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當博碩士成了職場敗犬


Recommended Posts

研究所還要念嗎?

學歷降級,碩士變成基本配備,

不想22K,拼命念個研究所,

最終被說成敗犬~~

台灣學生的出路在哪裡?

-------------------------------------------------------------

熱門話題-當博碩士成了職場敗犬

2012-07-31 01:04

中國時報

【劉競明/林口長庚主治醫師】

 日昨報載台灣的碩博士已達百萬,竟然還落得失業找不到工作之境地!

 究竟是台灣的高等教育之結構出了問題,還是大學教育根本未能訓練及提供職場所需要之技能。博士生在入學之初理論上即應規畫自己的學習生涯,過去之科班博士學術訓練就是做為大學教職的「訓練所」;在十年前李遠哲教改初期採取「全民皆大學生策略」,廣設大學院校,將專科學制改為「科技大學」,因此一夜之間台灣幾乎傳統大學及過去的專科學校,都變成必須SCI論文的學術掛帥機構,訓練出來的餐旅學院學生可以不會「燒菜」,但卻必須寫一手好的論文。老師升等亦然,沒有實務經驗的教師,竟可在職業專業學校裏賣弄「學術」?

 正如外科醫師不會開刀、內科醫師不會做診療!這樣的學習怎能符合醫療機構源源不絕病人照護的需求呢?因此醫學需要實習,臨床實務更重於基礎研究。訓練醫師是要先訓練臨床診療,行有餘力才去做研究。這一點似乎大學教育可以作為實務或理論何者為重之借鏡。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講得很有道理

覺得還是沒有解開迷惘

未來不可知的事情太多

讀研究所是為自己多做準備吧?

----------------------------------------------------

百萬碩博士大軍的怪現象(趙少康)

2012年08月03日

更多專欄文章

台灣的碩博士超過100萬人,2300萬人中近每5個人就有一個碩博士,密度堪稱世界第一,我們的廣設大學政策也使得人人皆可上大學,比起美國只有20%多大學畢業生,未來台灣的大學生密度也會變全球最高。我們一方面慶幸台灣人口素質這麼高,一方面也好奇台灣的經濟、科技競爭力為什麼在全世界排名越來越退步?

教育是最好的投資,但不是胡亂投資,也不是每個人都要上大學,更不是每個人都要攻讀碩博士。如果一個國家每個人都是大學畢業生、碩博士,對這個國家來說必然是災難。每人都想找符合自己學歷的工作,但又沒那麼多相符的工作,找不到工作的人一定牢騷滿腹,要不就是不願做,要不就是做得不甘願,自認高資低就,大家都對不起他,且因他們沒經紮實訓練,實務工作也做不好。

一個人工作到60多歲,念博士就要念到30歲,唸博士的目的何在?不是為了賺大錢、做大官,而是為了教書、做研究,如果你既不想教書,也不想做研究,為何要虛擲青春念博士,就算辛苦念到也不會有什麼成就。不少人是為了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好工作,或做不好目前的工作,繼續讀書成為一種逃避,若真有興趣也罷,否則最終仍要面對現實。

最重要的是一個人要搞清楚自己以後想從事的工作是什麼,如果是念物理、化學、數學,須至少要有博士學位,若是電機、化學工程師,也許要念到碩士。

如果是土木、機械工程師,學士大概也可勝任。要研究基礎醫學,一定要念博士。要做臨床醫師,醫學士加上實際經驗,應已足夠。要做跨國大公司的專業經理人,有個MBA學位不錯。要做國際貿易,大學畢業會有幫助。要自己開業做個小生意,什麼學歷都無所謂。

討好教育恐毀台灣

讀書不是只為工作,但做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對任何人還很重要。有個大醫院的院長抱怨,以前有大學護理系、有高職護校,現在護校都升格變成大學、學院,大家都是大學畢業生,都是護理師,誰要做以前護士的工作?

這種情形在台灣到處都是,大家都要做工程師,誰要做技工?但工業界都知道,技工是非常重要的,就像軍隊裡,如果每個人都要當軍官,誰來做士官、士官長?一個部隊若沒士官,還能打仗嗎?

今天這種社會福利式的討好型教育制度,把千千萬萬個不適合也沒能力的人推進大學、研究所,前仆後繼把一批批不夠格的學生培養成學士碩士博士,反而讓他們失去本可成為基層專才的訓練,高不成低不就,機會成本巨大不說,也會把台灣毀掉。

<趙少康傳真>作者為廣播電視主持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