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民族主義 v.s 多元文化?


Recommended Posts

今天一大早沒事就亂逛網路,結果很無聊就跑去中國雅虎上看看。

我在首頁連到了一個楊丞琳的雅虎相簿,然後在下方有一些網友評論讓我蠻驚訝的:

都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了,還可愛嗎?日奴,我非常討厭她!

如果是分裂國家分子,再可愛也是沒有用。

她是可愛的,問題是,她就是一個沒大腦的人,我是說對待一些嚴肅的問題,沒有客觀的認識理解能力,可以說是沒有認知。但是,這有不能歸於她的錯,她這一代的臺灣青年已經喪失了認識歷史的機會,相反,他們都給予了太多的機會,太多認識那時浮華事物的機會;這有是誰的錯呢?當然是當局的錯.當錯誤是由政府,或是說社會也許更好點,所造成的,我們能有什麼辦法呢?我們沒有和政府對抗的能力,於是我們把不滿發洩在被錯誤地教育的「楊丞琳」們的身上。(很久沒有發這樣的評論了,覺得英語說多了,中文都說不好了,對她的認識也只是很表面的,但願我的評論能得到回應。呵呵。)

親日的都是賤人。

這個垃圾不配做中國人,她要是馬上死我立刻放鞭炮慶祝。

感覺她真是沒什麼才氣,不知道為什麼也能當主持人。看阿雅大小S,再看她,真是一個木美人。她的無知和沒有常識真令人吃驚,才8年的那種冷漠表情,讓我真想吐,無限厭惡。

我覺得樓下支持這個木頭小姐的,都是事非不分,暫不論她的歷史知識。任何一個善良、有愛心的女孩子,會對一場戰爭8年還感到意猶未盡?不管這個國家是中國,美國,英國,戰爭對一個國家意味著什麼?她太冷漠,無心無肺、沒有良知,不配為一個公眾人物,最好是不要出來招人現眼了。

別這樣說她嘛,用日貨韓貨的人多的是,她是藝人,用什麼是她的自由,反正現在的偶像都是這樣啦,就弄的可愛或漂亮的樣子,當當商品就是了,我們姑且看看就好,不需要太嚴苛啦。(台灣政局就是不太穩定啊。弄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人了)

並不是所有台灣人都有歷史概念,且現在拼命搞「本土化」這玩意兒,學生們對中國歷史能瞭解的愈來愈少了。且生活安逸慣了,很少會有年輕人對日那麼仇恨了,多半還是要念過點歷史的人,才懂這些的。

就是啊,中國人就是在幾個特別的地方表現的很突出,接近瘋狂,對待那些所謂的偶像們,中國為什麼不是發達國家,把你們的熱情奉獻一點在別的方面好麼?你們這些為了偶像可以放棄國家歷史,無動於衷的人,反省一下,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對日、韓劇、偶像等那麼執著,這其實也是一種對我國文化的滲透!切記!亂,最怕從內部開始!

是啊,一個中國人尤其是明星,一舉一動都代表的是國家,不管你怎麼做。

客觀的說,我想很多人都會說她可愛的!(應該是從外表上)的確是長得可愛。我瞭解日本侵略中國的那段歷史,重要的是我是一個中國人!但是她是中國人,卻不瞭解中國的那段歷史!這也許不是她的錯,大家對她的不滿和辱駡也不是大家的錯。是當局的錯,是她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影響了她,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她的確是不合格的!她的這種無知我們是要原諒還是....

如果你是北方人,且遭受過日本人的「三光」暴行,你就會覺得「楊」太愚,愚蠢的讓人感覺是從石頭裏崩出來的,沒有爹媽教育。注意:任何時候中國人都要記注:日本人就是壞。

以上只是節錄一部分我想討論的東西,其他的詳見:http://gallery.photos.cn.yahoo.com/site/album_detail.php?catId=2&albumId=118871

這些評論裡頭有幾個觀點:

1. 身為中國藝人、公眾人物,必須對中國的近代歷史懷有憤慨之感。沒有這種憤慨之感就是對歷史完全沒有認知也沒有客觀的理解能力。進而不配做藝人。

2. 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有沒有學習足夠的歷史知識,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對於八年戰爭應當都會有所反應。

3. 對於日韓劇執著,以及忘記國家沉痛歷史的人,將會導致國家的內部動亂。

4. 藝人的行為代表國家。

5. 只要是對歷史沒有沉痛之感(或換言之,沒有仇恨日本)的台灣人,都是因為當局的歷史教育沒有教予這些知識。(文中的說法是:「且現在拼命搞『本土化』這玩意兒,學生們對中國歷史能瞭解的愈來愈少了。且生活安逸慣了,很少會有年輕人對日那麼仇恨了,多半還是要念過點歷史的人,才懂這些的。」)

6. 知道自己是什麼人後,有義務深刻瞭解自己的族群過去面臨過什麼歷史,並且把情緒延續到現代。(文中說法是:「台灣政局就是不太穩定啊。弄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人了。」)

我想大家可以用文化角度來切入討論,為什麼兩岸會有這麼大的認知差異。我不想放歷史版,因為這並不是要討論歷史。

另外,我覺得標題下得不好,如果有人有更好的標題,麻煩提供一下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1. 身為中國藝人、公眾人物,必須對中國的近代歷史懷有憤慨之感。沒有這種憤慨之感就是對歷史完全沒有認知也沒有客觀的理解能力。進而不配做藝人。

網友的這種說法有些武斷

如果僅僅是藝人而言,不了解也沒所謂

但是

2. 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有沒有學習足夠的歷史知識,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對於八年戰爭應當都會有所反應。

完全認同

3. 對於日韓劇執著,以及忘記國家沉痛歷史的人,將會導致國家的內部動亂。

只要這類人不涉政,絕對不會出問題

4. 藝人的行為代表國家。

應該說得仔細點

藝人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跟思潮

5. 只要是對歷史沒有沉痛之感(或換言之,沒有仇恨日本)的台灣人,都是因為當局的歷史教育沒有教予這些知識。(文中的說法是:「且現在拼命搞『本土化』這玩意兒,學生們對中國歷史能瞭解的愈來愈少了。且生活安逸慣了,很少會有年輕人對日那麼仇恨了,多半還是要念過點歷史的人,才懂這些的。」)

未必是政府的問題

而是一種殖民地宗主國思想的延續

6. 知道自己是什麼人後,有義務深刻瞭解自己的族群過去面臨過什麼歷史,並且把情緒延續到現代。(文中說法是:「台灣政局就是不太穩定啊。弄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人了。」)

把哪類情緒?

得看是什麼社會,如果沒有一個大的社會風氣在引導

我覺得"楊"並沒有什麼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前餘日,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禁書令,八本有關批判過去共產黨行徑、對現今社會提出修正與建議的書籍,掀起了經濟開放與政治禁錮相對的爭論風波;再看電視劇的四級審查制,所有頻道的黃金時段,一律播出「主旋律」電視劇;以及提出「我不能放棄對公民權利的維護,我要用生命維護我的文字!」怒吼的章詒和,《伶人往事》成為她第三本被當局封鎖的著作。

我並未在大陸本土生長,對於他們的生活型態也不甚了解,書本和影音媒體有可能只帶來斷章取義、文化誤解。但從中國政府近來在思想開放上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我要提出一個疑問:無論是對岸的朋友,抑或我們,是否活在不同的歷史框架中?

先拋開兩岸的教材主、客觀內容之差異。台灣或大陸,生活在兩岸的人們,自小所接觸聽聞的一切資訊、風俗、民族精神、以及對既有歷史之批判,若當中有些違反、偏離了事實,而政府以及大多數民眾、甚至是整個教育體制與社會觀感,都堅信那些內容無誤。那我們是否正活在一個巨大的謊言與錯誤中?

那位網友的評論,可能只是少部分人的認知,也可能隱藏著足以代表整個社會的意識型態,雖不同人的見解不同,但在看待一件事情時,立論出發點卻可能相同。而台灣和大陸人民的基礎立論點的差異程度又如何呢?意識的迥異,僅就對岸之狀況討論,大陸人民的這些價值觀,究竟源於何處?除了歷史教材、政府宣導外,還包括了什麼?

我的識見尚淺,只能提出這些疑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民族主義的本質是一種團體思想 , 它(團體思想)的表現最常是以民族或是國家或是家族等方式呈現 , 它的好處在於能夠提供多數人一個明確且能夠遵循的價值或是目標 , 而不管它的價值或目標為何 , 只要能夠達到凝聚多數人共同明確的上位概念 , 就是一種至為明顯的團體主義

團體主義還有一個特徵 , 就是在共同的上位概念下 , 差異性的價值或目標通常會被視為不重要的或是可被忽視的 , 多數人的行為只要在符合共同的上位概念下就是合於團體主義的基本訴求

極端的團體主義 , 就是透過上述的方式 , 型塑出某種明確但卻是抽象的上位概念 , 配合種種宣導方法達到使多數人的確信 , 它可以快速地凝聚多數人的共同信念 , 輕而易舉地解決多數人所產生的價值衝突 , 只要手段能夠達到使多數人的確信 , 不管手段為何 , 通常在極端的團體主義下就是一個好的手段(註一)

團體主義在中古時期由於本身的特質使然 , 很容易能夠與君權(專制)相結合 , 並型塑出如國家至上主義或是民族主義 , 因此觀察盛行納粹或法西斯或共產主義 , 以及19世紀左右的民族主義發展的等等國家可以發現 , 這些國家有著相當強大的行政權(不管是專制或民主) , 且相當強調國家利益 , 而在這些國家過分強調這些團體思想本位的價值時 , 往往是不允許有任何差異性或可能產生歧異價值的個人思想產生 , 這種忽視人之主體性差異而過分強調團體利益的思想(不管是國家至上主義或民族主義或家族主義) , 在後來的個人主義本位復甦後(約二次大戰後) , 就被稱之為極端的團體主義

目前雖然納粹或法西斯思想逐漸式微 , 然而這些思想只是團體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 , 事實上團體主義伴隨著人類社會生活已是牢牢無法消除 , 並且與個人主義長期以來就可能存在一種無可避免的衝突 , 在政治哲學理論中大概稱之為同質性與多樣性之爭

目前所謂的全球化 , 反對者中有人提出如此看法 , 認為所謂的全球化本質上就是一種團體思想的同質性運動 , 而透過此運動所隱藏的東西就是美式文化與基督文化 , 他們稱這樣的全球化運動是在消滅多樣性的文化價值 , 而稱它為Pax America大美帝國主義 ; 至於中國的復甦是否會因為夾雜某些歷史因素而成為另一種型態的Pax China大中國帝國主義呢 ? 其實相當值得觀察 , 且應該有許多人正在觀察 , 假如Dust所轉錄的文章是目前多數人中國人的共同價值且隱藏在中華文化的復興運動下 , 那麼明顯地這樣的中華文化除了是一種團體思想的同質性運動外 , 更有可能會是一種與差異性價值相衝突的極端團體思想 , 是以有人會擔心中國的復興是否意味著帶來另一波國家或民族之間的新衝突 , 其實不無道理 :)

註一 , 有個諷刺極端團體主義的故事大概這麼說 : 荒誕的理論並不可怕 , 可怕的是把一種眾所週知 , 然而卻是貧乏的思想嚼來嚼去 , 然後用一種一本正經 , 純學術的面孔來講述它 , 老師帶著一群研究生坐在課堂上 ,像皇帝新衣故事中兩個騙子那樣 ,不斷用手和尺比劃 , 煞有其事地剪裁著 , 而天真的學生還自以為學習到最高深的學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