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來住台灣


Recommended Posts

  • 回覆 115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不会的,因为适应不了台湾的气候= ='(记得我看过一文章说,阎锡山来台也适应不了,因为山西比台湾凉快多了:D)。我住在东北:)就甭提了,来台湾一年也看不到一场大雪多无聊啊,来旅游还差不多,看看热带风景,吹吹海风:E吃吃水果:P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聽説大陸人去臺灣,會被打xd

某個臺灣大媽告說的

太白目才會被打

我是說白目到不行,看到就想打的那種,只要你還忍的住的白目就沒事

,當你忍不住時的那種白目就一定被打

ps:臺灣大媽告這是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http://zh.wikipedia.org/wiki/白目

「白目」一詞是形容搞不清楚狀況、不識相的人。另有「白爛」一詞,通常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很鬧了笑話,或是做了蠢事、讓人感到哭笑不得。兩者皆源自台灣話,不過因為網路上使用中文能與其他中文使用者對話,尤其是網上公開的討論區,聊天室甚至網路遊戲多為港台澳等繁體字使用者共用,因此成為了網路上有一定的人數能明白的詞語。因應中國大陸的網路漸漸開放,亦開始在簡體字社群中傳開此詞語。在網際網路,通常把「白目」與「白爛」合稱為小白。

另可參閱 偽基百科 :

http://uncyclopedia.tw/wiki/白目

: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哦,原来白目是这个意思啊,“小白”我懂的,也是常用的,白目就很难理解了

閩南語。呵呵。

我開始以為“小白”是“小白鼠”的簡稱,囧。

有在大學裡學過各地方言的同學來評價一下啊,什麽方言最難學?

我覺得是閩南語、吳語。沒有說客家語的同學,無從評價。粵語還好,我學得蠻像的。:E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来台湾一年也看不到一场大雪多无聊啊,来旅游还差不多,看看热带风景,吹吹海风:E吃吃水果:Pxd

在東北一年也看不到幾個颱風 可以來看看屋頂被風吹走的樣子

我活這麼久了 雪真的沒見過幾次 真的很想見識一下半個人高的雪量

方言的話 我自認閩南語如果不是家裡有敎 一輩子也搞不懂八個音怎麼轉來轉去

另外上海話好像也很有趣 可惜沒什麼機會聽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在東北一年也看不到幾個颱風 可以來看看屋頂被風吹走的樣子

我活這麼久了 雪真的沒見過幾次 真的很想見識一下半個人高的雪量

方言的話 我自認閩南語如果不是家裡有敎 一輩子也搞不懂八個音怎麼轉來轉去

另外上海話好像也很有趣 可惜沒什麼機會聽到

積雪半個人高啊……在哪裡都很難見到哦。漫天野地裡,深山老林裡。

上海那邊的話,聽起來軟軟的,有時說慢了感覺很養耳朵(限女孩子)。

說快了就是嘰嘰喳喳xd

古代不是有句成語形容蘇州話是“吳儂軟語”麼?聽說,明清時候第一批西方傳教士登陸江南,認為那裡的話是他們聽過的最美麗的語言呢。我對這個倒是感受不太深刻。= =凸

但是,蘇州彈詞很好聽,昆曲更不用說了。(L)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積雪半個人高啊……在哪裡都很難見到哦。漫天野地裡,深山老林裡。

上海那邊的話,聽起來軟軟的,有時說慢了感覺很養耳朵(限女孩子)。

說快了就是嘰嘰喳喳xd

古代不是有句成語形容蘇州話是“吳儂軟語”麼?聽說,明清時候第一批西方傳教士登陸江南,認為那裡的話是他們聽過的最美麗的語言呢。我對這個倒是感受不太深刻。= =凸

但是,蘇州彈詞很好聽,昆曲更不用說了。(L)

上海话才不软,苏州人听上海话感觉像吵架一样。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上海话才不软,苏州人听上海话感觉像吵架一样。

看跟哪兒比啊,和山東人比,全國人民說話都比較軟。(H)

前幾天看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喜宴》裡面的顧威威是上海人嘛,她跟家裡打電話用的上海話很軟很好聽(L)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想太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陸生單車遊 親近寶島 環島千里 處處溫情

【明報專訊】「來台灣不容易,要多去一些地方看看﹗」抱 這樣的心情,北京大學赴台交流學生彭臨夏、邢亦青到台灣新竹的清華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僅一個月,在不熟悉台灣的情 下,帶 簡單行囊,

踏上為期8天的台灣環島單車之旅。途中雖經歷連續暴雨、單車鏈斷裂和爆胎等困難,但都在沿途台灣民眾的幫忙下一一克服,完成這趟單車千里環島遊。

北大物理系學生彭臨夏、數學系學生邢亦青2月底到台灣清華大學進行4個月交流活動,同行的共有北大、清華及浙江大學13名學生。談到為何興起環島單車之旅的想法,彭臨夏說,由於大陸人到台灣不容易,學校又正好放春假,他在台灣大學的「批踢踢」網站閒逛時,看到一篇「自助環島」的文章,於是就邀請曾是北大「自行車協會」成員的邢亦青,一起在3月31日展開為期8天的單車環島之旅。

「環島之旅機會非常難得,內心有股衝動」,雖然不熟悉台灣,但彭臨夏相當興奮。他們從新竹北上,先到淡水,然後再到東部宜蘭。最初兩天還有浙江大學兩名交流生一起陪同踩單車到宜蘭,從宜蘭沿東部海岸一路南下後就只剩下彭、邢二人,繞經台灣南部尾端的鵝鑾鼻,到了台灣西岸,然後北上高雄、嘉義,再回到新竹清華大學。

新鮮 興奮 爽

邢亦青說,這趟難得的環島之旅「心情一直在變」,第一天到達淡水時「體驗都是新的」﹔沿 淡水前往宜蘭途中,首次看到大海的心情非常興奮,「終於看到台灣海峽了」。此外,邢亦青說,在東部花蓮、台東的路段是他第一次摸黑踩單車,在沒有路燈的夜晚,「眼看 天上星星,一路狂 」,感覺只有一個「爽」字。

彭臨夏也回憶說,兩人踩到台東的北回歸線附近時,突然下起暴雨,全身被大雨淋濕。由於邢亦青的單車前後都沒有擋泥板,踩在路上前有大雨迎面襲來,後背又被車輪捲起的雨水打濕,可說狼狽到了極點,但此時兩人的心情卻又高亢到了極點,一邊唱歌,一邊全力踩車前進,這天下來就走了180公里之遠,「感覺特別爽」。

斷鏈 爆胎 沿途多幫助

雖然出發前就有預想到可能遇到的困境,但實際碰上的困難還是出乎兩人的預料。當兩人進入台東太魯閣國家公園時,邢亦青的單車鏈斷裂,兩人在路邊敲敲打打,試圖修理仍無濟於事。由於天色已晚,又身處郊區,正在苦惱之際,幸好遇到要趕回台北的張姓夫婦停下車來協助他們,最後將壞單車放在張姓夫婦車上,彭臨夏踩 沒壞的單車一路跟在車後,到達花蓮新城找到修車店才解決問題。

另外,兩人在台中清水路段也發生爆胎問題,鄉下路旁的婆婆不但主動過來跟他們聊天,臨走前還特別為他們準備水果,讓他們在路上吃。

對台印象愈來愈好

環島前沒想到台灣人這麼熱情、友善,環島遊後兩人對台灣的印象愈來愈好,邢亦青說「這是最真切的感受」。彭臨夏是湖南人,普通話口音跟台灣人沒有太大差異,但北京人的邢亦青一口京片子,一聽就知是「大陸人」,但民眾並無因為他們是大陸人而「另眼相看」。彭臨夏說,他們行經南迴公路又斜又高的路段時,由於相當辛苦,許多駛過的司機都搖下車窗,跟他們招手,並高喊「加油」為他們打氣,有人更主動要載他們一程。邢亦青說﹕「感覺不是我們兩人在騎,是很多人在陪我們騎。」

彭邢兩人都說,他們出發前知道台灣南部是所謂的綠營大本營,由於自己大陸人的身分,多少有點顧忌。不過,這趟環島之旅,兩人「得到最多幫助的反而是來自南部的民眾」。

文﹕明報駐台記者彭孝維

說到這個 我唯一跟對岸的接觸 就是幫對方搬行李 阿里山?聽過嗎? 

我覺得大部分的台灣民眾 對對岸的是充滿好奇 而不是敵視吧。。。。。。

有做過民調 很多人都認為中共官方對台灣不友善 但真的不代表甚麼 只要我們願意客氣點 至少我們彼此的語言 不是隔閡的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說到這個 我唯一跟對岸的接觸 就是幫對方搬行李 阿里山?聽過嗎? 

我覺得大部分的台灣民眾 對對岸的是充滿好奇 而不是敵視吧。。。。。。

有做過民調 很多人都認為中共官方對台灣不友善 但真的不代表甚麼 只要我們願意客氣點 至少我們彼此的語言 不是隔閡的 ︿︿

大部分的大陆民众对台湾也是充满好奇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說到這個 我唯一跟對岸的接觸 就是幫對方搬行李 阿里山?聽過嗎? 

我覺得大部分的台灣民眾 對對岸的是充滿好奇 而不是敵視吧。。。。。。

有做過民調 很多人都認為中共官方對台灣不友善 但真的不代表甚麼 只要我們願意客氣點 至少我們彼此的語言 不是隔閡的 ︿︿

高山青,澗水藍

阿里山的女人美如花,阿里山的男人壯如牛

:s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有时间来玩

我假期都在国内

台湾人来大陆

吃喝都是不花钱的哦~~~

我全包了

欢迎 台湾朋友来大陆玩~~~~~~:$

哇~真豪邁~xd

就是有一個教授專門研究蟑螂,養了滿屋子都是(有關起來的)

聽說養了二十年了!

他真的超喜歡蟑螂的!

我有看這集...,他還幫蟑螂洗澡...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