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很多人大學期間會考慮報考研究所進一步升學,小弟正是有考研究所的那群人之一,偶爾會看到有人在問一些考研究所的事情,但是深藍好像很少跟研究所相關的討論,所以就來拋磚引玉啦XD

======以上廢話======

我簡單想了一下,整理出了幾個考研究所前要想一想的事情:

1.對碩士學位的理解?

每個人的看法可能都不太一樣,我想用這個連結中的圖會比較好解釋一點,雖然這個是在討論PHD,不過有提到碩士的部分我就引用一下XD

「碩士學位,更深化了您的專長領域 A master's degree deepens that specialty」

跟大學教育不同的,大學可能讓你增加了某個領域的基礎知識,而研究所(碩士)則是要在這些基礎知識下更加深入、專注於某些你之前所學的科目,甚至逼近知識的邊界。碩士學位最原始的目的,我想就是學士踏入知識前緣,學術研究領域的入場券,如果能夠從碩士中找到幾個人願意繼續投入研究來突破知識的前緣,那這人將會成為PHD(博士),不過這事後話。

2.你覺得你自己是為了什麼想念研究所?

(0.)對這個專業領域有所興趣,有所追求自然是最佳人選,只是這種人可遇不可求。

但是在台灣,碩士學位卻因為很多因素,多了一些不是對知識的渴求的人,還多了下面這幾種人:

(1.)對就業的需求,特別是薪水為主要目的的人

(2.)對未來的茫然,尋找暫時的避風港的人。

(3.)因為興趣想要轉換領域的人

(4.)受到家庭壓力的人

(1.)無可厚非,不能怪你,現在學歷被嚴重貶值,會因為薪水而想考研究所的人在所難免。但是對於很多純學術取向的研究所來說,其實是很不想收到這種學生的,因為這些學生畢業之後很難留在之前所學的專業領域內,當學生只想拿研究所當薪水的跳板時,老師也不會太客氣。

(2.)有些人大學念的不是自己有興趣的科系,又沒有轉系、轉學換領域,沒有想法、沒有規劃,直到大學畢業。有些人對於出社會深感惶恐,想花點時間多想想多思考,所以硬著頭皮去考研究所。考上了也不知道要幹嘛,就業有沒有保障還不知道,更怕畢不了業。我很同情這類人,不過站在老師的立場,並不會特別排斥這類人。也許這些人有可能會做出興趣,一旦入學老師們應該算是肯投資心力在這些人身上的。

(3.)大學念的科系可能有興趣,但是深入了解之後發現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好,除了轉學轉系,念研究所順便轉換跑道是個選擇。如果大學唸的科系跟所方的方向接近,其實老師會很歡迎、喜歡這類人,因為這些人擁有可能的跨領域能力,念研究所的路上可能會被給予比較困難或是特別的題目,或是接到比較特別的計畫。對老師們來說這類人很有雕琢的潛力,不過每個老師「訓(調)練(教)」的手腕不同就是了XD

(4.)這類人比較複雜,可能對念研究所本身沒什麼想法,也可能有另一套的想法,只是受到壓力不得不走這條路。

當然,屏除掉上面那些,可能還有懷抱著其他想法的人,在此不贅述。

在有考研究所的想法出來時,不訪可以試試自己進行一下簡單的比較分析,舉個例子:

  加分   │  扣分  

我想轉換領域 │ 在校成績不好

我有興趣   │ 入學考試的科目不擅長

有兩年時間  │ 需要花點時間重修科目

家裡支持我  │

有參加一些計畫│

比較一下正面、負面影響自己考取研究所的動機、優勢、劣勢,需要什麼計畫,需要準備什麼,通常可以自己找到方向。

3.哪些人適合什麼方法去考取研究所?

研究所分推甄跟考試。我的理解是,推甄適合有興趣的人。

例如說上面提到的,(0.)、(3.)類人跟就非常適合推甄,如果在校成績不錯,只要講得出東西,興趣是非常強勢的推甄武器。至於(1.)、(2.)、(4.)類人就比較推薦考試,因為考試結果是看不出興趣的

4.念研究所在幹嘛?

最直觀的想法是:拿碩士文憑。

但是拿到這個文憑之前,你有想過你會經歷什麼嗎?

在台灣,絕大多數的研究所都是需要寫論文的。其中,理工科的多要做實驗,配合數據來撰寫論文;商科可能會需要一些市場、問券調查等等;文科則是要極大量的文獻閱讀整理;藝術領域可能要有作品的呈現...不管是哪一種,你都會經過一段訓練才會開始撰寫論文。

做實驗得面對實驗出來的東西你能不能解釋、你的材料有沒有東西可以討論、你實驗做不做得出來。

市場、問券的調查你得花時間設計題目然後要獲得足夠的母體,還得確保你的統計資料是可信的。

被淹沒在極大量的文獻中,你得在那些磚塊書中找出你用的到的字句,並且從這一堆數量上難以想像的資料中整理出個頭緒。

藝術設計等等的血尿作品就更不用說了。

更何況,雖然每個研究所的形式不一樣,但是多少都會有meeting跟seminar這兩種東西,沒有也會有類似的東西。

meeting由自己的指導老師主持,對自己指導的學生進行教學、指導,明白的告訴你那些地方需要改進甚至指出你那些錯誤。兇狠一點的老師甚至學長姐會在這個時候先自己人電過一輪,在送你上seminar。

seminar由所上各個老師一起主持,全所有修課的學生一起參加,內容可能大同小異,但是挑重點來說就是專門把學生釘在投影螢幕前,讓學生被電的飛高高、身上劈啪響、甚至全身呈現焦黑狀的共同討論會。

而且這兩個常見的訓練方式都會需要三個能力:

(1.)在很多人面前講話的能力

(2.)掌握時間,簡報報告的能力

(3.)面對別人的質問、攻擊,能夠回答、反駁、防禦的能力

5.拿到文憑後,你應該學到了什麼?

碩士學位會接觸到知識的邊界,所以你已經算是一根腳趾頭踏入未知的世界了。雖然不像PHD要對知識做出貢獻(要的話當然也可以)才能獲得文憑,但是你會發現,經過整套的訓練之後你會得到,或是加強:

(1.)觀察後發現問題的能力

(2.)引用、分析資料的能力

(3.)找尋資料的能力

(4.)本科系的專業能力

(5.)在很多人面前講話的能力

(6.)掌握時間,簡報報告的能力

(7.)面對別人的質問、攻擊,能夠回答、反駁、防禦的能力

雖然因為各個教授的尺度不一樣,這些能力的強度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跟大學時期的自己相比,這些能力很難不成長。

念研究所是不是必要的取決於自己,但是當你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多想想多規劃,準沒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