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國版列甯格勒圍困——1948年長春圍城慘劇


Recommended Posts

1948年长春围困战前,居民为五十万左右。五个月的围困,全城七百余万平方米建筑,230万平方米被破坏。一切木质结构部分,大到房架,小到交通标志牌,乃至沥青路面,或用于修筑工事,或充作燃料,而一切可以当做食物的东西,如树皮、树叶之类,都被尽情地送入口中,化作维系呼吸运动的热量。

战后长春只剩下十七万人。

究其根源, 一是国民党存有幻想,二是顾及军心士气面子,围困之时,国民党不准百姓离城。尚传道提出“人人种地,日日练兵”,号召军民同舟共济,保卫长春。郑洞国讲台湾正在训练大批美械新军,即将开赴东北大举反攻,只要守住半年左右,大局能扭转。

幻想成为幻想,口号只是口号。即便人手一把锄头,掘去沥青的马路能长庄稼,也得等到秋后才能吃到嘴里,而存粮只能吃到七月底。五十万张嘴,成了国民党的沉重负担。

七月下旬,蒋介石致电郑洞国,从八月一日起,疏散长春哨卡内人口,只准出卡,不准再进。

共产党早已森严壁垒。六月二十八日,一兵团政委萧华在政工会议上说∶敌人疏散人口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一、强迫逼出,二、组织群众向我请愿,三、搞抬价政策,收买存粮,逼得群众无法生活不能不外逃,四、出击护送群众出境。因次我对长春外出人员一律阻止,但不能打骂群众,纵有个别快饿死者须要处理时,也要由团负责,但不应为一般部队执行,禁止人民与长春市之来往,禁止与长春之贸易关系。

九月九日,林彪在给毛泽东的报告中说∶

我之对策主要禁止通行,第一线上五十米设一哨兵,并有铁丝网壕沟,严密结合部,消灭间隙,不让难民出来,出来者劝阻回去。此法初期有效,但后来饥饿情况愈来愈严重,饥民变乘夜或与白昼大批蜂拥而出,经我赶回后,群集于敌我警戒线之中间地带,由此饿毙者甚多,仅城东八里堡一带,死亡即约两千。八月处经我部分放出,三天内共收两万余,但城内难民,立即又被疏散出数万,这一真空地带又被塞满。此时市内高粱价由七百万跌为五百万,经再度封锁又回涨,很快升至一千万。故在封锁斗争中,必须采取基本禁止出入,已经出来者可酌量分批六续放出,但不可作一次与大量放出,使敌不能于短期内达成迅速疏散。如全不放出,则饿死者太多,影响亦不好。

不让饥民出城,已经出来者要堵回去,这对饥民对部队战士,都是很费解释的。饥民们会对我表示不满,怨言特多说∶“见死不救”。他们成群跪在哨兵面前央求放行,有的将婴儿小孩丢了就跑,有的持绳在我岗哨前上吊。战士见此惨状心肠顿软,有陪同饥民跪下一道哭的,说是“上级命令我也无法”。更有将难民偷放过去的。经纠正后,又发现了另一偏向,即打骂捆绑以致开枪射击难民,致引起死亡(打死打伤者尚无统计)。

比之草民百姓的命运,人世间的一切苦难都黯然失色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白 骨 之 城

“兵不血刃”的长春之战,把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推上了第一线。

尚传道在回忆录中写道∶“根据人民政府进城后确实统计,由于国民党拒绝投降政策饿、病而死的长春市民共达十二万人。”

10月24日,南京《中央日报》在一篇《长春国防守经过》中写道∶“据最低的估计,长春四周匪军前线野地里,从六月末到十月初,四个月中,前后堆积男女老少尸骨不下十五万具。”

长春变成不折不扣的死城,饿殍之城,白骨之城。

解放后,熟人见面就问∶你家剩几口?就像现在问∶你吃饭了吗?

至于长春围城之战究竟饿死了多少老百姓,有几种说法。

其一是作家张正隆在《雪白血红》里说的十五万。张正隆是军人,他本来就不敢在书里披露太多的实情,而他所能得到的资料也肯定是被尽量压缩了的。所以他书中所说的十五万不足为信。

另外75年被释放的国民党战犯段克文在他的《战犯回忆》一书中说,长春围城饿死了六十五万。他当时就在围城之中,有一天忽然听说城中有一家店铺在卖熟肉,大家闻讯都蜂拥去抢购。段克文带人去了那家店铺一看,果然不出所料,卖的是人肉,当场就把老板拉出来毙了。段克文在书里说,他当时听说有个解放军连长实在看不下去这么多老百姓被活活饿死,忍无可忍,拔枪自杀。段是被中共关押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战犯,对中共当然恨之入骨,释放后绝不留在国内,第一批就出去了。所以他的六十五万说也不足为信。

日本曾出版过一些满州回归者的回忆录。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后来任日本一家大保险公司总裁的回归者写的。当时他在满州国首都“新京”,即现在的长春。国民党进城后,解放军把长春包围了起来。国民党本想遣送他们这些残存日本人回国,但长春的交通已被完全切断。后来城里的粮价飞涨,呆在城里已活不下去,他就和三个日本人一起想逃出去,结果解放军城外设置了铁丝网防线,不让他们出去。他们身上带的一点粮食又被中国强盗抢走。他们在长春城外的荒野上露宿了三个星期,每天靠吃野草度日。他的两个同伴后来都饿死了。他自己最后从野狗挖的狗洞中爬出铁丝网防线,一路讨饭来到沈阳,找到日本人遣送团,才得以生还回国。据他说,长春城外到处都是饿死者的尸体,他亲眼看到中国人吃人肉的情景。当时日本新闻界估计在包围长春期间饿死约二十到三十万人,留在长春的日本人也大部份都被饿死了。因为日方已经无条件投降,与国共双方都无关系,再加上日本新闻从业人员的竟业精神相对较好,相对比较客观,所以日本估计的长春围城饿死二十到三十万人应该说是比较准的。

如果我们把张正隆所说的十五万和段克文所说的六十五万,两个不同方向的夸张值取一个算术平均值,则是四十万。取一个几何平均值,则是三十一万。那么中国方面国共两党的估计值应在三十万到四十万之间。日本方面的估计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则三十万人正好是两个估计之间的值:日本估计的最高值与中国估计的最低值。这个数字和中国报导出来的南京大屠杀的数值差不多。

辽沈战役的总指挥是林彪。后来“九一三”林彪叛逃出境,然其却坠机而亡。林彪的这种下场,可说是其指挥辽沈战役饿死三十万长春百姓的报应,那饿死围城的三十万冤魂郁结了三十年的冲天怨气,决不能放林彪的活口逃出去。

以上是转帖的文章,下面是我自己的看法:

我一直不太明白林彪为什么会采取这样一种方式,虽说围困长春开始的时候,辽沈战役还没有开始,解放军还没有绝对的实力同时攻击并且解放长春、沈阳、锦州这样的大城市,但是断绝上述城市的粮食供应,迫使城中百姓与守军争食,付出这样惨重代价,我想绝非上策。

至于郑洞国,他把军人的名节、长官的重托看得远比百姓的死活更重要。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