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臉時間(摘自文香我好漂亮電子報)


Recommended Posts

「肌膚缺水?敷個面膜吧!淡斑美白?敷個面膜吧!臉色暗沉?敷個面膜吧!控油保濕?也敷個面膜吧!」

不記得是從何時開始的,「敷面膜」似乎成了女人為美麗加分的全台大運動。不論肌膚出了什麼狀況,大家好像都深信,只要勤敷面膜,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或至少有所改善。於是一窩蜂的,經濟能力好一點的,就去買專櫃裡「神話」一般的面膜,哪怕一片要幾百塊錢也在所不惜。至於大眾消費者若嫌專櫃的面膜太貴的,沒關係,屈臣氏、康是美或網站上,也常常有平價面膜,訴求的重點也還是如神話一般,讓人覺得「面子上」還是充滿了希望,未來還是亮閃閃的美麗。至於專櫃上那一片幾百塊、身分昂貴的面膜,就拿來當作肌膚救急時使用的吧。

各家業者看準了大眾消費者這點,紛紛推出單片包裝,壓低售價,讓消費者來體驗一下面膜的奇蹟。結果?不只全台各開架式售點的面膜大賣,百貨公司小走道旁也擺起花車賣起面膜,網路上認識的不認識的一起合購面膜(買大量比較便宜)。這一堆面膜中,消費者又特別偏愛可訴求美白的面膜,從AC Nielsen的資料中顯示,台灣開架式面膜市場規模在2001年4月業者競相推出面膜產品,每年平均營業額不到新台幣三千萬元,之後即跳躍成長,2001年全年營業額為六千八百萬元,到了2002年更是攀升至一億四千多萬元。業者一邊賣面膜,一邊不斷使出各種神話說法來教育消費者「要天天膚面膜」的觀念,於是造就了市場爆發力,讓業者賺進了滿滿的面膜錢,而消費者因為價格便宜,上了面膜癮,天天都要來敷個一片,每晚美容時間一到,樓上的張阿姨、樓下的王小姐、隔壁的劉大姊不約而同臉上都貼著一張面膜,看電視的看電視、洗碗的洗碗、打電腦的打電腦,不論手邊正做著事,臉上一定有面膜,反正便宜嘛,管它是啥成分,有敷就對了,不敷好像肌膚會馬上會老化似的。但是,肌膚的狀況到底有沒因敷面膜而徹底改善?只有自己最清楚囉!

「面膜」,究竟在美顏上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它真的可以向仙女棒一樣,為肌膚帶來奇蹟?它真的能幫助臉部肌膚控油保濕、淡斑美白、修復肌膚、消除暗沉……嗎?究竟我們該如何看待面膜,合理的期望又是什麼?適當的面膜成分應該是什麼?

就傳統型面膜的原理來看,清潔型的面膜幾乎都含有高嶺土的成分,藉由毛細孔的呼吸暫時被抑制住而使毛細孔暫時舒張擴大,此時面膜中的成分就有吸引的作用,將多餘的髒污、油脂、老廢角質帶出,而達到業者所謂的深層清潔作用。 至於這幾年在坊間紅到不行的不織布型面膜,通常都是以濕布加上各家聲稱的精華液、保濕劑、美白液、各種植物萃取,再加上密封式的鋁箔包裝,訴求的功效不外是保濕、鎖水、抗老、美白…..等等。一片小小的濕布面膜真的這麼神奇嗎?其實許多人在剛剛敷完濕布型面膜後,都覺得肌膚特別的晶瑩剔透,說穿了這也沒什麼特別!只不過是大部分的濕布型面膜都會加入水溶性或油脂性保濕劑(或者二種都有),可以暫時促進角質層的水合,角質層含水量一高,膚質當然看起來水亮透明。

天天敷!愈敷愈暗沉?

由於市面上一窩蜂的賣面膜,尤其是濕布型面膜,走到哪裡都看得到,便利商店賣面膜、藥妝店賣面膜、網路上也賣面膜,讓人覺得美麗真的可以敷出來耶!很多人敷了第一片,「咦!效果很好耶!又便宜」,所以來個天天敷。但是一陣子後問題來了,怎麼之前的水嫩效果不但沒了,膚色反而變暗沉,而且粉愈擦愈厚,還蓋不住一臉的憔悴?其實,一般濕布型保濕面膜的效果與皮膚角質厚度有很大的關連,如果角質代謝不完全,一味的用保濕性濕布型面膜來強迫肌膚吸水,反而會讓膚況愈來愈糟。 一般而言,如果毛孔中無囤積物,角質代謝完全或定期清除堆積的角質,可以使肌膚的透明度與反光度增加。如果角質堆積而妳不自覺反而認為是保濕工作沒做好,只著重天天敷保濕面膜或過度使用保濕面霜,這就好像在未脫落的角質間塗上一層物質讓它暫時平滑,日積月累的結果是角質會肥厚到無法透光,肌膚當然看起來不但沒亮度而且乾燥不平滑。

若要將面膜嚴格在保養品中做歸類的話,它是屬於一種非每日性使用的產品,就像去角質產品一樣。它應該是妳日常的保養程序中的一道救急特殊護理,例如因熬夜產生的缺水問題不好上妝,出門前妳可能就需要敷片面膜,讓肌膚在短時間內吸飽水分。一味的依賴面膜,過度頻繁使用,並不會讓妳的膚質真的變好,反而是一種負擔。而且請想一想,除了面膜之外,妳難道不會再使用其他的保養品了嗎?如果有業者要我天天敷他們販售的面膜,這是不是也表示他們的保養品無效?要靠面膜來加強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