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的詳細資料


Recommended Posts

是ㄧ首歌

如果沒錯的話

歌詞如下:

1937

張穆庭

一扁舟,橋下輕滑過

老船工,道盡長江愁

多年後,舊地尋芳蹤

人去樓空,意悠悠

楓橋過,但見雨花樓

渡江口,傷痛泣訴說

牆垛破,遍地滿瘡孔

化歸塵煙,雨水落

這些年,我哭過一夜又一夜

舊相片,我翻過一頁又一頁

閉上眼,想起你的從前

這世界,已離我太遙遠

一轉眼,場景又染紅一整片

望著天,喚不回曾經的誓言

說再見,短短的一瞬間

閉上眼,幸福只剩殘缺

這些年,我哭過一夜又一夜

舊相片,我翻過一頁又一頁

閉上眼,想起你的從前

這世界,已離我太遙遠

一轉眼,場景又染紅一整片

望著天,喚不回曾經的誓言

說再見,短短的一瞬間

閉上眼,幸福只剩殘缺

一扁舟,橋下輕滑過

老船工,道盡長江愁

多年後,舊地尋芳蹤

人去樓空,意悠悠

1937敘訴的是南京大屠殺的事情

網路上應該找的到MV

如果妳懶得找的話

再告訴我ㄧ聲囉

在給妳檔案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張穆庭的網站http://www.1937.cn/

http://chinese.engadget.com/files/2006/04/1937mv.wmv

張穆庭是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研究生。2001年,他到大陸參加兩岸大學生中華文化研習交流活動,正是這次活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這首歌曲的創作也是緣於那次北京之行。 

  在北京老舍茶館附近的一個衚同裏,張穆庭等一群台灣學生在參觀時機緣巧合地遇到一位老爺爺,由於見到台灣同胞,這位老爺爺的情緒十分激動,他也為台灣學生們講述了自己的很多故事。張穆庭回憶說,這位老爺爺在講述這段往事的時候已經淚流滿面,最後更是泣不成聲。  

  原來,這位老大爺年輕時是一位在南京秦淮河畔擺渡的船工。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時候,因為到外地撐船,他本人倖免于難。但返回南京後,他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初戀女友。後來老人輾轉來到北京,在這裡成家立業,但那段往事他卻永遠銘記於心。  

  張穆庭在上中學時也學過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課本裏兩個殘暴的日本法西斯軍官進行殺人比賽的照片讓他記憶猶新。日軍在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後屠殺30多萬同胞的暴行更是張穆庭感到非常震驚。 

  這次親耳聽到一位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講述自己的不幸遭遇,震撼之餘,張穆庭被深深地打動了。回到台北以後,張穆庭心裏就一直惦記著要為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同胞譜寫一首歌曲。 

  2004年3月,張穆庭在電視上看到一部名為《五月八月》的影片,它透過孩子的眼睛,深刻地表現了南京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的不幸。這部影片深深地觸動了張穆庭,也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北京衚同裏老大爺含淚講述故事的那一幕在他的頭腦中反復回蕩,張穆庭幾乎是含著眼淚完成歌曲《南京大屠殺- 1937》的創作。 

  不久,張穆庭在互聯網上建立了與歌曲《南京大屠殺-1937》同名的網站。在網站的首頁,張穆庭寫下了這樣幾句話:“仇恨可以放下,但歷史不可以忘記。”讓他沒想到的是,為這首歌曲建立的網站在海峽兩岸的網友中引起的反響是如此熱烈,不到1個月的時間,這個網站的點擊率超過了1萬人次。網友們的熱烈討論使張穆庭有了把這首歌曲製作為音樂電視的念頭。 

  將歌曲《南京大屠殺-1937》拍攝成音樂電視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剛開始組建攝製小組就的過程就十分困難,由於經費等原因,整個音樂電視只有兩個人拍攝,一個是攝影師,另一個就是張穆庭,他既充當導演,同時又是編劇,就連分鏡頭等拍攝細節都是他親自編寫的。 

  2004年10月底,張穆庭和攝像師前往南京的秦淮河選景。秦淮河是張穆庭在北京遇到的那位老大爺年輕時擺渡的地方,也是南京最出名的旅遊景點之一,但這裡幾乎每天都是人流如織,他們很快就打消了在這裡取景的念頭。隨後他們又來到了南京的中華門,1937年日軍攻陷南京時就是從這裡進入南京城的。這裡雖然是理想的外景拍攝地,但由於地處交通要道,周圍車水馬龍,最終他們只好忍痛割愛。 

  與此同時,招募演員的工作也在網上緊張地進行,通過網路聯繫,南京大學的學生都在熱心地幫助張穆庭尋找女主角,就這樣,南京大學學生李嬙在朋友的推薦下前來面試。來自大連的李嬙從小就從長輩們那裏了解到日本軍國主義對東北人民的殘暴統治,也由於對音樂的喜愛,李嬙很快就和跟張穆庭這位來自海峽對岸的同齡人有了共同話題。 

  在南京沒有找到理想的外景地,張穆庭就決定到南京周邊地區看看。最後,蘇州拙政園附近的平江河道使他們眼睛一亮。蘇州在宋代稱平江府,3公里長的平江河道以及周圍的平江路、山塘街至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依舊保持著古樸的風貌。最讓張穆庭滿意的是,這裡不僅有典型的“水路並行”、“河街相鄰” 的江南水鄉特色,還有現代都市少有的寧靜氛圍。在這裡,他們還找到了男主角-老船工的理想人選。這位船工的表演滄桑自然,把動作演繹得相當到位,使張穆庭和攝影師都喜出望外。

  在蘇州順利完成外景拍攝後,張穆庭回到了台北,經過20個小時緊張的後期製作,《南京大屠殺-1937》音樂電視終於製作完成。在200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67週年那天,張穆庭把它上傳到網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