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心得】自然組V.S.社會組


Recommended Posts

我是自然組的,會選自然組的原因是因為小時候理科就比較好,還有目標的關係(國小六年級就決定了)不過後來...,還是有上大學啦!

在選組的時候,本班42個人!只有5個二類、3個三類,其餘的都是一類的。(我是三個的其中之一)但我那一屆,19個班,8個一類、5個二類、5個三類,1個美術班。

沒錯,那時候大家都是這樣想的

1.社會組屬於比較記憶性的東西,自然組是理解。理科不好的人,會選擇社會組。

2.自然組的升學率比社會組高,就業率也比社會組高

3.還可以跨組考,跨社會組的商科

4.自然組比社會組高尚(真的有人這樣認為)

5.三類的也有讀史地,全部都有讀到(有些家長就會"希望"小孩選三類)

以上幾點造成自然組暴增,三類班數增加。

在那樣的狀況下,我高一的導師(我們是高二分組),他說:你們看看社會裡老闆級的哪一個是自然組的?大部分都是社會組的吧!自然組的出來還不是待在實驗室裡?為那些社會組的工作。導致我們班大部分的人都在社會組。

我問過很多自然組跟社會組的學生。的確,自然組的就算是倒數的,也會看不起社會組前幾的!(真的有)社會組的就算前幾名的對自然組也有一定的畏懼感。(還是有)

自然組的同學,沒什麼好驕傲的!社會組的同學,也沒什麼好羨慕自然組的!

雖然我是自然組的,但我比較喜歡社會組的同學。

關於跨組,我想很多社會組都會不平。因為自然組也有機會。常常聽到社會組的狂罵自然組的:你自然組的沒事不要來搶我們的飯碗啦?

不是因為我是自然組的要幫自然組講話!兩年的時間讀史地,讀輸自然組是自己的問題!的確,數學上自然組佔優勢。但是社會組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花在國文跟英文上面。自然組還要花時間應付物化,有的還有生物。付出的時間比社會組的還要多,而且,當初也知道那樣的情況。選了之後就不要在那邊抱怨一堆的!物化真的很令人頭大!有些根本不是努力就會的!我也有想過要跨組,但被社會組同學瞪讓我很不高興。

不過我上的是二類的科系...(之前說過死不上二的科系的...,唉...,一切都是命啊!)

-----------------------------------------------------傳說中的分格線-------------------------------------------------------

用詞語氣若有不當的地方,請見諒。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老實說,我真的不以為讀社會組要花的精力會比自然組少

那只是教材裁剪的假象罷了,

但這卻常常拿來當作類組之間吵架的依據,一直以來我都相當的不解@@

想想看,

大家都是高二高三分組,都是要考大學

時間就是那樣多

即使我今天面對的是傳聞中較輕鬆的社會組

大家的時間還是一樣多阿

就算我"感覺"今天很輕鬆

我如果不多精讀幾次、多動手做表格,多廣博眾版本,

怎麼考得贏"正在輕鬆"的那些人呢?

社會組只是可以"運用"的時間比較多

要怎麼運用,當然是看個人

可以強化較弱的數學(絕對別怕,選擇逃避是不智的)

可以強化三大主科

可以上拼史地80分(非常有難度)

都可以的!

這都是一種投資,也是不亞於他人的辛苦

起碼就我來說,我即使高二下轉組,花的讀書時間也都是一樣多的。

-----------------------------------------------------

個人以為,

現在大學指考採取自由選科目

比的就是實力,有實力者自然可以照自己的想法報名

不管是文抱怨理的跨考,或理抱怨文的輕鬆,

我想都是一種逃避自身懈惰的心態

別在意那些才,好好地做自己的計畫才是正確的

------------------------------------------------------------

順帶一提,我待過半年三類

還算瞭解那種物化努力讀,分數卻拉不上來的苦

但我曾經聽到一種說法,後來對照全國指考分數累積表,以為還頗中肯

物化要讀到40分非常不易,但40分的瓶頸若一過,衝到80、90的人不在少數

史地要讀到40分相當容易,但70分的關卡會出現,衝到80、90的人少之又少

不知道各位的想法是如何的?歡迎討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自然組很苦

這倒是真的

畢竟物理這種東西..

"是很講天份的"

偏偏化學、生物又有很多建立在物理上

我所認識的學長姐們

都只聽過因為物理不行

就連帶拖垮了化學(生物比較少)

幾乎沒聽過因為化學不好

所以物理卡死

而3類本身又加碰史地

論課目數上而言

的確

3類最痛苦

但是

有多少3類的人會真的去唸史地?

有多少教3類的史地老師會像教1類的一樣

東補西補?

如果單純論考題而言

如果我沒記錯

"離散數學"這個領域是大學課程的

指考裡面似乎未曾出現過

但是史地科要如何分出課內課外?

如何分出學級界限?

難道能在考試上對主考官說

"這題裡面康熙版的歷史課本沒題過,考題不公平"

然後鬧上教育部?

還是說

會認為"全台灣第一先架出路燈是哪一條路?"是個課外題?

(但事實上不是)

以上只是個人偏頗的想法

不過

上面成功高中的學長說的是!

肯努力的人

是不會讓自己暴露在對自己不利的狀態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話說某次模擬考完後~我們幾個朋友的對話!

考完英文後

宇文(就是本人啦!):英文這種東西...,看的懂就懂,不懂就是不懂啊~

同學甲:沒關係,非本國語言,這種事是可以原諒的!

之後就是考物理了!下課後...

同學甲:唉...,這已經是本國語言了...,每個字都懂!連起來就完全傻眼...

宇文:(無言...)

---------------------------------------------------------我是分格線---------------------------------------------------------

數甲...,某次模擬考真的以為自己真的第一次抱鴨蛋!(後來還有2.多分)

看到考卷的那一刻...,嚴重質疑自己有沒有讀過數學!

去跟社會組借他們數乙考卷的時候,頓時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我看的懂耶!"

-----------------------------------------------------這裡是分格線----------------------------------------------------------

"物化要讀到40分非常不易,但40分的瓶頸若一過,衝到80、90的人不在少數

史地要讀到40分相當容易,但70分的關卡會出現,衝到80、90的人少之又少"

引用:Camriver大人(#2)

(我不會用引用...>"<)

完全認同啊!!

順便加生物~(這是我的心得)

"要及格容易,要滿分很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老實說,我真的不以為讀社會組要花的精力會比自然組少

那只是教材裁剪的假象罷了,

但這卻常常拿來當作類組之間吵架的依據,一直以來我都相當的不解@@

想想看,

大家都是高二高三分組,都是要考大學

時間就是那樣多

即使我今天面對的是傳聞中較輕鬆的社會組

大家的時間還是一樣多阿

就算我"感覺"今天很輕鬆

我如果不多精讀幾次、多動手做表格,多廣博眾版本,

怎麼考得贏"正在輕鬆"的那些人呢?

社會組只是可以"運用"的時間比較多

要怎麼運用,當然是看個人

可以強化較弱的數學(絕對別怕,選擇逃避是不智的)

可以強化三大主科

可以上拼史地80分(非常有難度)

都可以的!

這都是一種投資,也是不亞於他人的辛苦

起碼就我來說,我即使高二下轉組,花的讀書時間也都是一樣多的。

-----------------------------------------------------

個人以為,

現在大學指考採取自由選科目

比的就是實力,有實力者自然可以照自己的想法報名

不管是文抱怨理的跨考,或理抱怨文的輕鬆,

我想都是一種逃避自身懈惰的心態

別在意那些才,好好地做自己的計畫才是正確的

------------------------------------------------------------

順帶一提,我待過半年三類

還算瞭解那種物化努力讀,分數卻拉不上來的苦

但我曾經聽到一種說法,後來對照全國指考分數累積表,以為還頗中肯

物化要讀到40分非常不易,但40分的瓶頸若一過,衝到80、90的人不在少數

史地要讀到40分相當容易,但70分的關卡會出現,衝到80、90的人少之又少

不知道各位的想法是如何的?歡迎討論

推一下未來大學同學xd

自然組與社會組這個議題不知道吵了多久也不知道哪時才能停止..

在我爸媽的那個年代 選了啥學群組別就只能考啥

比起現在的指定考科...以前的聯考更是不自由..

跨考不代表不好 應該說 教育部存著"人性本善"的觀念作為指導原則..

自然組"不代表他一定不適合"唸商院<就現今的流行跨考模式>

最重要的是 沒人逼你唸哪個組別 何來跨考不公平一詞??

與其抱怨連連 不如加強本身的實力來的要緊...

自然組會熱門 除了就業環境影響 我想還是人民的素養不夠 看的不夠遠

就像是我跟別人說我唸社工一樣..大都問將來要幹麻...儒x問:[要不要重考??]

最後 只能說這社會被利益蒙蔽 悲哀阿..<哀悼1分鐘..>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