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人知道第一次北模的“分數-級分”對照嗎?


Recommended Posts

  • 回覆 71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DADA哲~也是ww坐等成績單中

數學其實自己都有點意外XD 沒有檢查的說...很僥倖

都是單選6啦 明明沒答案害我算了好多次 結果考完才知道是題目的問題==

英文就慢慢累積語感(?

新關鍵是不是還蠻細蠻有深度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學測難度跟北模是差多少呢

我其實有點擔心地科 黑皮書的題目是不是不太夠呢

我認為不太夠XD 畢竟我曾經也翻了三遍 有不足的地方就是題目

我認為去寫寫歷年北模試題來補充題目不足

學測跟北模一定是學測比較簡單~~ 我當年考的雖然好像是歷來學測最難的w

但是只有國文及數學跟北模差不多外 其他都變得比較簡單

每一年的學測都會偏某科稍難 這時就要去龍山寺求個心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想請問turkey晴和一瞬的自然科選什麼參考書(我是三類要考二類)

然後時間要怎麼分配><

尤其是一瞬跟我一樣是中等的學校考上交大好厲害

不知道怎麼辦到的

我的自然科真的超恐怖 分數不到一半...

(我暑假只唸完第一冊化學 生物看一點 物理地科還沒碰就去考了...)

社會科我還沒有買 我這次考70

不知道要買週計畫x3+平安符還是社會三合一週計畫+平安符

自然科的書我們老師都沒幫我們挑

生物是有同學說廣角鏡不錯我就買了

那化學物理你們是怎麼挑的

還有時間上的分配

國文基本上不知道怎麼讀

搶救好像工具書太多所以先看古文30

選擇部分是28.5分...(我旁邊的41嗚嗚嗚)

如果可以的話私訊我也ok:)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倩倩兒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想請問turkey晴和一瞬的自然科選什麼參考書(我是三類要考二類)

然後時間要怎麼分配><

尤其是一瞬跟我一樣是中等的學校考上交大好厲害

不知道怎麼辦到的

我的自然科真的超恐怖 分數不到一半...

(我暑假只唸完第一冊化學 生物看一點 物理地科還沒碰就去考了...)

社會科我還沒有買 我這次考70

不知道要買週計畫x3+平安符還是社會三合一週計畫+平安符

自然科的書我們老師都沒幫我們挑

生物是有同學說廣角鏡不錯我就買了

那化學物理你們是怎麼挑的

還有時間上的分配

國文基本上不知道怎麼讀

搶救好像工具書太多所以先看古文30

選擇部分是28.5分...(我旁邊的41嗚嗚嗚)

如果可以的話私訊我也ok:)

我社會跟妳一樣悲劇 我還花了很多時間看呢

自然也差不多(我三類的) 我暑假只有看認真看地科跟生物

樓主如果可以的話也私訊我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DADA哲~也是ww坐等成績單中

數學其實自己都有點意外XD 沒有檢查的說...很僥倖

都是單選6啦 明明沒答案害我算了好多次 結果考完才知道是題目的問題==

英文就慢慢累積語感(?

新關鍵是不是還蠻細蠻有深度的?

我也是單選六阿阿阿

一直算13.....

我又是那種一題算不出來就很慌的那種人

結果多選就亂亂寫 趕著寫選填

多選扣了一半以上QAQ

不然感覺應該至少可以多對個幾題.....

英文我是文意選填悲劇.....

看了一次字都懂 可是填不進去= =

然後 就打算寫完非選再回來寫

結果 作文文思泉湧(?) 寫了滿多的....

回來就.....哈哈哈 還沒寫就打鐘了....

我現在每天都會寫一篇閱讀 還有背單字

希望學測前可以救到14級QQ

新關鍵跟嘿皮書比起來是比較詳細

而且題型也比較多變化

我這次是看完嘿皮書整本(題目沒寫完)

新關鍵很認真看完宇宙寫完題目

結果宇宙出的好少(泣

P.S.

我也想要私訊讀數學的方法

要是可以我也想請教生物:p--->假三類 真二類的悲哀

麻煩樓主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想請問turkey晴和一瞬的自然科選什麼參考書(我是三類要考二類)

然後時間要怎麼分配><

尤其是一瞬跟我一樣是中等的學校考上交大好厲害

不知道怎麼辦到的

我的自然科真的超恐怖 分數不到一半...

(我暑假只唸完第一冊化學 生物看一點 物理地科還沒碰就去考了...)

社會科我還沒有買 我這次考70

不知道要買週計畫x3+平安符還是社會三合一週計畫+平安符

自然科的書我們老師都沒幫我們挑

生物是有同學說廣角鏡不錯我就買了

那化學物理你們是怎麼挑的

還有時間上的分配

國文基本上不知道怎麼讀

搶救好像工具書太多所以先看古文30

選擇部分是28.5分...(我旁邊的41嗚嗚嗚)

如果可以的話私訊我也ok:)

當然是非常艱辛囉XD 其實我當初一基就直接上附近學校了

不想過那淡水河 誰叫我是一個懶得早起的人呢XD

早上起來坐公車背單字OR背公式 上課老師上的無聊直接自己念書

下課有時睡覺有時念書 午休不睡覺跑辦公室問老師問題

每天大約10:30睡覺 大概一天算起來有8小時在念書

總之就是利用時間囉~~

我是二類 對生物及公民還有英文是抱了很大的決心的

對於自己的弱科可能要多時間去準備

化學我認為挑個中意的書吧 最主要是要你有所統整

表格以及背誦技巧是你最大的武器 我就自己整理個速背筆記本

把比較難的像濃度轉換 有機反應計算等等

再來多念一下沉澱表 兩性元素性質 還有一些哩哩叩叩的東西

最後就是把你認為的重點記錄下來 問問老師那裡常常會考 或自己去發掘

物理我高中就靠綠皮 黃皮 學測跟指考其實都很靠得住:))

我來分享我的解題技巧

1.先看圖,從圖分析,如果是力的分解那就好辦,但像一些加了三個滑輪比較複雜的題目

可能就要多想想,最最怕怕就是正負的問題,這要牽扯方向,要小心

2.在考慮用什麼觀念解題,可能不只一個,例如白努力定律,牛頓各種定律,馬克示威等等

3.解題過程中請注意單位,還有公式有些只能順推,不能逆推,這點請注意

4.最後答案請註明單位,這很可怕,會扣一兩分

生物我有老師編講義 都靠它了 我覺得他超級棒的

只不過我沒有掃描 而且我只剩基生下的講義QQ

要的話我再去學校用 但是到時候妳要私迅我~~

社會科請參考我那篇爬文的

http://www.student.tw/forum243/thread255129.html

選一篇中意的 再不行就直接問吧~~

國文兩個東西很重要 語感和運氣 這個我不能雷你們QQ

有時好有時壞 我的國文已經栽在我老師手上了QQ

還有北模大家不要看得太重XD 主要還是學測

考不好算是個警惕 只要學測考得好大家就不用再考指考了(感覺好悲傷QQ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原本自然科想以高三進度為主 這次北模之後我打消了這個念頭……樓上的那篇爬文似乎沒有社會科讀書方法?

SOR大多是推薦參考書為主 其中有摻雜一些讀書技巧

真的是有唸書技巧的有這篇

一類組唸書方法

我把他的引文貼在下面 只有歷史和地理~~ 占了很大的版面請見諒

真的要說社會讀書方法 那就是先以你的情況為主 寫題目寫到睡覺?想要一些技巧?

大概就這些了

這是我最近補充的

http://www.student.tw/forum243/thread255162.html

最主要是有很多資料等著你去念 反反覆覆 利用筆記來幫助記憶

大家的社會背功都算OK的

你可以把你的社會科弊端打出來

可以以北模為例 會不會寫到睡著 是哪個部分錯比較多

大學班代的工作告一段落,該上工嚕。

今天要講的是,唸歷史的方法。

歷史地理,相較於前面三大科目,其內容較淺顯些,但是並不代表我不重視這兩科,請注意。瞧不起某物者,未來必為某物而哭泣,我賭性很不堅強。

首先從歷史開始。

這是我最威的科目,威到我後期完全沒看還可以上考場。也因此省下了非常多的時間讓我跟數學打泥巴仗,或者是加強我的英文,能學測就考上,歷史科居功厥偉。

很多人對於歷史的看法就是,背背背,背的熟就是你的。事實上這句話一點不錯,但學弟妹堅持用死背的方法去唸的話,包准吃很大的虧,可能花老半天唸的很痛苦還沒考出來,一定很嘔。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無痛讀書法。

歷史是一門範圍遼闊的學科,想把這玩意唸完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從幾個地方先下手,其中,我認為結構是最重要的。

結構嘛,因為是歷史,這樣舉例好了。紫禁城是全球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其結構就是中間有一條相當長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有像天安門、太和殿等等重要而且相當大的建築,以這些大型宮殿為中心,旁邊延伸出些像軍機處,養心殿等重要建築,中間則夾雜一堆小房子小殿閣,這些建築物組成了雄偉的紫禁城,整體來說就是歷史的架構。

台灣的考試通常就是丟一個問題,然後你要試著在腦中搜尋與題目相關的任何知識並且試著解題,有點像是要你在大到唬爛的紫禁城裡找間房子一樣,事實上相當困難,最慘的是每間都雕樑畫棟美不勝收,一不小心走錯路就很難回來;但相對的,紫禁城的建築有其順序和邏輯,比如說我們要找某宮,某宮在軍機處旁邊,軍機處在太和殿的左後方,最高的那間就是太和殿嘛,有了邏輯,你一定不會走錯。

理解了我的邏輯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討論,如何念歷史了。在我大致說明唸法的時候,請不要忘記上面這個很囉唆的比喻,等你哪天唸熟了你會跟我有同樣的想法。

架構最重要,我們在腦中架構中一個組織來,什麼題目來都是見招拆招,有一個重要的撇步,就是記年代和順序年代不用死記,順序一定要滾瓜爛熟,尤其是重要事件和戰爭,像是文藝復興,接下來是地理大發現,再下來是啟蒙運動,接下來科學革命。戰爭嘛,像是清末的戰爭都非常重要,鴉片、英法、中法、甲午、八國聯軍….等等,都非常重要。知道了這些事件的大略時空分布,我們在遇到一些問題時,就要趕快想起當時距離哪件事件最近以及其中間是否有影響。

例如說美國在1940年代產能大增,那時候剛好打二戰,所以我們可以合理的推定產能是因應戰爭而成長的,而數年後德國經濟崩潰,也是因為其身為戰敗國的關係,而不是被美國產品強勢傾銷而成。透過二戰這個大標題,美國和德國的經濟問題就這樣被我們串起來了。就像是我們靠太和殿的方位找某宮一樣。

所以唸歷史第一要務,就是學會拼湊的工夫,把題目要問的歷史事件塞進你腦中的大事件年表中,然後拉關係就是了。

超級重要的事,比如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1945年,這是太和殿級的重要關鍵,三十年戰爭是1618~1648年(希望沒錯XD)算是軍機處級的關鍵,像這些就一定要背,多多益善。

所以要認真背,腦中的大事年表越多層,分層越細密,分類問題時就越精準、越快、越不容易錯。

其實我已經把唸歷史的方法講完了,我把這招用的滾瓜爛熟,從11月後就沒再看過書,頂多把課本掃一次,就上考場了。

印象中我很愛的那間跟黃箭對應的學校好像要記帝王年代,我個人覺得不是很有用,我不建議記年代,而是記大事。有時後歷史給人的痛苦就是在背太多沒屁用的東西,既然是無痛讀書法當然是能混則混嚕。

順便提一下,近代史分量重到嚇人,在清末民初部分的分層要記的更詳盡

有的人會去看歷史小說,這真的是強化歷史一個很棒的方法,而且實在比苦啃課本有趣很多,我小時候常看畫說中國歷史這套書,內容實在有夠淺顯的,但是卻給我一個非常完整的架構,我從小就知道誰打肥水之戰,成吉思汗滅掉的中亞大國叫花刺子模。學弟妹們想看的話,像是二月何寫的雍正乾隆等皇帝小說,沒事就拿起來K,保證對康雍乾盛世會有很深刻的了解,也有助於對這部分架構的強化,有些課本講都沒講的鳥題就要靠課外的補充了,一題6分喔。

解題的時候,關鍵字很重要,就是要讓你見縫插針的意思。插進腦中的年代順序資料庫裡趕快把相關的記憶叫出來,多做幾次甚至可以把這件事件也納入資料庫中成為其中一層,下次做到相同的題目可以反射動作的直接答題,所以請養成看到題目就劃線抓字的好習慣。

一句名言->想到是誰說的(博學強記)->找出這個人所處的時代(夾層)->拼湊出作者生平─>判斷這句的意涵(靠感覺吧Orz)->得分。

這些工作其實可以靠參考書完成,我並不反對,但我還是建議要看課本,國編版大家有興趣可以搞來看看,我覺得架構蠻不錯的。課本講的有點籠統,很多觀念其實都是帶過而已,就像是一本中軸線導覽手冊,所以我們還需要參考書或老師的幫助才能洞悉歷史,所以學弟妹上課請認真聽講,學弟不會的去翻參考書,學妹可以直接問學長我,禾斗禾斗。

最後關頭我很少看課本,而是瘋狂的寫題庫,幾天內寫完一整本,錯的越多我越爽,仔細小心的檢討,把有關的環節或課文抄錄在錯誤的題目旁邊,這樣一來,這本充滿紅字和訂正的題庫就成了我的葵花寶典,而且還不用自宮。有沒有這個叫庫德的傢伙很愛自以為是亂統整成一本書的八卦?總之還是補一句,從錯誤中學習是最快的

在這裡打點小廣告,我老師(葉寶玉)寫的細說歷史講義內容相當不錯。

所以,背不起來的人,那是因為你背了太多冤枉的東西,記住上面紫禁城的比喻,真的該花時間背的就那些,行有餘力再去背其他的,剩下的靠聯想。唸歷史真的可以很無痛。大事,戰爭,重要年代,背這些就好。

真的拖到稿了,當班代還真忙……..先PO上來吧。

其實我最近遇到不少煩心的事情,說忙倒是還好,只能說壓力大了點所以變懶惰吧。

今天要講的是我比較不擅長的地理。所謂的不擅長不是考的不好,而是跟之前不同的是,唸的方法比較沒那麼清晰完整。(這篇就比較沒笑點了。)

我的地理一直都考的不錯,可能是拜國中地理基礎打的穩固所致,當時我們老師採斯巴達式教育,要求我們把能記的地圖,鐵路山脈都好,生吞活剝進肚子裡,錯一條打一下,有夠殘忍的。

但是在三年後,卻意外收到良好的成效,讓我順利繞過讓很多人苦惱的地理瓶頸,順利拿到高分。

所以我要求想學好地理的學弟妹第一件要務,就是背好重要地圖和圖形

如果有什麼更活的方法自然不錯,但是依我自己的學測成績看來,記憶在地理科所佔的比重相當重要。

那,什麼是重要的地圖和圖形?

國中課本能看到的比較淺顯的地圖,尤其是國編本的,像中國鐵路網,那一堆山脈、盆地走向、一穫春麥雜糧區等等,是地理的基礎,這玩意是萬年不變的。因為萬年不變,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因素,這些東西都能成為各位同學相當清晰的指標。

舉例說明好了,今天你熟記了一張年雨量分布圖,題目問優良葡萄的產地,那就可以反應一定是在新疆附近而非華南,因為西北雨少東南雨多;隔河喊的應,過去要一天,指哪裡?有背過中國地形圖的應該知道這裡就是三江並流區,往雲南想就對了。

圖形是指,一些很重要的圖表和表格,通常都不難記,例如說衣索比亞的職業構成圓餅圖一定是農業佔大多數,表格則多半能歸納成結論,例如說戰爭過後的人口金字塔圖會呈現極明顯的左凹陷右突出現象,這表示男性戰死而女性數量相較較多的結果。這些東西很多,又很雜,但是有趣的是幾乎都彼此關聯,環環相扣著。

通常同學都比較不知道哪些圖表值得背哪些看看就好,我建議先回頭把國中的全部記起來,接下來是課本的圖形(這地方其實很容易被忽略),再下來可以看參考書,如果參考書中有跟課本類似的圖表,那就是一定要注意的東西了。老師所發的講義更是有意義,如果你不幸遇到冥師……學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學妹可以找我沒關係。我到後面會提一本參考書,還蠻不錯的。

第二步就是,追根究底的精神。在國外地理是被歸類在自然組的科目,除了大量的記憶背誦外,背後縝密的邏輯思考能力也相當重要。所以,如果學弟妹真的用國中那套狂背狂記的方法來唸高中地理,我只能說一定會死的很難看。

又想到例子了。在考前,我按常例會跟同學們一起讀書,有時候遇到一個概念,像是南歐(黑海沿岸)為何適合種糧食作物這種鳥問題,他們可能是記起來就算了,可是我會翻翻風向圖,喔有季風會吹越地中海到達南歐,阿旁邊有條山脈會阻擋到風向,像這樣去想一個題目。

眼尖的人會注意到,在這裡我的做法跟我唸數學很像,追根究底的白目精神其實是同學們相當欠缺的,偏偏這是為學的方法,過於被動的人往往是失敗者

第三點是比較的工夫。我是個喜歡寫筆記的人,常常唸到某一個段落,例如說鹹海好了,就會畫一個表格,把羅布泊、五大湖、的的喀喀湖和鹹海並列,試著把他們的異同處列出,忘記的就去翻講義,久而久之我的地理筆記充滿各式各樣不同的表格,每一個容易搞混的概念或題目都會被我補進來,這個動作有點像咀嚼一般,把講義和老師上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就比較不容易忘記了,我還會拿這個去給同學們看,國民外交啦。

地理學的範圍就是全地球,它很遼闊,因此也必定有許多類似或相同的地方,所以在這裡給同學的第三個建議是,要養成舉一反三的工夫。不一定要像學長這種弱雞通通寫在紙本上,但要做到看到一個東西腦袋就要想到另外幾個相似的東西,或許還能再想到這是在哪種特定氣候下才有的情形等等,能唸到這一步地理就算很強嚕。

接下來的東西,上面基本功搞懂了再看這裡,不要緣木求魚。

高中地理有三大重點:氣候、地形、產業。

其他東西再怎麼變都不會超過這三種範疇,這種情形到高三下之前都不會有什麼改變,高三下的念法跟之前差距很大,這個地方我就比較使不上力,我那時已經放假了(笑)。

氣候,需要注意的圖形非常機車,通常都很大,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洋流、全球風向和各地氣候劃分三種,(如中國型氣候、地中海型氣候等。)氣候的涵蓋範圍通常都非常大,因此比較可能的出題方式都是大範圍的或者長時間的,例如說ITCZ季節性移動對非洲的影響、聖嬰現象這種題目

地形,包含土壤(我超討厭這個)、山脈、高度、水文等,分類比較細也比較沒那麼遼闊,也就是說這玩意的細節可多了。在地形這裡有很多種分類需要背,例如說喀斯特地形啥啥啥的,像這些東西請記熟喔。通常一個考地形的題目,只要能穩當分析出這是考什麼,例如考土壤,能分類出這是考寒漠土不是黑土之類的,這分數就拿定了,不像氣候影響因素那麼多。

產業嘛,包括人口組成、職業分佈、港口位置、經濟等等,在高中地理是屬於比較簡單淺顯的環節,而且很顯著的受到上述兩要素的影響,通常是有背就有分(甚至是有看就有分),比較需要留意的部份主要是在人與環境的互動,像是梯田;或者是人自身的活動,例如說鐵路沿線對聚落的影響等等。

唸地理最重要的是,如何將文字敘述和地圖連結起來。任何一張地圖都可以輕易轉化成許多重要的意義。一個三年級的學生可以單靠一張洋流圖指出所有在課本中出現的沙漠或者指出哪裡將乾燥或者魚產豐富,同學認為這是用背的嗎?這只需要一個原則:寒流通過的地帶溫度穩定,乾燥少雨;寒暖流交會者,對流旺盛,一個原則 + 一張地圖 + 判斷(經驗)就能解出九成的題目,這也是我看過很多地理讀不好的人最大的罩門所在,他們只是拼命記一大堆結論,而忽略把它轉化成一張腦內地圖,非常的可惜

有沒有注意到?地理跟數學還真像,都需要思考,都需要邏輯,也需要縝密仔細的定理背誦作為後盾。但是不同的是,地理的題目可以背,各位同學可以拼老命的寫好幾本題庫,保證有用,寫到後面重複的題型和概念會一直出現,等到同學們練到看到題目就能第一時間猜出這大概在問什麼地方或什麼氣候時,相信成為地理之神之日不遠嚕

後面有些東西還想補上去,我會盡量快,我每天都會看板的,有問題直接PO上來也OK。至於像有人想問的區域地理、水文單章節怎麼唸,看有沒有人問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hristopher,倩倩兒,微夏,DADA哲~

原諒我的惰性(?)我想在這一次講完sorry XD

我一科一科寫喔 請不要斷樓謝謝:)

—數學我沒有補習,我是做兩本講義(一本學校的一本是數學upup) (後者的名字很中二XD)

其實我平常數學也不算太好,這次數學能考這樣我自己也有點意外

我先把學校講義寫完,再寫數學upup(挑題目寫

寫錯的題目我會作記號,訂正一遍,然後想想看有沒有其他的解法(問老師也是個好選擇)

考前把錯的題目再寫一遍,檢查自己有沒有懂

如果寫題目的時候發覺完全不知從何下手,那我就會回去翻以前的上課講義

畢竟當初學的東西應該會比總複習講義多一些(例如證明)

舉例好了,我在複習數據分析的時候就把高一的講義再吃一遍(排組也是)

看完我才知道標準差那些東西的「意義」是什麼,它要怎麼運用之類的

這樣背公式時也比較不會忘

考試時就盡量保持心情平靜

100分鐘其實沒有說非常非常短

如果有一題卡了大概幾分鐘,建議先跳掉,不要慌

把會寫的先寫,有時候再回來看題目的時候就會突然知道如何解了

盡量要求自己複雜(?)的題目一次就要對(像是機率那題 121/172,那題我就把樹狀圖畫的很大很清楚,一次就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接下來是自然

物理 我沒有買講義,因為自己有補習

如果是高一物理的話,我個人覺得課本應該就夠了

有些章節用高二的物理概念反而會更懂

複習講義這方面我沒有什麼頭緒...

化學 我用全方位(點線面)

很紮實(內容不少、我今天看有機化合物看的頗累)

我這次考前題目都有寫完,化學部分全對

不過聽說這次化學題目偏易(?)

講義仔細地看仔細寫 我覺得就夠了

(哈哈但是我有機化合物有點糟,我不擅長背化學..)

生物 我用智慧型

基本上如果有學選修生物,基生就沒問題

其實沒有特別的心得...

大概就是看懂圖片(很重要),表格那些有的沒的

對了課本不錯用喔

地科我無感QuO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