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腦神經運作圖像


Recommended Posts

師大研究的。

心理學研究用上腦科學技術,

等於唯物論佔到唯心論上風,會令宗教界不爽吧?

不過再研究下去,會不會造出有情感的機器人呢?

有意思

------------------------------------------------------------------------

心輔系陳學志教授團隊運用腦造影技術 揭示幽默的腦神經運作圖像

http://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12154

http://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12154

【頂尖大學計畫辦公室提供】中文是世界最難學的主要語言之一,而幽默則是語言的最高藝術。然而,這個有趣而神秘的現象,是如何透過我們的大腦神經運作過程產生出來?過去這個無法由科學家提出清楚解釋的問題,現在經由臺灣師大心輔系陳學志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努力下,透過最新的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技術,再結合精巧的「花園路徑語句」(garden path sentence)實驗設計,已可瞭解人們閱讀不同語句的腦部活動變化,並為世人揭示從「幽默理解」到「幽默欣賞」的神經迴路圖像。

這樣的研究結果,不只揭開了幽默的神秘面紗,也有助於我們更瞭解為何有的人(如:亞斯柏格症)無法理解及使用幽默。而且目前已有部分的研究結果登上「Neuroimage」國際知名期刊,受到國際相關研究領域的重視與肯定。

陳學志教授幽默研究團隊所採用的實驗方法,有別於過去探討幽默大腦機制時,只使用幽默語句與非幽默的一般語句進行對比的做法。該團隊率先設計出四類包含不同歷程的中文刺激語句:(1)出乎預料且在被理解後能引發好笑感覺的「幽默語句」(同時包含失諧、解困以及好笑的歷程);(2) 一開始會被誤導到死胡同,再從不契合的邏輯之處重新回頭再選擇一條通達之路,以尋求合理的意義而得到解困的「花園路徑語句」(同時包含失諧及解困的歷程),例如:「小明說:我不吃巧克力甜甜圈才合我胃口」;(3)出乎預料但不能被理解的「困惑語句」(僅包含失諧歷程);(4)不會出乎預料的「一般語句」(無失諧、解困以及好笑的歷程)。經由觀察閱讀者觀看這四類語句的腦部活動變化,可以精準的確定失諧、解困及好笑各自對應的腦神經部位。

研究團隊發現,幽默的第一個歷程「失諧」主要由右半腦的顳中回(middle temporal gyrus, MTG)和右半腦的額中回(medial frontal gyrus)來負責,這兩個區域主宰語意衝突的偵探及語意訊息的儲存。接著由兩邊的額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i, IFG)、左半腦的額上回(superior frontal gyrus, SFG)和左半腦的頂下葉(inferior parietal lobule, IPL)扮演解困歷程,這些區域主宰語意理解與統整。最後,「愉悅好笑感覺」則是活化了與酬賞回饋系統(reward system)有關的腹內側前額回(ventr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vmPFC)和皮質下的大腦兩邊的杏仁核(amygdale)及兩邊的海馬旁回(parahippocampal gyri)。

這些複雜的迴路說明了幽默是一個全腦的體操,能有節奏的活化左右半腦,皮層上(cortex)以及皮質下(subcortex)的腦細胞。研究團隊經由上述的發現,建構出一個華語幽默語意理解(包括失諧偵測及失諧的解困歷程)和幽默欣賞的愉悅情緒感受之三階段神經迴路模型。簡而言之,幽默的歷程可以說是一個涉及全腦共同參與的歷程。對此,陳教授打個趣味的比方:「幽默,其實就像是整個大腦在做慢跑運動」。

根基於正常幽默的腦神經研究上,而未來,陳教授的幽默研究團隊還打算繼續研究,為何有些人就是不懂幽默?,又或者為何某些人會經常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例如:以傷人自尊的方式來表達幽默)?這是否與腦部的缺陷有關?並試圖為如何改善及提升幽默提出處方。讓我們從「幽大腦一默」開始,更瞭解幽默的本質,對幽默的研究作出傑出的貢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