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鼓勵 沒人教 台灣孩子不會夢


Recommended Posts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3080400216.html

2013-08-04 01:59 中國時報 【林宏聰、林縉明、陳育賢、盧金足/綜合報導】

 「台灣教育沒告訴孩子可以勇敢作夢!」許多參與圓夢計畫的評審都發現,這幾年孩子們的夢想確實愈來愈侷限、愈來愈缺乏個人特色,甚至很多青少年說不出有什麼夢想。學者專家認為,應該與教育、生活經驗有很大關係。

 高雄市城市願景協會執行長朱珮甄認為,現在的孩子比較不敢作夢,是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可以去勇敢作夢,想改變得靠社會風氣和家庭教育。

 「很多大學生得打工賺學費、生活費,叫他如何作夢?」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主任侯尊堯說,創意要在「無所謂」的互動環境下產生,師生經常討論到一半,學生就要中斷去打工,經濟壓力讓他們不能好好作夢。

 在文教基金會擔任專案主任的冷彬說,許多孩子「把夢想與將來想從事的職業混淆」,「孩子不懂作夢,是全台執行圓夢計畫單位所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冷彬觀察,年紀越小的孩子,談的夢想越具個人意識,反而17、18歲青少年多半從眾想旅行、辦營隊,可見是台灣教育系統不鼓勵多方發想,長期束縛造成想像力不足,尤其對孩子來說,最大夢想竟是要出走、離開現狀。

 「我們告訴學生,『夢想』是你喜歡、有熱情,願意吃點苦並樂在其中,是個自我實踐的過程!」冷彬說,現在很多人談夢想都帶有公益服務性質,她卻覺得個人的夢想還是必須先偏重自我探索,之後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清華學院執行長王俊秀表示,很多夢想跟自己相關,卻與公共利益無關,只是為了滿足自己需求,那不是夢想而是理想,夢想是自己平常不會做的事,不少人都把兩者搞混,造成不少人為了理想去申請圓夢基金。

 「別做白日夢!」是不少家長常對小朋友說的話,王俊秀說,做夢不被社會鼓勵、接受,外界認為夢想抽離現實會有危險性,但要執行夢想必須有勇氣,現在人缺少冒險的勇氣,才造成青少年夢想愈做愈小。

 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彭懷真說,年輕人不敢到國外,多因英文問題,語言能力影響出國追夢的方向,加上國際觀和國際議題不足,平常就少看國際新聞,不了解漸漸也沒興趣。

 圓夢不一定要去吃苦,但想獲資助者青睞,需要有吸睛的企畫書,年輕人缺乏寫企畫能力,學校也少開這門課;逐夢還要有行動力,發動「行動力」的引擎,放手去尋夢。

===================================

家長:賺錢卡實在!!! 念書就是賺錢的保障!!!

事實上呢? (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太中肯了....

還記得賈伯斯傳出版後

很多人非常崇拜賈伯斯"做自己"的精神

但是卻把這句話侷限於反對父母長輩的話

其實都是一些從眾的想法

根本就是一種把青少年叛逆合法化而已

滿口"做自己"卻都做不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