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 11 發表於 September 21, 2006 檢舉 Share 發表於 September 21, 2006 《Cowboy bebop》(中文片名《星際牛仔》,實在是非常遜,兩年前我同學推薦這部片時,我就是因為片名而沒有弄來看= =)是一部科幻動畫,主要的角色是賞金獵人(cowboy)Spike和Jet、忽然出現的不良女Faye和正妹駭客Edward。看過《Cowboy bebop》之後,他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他是一部很隨性,但是不隨便的動畫。就像其他的2x集動畫,《Cowboy bebop》有主要劇情,每個主要角色在劇中都有自己要追尋的東西,而他們正是為了這些東西,才踏上旅途。但是,在《Cowboy bebop》裡,主要劇情一點也不明顯,相對地,每一集的主要故事,常常是與主枝幹無關,作為小插曲的那些事件。當我入迷於有趣的小插曲時,我並不會時常想起「Spike不是要xxxx嗎?怎麼沒有進展?」而《Cowboy bebop》也不會在每個片尾,像神奇寶貝一般提醒我們說,誰誰誰又繼續踏上神奇寶貝訓練師的修行之旅了。充斥與主枝幹無關的小插曲,而且這些小插曲往往是真的小插曲,例如,與在冰箱裡放太久的食物搏鬥等等,是《Cowboy bebop》隨性的地方。但是《Cowboy bebop》不隨便。或者這樣說,《Cowboy bebop》的幽默很合我的胃口。就算是與腐敗食物搏鬥的故事,在《Cowboy bebop》裡,依然表現得很有水準。雖然惡搞味十足,但是並不低俗或冷場。我甚至覺得,《Cowboy bebop》的編劇(們?)根本就是在無聊的生活中挖故事的高手。下面放上Format A.C.G.提供的,內山美佳的評論:「映像、音樂、爵士樂 走進《Cowboy Bebop》的世界」原文網址http://format-acg.org/anime/forum/cowboy_bebop.html作品評論 映像、音樂、爵士樂∼走進《Cowboy Bebop》的世界文:內山美佳 90'最後的經典 自從《EVA》之後日本動畫界出現了復興景像,好作品不斷問世,而要在一大堆好作品中挑出不論在故事、拍攝手法、畫質、音樂以及創意都是一等一的其實很不容易,特別是電視動畫由於受限於商業市場、成本以及觀眾接受程度,要有超水準表現的更是困難(當然,電視和OVA由於集數和成本的差別,根本不能作比較,對電視版的要求自然需要略為降低一些),能夠有水準以上就已經很不錯的了。 以我的標準來說,自《EVA》之後的近幾年能夠在各方面都達到極高水準而能夠被譽為經典之作的有:《少女革命》、《Turn-A Gundam》、《他和她的事情》以及我近年的最愛,甚至認定是近五年最優秀的動畫作品,《Cowboy Bebop》。 Sunrise數年一度發神經 一提到Sunrise,大部份動畫迷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鋼彈,沒錯,Sunrise可說是日本機械人動畫的代表公司,由最早的《勇者萊汀》《無敵鋼人泰坦3》到鋼彈,到八十年代的《裝甲騎兵》《魔神英雄傳》,而九十年代我戲稱為『超級機械人文藝復興』的勇者系列都是Sunrise的作品,可說單是這間公司就支撐起半個機械人動畫界,說Sunrise代表『機械人動畫』應該不會錯得到那裡。 不過這間公司有一個很有趣的特性,就是隔個數年就會發神經的搞一套和主流的機械人動畫不盡相同的好東西出來, 最先是1987年的《City Hunter》和《妙手小廚師/伙頭智多星》,之後是91年的《新世紀GPX》和《媽媽是小學四年生》,然後就是今次的主角,98年的《Cowboy Bebop》,而最新的就是《犬夜叉》。這種每隔數年就不知何解的”爆”出一兩套和公司主流類型不盡相同的動畫可說是Sunrise的一大特色。《0083》+《Macross Plus》+《City Hunter》=《Cowboy Bebop》 假如沒有《機動戰士Gundam 0083》、《Macross Plus》和《City Hunter》就沒有《Cowboy Bebop》!有關這段結論首先提《0083》和《Macross Plus》和《Cowboy Bebop》的關係;《CB》的監督渡邊信一郎和人物設計川元利浩正是在《0083》認識的,渡邊在《0083》中擔任各集的演出,而川元是人設,到了《Macross Plus》則加入了故事的信本敬子和音樂的菅野洋子,而這正正是《CB》的核心人馬!這兩套作品可是動畫史上的經典之作,曾作出這兩套大作的人合作搞一套動畫,就算不看內容也知道這是一套相當不得了的作品吧? 而《City Hunter》和《CB》的關係主要是風格上的;《CH》在日本動畫史上的特別之處是它有很強烈的西洋都市味,這是日本動畫之中極為少見的,大部份日本動漫畫中的都市不是亂哄哄的就是邪惡而黑暗,但在《CH》卻拍出一種與別不同的都市味:亂是亂,但卻另有一番特別的情懷,生活在這個都市(新宿)中的人龍蛇混雜,幹著一些正常人以為是見不得人的工作,每個人都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去,但他們都熱愛生命,熱愛這個都市,不以自己的出生和工作為恥,不偷不搶又不會傷害人,有什麼可恥的?而這種明朗的世界觀正正由《CB》承繼下來。 而且《CH》故事中的角色全是成年人,不論行為和心智都是成熟的大人,而不是傳統日本動漫畫那樣主角都是小孩子,而且他們一出場就相當成熟而不會有一些幼稚的行為和想法,這一點也成為《CB》的特色,不計『規格外品』艾德和愛因,差不多所有角色都是成年人,他們做任何事都不會是孩子氣的意氣用事,而是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而後果亦由自己一力承擔;真正的大人世界。動畫的”職人藝”作品 其實自《機動戰士Gundam 0083》以後日本電視動畫的質素就開始每況愈下,自從日本的泡沫經濟爆破之後,除了如東映這些財雄勢大的公司之外,大部份動畫公司都將原畫和動畫工作找台灣、韓國以至中國大陸代工,這些找外國公司代工的動畫品質參差極大,好的當然也有,但差起來是”怪人二十面相”,角色轉個頭都會變樣。加上《EVA》以低成本做出極佳撈錢效果之後使其他製作公司以為作品品質和撈錢能力沒直接關係,忽視了《EVA》本身在創意以及拍攝手法上的突破,結果搞出一堆了無新意,品質又爛的東西出來(別說是電視,甚至不少OVA都是粗製濫造的垃圾,以為掛個大作名字就會好賣,簡直將消費者當白痴)。 但在《Cowboy bebop》卻絕不是這一回事,不論是畫質以至配音、音效甚至是Eye catch都是一絲不苟的,製作認真得不得了,就算玩花樣也玩得特別花工夫,不像《EVA》、《他她》那樣同人作品味十足,這是一套第一流職業動畫人的全力以赴的專業作品,以日文的說法就是”職人藝”。主題、故事不再重要? 主題和故事,這是影響一套作品偉大與否的重要因素,不少創作人挖空心思去想一個言之有物、擲地有聲的優秀故事就是想作品留傳後世。但是《Cowboy Bebop》在主題和故事方面卻是最弱的,基本上在二十六話之中沒有貫穿的主題思想,每話都有獨立主題,或者甚至是沒有主題,只是單純的搞笑胡鬧,總之各話之間完全獨立操作,自由發揮。 以於故事也沒有太過深奧之處,如史派克、域撒斯和茱莉亞之間的三角關係就已經是老掉牙的香港式江湖電影格調,其他角色和績特,菲的過去都不是需要想破頭腦才想得出的過去,簡簡單單角色設計放棄了現時最流行的”角色的過去越複雜越灑狗血越好”想法(遊戲《Final Fantasy》可說是這種思維的典型作品,總之不將角色的過去身世搞得千奇百怪絕不罷休),『爽快』就是《CB》的編劇方針。解構《Cowboy Bebop》 既然故事和主題不是這作品的重心,那麼,組成《Cowboy Bebop》的又是什麼呢?我將之分析,得出來的答案是;映像、音樂和爵士樂,這三種元素組成《CB》這種充滿特色的世界。 映像世界:向西方電影世界致敬 我一直以為《Comboy Bebop》是一套御宅類作品,但經過思考後我認為這不單是一套御宅作品,也是一套致敬作品,而致敬的對像是整個西方電影世界(包括香港,因為對日本人而言,香港也是『西方』)。 整套《CB》可說是西方經典電影大集合,每一話都是一種西方電影。說幾個例子:首先主角史派克所使用的截拳道就是電影明星李小龍所創的武術;在第二話史派克和哈基姆的追逐打鬥境頭就很有成龍電影中常使用的”障礙物追逐戰”手法;第三話菲出場還真有香港賭博電影的味道;至於第五話、第十二和十三話以及最後的廿五及廿六話你只要是吳宇森電影迷都應該會拍案叫絕;而十一話絕對是拿史丹利.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的經典科幻鉅作《2001》加上亞諾.舒華辛力加Arnold Schwarzenegger的經典動作電影《鐵血戰士Predator》開玩笑(很典型的拿經典之作惡搞的手法);第六話、二十話和廿三話則充滿荷里活恐怖懸疑電影風格;而第八話和十六話愛看八十時代香港警匪電影的朋友一定會覺得親切;至於第七話和第十七話那種很『公路電影(即是以一條長長的高速公路為舞台的電影,描寫角色在這條公路上旅行而所發生的故事就是公路電影,這種電影其中一個特色是公路兩側多是沙漠,代表作品就是《天生殺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 》)』味的設計;電影《天國之門》就是荷里活A級動作電影的格局;甚至在第一話的公路空戰中表現了宮崎駿式的處理手法! 以各式各樣的電影處理手法組成了《CB》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但和純御宅作品不同的是《CB》取的不是某一個角色設定或服飾、甚至橋段和背景等,而是取其拍攝技巧結合自己的故事和手法,與左抄右抄的典型御宅作品不同)別說是電影迷會訝異制作人竟能巧妙地將各種電影拍攝手法和個人風格完美結合(有關《CB》的獨特風格下文會談及),就算是對電影一無所知也會被這些千變萬化的動畫處理技巧迷惑而不能自拔。音樂世界:歐美音樂的盛宴 說到音樂就不得不提《CB》的音樂大師菅野洋子了,過往負責動畫音樂的多是由監督決定要什麼風格的音樂而找人編寫,但是《CB》渡邊卻給了菅野相當大的自由度,差不多只是提出大方向就交由菅野自由發揮,甚至因為某一段音樂而修改劇情來配合呢!由於渡邊給與驚人的自由度,菅野可以在這作品中加入大量不同的音樂元素,使《CB》變成一場音樂的豪華宴會。 《CB》的基本音樂風格以Jazz、Blues為主,再加入大量歐美音樂元素,包括民謠、芭樂曲(Ballad)、古典樂、歌劇(Opera)、搖滾樂、重金屬音樂(Heavy Metal)、森巴(Samba)、Rap、Hiphop、Bossa Nova、Techo甚至是歐美流行曲都有,千變萬化的音樂使人『耳』不暇給,別說是像我這種『音樂雜食族』會聽得人都溶了,就算是一般觀眾亦會給各式各樣的音樂迷住,繼而驚嘆:原來音樂世界是這麼廣大的! 而最重要的是這一大堆音樂和畫配合得天衣無縫,每一話都拍得像MTV,或者更簡單的說;場景是為了配樂而生的!音樂甚至比劇情更使人難忘(因為世上有一種叫做CD的玩意,可以隨身聽而不像動畫需要安坐電視前才看得到)。說到這裡就想起《City Hunter》,我以為八十年代不論是配樂和歌曲在”質”和”量”都能達到極高水準的很少,《CH》可說是表表者,就算到了九十年代能夠達到《CH》的水準的作品也是極少,不是集中於歌曲就是偏重於配樂,又或者推出唱片不多,而在極少數質量俱佳的動畫中《CB》可說是代表性作品,全碟差不多沒有一首曲是爛的,而且就算單單作為一張音樂唱片聽也是佳作,實在難得。爵士樂:為Jazz而生 自作品的標題”Bebop(註1)”就已經表明,這是一套充滿爵士風味的作品,或者應該說《Cowboy Bebop》本身就是一套爵士樂動畫比較正確,問題不在於其中用了多少爵士樂又或者主題音樂《Tank!》是 Bebop大樂團作品,而是連拍攝手法都充滿爵士味,可以說,Jazz就是這套作品的風格。 《CB》的劇情發展特色在於每一話都由其中一個人當主角,而其他角色當補助,雖然該話主角和其他主角們會有交流,但劇情仍是集中在該集主角,這種極之強調個人性但又講求合作性的風格其實就是Bebop以後爵士樂的表演形式;先合奏主旋律(即每話開始的Bebop號生活),然後輪流由各樂手作即興演奏(各話各不同主角的故事),而其他樂手則在適當時候演奏回應(協助正主角),到最後合奏主旋律作結束(回到Bebop號繼續生活),可以說.每一話的《CB》都是一首爵士樂曲。 而各話風格變化就像爵士樂本身千變萬化的即興演奏,既可以是Dizzy Gillespie高速而神經質的小號(第一話),亦可以是Gerry Mulligan優雅而沉靜的低音色士風(第十話),Lester Young那優美醉人的次中音色士風(第十二和十三話),Chet Baker那柔情濃得化不開的小號和歌聲(第十五話),Stan Getz的Bossa Nova次中音色士風(十九話),Meade Lux Lewis快如閃電、叮叮噹噹的鋼琴(廿一話),Bill Evans浪漫的琴音(第八話),Sonny Rollins充滿幽默感的次中音色士風(第二話),Miles Davis加了弱音器、有如少女低語的小號(第廿四話),Billie Holiday早年那如玻璃般、美得不得了的歌聲(十八話),而電影版《天國之門》則輪到John Coltrane的力量十足的”Blue Train”時代次中音色士風,還有很多,很多...... 就算因為不是爵士樂迷而無法聯想起這些爵士樂大師,單看副題也會看到很多經典樂曲的影子如Waltz For Venus就是Bill Evans那經典的Waltz For Debby;My Funny Valentine根本就是超有名的爵士情歌;而Speak Like a Child改自Wayne Shorter的代表唱片Speak no Evil;而Boogie Woogie Feng Shui則是典型Boogie Woogie(註2)樂曲名,還有The Real Folk Blues是一首很正宗的Blues(這首ED本身就是一首很精彩的Blues)等等。單是每一話的副題都可以寫一個爵士樂故事,可以肯定的說,爵士樂和《CB》絕對是密不可分。盡情欣賞吧! 和其他追求故事深度、言之有物、峰迴路轉甚至是機關算盡的動作品不同,看《Cowboy Bebop》不需要帶一個轉數極高的腦袋,只需要帶著一個有幽默感的腦袋,喜歡音樂的心靈以及享受西方電影的眼睛就可以了。 盡情放縱、沉醉於這個千變萬化、五光十色的《Cowboy Bebop》世界吧!註1:於1940年初由Charlie Parker和Dizzy Gillespie合作創出的爵士樂形態,簡單來形容就是高速、華麗、神經質,需要在超高速的即興中維持旋律的優美和組織性,因此被認為是天才們的音樂。代表樂手包括外號”Bird”的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和Bud Powell等等。註2:三四十年代美國的一種爵士鋼琴技巧,以複雜見稱,因此被人說是”左手和右手打交”的技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街的流浪者 10 發表於 July 6,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ly 6, 2007 我看的是劇場版的<<天國之扉>>建築物跟背景處理的很棒探討藥物引發幻覺的影像處理也做的很美雖然又是用蝴蝶來帶出這種效果這點是個梗有點可惜的就是,我看的是英文配音的一_一狠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白鹿 11 發表於 August 4,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ugust 4, 2007 我看的是劇場版的<<天國之扉>>建築物跟背景處理的很棒探討藥物引發幻覺的影像處理也做的很美雖然又是用蝴蝶來帶出這種效果這點是個梗有點可惜的就是,我看的是英文配音的一_一狠嗯,那部我也看過,我覺得那大叔很帥=w=用蝴蝶來做效果的確是沒有這部片的其他地方那麼有創意和漂亮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