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署]終結放榜新聞: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


Recommended Posts

深藍的各位大家好:

還記得之前建中的替身採訪事件嗎?當時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但奇怪的地方就是:平平攏是高中生,為什麼只有建北的學生受到關注?難道其他上榜的人都不是同樣苦過來的嗎?還有,為什麼校方可以准許媒體進入校園採訪學生?

我覺得每年的學測/指考就是新品發表會,所有的媒體都在等待今年工廠(學校)又會有什麼新品上市,隨後便大肆宣傳,並挑選出各種符合社會印象的產品,並發表評測(例如某甲家境貧寒,因而發奮考上臺大醫科等等)。而學校可以在這個循環中得到好處(宣傳),自然不會去阻止這個現象。但是,學校真正在意的什麼?是今年前幾志願有上幾個人?還是有多少人考上他的理想?因此,雄中雄女的學生決定發起這項活動,希望藉由連署,讓社會聽到學生們的聲音:「我不想受訪!」

活動網址(內有連署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53855801888724

【終⽌放榜新聞:拒絕「成功」模板,停⽌製造神話】  


下星期⼀(2/25)學測放榜⽇在即,考⽣在等、家長在等,他們緊張得合情合理。但台灣特有的風景是:放榜⽇在即,校長在等、媒體在等、學校在等,整個社會都在等。
等什麼︖他們等的是:⼀放榜,採訪通知發出去,記者進到學校來,滿級分榜單貼滿滿。每年⼀到這個時候,報紙版⾯上、電視新聞台裡、⼈⼈⼜中比較的,都是「哪間學校有多少個滿級分」。彷彿「成功」就只有那個樣⼦,學⽣的⽣命裡就只有這點可取,學校拿學⽣的名字貼滿紅榜打廣告天經地義,⽽整個台灣也就只有這件事值得關⼼。

每年都是同樣的放榜新聞洗版,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新聞,到底意義何在︖  


|被定型的「成功」,終究是升學主義的形狀| 

這些新聞或許採訪了不同學校、撰寫了不同的故事,但傳遞的都是同⼀套「成功學」。它給定了⼀塊模板,告訴社會,這些能站在這裡的學⽣,就是「成功」的樣⼦——這裡的「成功」當然是學業上的、在升學考試裡取得的滿分。故這場展⽰不只是純粹無害的故事分享,它所傳遞的訊息再製了升學主義對「成功」的想像,把這兩個字定義在「取得好成績」的框架裡,進⽽要求學⽣去追求、選填某些普遍被社會重視的⾼分科系。在這樣的⽂化底下,學⽣不被⿎勵去探索或開發⾃⼰的興趣和潛能︔⽽就算學⽣有了⾃⼰的志向,也時常被迫不能⾃主的選擇,扼殺了更多元的⾃我實現可能。


|「成功」只要努⼒︖階級擺在哪裡︖|  

2002年,台⼤經濟系教授駱明慶發表論⽂〈誰是台⼤學⽣︖〉,指出階級在聯考制度中的決定性影響,打破「聯考制度最公平」的迷思︔2016年,聯考時代早已結束,駱教授再推出〈誰是台⼤學⽣ 2.0〉,告訴社會:不平等並沒有隨著聯考時代⼀同結束。  
許多學術研究都說明了,除了個⼈努⼒之外,原⽣家庭的階級、經濟狀況、⽗母教育程度等都在學⽣的學業成就裡佔有決定性的因素,考試從來就不是⼀場平等的競爭。但放榜新聞只是⼀味的將滿級分的學習成就當作努⼒的成果,對這樣的因素和不平等被視⽽不⾒,進⽽消去了對制度本身的反省。或許有⼈會說,每年的放榜新聞也包含了對出身清寒家庭和身⼼障礙學⽣的採訪,但在缺乏對制度本身根本性反思的情況下,這樣的訊息比起是對其他出身中下階級學⽣的⿎勵,更多成了對制度的矯飾和痛苦的來源:翻轉階級的神話(神話只是少數,更非常態),將所有制度的不平等形塑成個⼈不夠努⼒的後果。不平等的制度在放榜新聞裡逃過⼀劫,學⽣卻得承受更多的責備。  

|學⽣的故事,社會的消遣,能有多嗜⾎︖|  

⼀位前年的受訪者和我們提到,當時在校長和主任⼀⼀介紹完受訪同學後,媒體就開始追問他們「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如果回答沒有,媒體則會繼續追問或誘導他們說出關於⾃⼰家庭等私⼈資訊,甚至在四⼗分鐘的訪談結束後,還留了兩位「故事特別精彩」的同學下來受訪。比起表揚學⽣或是賦予學⽣話語權,放榜新聞更多是刺探學⽣私事,再將其剪裁為符合⼤眾胃口的故事,以製造話題或衝⾼點閱率。學⽣多半沒有和媒體應對的經驗,也不曉得說出口的話會如何被媒體呈現,斷章取義、做出荒謬結論更是時有所聞。那不是學⽣的錯,該負起責任的,是嗜⾎的媒體,和沒有盡到保護責任、甚至是本身就參與製造這些新聞,無視於學
⽣可能遭到輿論傷害的校⽅。  
|不要再推拖,終⽌學校和媒體的共犯結構|  
放榜新聞的問題和亂象存在已久,在學⽣或網路社群中不時會⽿聞對此現象的不滿和批判,卻從未⾒學校和媒體有更全⾯性的回應或檢討︔⽽學校和媒體在⾯對關於這些現象的指責,也往往將問題歸咎到家長要求、社會期待、閱聽眾接受度等藉⼜,試圖在身為教育者或媒體⼯作者應盡的責任和應有的倫理中開脫。這樣的現象絕非只是某⼀⽅的責任,⽽是學校、媒體、社會等多⽅構成的共犯結構︔社會⽂化或結構下的不得不然也絕非藉⼜,學校和媒體都握有相當的權⼒,唯⼀不發起改變的理由,不過就是:他們寧願繼續把學⽣當成炫耀辦學成果的榜單和收視率、點閱率來源。  
作為學⽣,我們要求學校停⽌在學測、繁星、第⼀階段申請、第⼆階段申請、指考、指考分發等結果放榜後,主動發送採訪通知、主動將學⽣成績或錄取結果資料洩漏給媒體,並拒絕接受相關採訪︔作為學⽣、閱聽眾、公民社會的⼀份⼦,我們呼籲媒體停⽌報導放榜新聞、停⽌探查或報導學⽣個⼈⽣活和隱私、停⽌發佈迎合和強化升學主義觀念的新聞,⽽能善⽤
第四權的監督⼒量,檢討升學制度中的缺失和不平等,並持續關注教育改⾰等議題,讓理想的教育能夠成為現實。  
下星期⼀(2/25)學測放榜在即,相信⼤家都知道,放榜最忙的就是校長和媒體,急著找滿級分的同學拍照訪問上新聞,接著展開⼀場跨越南北縱貫全島的滿級分⼈數競賽。我們認為,這套歪風加深了升學主義下對成績和「成功」想像的迷思、忽視升學體制中的階級問題、助長了把學⽣的私事當成新聞賣點的嗜⾎⽂化,更有害新聞品質與閱聽眾素養的提升。因此,我們想要對此提出⼀連串反制活動,尋求改變。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Chiuluan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