一個純IPv6網,是加速向下一代互聯網過渡的創新技術路線,從而加速了世界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步伐。

  ———開創性地提出了IPv6源地址認證互聯新體系結構,為解決下一代互聯網的安全隱患提供了重要保證,成為可信任下一代互聯網的重要技術基礎。

  ———首次提出了IPv6overIPv4的過渡技術方案,解決了第一代互聯網向下一代互聯網過渡的兼容性、可管理、可擴展、可靠性和自動配置等技術難題,為純IPv6主幹網建設和加快向IPv6過渡提供了重要的解決方案。

  ———首次在全國主幹網中大規模使用國產IPv6路由器,國產IPv6核心路由器達到80%。其已成為我國下一代互聯網國產網絡設備的重要試驗和應用基地。項目的研製成功,為擺脫在下一代互聯網中依賴國外核心設備的被動局面,推進我國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驗收專家一致建議,隨著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新的應用需求增加,還應進一步開發網絡功能,擴大網絡應用範圍,充分發揮CNGI-CERNET2/6IX作為我國下一代互聯網及其應用研究試驗平台的作用。

轉自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news/568/20060925/13647233.html

中國領跑下一代互聯網

作者:王明峰出處: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09-25 10:45 ]摘要:「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的成功,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下一代互聯網的技術研究、重大應用和產業開發,為提高我國在國際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競爭中的地位作出了重要貢獻。

--------------------------------------------------------------------------------

  開創性地建成了世界第一個純IPv6(互聯網協議第六版)主幹網;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真實源地址認證新體系結構理論和兩代互聯網過渡技術方案,向國際組織提交了7項標準草案;首次在全國主幹網中大規模使用國產IPv6路由器。這是「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示範網絡核心網CNGI-CERNET2/6IX」項目獲得的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其中3項屬於國際首創。這項由我國自主研發的下一代互聯網主幹網核心技術23日正式通過國家驗收。

  在清華大學舉行的項目驗收會上,受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委託,由中國工程院和教育部組織的10位工程院院士領銜的項目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我國在下一代互聯網研究「總體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全面支持IPv6協議的網絡——第二代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2),是我國在2003年啟動的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由清華大學等25個高校共同承擔,2004年建成,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進行了聯網試運行,目前已與全國20個城市的167所高校科研機構進行了互聯,並與歐、美、亞太地區的下一代互聯網高速互聯,傳輸速度達到了每秒2.5G到10G,是當前各國使用的第一代互聯網速的100多倍。有關專家認為,該項目比較第一代互聯網具有更大、更快、更及時、更安全和更方便的特點。

  CERNET2開創性地提出「基於真實源地址的網絡尋址體系結構」,為消除目前廣泛使用的IPv4互聯網存在黑客攻擊、垃圾郵件等大量安全隱患提供了保證。

  同時,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一種新的過渡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互聯網向下一代互聯網過渡的兼容性、可管理、可擴展、可靠性和自動配置等技術難題。

  「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的成功,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下一代互聯網的技術研究、重大應用和產業開發,為提高我國在國際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競爭中的地位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CERNET2首次在全國主幹網大規模使用國產IPv6路由器,國產核心路由器的採用率達到80%。這對擺脫互聯網領域依賴國外核心設備的被動局面、推進我國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下一代互聯網

  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統一定義,但對其主要特徵已達成如下共識:

  ○更大:採用IPv6協議,使下一代互聯網具有非常巨大的地址空間,網絡規模將更大,接入網絡的終端種類和數量更多,網絡應用更廣泛;

  ○更快:100M字節/秒以上的端到端高性能通信;

  ○更安全:可進行網絡對像識別、身份認證和訪問授權,具有數據加密和完整性,實現一個可信任的網絡;

  ○更及時:提供組播服務,進行服務質量控制,可開發大規模實時交互應用;

  ○更方便:無處不在的移動和無線通信應用;

  ○更可管理:有序的管理、有效的運營、及時的維護;

  ○更有效:有盈利模式,可創造重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我國研製出世界上首台互聯網IPv6無線路由器

中國首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高性能IPV6無線路由器,8日在京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鑒定。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亮、李德毅、沈昌祥等11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認為,BJTU-IPV6無線/移動路由器在無線/移動IP網絡技術的核心領域,攻克了關鍵的新一代網絡的路由技術和安全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填補了國內外在這一領域的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具有良好的推廣前景。

據介紹,IP地址是用來將互聯網上的信息包引入到正確的服務器上的。目前使用的互聯網協議IPv4採用的是32位地址空間,因此其IP地址資源相當有限。隨著中國寬帶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中國互聯網用戶將繼續保持迅猛增長。

根據信息產業部的預測,到2007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將達到3億人。除了互聯網用戶的迅猛增長對IP地址產生大量需求外,以新一代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進程的全面推進,各種各樣聯網的智能終端乃至移動智能終端,比如信息家電、手機、網絡汽車、傳感器等,亦將對IP地址資源產生巨大需求。

而新一代互聯網協議IPv6則基於128位地址空間,幾乎可以提供無窮近的可用IP地址空間。目前國際上使用的無線路由器大部分只支持IPv4,國內外還沒有真正的IPv6無線路由器問世。北京交通大學IP網絡實驗室張宏科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正是基於這樣的市場前景考慮,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網絡節點設備——BJTU-IPv6無線/移動路由器。它是在傳統路由器技術的基礎上,同時支持無線IPv6和IPv4網絡,實現了移動IPv6技術、無線接口技術、移動路由協議等,無線接口符合國際通行標準,同時支持互聯網標準協議以及傳統的動態路由協議。

轉自http://www.rongsheng.net/zhuanti/cx/10187.html

專家稱我國IPV6需求緊迫 關鍵設備不怕美國封鎖

作者:佚名 數據來源:搜狐 點擊數:3 更新時間:2006-10-8

nbsp; 10月8日,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蔣林濤對搜狐IT表示,目前國內的IP地址短缺,嚴重影響網絡傳輸效率和安全性,國內應用IPv6網的形勢急迫。我國IPv6網的高端路由器國產化程度達到80%,已經擺脫美國的技術封鎖。

從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開始對我國進行路由器技術封鎖,經過華為等公司的努力,我國省級骨幹網上部分採用了國產路由器,但在全國骨幹網上仍全部採用美國路由器。目前我國正在建純IPv6網,這不同於美國和歐盟的IPv6網,後者採用的是IPv4、IPv6雙協議棧,因此在IPv6技術上我國目前處於領先地位。「我國目前的IPv6網中80%的高端路由器都是國產的,在技術上我們已經擺脫了美國的封鎖。」業內人士對搜狐IT表示。

據悉,我國目前擁有1.3億網民,但擁有的IPv4地址不到5000萬個,大量用戶採用的都是運營商「被迫」提供的「假」IP,導致我國互聯網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端到端傳輸,同時也極大降低了互聯網應用的安全性。隨著我國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的飛速發展,用戶對端到端傳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國需要盡快搭建IPv6網解決IP地址不足的問題。

中國宣佈將建成世界最大的IPv6網的六大懸念

【2004-02-16 10:04】 【張見悅】 【中國電子報 】

  編者的話:自去年10月,中國宣佈將啟動CNGI項目,並於2005年底建成世界最大的IPv6網之後,引起了全球高度關注。中國將積極地邁入新一代網絡的信號在刺激世界通信界神經的同時,也在中國的運營商和製造商掀起了IPv6的浪潮。而IPv6會對中國信息產業產生什麼影響,其中還存在著六個懸念。天地互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劉東是CNGI項目的深入參與者,本文縱論CNGI與IPv6的發展關係,其中觀點可圈可點。

  IPv6面臨的挑戰

  IPv6商用化進程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應用與業務創新;二是網絡的平滑過渡。

  業務應用與網絡建設,換言之「收益與投資」,是「雞和蛋」的關係——即網絡運營商看不到成熟的產品和應用不敢貿然大規模投資建網,而應用設備廠商則在等待網絡基礎形成後再跟進產品。我們知道,業務應用的示範和推廣首先是市場行為,不可能在實驗室裡研發和論證出來,必須在具體的市場實踐中摸索和發展,比方說,目前異常火爆的短信息業務,在市場中檢驗和獲得巨大成功之前,沒有人能在實驗室中 「閉門造車」出來。可喜的是:中國IPv6的商用化進程,實際上已經過了「生存關」,中國政府對IPv6的態度已經明朗,大規模IPv6建設CNGI 項目已經啟動, 「雞和蛋」的問題已經不是爭論的中心。

  IPv6協議最顯著的特徵是通過採用128位的地址空間替代IPv4的32 位地址空間來提高下一代互聯網的地址容量,除此之外,IPv6協議在安全性、服務質量、移動性等方面具有比IPv4協議更好的特性,採用IPv 6 的下一代網絡比現有網絡更具擴展性,更安全,且更容易為用戶提供高質量服務。換言之,以IPv6為基礎的下一代網絡既可以更好地支持和保障傳統業務應用,更可以支持豐富多彩的創新業務應用。比方說,IPv6 提供了優質的信息高速公路,它使至今為止還是脫機的每樣東西都變成聯機的,並且一旦什麼東西都聯網之後,就能夠發明數不勝數的新型應 用。如果不斷地發明新型應用,遲早會有極好的應用出現(即殺手級應用)。

  關於過渡問題。無疑,IPv6必將取代IPv4。以前的問題是:什麼時候取代?國家的CNGI項目啟動後,這個問題也不存在了。只剩下一個問題:如何取代?這個問題與業務應用一樣,是必須在運營實踐中解決的問題。根據CNGI項目的整體規劃:2004到2005年,中國要建成大規模的 IPv6網絡,並進行IPv6商用的推廣,馬上面臨的就是互通與過渡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IETF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研究IPv4到IPv6的轉換問題,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主要的演進機制包括:隧道技術、雙協議棧、網絡地址轉換/協議轉換技術、雙棧過渡機制、隧道代理、6to4隧道技術等。這些過渡策略已經在歐洲和日本的商用及實驗網絡得到了論證和實踐。當然,這些過渡策略還要與中國具體的網絡實踐相結合,需要在大規模的商用實踐中論證與發展。

  事實上我們已經具備了搶佔先機的條件,中國大規模的網絡基礎和巨大的市場本身就是最好的實踐平台。2至 3年以後,中國的過渡與應用實踐將成為世界其它國家學習和借鑒的範本,中國的核心技術和產品也將進入全球的下一代網絡市場,這正是我們要反覆強調的:CNGI的部署,將推動中國成為全球IPv6產業的引擎。換言之,中國給全球的 IPv6產業帶來發展良機,同時IPv6也給中國帶來跨越式發展的良機,中國將進入世界信息技術領域的第一陣營,甚至成為被追趕的對象,這是IPv6的中國機會,同時也是中國的IPv6機會。

  CNGI如何影響運營策略

  基於這一全國性的大規模IPv6網絡平台,各大運營商將配合各大部委的IPv6攻關課題,並根據各自的網絡條件及業務發展需求進行IPv6關鍵技術試驗、開發、重大應用示範以及應用推廣。

  根據CNGI項目的整體規劃,到2005年,在政府指導下,中國5大電信運營商和學術科研網CERNE T將構築6個全國性的IPv6骨幹網絡(覆蓋全國39個重要節點)和至少2個交換中心(IX)以實現各IPv6骨幹網絡的互聯互通。

  對於CNGI項目,中國政府到2005年為止的預算是14億元人民幣,其中的6億元人民幣用來購買IP v6網絡設備。通過實施CNGI項目,到2005 年我國將建成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大規模IPv6網絡,屆時將成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IPv6網絡基礎設施。

  根據聯通副總劉韻潔2003年12月20日在中科院科技日上發表的講話: 2004年聯通將在15個城市提供IPv6支持的服務。最近,聯通高層亦表示: 2005年聯通將在全國所有省會城市提供IPv6支持的服務。

  聯通的這一重大舉措既與CNGI這個大背景有關,同時也出於自身發展的迫切需求。CNGI項目體現了政府對產業的引導作用。以IPv6為基礎的下一代信息網絡的產業部署,其框架已經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信息通信產業,它將成為承載整個國民經濟建設的基礎信息平台,將深刻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並且進入千家萬戶。下一代網絡所承載的信息服務,將成為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提高生產效率,並極大豐富人們的生活。這不是一個2年到3年內立竿見影見效益的單一產業,它是未來5年到10年影響國民經濟走向的基礎產業,只有政府才有力量從戰略高度主持和引導。政府的導向與政策一旦明朗,產業界的跟進就是必然的了。

  聯通的快速跟進與其自身發展需求密切相關。聯通是中國市場份額第二位的移動運營商,而打破現有市場格局的關鍵是基於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新業務。聯通對於互聯網、VoIP、視頻會議以及CDMA1X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到目前為止,聯通對於這些新業務方向的網絡建設都達到了相當的規模,有的在全球處於領先的地位。基於同樣的發展思路與策略,聯通對IPv6也高度重視,在2004年聯通的工作重點中,IPv6是重中之重。

  2004年到2005年,我國將形成IPv6網絡的規模建設,而且從目前各個運營商跟進的速度和規劃的規模上看,到2005年底,整個網絡規模將大大突破CNGI目前規劃的框架。可以說,CNGI起到了產業孵化器的作用,為我國的信息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基於大規模的下一代網絡平台,豐富多彩的下一代網絡應用會從應用示範迅速走向商用推廣,IPv6市場以及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將被帶動起來,最終形成完整而健康有序的以 IPv6為基礎的下一代網絡共贏產業鏈。正如業內專家所言:從全局觀點看,IPv6也許是比3G更為重要的一次機遇。

  IPv6如何改寫廠商格局

  相對美、日企業而言,國內的設備廠商起步較晚,距離商用還有一段距離。我國IPv6大規模商用將在20 06年到2010年,國內廠商完全有機會、有實力趕上。

  日本政府把IPv6技術的確立、普及與國際貢獻作為政府的基本政策,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本企業研發和生產IPv6產品的熱情空前高漲,全世界最早實現IPv6硬件支持的是日本的網絡設備廠商。他們在IPv6 數據轉發方面,在ASIC硬件方面比較領先,而且設備經過長期的IPv6網絡運行的檢驗。比如,日立公司2001年推出的世界最早的硬件支持的IPv6 千兆級路由器GR2000系列目前在全球銷售超過萬台,其中作為IPv6路由 器使用的超過50%,在全球IPv6市場中所佔份額最高。目前,思科、Juniper、日立組成IPv6千兆級路由器的主力軍團。

  相對美、日企業而言,國內的設備廠商起步較晚,距離商用還有一段距離。但是配合國家CNGI項目的需求,同時也在即將展開的大規模IPv6 網絡建設中爭取主動權,國內各廠商都在加緊研發和合作,爭取盡快推出商用產品。我們知道,與國外廠商比較起來,國內廠商具有熟悉市場需求,與用戶關係密切,價格便宜以及國家政策支持等等天然優勢,只要產品能夠滿足標準規範和網絡建設與業務開展的需求,就會有巨大的市場機會。全球IPv6商用市場剛剛起步,而且又是主場作戰,「天時,地利,人和」條件都具備。確切地說,不是「突圍」的問題,而是如何盡快趕上的問題。我國IPv6大規模商用將在2006年到2010年,國內廠商完全有機會、有實力趕上。以IPv6為基礎的下一代網絡建設將加速政府、企業與家庭的信息化進程,國內的網絡設備廠商、信息終端廠商都將獲得巨大的發展,同時有望在下一代網絡領域獲得核心技術發展先機。

  對中國而言,在下一代網絡,在未來信息技術領域中爭取主動權,就成為更加迫切和具有戰略意義的目標。正如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院士所言:「在IPv6這樣的新技術上,中國與其他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IPv6提供了一個改變舊規則,重新劃定起跑線的機會,事實上,在這條新的跑道上,中國已經跑在了美國前面。同時,由於中國本身具有的巨大市場潛力的天然優勢,對IPv6的需求及發展潛力都是其他國家所無法比擬的。正如全球IPv6論壇主席Latif先生在2003年11月份在北京舉辦的「下一代網絡演進與發展戰略研討會」上所指出的:「中國對於全球IPv6發展不可或缺,IPv6的『殺手級應用』將率先在中國出現!」 換言之,中國本身就是全球IPv6發展的「 殺手級應用」!

  IPv6如何影響相關技術

  IPv6將改進流標籤、QoS、路由協議、MPLS等技術。

  IPv6協議制訂已經有近10年的歷史了,單從協議本身來講,除了流標籤標準還沒有明確外,其它都已經得到了明確的定義。除巨大的地址空間外,流標籤是IPv6協議構造上優於IPv4的主要方面,將在一直困擾 IP技術發展的QoS方面進行重大改進。迄今為止傳統的路由器僅僅進行包轉發操作,是一種無狀態的操作,即使對同一會話的連續的數據流,路由器不會進行識別,而是逐包進行操作。目前美國一家生產路由器的廠商研製出基於流轉發的產品,它是一種有狀態的操作,借鑒了防火牆中狀態檢測的一部分思想,即它對同一會話的連續的數據流,進行同一策略的處理,而不會出現傳統路由器對同一會話的連續的數據流可能採取不同策略的情況,這對於基於UDP的多媒體數據特別有用,將大大改善IP的QoS。但很可惜,這種基於流轉發的產品不是基於協議實現,而僅僅基於廠家特定的軟硬件產品實現,這就大大限制了這種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所以,如果在IPv6的流標籤定義和路由器處理方面能夠借鑒這種基於流轉發的思想,將會對整個IP技術產生巨大影響。流標籤標準的不斷完善,本質上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與IPv6的商業應用密切相關。

  此外,除了IPv6協議本身的定義,IPv6相關的協議標準:如路由協議,MPLS等等目前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這也是同IPv6的商業應用密切相關的。比如MPLS流量工程的相關標準以及域間組播的相關標準,目 前全部基於IPv4制定的,因為IPv6在這方面的商業需求尚不明朗。一旦需求明確,相關的協議標準很快就會完善起來。

  再就是SNMP網管協議,傳統的IPv4的網絡管理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IPv6網絡設備管理問題。所以研究新的IPv6網絡設備管理技術也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IPv6如何影響下一代移動網

  從商業意義上來說,移動通信行業可能是最早和最大的受益方之一。

  IPv6不僅可以為每一個移動終端提供了固定的IP地址,而且提供了人與人、人與物乃至於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可能。

  從20世紀90年代初,IETF開始「下一代網絡互連協議」(IPng)的研究,至1995年9月正式形成IPv6的核心協議。1997年,制訂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IMT-2000」標準的3GPP(thirdge 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標準化組織最早提出採用IPv6的3G框架(即GPRS ),在該版本中用戶層主要採用IPv6的PDP,在傳輸層IPv6則是作為可選項,而3GPP在 R99版中採用了終端支持的PPPv6、IPv6地址分配機制以及IPv6報頭壓縮等標準,R4版中則採用了新的IPv6報頭壓縮標準,而R5版則規定IU接口強制性採用IPv6,即在多媒體核心子網中採用IPv6。無論是下一代互聯網還是下一代移動網都將IPv6作為基本的網絡協議。IPv6是下一代網絡的必然發展方向。

  從商業意義上來說,移動通信行業可能是最早和最大的受益方之一。移動IPv6比移動IPv4有很多優勢,它的設計吸取了移動IPv4發展的經驗,並且遇上了設計新版本IP協議的大好時機,結合了IPv6的許多新特性。 儘管IPv4中也存在移動協議,但二者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區別:移動IPv4 協議不適用於數量龐大的移動終端。移動 IP需要為每個設備提供一個全球惟一的IP地址,IPv4沒有足夠的地址空間可以為在公共互聯網上運行的每個移動終端分配一個這樣的地址;從另一個角度講,移動IPv6能夠通過簡單的擴展,滿足大規模移動用戶的需求。這樣,它就能在全球範圍內解決有關網絡和訪問技術之間的移動性問題;另外,IPv4協議中對移動性的支持不是強制的,而移動 IPv6是IPv6協議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有IPv6的實現都必須支持移動性。IPv6不僅從IPv4中借鑒了許多概念和術語,它還定義了許多移動IPv6所需的新功能。

  與現有移動網能力相比,以IPv6為基礎的下一代移動網絡的主要特徵體現在:通用移動性。這首先表現在終端的類型遠不僅僅是手機,且可能涉及的接入手段和技術也是多種多樣的;其次既有在運動過程中需要保持通信的用戶 (真正意義上的移動通信)也有僅需支持漫遊但不要求移動中通信的用戶(Nomadic);再者存在終端可能需要在支持移動接入的網絡和支持固定接入的網絡之間切換的要求,包括異構網絡環境下支持全球移動性。上述要求稱為通用移動性,它包括終端移動性與個人移動性及它們的組合,即用戶可以從任何地方的任何接入點和接入終端獲得在該環境下可能得到的業務(包括第三方提供的業務),不論在何處接入,用戶有著相同的業務感受和操作,這些接入能力僅受所在網絡的條件或需要事先預約的限制。滿足上述通用移動性的要求意味著通信實現個人化,用戶可以只使用同一個地址便可實現在不同位置不同的終端上接入不同的業務,至於在哪一種終端上接受和發出呼叫則基於用戶的習慣和其當前所處狀態。

  總之,對於移動網絡而言,IPv6的優勢將得到充分的體現。IPv6不僅可以為每一個移動終端提供了固定的IP地址,而且提供了人與人、人與物乃至於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可能。基於固定的IP地址,各種豐富的端到端的移動應用便會層出不窮。支持IPv6的下一代網絡終端,尤其是移動智能終端將成為未來信息終端的主流。

  CNGI如何推動中國IPv6發展

  CNGI項目將成為整個IPv6產業部署進程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展望2004 年中國的IPv6產業部署:上半年將以網絡基礎建設為主題,進展較快的運營商將於下半年進入IPv6應用及過渡策略探索階段。

  新年伊始,IPv6相關新聞便頻頻見諸報端:美國國防部最大的IPv6 試驗網絡完成第一階段測試;中日韓擬主導IPv6技術,斥巨資建設新網絡,中國電信參與研發計劃;中國聯通2004年將在15個城市提供IPv6支 持的服務等等。各方的頻頻動作昭示著IPv6產業正以加速度進入2004年。

  隨著政府支持的CNGI項目的全面啟動,以前「雞和蛋」的問題已不是爭論的中心,在政府的引導下,重心被轉移到如何合理有效地建設網絡,並實現「零成本過渡」。CNGI項目將成為整個IPv6產業部署進程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正如我們前面探討的中國聯通的快速部署舉措。展望 2004年中國的IPv6產業部署:上半年將以網絡基礎建設為主題,進展較快的運營商將於下半年進入IPv6應用及過渡策略探索階段。2004年4月 12日-14日,由全球IPv6論壇、天地互連公司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04 年全球IPv6高峰論壇」將充分體現這一發展態勢:既要總結在CNGI實際項目中的建設經驗,同時也要為即將展開的IPv6應用及過渡策略探索提供有益、可借鑒的思路。

  作為世界IPv6產業有史以來最大的IPv6網絡項目,CNGI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與傳統IPv4 網絡建設與應用不同的各種新問題。這對於我國政府、運營商、廠商等產業界而言,都將是重大的考驗。因此及時總結C NGI實際項目中的建設經驗,並為即將展開的IPv6應用及過渡探索提供借鑒思路,對於CNGI項目的順利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世界通信產業格局也將產生重大影響。

  此次「高峰論壇」因其特殊意義,受到了國內外各界專家以及運營商的高度重視。互聯網之父TCP/IP協議聯合設計者VintonCerf、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全球IPv6論壇主席LatifLadid、全球互聯網協會(ISOC)主席FredBaker、日本IPv6高度推進化委員會主席WIDE項目主席JunMurai 、中國IP標準工作組主席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蔣林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國傑、全球 IPv6論壇理事天地互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劉東、清華大學教授CERNET 網絡中心副主任李星、中國電信集團北京研究院副院長趙慧玲、中國網通集團技術部總經理馬妍、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JawadKhaki、思科公 司全球副總裁TonyBates、北美IPv6工作組主席JimBound、NTT通信公司IPv6項目組組長Ya sukiSaito、法國IPv6工作組主席PatrickCocquet 以及韓國NCA副總裁ShiSang-C hul都將出席本次大會並作專題演講。(天地互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劉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