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退場 學者把脈「50所差不多」


Recommended Posts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053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灣到底要淘汰多少大學,才是最適規模?

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指出,歐美先進國家平均約一百萬人才設一所大學,人口約八百萬的以色列,也不過八所大學,但都辦得很好;香港更是如此,也因經費集中,教授薪水可以是台灣三到四倍,能吸引頂尖學者任教。

即使大陸,類似北京大學等重點學校,特聘教授也可比照歐美的待遇支薪,反觀台灣,教授薪資彈性雖已放寬,但陳力俊說,通常薪水頂多加倍,給不起太高價碼。

1129.jpg

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  報系資料照

台大前校長陳維昭曾說,「中國大陸是在社會主義的環境中,用資本主義的方式辦教育;台灣是在資本主義底下,以社會主義的方式在辦教育。」很多大學校長聽了心有戚戚焉。

中研院士、哈佛大學數學系講座教授丘成桐最近更大聲疾呼,台灣的教授薪水太低,將來會流失更多優秀數學家。

按照各國標準,陳力俊說,台灣淘汰到只剩廿三所大學就夠了,但衝擊太大,約五十所差不多。

1130.jpg

台大前校長陳維昭  報系資料照

清大講座教授彭宗平則提出另一種算法。他指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員國的平均大學淨在學率,即十八到廿二歲人口就讀大學的比率約三成四,台灣則多一倍,約六成七。台灣的大學生減半,是合理範圍。

彭宗平當過私立元智大學校長,深知許多辦學不錯的私大,經費運用效率遠高過國立大學,「若減少補助,比照私立大學收費,恐怕很多國立大學會不敵競爭而關掉。」他因此建議教育部,也要讓沒競爭力、缺乏特色的國立大學跟著退場,才能省下更多經費,提升高教品質。

1128.jpg

清大講座教授彭宗平  報系資料照

儘管大學倒閉已是不可逆的趨勢,但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提醒教育部,勿讓大學坐以待斃,應及早修正法令,輔導私校轉型;同時看看日本等國如何推動大學整併、建立退場機制。

教育部前部長、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則建議,應提供誘因,讓招生不足的私校早點退場,不要硬撐,例如讓私校倒閉清算後,創辦人可拿回部分校地等等,否則撐越久,越多學生受害。

1127.jpg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  報系資料照

不過,黃榮村說,私校是「捐資興學」,倒閉後拿回資產,社會目前恐難接受,但一旦少子化來臨,一半學校面臨倒閉危機,說不定社會就可接受了。

彭宗平、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黃榮村等人都認為,更重要的是,政府應建立完整的人力資源調查系統,調查各行業需要多少中、高、低階人力,及不同學歷的薪資,據以訂出人才培育政策,才能有效縮短產學落差。

彭宗平舉例,若美容業只需要高職層次的人力,即使大學畢業起薪也一樣,就應少設大學相關科系,對美容有興趣的學生不用盲目讀大學。

【2013/08/26】

=============

問題是:哪些大學該退場?

目前不會有大學自願退場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應該是教育部針對這篇新聞的回應...希望我沒看錯(?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083&pno=0

記者陳智華、張錦弘╱台北報導

聯合報願景工程近日推出「為青年尋路」的第三部曲「高教轉骨」報導,為大學退場建言。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回應指出,要關掉大學不是那麼容易,短期內希望靠整併等方式,把國內大學數從一百六十一所減為一百五十所;教育部也會協助學校到外國找學生。

「高教轉骨」專題報導台灣面臨少子化趨勢,大學數量卻太多,稀釋高教資源,部分私校出現老師台上忙教書,台下學生卻吃泡麵、玩手機和睡覺,無心上課,老師和學生都痛苦,上課品質很差。

台灣應該關掉幾所大學?蔣偉寧說,全球平均每十七至廿萬人有一所大學,台灣算起來可有一百十一至一百三十所;但他不諱言,要從目前的一百六十多所降成一百一十所不可行,且關大學不容易,這一、兩年將朝降成一百五十所的目標努力。

蔣偉寧表示,除了幾所國立大學會陸續整併,私校退場方面,如何說服私校在適當時機退場、轉型,教育部還在研議。

蔣偉寧也說,每個學生是否都合適上大學,需要全面檢討,但學生進到學校,坐進教室上課,就應該學到東西,「讓學生學到東西是老師的責任」,聯合報日前報導有學生付錢找別人代上課一事,他表示,雖是個案,但很嚴重,「值得深思。」

蔣偉寧強調,台灣的大學師資、設備等條件都不錯,教育部會協助大學到國際找學生,目標是讓外籍生由目前的六萬四千人,三年後衝到十萬人。

蔣偉寧指出,教育部鎖定向馬來西亞、印尼等華人較多的國家行銷台灣高教,也會到東歐去試試看,並增招陸生、僑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