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关于教科书...


Recommended Posts

说是这么说,但是日本并未如同geniusjl所说

还是成立了多个番号靠后的师团来维持治安

所说的朝鲜义勇军的参加多半就是在此时。

游戏队和游戏战争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抗日战争的角度上可以有不同

但是要否定游击队的牵制作用就差得紧了。

毕竟那是“人民战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50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说是这么说,但是日本并未如同geniusjl所说

还是成立了多个番号靠后的师团来维持治安

所说的朝鲜义勇军的参加多半就是在此时。

游戏队和游戏战争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抗日战争的角度上可以有不同

但是要否定游击队的牵制作用就差得紧了。

毕竟那是“人民战争”

相較中國領土來講,日本也只是在沿海大城市占住腳而已。

所謂的師團也不見得人數眾多,看看中央軍在抗日的時候就知道了。

游擊隊並沒有無法發揮作用的地方,一、二次長沙大捷都是靠游擊戰術消耗敵人的兵力。

但是我懷疑中共的游擊隊真的有發揮到作用。百團大戰中共不過損失幾個將級長官,之後日軍的掃蕩行動中國軍死的將級長官可不只幾個而已,而且還是整個後方陣地被消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相較中國領土來講,日本也只是在沿海大城市占住腳而已。

所謂的師團也不見得人數眾多,看看中央軍在抗日的時候就知道了。

游擊隊並沒有無法發揮作用的地方,一、二次長沙大捷都是靠游擊戰術消耗敵人的兵力。

但是我懷疑中共的游擊隊真的有發揮到作用。百團大戰中共不過損失幾個將級長官,之後日軍的掃蕩行動中國軍死的將級長官可不只幾個而已,而且還是整個後方陣地被消滅。

日本的师团编制同德国的一样,满编都是近2万人

番号靠后的师团的确可以算作乌合之众,但是对于维持治安烧杀抢掠还是有很大意义的。

中共的游击队在整个抗日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有限。

但是靠着游击队依然打出了未来能够同国民政府对抗的战略地区。

这也是在日本的压力下形成的规模。

我上文说的有点错误,不能否认得是游击战争的这种战争形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畢竟紅軍的游擊戰術並不足以打退日本。

但是足以在長期削弱日本

畢竟那是一群農民裝束的人滲透到敵人的後方去作戰

小規模的游擊戰術當然打得敵人不疼不癢

但是毛澤東提出的是"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就是要草木皆兵

游擊戰術對於大本營的倚賴要相對較少(其實是少很多)

主要以"游擊區"的根據地為主,相當分散

因此難以捉摸其動向,並且當後方補給線被切斷

其傷亡未必會像陣地戰那麼大

其實應該說是遊牧民族發明的

毛澤東提出過一點

原文不太記得

他認為,雖然三分二的土地在第人手裡,自己手裡只有三分之一,但是如果游擊戰術運用得當,敵人也只能控制三分之一,因為中間的游擊區實際上是被游擊隊佔領的。而毛澤東也不需要地盤廣,他只需要"人緣"廣--得民心者得天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红军从仅剩万人的小部队发展到能和国军对抗的程度,这主要是在抗战中完成的,当时红军能在日军的打压下,这么迅速的扩充实力,并且最后击败300多万人,有绝对优势的国军,这可不能只归结为军事上的原因

因为游记队的存在日军在后方布置了100万左右兵力,红军当时的策略还是相当正确的,牵制日军同时谋求自己发展

如果没有正面战场,日军集中力量于后方战场,敌后战场也很难坚持;但同样的没有敌后战场的对日军的牵制,正面战场也会很艰难。

1938年老毛写的《论持久战》,当时正是战争初期,

老毛在综合分析后认为战争会长期化,

书中最主要的论点认为中国不会速胜也不会亡国,战争初期是战略防御期,中期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期转战略进攻

现在看看感觉就象是总结报告一样,

国民党当时确实有不少优秀的将领,但是在战略上和老毛比都差了一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採取游擊戰術在不得已的時候的確是有益,但那是對於已沒有實際控制範圍來說。

毛澤東的戰略對中共來說貢獻是很大,但對抗日來說有多少貢獻還是爭議。

譬如以百團大戰來說吧,紅軍游擊隊挑釁了日軍一下,遭報復的卻是當地居民。百團結束後,日本的措施即是堅壁清野,你可知這樣又有多少百姓死於非命。

回粉笔弹头

毛的戰略也不過是等待時機壯大,以游擊隊騷擾而已。要是整個國家淪陷了,中共還有壯大的時間嗎。

要是沒有將南北戰線轉為東西戰線,毛澤東早就不在了。別說是毛的戰略比國民黨將領高出許多。這些都是共產黨體系吹出來的,仔細判斷就知道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戰爭當中的老百姓死傷是必然

南京是個例子,日本人轟炸上海的時候也是個例子

炸上海甚跟重慶至是因為了打擊中國的主力軍隊

當時的中國沒有完善的特種部隊系統

但是游擊隊在無形當中就充當了特種部隊

而當時唯一一支能夠深入低後作戰的中國部隊

也只有游擊隊

當時香港的港九大隊

派人到日本人的軍事機關裡面偷情報

後來美國人轟炸駐港日軍軍事基地的時候

幾乎所有情報都是由這支游擊隊提供

游擊隊的責任並不僅僅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炸橋,炸鐵路,破壞敵人倉庫,碼頭等等都算在游擊隊的職責裡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戰爭當中的老百姓死傷是必然

南京是個例子,日本人轟炸上海的時候也是個例子

炸上海甚跟重慶至是因為了打擊中國的主力軍隊

當時的中國沒有完善的特種部隊系統

但是游擊隊在無形當中就充當了特種部隊

而當時唯一一支能夠深入低後作戰的中國部隊

也只有游擊隊

當時香港的港九大隊

派人到日本人的軍事機關裡面偷情報

後來美國人轟炸駐港日軍軍事基地的時候

幾乎所有情報都是由這支游擊隊提供

游擊隊的責任並不僅僅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炸橋,炸鐵路,破壞敵人倉庫,碼頭等等都算在游擊隊的職責裡

百團大戰的情況可不一樣。日本是找不到肇事者,所以拿民眾洩憤。

我並沒有否定游擊隊的作用,但是我要強調的是: 游擊隊產生的作用有限。就你所說,要是沒有美軍的幫助,游擊隊拿到資料又能造成什麼程度的傷害呢。

你說的那些游擊隊是可以做,但是做了也不能怎樣。拆橋、柵鐵路要是對整體戰局沒有影響,那等於做白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任何兵種,任何部隊在戰爭當中的作用都有限(除了原子彈)

就當時來看

光靠國民黨,中國光是軍隊裡死的人都可以讓世界男性人口減少一大堆

至於說打跑日本,那是天方夜譚

光靠共產黨,中國淪陷是必然,現在就不是五星紅旗,也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了

光靠美國人,他們連自己都顧不來,還會發重兵來管你中國?

蘇聯人更不用說了,希特勒就夠他們受的

其他國家免提,英國人連自己國土都被德國人炸了個稀巴爛

新加坡這些地方根本就沒心去理

炸橋炸鐵路當然得看炸哪條

二戰時期的鐵路線負責了大量物資往前線的運輸

無論是歐洲還是亞洲,公路運輸在當時始終沒有鐵路運輸的運載量大

將重要幹線摧毀,意味著什麼?

長久下去前線的部隊可能會活活餓死,而未必是全被打死。

日本人很聰明,把緬甸跟越南通往中國的公路跟鐵路截斷

害得美國佬得從喜馬拉雅山上運物資

要是美國人工業沒那麼強,飛行員的數量也不多

我看駝峰航線是運營不下去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大概還沒明白我所說的

自己想想吧。要是今天鐵路被游擊隊破壞了,難道對方不會接回去嗎。光是游擊戰沒辦法成氣候。

當時還尚未有完善的戶口制度,國軍的死傷也都是估計的。加上當時軍紀不佳,難保長官謊報人數。另外,抗日死傷多數是在人民,並非軍隊。別那裏胡吹大氣說什麼國軍死傷能讓世界人口減少一堆。

你大概沒學到,國軍在後期已有能力主動出擊日軍陣地吧。你大概也不知道過了中期,國軍與日軍的交換比率是一比一吧。美國正是看到國軍的戰績,才會邀請中國加入世界四強。說美國"幫"中國,的確是沒幫到多少。

你以為軍糧都是靠自己運輸的阿,沒軍糧不會像百姓搶嗎。日軍又不會幫你省。況且,在中國戰場上,鐵路對日軍也沒太大作用(陣地變化大)。

你道日本人是用游擊隊切斷中國的對外交通嗎。先搞清楚再說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要是今天鐵路被游擊隊破壞了,難道對方不會接回去嗎。是游擊戰沒辦法成氣候。

"光"?我哪有說"光"?

我之前也講了

任何兵種,任何部隊在戰爭當中的作用都有限(除了原子彈)

我沒有否認國民黨的正面抵抗

但是單憑他們的正面抵抗是不可能把日本人趕走的

因為他們的能力也有限

加上當時軍紀不佳,難保長官謊報人數。另外,抗日死傷多數是在人民,並非軍隊。別那裏胡吹大氣說什麼國軍死傷能讓世界人口減少一堆。

就我所知

日本軍隊跟和平軍受傷的人數的確比中國多

但是中國軍隊的死亡人數是以百萬記

而日本軍隊的死亡人數是以十萬記

中國的一些資料說殺死日軍一百九十多萬

其實都是"和平軍"跟一些僱用兵

而且有的資料用詞模糊,以"傷亡"一詞帶過

日本人不蠢

這不包括百姓死傷在內

國軍在後期已有能力主動出擊日軍陣地吧

毛澤東也預料到這點

抗日戰爭的末期,是敵戰略防禦,我戰略反攻

但那也是大趨勢,日本人在別的地方也開始被盟軍打得團團轉

而且美國人還切斷日本人的石油線

武漢會站之後的日軍喪失進攻能力

轉而防守,但是中國軍隊依然是戰敗的一方

而且此場會戰中的日軍人數也遠不如中國軍隊人數

後來日本人為了鞏固佔領區內的穩定,還從國內派了一批人過來

為的是啥?清理游擊隊

國軍與日軍的交換比率是一比一吧

《論持久戰》也講到

抗日戰爭的第二個階段

敵戰略退縮(不記得是不是這名詞),我準備反攻

同樣是大趨勢,要不是日本人在太平洋於到美國這顆釘子

他們西進是遲早的事,而且中國軍隊是從德國那邊購買裝備

還有模仿德國武器自行生產

但大多是輕型武器,也有部份火炮

(退守台灣的時候還帶過去一批德國原裝進口的裝備)

日本人可不是

你以為軍糧都是靠自己運輸的阿,沒軍糧不會像百姓搶嗎。日軍又不會幫你省。況且,在中國戰場上,鐵路對日軍也沒太大作用(陣地變化大)。

百團大戰炸鐵路我想你也應該知道的

日本人清理游擊隊的方法是靠鐵路組成交通網

方便物資跟軍隊的調動

你道日本人是用游擊隊切斷中國的對外交通嗎。先搞清楚再說吧。

無論是不是游擊戰

切斷交通的目的都一樣

------------------

還是那句話

任何兵種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光"?我哪有說"光"?

我之前也講了

我沒有否認國民黨的正面抵抗

但是單憑他們的正面抵抗是不可能把日本人趕走的

你還是沒看懂,國軍在後期已經有能力出擊日軍陣地了,是否能趕走日軍取決在時間,以及死傷多寡。中共的游擊隊就更不用說了。除非你說的不是中共的游擊隊。

就我所知

日本軍隊跟和平軍受傷的人數的確比中國多

但是中國軍隊的死亡人數是以百萬記

而日本軍隊的死亡人數是以十萬記

中國的一些資料說殺死日軍一百九十多萬

其實都是"和平軍"跟一些僱用兵

日本人不蠢

這不包括百姓死傷在內

那你自己說的話不就矛盾了嗎。

這裡我說的是,部分將領有謊報人數的嫌疑,目的是中飽私囊。跟殺敵數無關。

毛澤東也預料到這點

抗日戰爭的末期,是敵戰略防禦,我戰略反攻

但那也是大趨勢,日本人在別的地方也開始被盟軍打得團團轉

而且美國人還切斷日本人的石油線

日本人後來提出想講和

不為別的,因為他們認為中國剩下的領土,沒有太多佔領的價值

不想在中國繼續耗下去

但是東南亞有石油跟橡膠

別說毛有料到,白崇禧在初期戰鬥結束後的檢討會上就有說過了。否則國軍又要怎麼制訂戰略方針。大勢所趨是空口白話,當時哪有美援阿。打太平洋戰爭是日本海軍的事情,跟日本陸軍沒關係。日本海軍跟陸軍本來就是水火不容的,所以才會扯出珍珠港事件。

《論持久戰》也講到

抗日戰爭的第二個階段

敵戰略退縮(不記得是不是這名詞),我準備反攻

同樣是大趨勢,要不是日本人在太平洋於到美國這顆釘子

他們西進是遲早的事,而且中國軍隊是從德國那邊購買裝備

還有模仿德國武器自行生產

但大多是輕型武器,也有部份火炮

(退守台灣的時候還帶過去一批德國原裝進口的裝甲運兵車)

日本人可不是

別鬧了吧。當時國家重工業都幾乎是被摧毀了。就算是在黃金十年裡面,國家也不見得有能力生產裝甲車。同樣的,太平洋戰事是海軍扯出來的,跟陸軍無關。太平洋戰事對中國來說是意外的驚喜。

百團大戰炸鐵路我想你也應該知道的

日本人清理游擊隊的方法是靠鐵路組成交通網

方便物資跟軍隊的調動

只限於東北。當時中國其他地區還沒有鐵路交通網,鐵路只是初具規模而已。

那邊並沒有正面戰場,有的話規模也不至於牽動整個戰局,切斷鐵路只能算是騷擾而已。

無論是不是游擊戰

切斷鐵路的目的都一樣

戰術一樣,戰略目標就不一樣。沒有正面戰場,攻擊運輸線只是騷擾。有正面戰場,攻擊運輸線是要大規模退敵。

還是那句話

任何兵種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這句指對一半。應該是說,沒有正確戰略目標,則任何兵種單獨作戰作用有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還是沒看懂,國軍在後期已經有能力出擊日軍陣地了,是否能趕走日軍取決在時間,以及死傷多寡。中共的游擊隊就更不用說了。除非你說的不是中共的游擊隊。

我已經講了,這是亞洲整體戰局所導致的

而不是國軍單方面的力量就能把日本人趕跑的

中國抗戰的勝利也不完全是你中國的功勞

當然也不是美國的功勞,也不是共產黨的功勞

美國人在太平洋把日本人狠狠揍了一頓

就算國軍後期有能力主動出擊,又怎樣?

日本人把重型裝備尤其是戰鬥機跟轟炸機

都放在海上根美國作戰

但是,看看上海炸成什麼樣子,重慶又被炸成什麼樣子

我記得羅斯福講過一句話,原句我也不記得了,大概是說

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戰場牽制住日本人,日本說不定又會派好幾個師團的兵力,放到太平洋跟美國作戰

反之亦然

別鬧了吧。當時國家重工業都幾乎是被摧毀了。就算是在黃金十年裡面,國家也不見得有能力生產裝甲車。同樣的,太平洋戰事是海軍扯出來的,跟陸軍無關。

所以我指出是"大勢"

不是日本人沒能力滅你中國

而是日本人的能力沒在你中國身上展現出來

中國沒那能力跟日本人單挑

就算是國民黨的正規軍也是如此

蘇聯人打德國坦克好歹還有幾門反坦克炮

幾隻身捆炸藥的軍犬

蘇聯人的大炮不少還都是美國人送的

別說毛有料到,白崇禧在初期戰鬥結束後的檢討會上就有說過了。否則國軍又要怎麼制訂戰略方針。大勢所趨是空口白話,當時哪有美援阿。打太平洋戰爭是日本海軍的事情,跟日本陸軍沒關係。日本海軍跟陸軍本來就是水火不容的,所以才會扯出珍珠港事件。

香港保衛戰

新加坡保衛戰

入侵菲律賓

這不都是陸軍打出來的?

新加坡保衛戰時,英軍的海防可以把日本海軍輕易粉碎

但最後還是被日本陸軍打了下來,然後日本人才利用新加坡作為機場

轟炸達爾文市

美國人的支援不一定是要物資

也可以是戰略上的支援

中美雙方都分擔了對方在戰略上的負擔

就是之前講的,如果沒有美國人跟日本人打空站跟海戰

日本人完全可以把他們的空軍派到中國

甚至據說飛虎隊剛剛來華作戰的時候,根本就手無搏擊之力

跟零式戰鬥機拼空戰鬥基本上是靠飛行技術跟合作

那你自己說的話不就矛盾了嗎。

這裡我說的是,部分將領有謊報人數的嫌疑,目的是中飽私囊。跟殺敵數無關。

可能有嫌疑,不否認

但是受傷的人還能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已經講了,這是亞洲整體戰局所導致的

而不是國軍單方面的力量就能把日本人趕跑的

中國抗戰的勝利也不完全是你中國的功勞

當然也不是美國的功勞,也不是共產黨的功勞

美國人在太平洋把日本人狠狠揍了一頓

就算國軍後期有能力主動出擊,又怎樣?

日本人把重型裝備尤其是戰鬥機跟轟炸機

都放在海上根美國作戰

但是,看看上海炸成什麼樣子,重慶又被炸成什麼樣子

我記得羅斯福講過一句話,原句我也不記得了,大概是說

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戰場牽制住日本人,日本說不定又會派好幾個師團的兵力,放到太平洋跟美國作戰

國軍在後期有能力出擊就證明又戰勝的機會。你國際局勢又怎樣,難道日本海軍的四艘航母不會裝備戰機嗎。美國消滅的戰力是海軍成分高還是陸軍。別光說是美國牽制住日本軍力,讓國軍有反攻的機會。雖然沒有美國國軍反擊會很吃力,但是太平洋戰事跟陸軍沒有太大關係。美國總統是三軍統帥,實際上執掌兵權的人卻非羅斯福。說實話,美國幾任總統中,真正打過仗的又有幾個。

所以我指出是"大勢"

不是日本人沒能力滅你中國

而是日本人的能力沒在你中國身上展現出來

中國沒那能力跟日本人單挑

就算是國民黨的正規軍也是如此

蘇聯人打德國坦克好歹還有幾門反坦克炮

幾隻身捆炸藥的軍犬

多年打下來,日本能滅中國早就滅了,不會等到招惹美國以後才恨當初沒滅你中國。日本不是笨蛋,多面樹敵對自己沒有好處。國軍要是沒能力與日軍單挑,那在印度半島也無法幫英軍解危了。國軍要是沒辦法與日軍單挑,那就不會有三次長沙大捷。國軍要是不能與日軍單挑,國軍也不能收復崑崙關。

香港保衛戰

新加坡保衛戰

入侵菲律賓

這不都是陸軍打出來的?

新加坡保衛戰時,英軍的海防可以把日本海軍輕易粉碎

但最後還是被日本陸軍打了下來,然後日本人才利用新加坡作為機場

轟炸達爾文市

美國人的支援不一定是要物資

也可以是戰略上的支援

中美雙方都分擔了對方在戰略上的負擔

就是之前講的,如果沒有美國人跟日本人打空站跟海戰

日本人完全可以把他們的空軍派到中國

甚至據說飛虎隊剛剛來華作戰的時候,根本就手無搏擊之力

跟零式戰鬥機拼空戰鬥基本上是靠飛行技術跟合作

再扯吧,日軍打香港的時候美軍參戰了嗎。日軍打香港、星加坡是從陸路進攻的吧。當時英軍在遠東的勢力剩多少,英軍自己在英倫三島就自顧不暇了,哪還會顧到遠東。打香港的時候,美軍參戰了? 打星加坡的時候,美國在哪幫助嗎?

二戰的時候空軍軍力你也不是不知道,要是空軍有能力占領的話,那還需要陸軍做什麼。日本當時駐守在中國的飛機多數是轟炸機,也就是說他只能掩護陸軍作戰而已。

受傷的人還能活

這我就不跟你多扯,你要是自己肯找資料的話,應該可以找到。天方夜譚就不跟你多聊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國軍在後期有能力出擊就證明又戰勝的機會。你國際局勢又怎樣,難道日本海軍的四艘航母不會裝備戰機嗎。美國消滅的戰力是海軍成分高還是陸軍。別光說是美國牽制住日本軍力,讓國軍有反攻的機會。雖然沒有美國國軍反擊會很吃力,但是太平洋戰事跟陸軍沒有太大關係。美國總統是三軍統帥,實際上執掌兵權的人卻非羅斯福。說實話,美國幾任總統中,真正打過仗的又有幾個。

游擊隊也出擊

東北義勇軍也跟日本人拼命

飛虎隊也出擊

蘇聯人派了一堆人過來出擊(儘管是瞎貓碰到死老鼠,而且不懷好意)

而且也有航空隊(雖然後來因為蘇日關係緩和而撤走了)

蒙古那群沒好槍沒好砲,只有騎馬的蒙古士兵也出擊

這抗戰勝利的功勞總不能被國府一家搶去吧?

反攻又怎樣,還不是在各種因素創造出來的條件下才有機會有能力反攻?

就因為打了最後一拳,把對手打爬下了,自己就是英雄了?

從他人那獲得武器抗日,就說是"工業被破壞"才不得以向外國進口裝備

難道這就不是外援?武器裝備都不足,再好的戰略也沒用

仗是要靠槍砲打出來的,戰略指揮槍炮,但是沒槍沒砲那就是紙上談兵

難道國軍拿大刀砍就能把日本人砍光

考試的時候不帶筆,懂再多知識也只能考零分

沒有飛虎隊,長久下去空戰怎麼打

當時中國空軍要是人人都是劉粹剛,高志航的那種技術

我看美國佬根本不用來華支援了

南京失守前的日軍空襲更是把當時的中國空軍打得滿地找牙

而且自那之後中國空軍已經幾乎喪失了戰鬥力

中國的空中力量基本上就是依靠外援

1941年十二月日本人想轟炸昆明,十架轟炸機飛過去

飛虎隊升空就打掉了九架

戰鬥一年有餘,飛虎隊打掉將近三百架日本飛機

日本人才沒那麼輕易把國統區上空的制空權給奪走

而且日本人在三零年代培養的飛行員的素質,大多都在中國飛行員之上

日本之前在中國戰區部署戰機的數量

最多的時候是伍百架,而中國能稱住不都是靠美國的支援

甚至一些人覺得中華民國軍隊當時沒有空軍

而後來國軍的飛行員哪個不是美國人用他們的標準培養的

多年打下來,日本能滅中國早就滅了,不會等到招惹美國以後才恨當初沒滅你中國。日本不是笨蛋,多面樹敵對自己沒有好處。國軍要是沒能力與日軍單挑,那在印度半島也無法幫英軍解危了。國軍要是沒辦法與日軍單挑,那就不會有三次長沙大捷。國軍要是不能與日軍單挑,國軍也不能收復崑崙關。

要說解圍,游擊隊最會解圍

那是他們生存在敵後的的基本技能

要是國軍有與日本人獨立作戰的能力,並且有可能戰勝日本軍隊

我想日本也沒可能把中國那麼一大片土地佔領那麼久

蔣委員長也不會有跑去西藏指揮抗日的念頭

再扯吧,日軍打香港的時候美軍參戰了嗎。日軍打香港、星加坡是從陸路進攻的吧。當時英軍在遠東的勢力剩多少,英軍自己在英倫三島就自顧不暇了,哪還會顧到遠東。打香港的時候,美軍參戰了? 打星加坡的時候,美國在哪幫助嗎?

二戰的時候空軍軍力你也不是不知道,要是空軍有能力占領的話,那還需要陸軍做什麼。日本當時駐守在中國的飛機多數是轟炸機,也就是說他只能掩護陸軍作戰而已。

沒錯,所以我舉那幾個例子正是太平洋戰區當中的陸戰的例子

因此太平洋戰區並不是完全的海空大戰,不管是誰打的,那不可否認就是陸戰

(東南亞一帶也屬於美國在太平洋地戰區,就連中國沿海都可以算是太平洋,太平洋西岸,但在這裡不算在內)

既然需要打陸戰,日本就不需要派遣陸軍兵力麼?

中國戰區難道就沒有幫美國人分擔了日軍的兵力麼?

美國人是沒有保衛過新加坡,但後來卻是美國人在東南亞跟日本人作戰

主力還是美軍,轟炸駐港日軍的時候也是由美國空軍負責

僅僅是中國戰區戰線的拉長

就足以讓日軍的陸軍兵力薄弱下來一些,何況如果日本還要往東南亞派兵增援

東南亞是當時日本橡膠跟其他軍需品的其中一個來源地

那片地區的戰略意義不亞於中國東北那些資源多的地帶

(據說日本人還想在那挖石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挖到了)

侵華日軍的裝備是以轟炸機為主

但是你也說了,轟炸機的作用是掩護陸軍作戰

掩護的目的是什麼?初步消滅敵方陸軍及其防禦

方便我方陸軍隨後的作戰

沒有美國的志願航空隊

中國軍隊莫非光等著挨炸?

十架轟炸機,不算太多,但也不是個小數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觉得中共的历史书在八年抗战描述上,,多少有些对不起国民党那么多牺牲士兵...

正面战场的伤亡那么大,而且国军自始至终都在抗战。在书中确很隐讳...

1.國軍自始至中做了很多無謂的犧牲

有位朋友說蔣介石的政策是反共優於抗日

這其實沒有錯

當初蔣介石說"攘外必先安內"

所以一開始才下令全國最精銳軍備最好的40萬東北軍不抵抗

後來又在"何梅協定"告訴日本人說"不用你們擔心,我們中國會自動退出華北"

乍看之下好像有點道理

但是他"安"了共產黨之後

還要"安"李宗仁

還要"安"白崇禧

還要"安"閻錫山等等......

他是想鞏固自己的勢力

而放任外人入侵不管

任由中國軍民傷亡

直到西安事變後才稍稍有抗日的打算

(By the way,"西安半月記"是蔣介石的文膽陳布雷寫的,冠上老蔣名字)

就這點看來

他比起答應"21條"的袁世凱更喪權辱國

2.關於國軍的犧牲:

國民黨嫡系部隊常打敗仗

其實打勝仗最多的是馮玉祥的部隊

而逃難則是國民黨嫡系專精之事

所以烈士缺貨,有些丟人

"太原五百完人"死的全是閻錫山的部隊

所以他才在台灣祭祀他們的時候寫下"先我而死"四字

By the way,投筆從戎的孫立人將軍先就讀於清華大學

後來轉念維吉尼亞軍校

在中國諸將領中

他無論是學歷,國際地位,國際人緣都無人能及

盟軍原本想要以他取待蔣介石在中國的地位

而他被罷黜除了因為高震主及蔣介石的恐懼心理外

"他不是黃埔系軍頭又比他們優秀"也是原因之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發現大陸某些論壇eg百度 有些右派的言論就會被抹殺 這裡則反

我在大陆的论坛发过这个贴子,在学校的论坛也发过类似的帖子....(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功绩的),没有被删过的.......... 发现大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作品都对国民党的当初的抗战持赞扬的肯定的态度...我学过的历史书是好多年以前的,谁晓得现在的教科书是怎么写的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游擊隊也出擊

東北義勇軍也跟日本人拼命

飛虎隊也出擊

蘇聯人派了一堆人過來出擊(儘管是瞎貓碰到死老鼠,而且不懷好意)

而且也有航空隊(雖然後來因為蘇日關係緩和而撤走了)

蒙古那群沒好槍沒好砲,只有騎馬的蒙古士兵也出擊

這抗戰勝利的功勞總不能被國府一家搶去吧?

反攻又怎樣,還不是在各種因素創造出來的條件下才有機會有能力反攻?

就因為打了最後一拳,把對手打爬下了,自己就是英雄了?

從他人那獲得武器抗日,就說是"工業被破壞"才不得以向外國進口裝備

難道這就不是外援?武器裝備都不足,再好的戰略也沒用

仗是要靠槍砲打出來的,戰略指揮槍炮,但是沒槍沒砲那就是紙上談兵

考試的時候不帶筆,懂再多知識也只能考零分

沒有飛虎隊,長久下去空戰怎麼打

當時中國空軍要是人人都是劉粹剛,高志航的那種技術

我看美國佬根本不用來華支援了

南京失守前的日軍空襲更是把當時的中國空軍打得滿地找牙

而且自那之後中國空軍已經幾乎喪失了戰鬥力

中國的空中力量基本上就是依靠外援

1941年十二月日本人想轟炸昆明,十架轟炸機飛過去

飛虎隊升空就打掉了九架

戰鬥一年有餘,飛虎隊打掉將近三百架日本飛機

日本人才沒那麼輕易把國統區上空的制空權給奪走

而且日本人在三零年代培養的飛行員的素質,大多都在中國飛行員之上

日本之前在中國戰區部署戰機的數量

最多的時候是伍百架,而中國能稱住不都是靠美國的支援

甚至一些人覺得中華民國軍隊當時沒有空軍

而後來國軍的飛行員哪個不是美國人用他們的標準培養的

國軍在打的時候可不只有反攻一次,崑崙關也是數度淪敵才搶回來的。當時你說的這些部隊不都是收編為國軍了嗎。你要講也可以說,中央軍也出擊、別動隊也出擊。抗戰不分地方,但看得是誰受敵較多。東北義勇軍沒多久就玩完了,要說他抗日有功也很難吧。各種因素不都也是國府創造出來的嗎,苦撐待變是在等什麼,不就是在等機會嗎。這樣沒有功勞,難道功勞在不敢正面衝突的游擊隊嗎。想想也知道。那些武器是國家買的吧,國家出的錢怎能稱得上是外援。當中央軍消耗完以後,剩下的部隊用的除了大刀以外,就是自製的土製手榴彈了。當時的火砲也都是從戰艦上拆下來的,自己找找資料吧。

中國當時沒空軍又何必跟別人鬥空戰,敵人戰機來就躲。這就是當時的情況。沒空軍就不能打嗎。要不然幾次戰役下來的大捷又是怎麼出來的。中國當時的制空權本來就在日本手上,別說什麼奪走不奪走的。就算當時中國有戰機吧,沒石油有戰機又有什麼用。

長沙啊

好像三次戰役打完

都是以多勝少

而最後一場戰役,日本人多了些

長沙也就淪陷了

崑崙關,國軍死亡的人數好像不是個小數字

而且後來雙方衝突的規模也逐漸變小

要說解圍,游擊隊最會解圍

那是他們生存在敵後的的基本技能

港九大隊還曾經神出鬼沒地從日本人的監獄那裏

把英國被捕的軍官救出來

要是國軍有與日本人獨立作戰的能力,並且有可能戰勝日本軍隊

我想日本也沒可能把中國那麼一大片土地佔領那麼久

蔣委員長也不會有跑去西藏指揮抗日的念頭

長沙三次最好都是以多勝少。日軍來犯長沙的兵力本來就多,只是在外圍就被消耗完了。難道是指有在長沙城裡面的戰鬥才叫做長沙會戰嗎。第四次長沙會戰會失敗原因是因為多數守軍都已去受訓,訓練還沒結束。

你要是能找到"好像國軍死傷也非小數字"就去找找看。我倒也可以說是"崑崙關國軍以少剩多,殲敵一萬,自損三百"。

你說的游擊隊解危,也不過是救出少數而已。國軍在緬甸印度那裏就出的不知道是幾個師幾千萬的裝備。後期不就屢敗日軍嗎。初期沒能力也是正常的。那些領土是什麼時候被占,你自己先搞清楚吧。國民政府到了重慶以後就沒有在遷都的打算。當時要不要遷都是取決於林森,不在蔣中正。

沒錯,所以我舉那幾個例子正是太平洋戰區當中的陸戰的例子

因此太平洋戰區並不是完全的海空大戰,不管是誰打的,那不可否認就是陸戰

(東南亞一帶也屬於美國在太平洋地戰區,就連中國沿海都可以算是太平洋,太平洋西岸,但在這裡不算在內)

既然需要打陸戰,日本就不需要派遣陸軍兵力麼?

中國戰區難道就沒有幫美國人分擔了日軍的兵力麼?

美國人是沒有保衛過新加坡,但卻是美國人在東南亞跟日本人打

主力還是美軍

僅僅是中國戰區戰線的拉長

就足以讓日軍的陸軍兵力薄弱下來一些,何況如果日本還要往東南亞派兵

東南亞是當時日本橡膠跟其他軍需品的其中一個來源地

(據說日本人還想在那挖石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挖到了)

侵華日軍的裝備是以轟炸機為主

但是你也說了,轟炸機的作用是掩護陸軍作戰

掩護的目的是什麼?消滅敵方陸軍及其防禦

方便我方陸軍隨後的作戰

你還是沒搞懂,當日軍入侵中南半島、馬來半島的時候,縱使當時還沒有珍珠港事件(雖然距已不久)。如此可見,陸軍的行為跟海軍不一樣。簡單的來說,為何海軍要招惹美國呢。原因就是因為某些軍閥亟欲立功。希特勒也警告過日本,美國還未參戰,不宜挑釁美國。

這樣你其他的疑問不也就結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