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教育部:國外評量中小學生操行從尊重人權出發


Recommended Posts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四日電)

國中小學剛實施的成績評量新制不打操行分數,引起外界質疑,教育部今天表示,世界各國也有類似做法,對於操行成績評量多是以尊重人權為出發點。

教育部並舉美國、日本、法國為例,說明這些國家的做法。

例如美國中學通常有「管教委員會」,一旦學生作弊、打架等重大違規次數超過規範,委員會可以不發畢業證書等方式懲處學生。

日本則相當重視學生人格發展,教師少以分數衡量學生,也沒有品行評分,但會在成績單通訊欄上,記錄對學生生活態度的具體建言與評語,提供家長參考,並透過家長會一對一面談時,討論學生品行上的優缺點,教師在成績單上的評語多以正面鼓勵取代責備。

法國更是沒有操行成績制度,但從幼稚園到小學畢業有行為評估標準,就合群性、侵略性,是否胡言亂語、無法專心聽講、無法安靜入座等事實,在家庭聯絡簿上與父母溝通;國中以上學生則以學校的社會化教育已經完成,學生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沒有行為的分析和評準。

教育部表示,「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是為了解學生學習情形,激發學生多元潛能,促進學生適性發展,肯定個別學習成就,並作為教師教學改進及學生學習輔導的依據,因此,各縣市政府和學校訂定的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學生獎懲規定等仍繼續存在,並未廢止,學校可據以輔導與管教學生。950804

=

最近教育部的新聞"國中小評量準則"

根據新聞報導大約是95學年度開辦,

目前只有個大綱出來而已,還有很多配套還在慢慢研發出來,

上面的新聞是有關打操行成績的部分,教育部的新制傾向不打操行成績,引發外界質疑,

每每外界質疑時,教育部經常提出外國的佐證,

難道不需要考慮各國國情及教育發展情況嗎?

看到別人好的就直接COPY過來是不是太過急躁?

大家說看看你對新的評量制度與這篇新聞的意見與看法吧(H)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關於操性分數方面,立意是好的,但是做法卻有待評估

首先讓我質疑的是於事前是否真有做過完整的討論與評估,還是只是一時的心血來潮?

以及政策上的銜接問題,還有宣傳,不知是否是真的有盡心思量還是只是一個突然空降的「遠景」?

關於此政策,也許可以先做實驗(找某某學校當白老鼠?),再進行推廣與完成具體政策(剛出來的政策一定會有所遺漏或缺失,藉由實驗的結果使之健全化),最後再明定實施。

或許上述這些東西早早便做過了,只是我對現在政府抱有一種奇異的不信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我覺得這樣做不錯

因為一個人的操性並不是是用分數可以評量的(也就是所謂的量化)

舉例來說:一個人操性90分..和一個60分

那就真的代表90分的那個人品行比60分那個好嗎?

有些東西可以量化(如考試或者實驗數據),但是有些並不見得可以量化,像這樣的量化我覺得意義不大

不過教育部的理由不應該是"別的國家都這麼做,所以我們要學習"

而應該是"打操性分數無法對一個人做出客觀的評價"

而且操性分數的加減分來由就是以"作業.態度.出缺席等來計算",而且有時還可能參雜了老師的偏見,所以公正來說對學生並不公平

但是這種做法在國內還是新鮮事

所以也要再實驗和評估

才能找出兩者(打分數或者不打)的優缺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老師很難真正了解一個學生

所以由老師來打分數是很糟糕的作法...(默)

但是給同學打也很糟...

我很理想主義的;支持自由心證...(不過好像也沒有可行性?)

總之,其實不贊成"操行分數"這種東西

老師只會拿來壓學生而已

我自己就被威脅記警告過(事實上也被記了)

然後分數也被打的很低;因為我跟那老師相看兩不順眼...

不過還好是國中?那高中怎麼辦?(會退學之類的)

很難斷言這種東西的好壞啊...(茶)

P.S.不敬師長是大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現在很多班導都會與學生建立不錯的關係,

我覺得既然身為班級導師,要去瞭解每一個學生是很基本的功課,

另外,因應未來少子化,教育精緻化,每一個學生受到的照顧與教育資源勢必會提升,

在這樣的前提下,台灣適合的評量制度應該要在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下以文章敘述的方式寫出,這個學生在導師的眼裡是怎麼樣的一個學生,

而且我想,這個評量制度最需要的是家長,其次才是學校,以及教授,

評量制度出來的結果是給誰看的?

我想這是一個蠻重要的問題(H)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報導中不斷強調國外做法。

尤其是"教師利用聯絡簿或任何方式跟家找對孩童的性向作出關心"

但是台灣的教師很明顯大多數不習慣與學生家長有太多交流,我想在制度改革同時,

在思想、觀念上的修正,對第一線的教師的再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現在很多班導都會與學生建立不錯的關係,

我覺得既然身為班級導師,要去瞭解每一個學生是很基本的功課,

另外,因應未來少子化,教育精緻化,每一個學生受到的照顧與教育資源勢必會提升,

在這樣的前提下,台灣適合的評量制度應該要在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下以文章敘述的方式寫出,這個學生在導師的眼裡是怎麼樣的一個學生,

而且我想,這個評量制度最需要的是家長,其次才是學校,以及教授,

評量制度出來的結果是給誰看的?

我想這是一個蠻重要的問題(H)

真正了解學生?

了解是建立在溝通上的...

我不認為現在的老師能有多少時間去和一個學生建立真正平行的雙向溝通.

導師都不見得辦得到.何況是其他科任教師?

而且還要因人而異....

或許是我自己深陷在國中/小和老師相處的不好回憶之中吧...?

(默)

P.S.

關於這個有在報紙上看到.或許未來的少子化(小班)有解決的可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