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對推甄口試的看法


Recommended Posts

全文: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4776

歡迎大家在FB上推廣上面這個網址

簡單截錄

推薦甄試很大程度上的用意是避免過去大學聯考時有些學生對某些學科有極高的興趣或天份,但囿於考試分數不高而成為遺珠之憾。因此就理論上來說,推甄的考生「有義務」充份了解自己的興趣及他所想報考的科系後才來報名。但最近這兩年隨著可選填的科系增加後,面試時可以很明顯感受到部份考生選填的科系南轅北轍,但問到為什麼會選擇差異性如此大的科系時,回答往往只是「我的興趣非常廣泛」而已。細問之下卻發現考生對於選填的科系幾乎沒什麼了解。像這樣的情形,在口試時就很有可能扣掉不少分數,如果錄取不上,那麼還談什麼選校選系的問題?

=============================

課外活動及志工等經驗到底重不重要?

每年推甄時總是會有學生附上厚厚一大疊的各式課外活動及志工證明書等文件,坦白說這些都是無效的文件,尤其是很多志工證明書上寫著「茲證明XXX同學在本單位擔任志工10小時」之類的文字,10小時(有時候還更少)能做什麼?這只能說明在這10小時外不會想去做志工工作,這樣的證明有任何的意義嗎?相對的,近幾年也看到有一些優秀的高中生,在學期間便投入許多社會活動,雖然沒有具體的證明文件,但是面試時可以侃侃而談,這絕對是無法造假而來,對於大學老師來說,只要很簡單地幾句話就能夠判斷出來,完全不需要這些無謂的證明書。

======================

推甄時是否要特別準備才藝表演,或是用英語進行對答?

另一個在推甄時常看到的不必要行為就是面試時夾帶才藝表演,或是堅持要用英語演講和對答的情況。我們當然很樂見我們未來招收的同學具備有多種的才藝,但我們絕對不會因為具備某種才藝而招收同學。面試時間固定是15分鐘,當你把花越多時間做才藝表演時,你能和老師溝通了解彼此的時間就會減少,絕對是得不償失。雖然人類學系有很多英文書籍閱讀的需求,英文能力好的學生當然有學習的優勢,但面試時我們的重點仍然是學生實質的表現,如果不能用流利的母語表達你的想法,豈不是很大的遺憾?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