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新政推廣文-建立新藍圖,必須提供誘因與思考


Recommended Posts

文藍鯨

所謂「賠錢生意沒人問,殺頭生意有人做」,如果我們確定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真的病了,我們真的需要改革的話,那麼我們不僅僅是要提出對策,更要有「誘因」來促使改革的推動,讓大家願意自動自發的投入這個工程浩大的社會改革運動。

要談到誘因,當然道德性的訴求是絕對不能少,孟子說:「君子諭於義,小人窮於利,曰義,何必曰利?」但是,如果君子都像顏回一樣「一簞食,一瓢飲,君子不改其樂」,然後英年早逝,那天下都只剩「窮於利」的小人了!

我們的社會有一個很病態的看法,對於獻身公益的人,我們要求他「一窮二白」;對於獻身大眾事務的政治人物,我們希望他「兩袖清風」;「家徒四壁」、「居無定所」、「餐風露宿」…人生當中最大的苦難就是我們回報這些熱心人士的最大禮物。所以我們沒辦法像新加坡的政府一樣,和企業搶人才;我們也不能體會「社工師」在歐美是高薪而且地位崇高的象徵。因此我們的社會,多的是「我內心支持你」的善心人士,卻讓別有用心的人掌握權力。

雖然道德的義旗可以獲得大多數人沉默的支持,但是實質的現實卻一再冷卻有識之士的心,一心汲汲營利的人們,一再的以權力謀求私利,讓權大勢大成為參與公共事務最大的門檻。所以,如果我們要打倒這些盤據公共名器謀取私利的既得利益者,我們得提供更好的實質照顧給願意挺身而出的勇士們,在制度面去設計,去規劃,我想勇士們的要求並不高,但是免除他們後顧之憂,讓正義成為一種職業,一種大家可以考慮長期投入的工作,不是只有犧牲奉獻的服務,我想有更多的志士會勇敢站出來!

當然這個改造社會的運動,我們不只是需要把這個任務當作事業的志士而已,是更需要更多的志工、義工,我講的不只是業餘的志願服務工作,而是一種全民願意投入的工作。

常常我們看到一些批評社會風氣的文章,結語都是…這是需要全民一起來…,但是事實上這種呼籲都是緣木求魚、空喊口號的。為什麼它會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必然有原因,「笑貧不笑娼」當然是因為娼妓過的生活更好啊!除非我們去改善貧窮,不然這種社會風氣,不是你用道德、宗教所能改善的。而這就是公共議題,這就是政治,就是政黨應該提出政策的地方,也是政府應該念茲在茲的地方。不是嗎?

因此如何造成全民運動?是我們倡議改革需要深思的地方。新政主義提出三個生活願景:安全、舒適、富足來設定國家未來工作目標,用三個經濟支柱:國際級的金融體系、世界級的觀光建設、全球化的知識研究來作為解決我們認為目前最核心的三大問題:國家願景的不足、缺乏信賴的社會、缺乏公平的機制的誘因。

為什麼我認為經濟政策只是誘因,不是目的?因為缺乏社會目的經濟發展,只是貪婪!

那我們到底在這三個經濟誘因下要達成什麼目標呢?

第一當然是改善生活

1. 在國際化的金融方面:經濟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我們無法只透過內需的產業來達到經濟發展,擴大更多就業機會,所以唯有將經濟發展推向國際化,建立全球佈局,以台灣不能自給自足的環境而言,才能做進一步的發展,唯有領先全球的金融環境、投資環境,快速流通、正確確實的投資情報,才能讓全世界的企業來台灣設立總部,如此一來,一方面我們本土的人才,為了滿足各種國際企業的需求,而能多樣化發展,我們才不用擔心某種人才過剩;另一方面,我們才能吸引更多人才來台灣發展,促使我們的技術、思想更進一步領先。

2. 世界級的觀光經濟,可以讓我們不會安於目前的生活品質,我們為了吸引更多觀光客,我們會致力於生活環境和生活品值的提升,我們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態度、待人處事的生活觀,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我們無法做到最好的服務,無法做到令人嚮往的生活天堂。

3. 全球化的知識經濟,唯有知識的研究成為風潮,我們才會重新建立實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基於研究之後所產生的創新,使我們會努力構思新的方法,來解決我們當前遇到的難解的問題,而不是因循苟且,故步自封,唯有創新可以讓台灣不會在世界舞台上褪色,讓我們在國際競爭下能保持領先的地位。

第二是重建信賴

1. 在金融制度所建立的信任稽查制度,將進一步使政府的威信獲得肯定;我們不是再全面要求政府概括承受所有的金融災難,而是明白憑藉政府所發佈可信的資料、證照,如何自行去選擇自己的需求。清楚的學習到信任的意涵不是無限擴張到完全掛保證,人生中是有無數的選擇。

2. 政府基於觀光產業所訂定的基礎建設,不再是基於利益財團的要求而去改變建設計畫,而是必須與當地生活的人民去討論,他們要什麼樣的生活環境?需要什麼樣的環境評估?需要學習什麼經驗?藉由社區營造的改造運動,藉由公民沿途的討論,我們會創造一個我們想要的舒適生活環境。

3. 知識經濟首要就是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尊重,創作者透過政府的保障,我們不再懷疑別人是不是會竊取我們的創作與研究成果,我們可以進一步透過正反雙方專家研究的心得,在政策決定(例如反核、擁核)上,我們有更多的理性思考空間,不會一直用陰謀論來質疑、抹黑,使的只是決策的工作,讓它無限上綱成為難解的結。

第三是全面性的再教育,也就是再造文化

1. 透過國際化的金融與投資環境的構成,讓我們世界觀更加恢弘,更容易接受新的事務,更加包容!

2. 透過觀光業的發展,讓我們的社會更加謙恭有禮,對於外來的遊客遊玩、來台居住,我們有更大的心胸去面對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更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3. 透過全球知識的交換,我們能了解人類生存的目的,透過尊重別人的研究,我們更懂得發展的真正意義,不是在於剽竊,而是在於合作。

第四建構公民社會

1. 國際金融經濟的建立,如同第一點所說,我們有更國際化、更多的選擇,公民必須學習在投資資訊爆炸的環境,開始民生性的選擇,進而擴展到爆炸性政治議題的思考。

2. 觀光業的推動,必須是透過住民的思考與參與,才能兼顧環保、生活、和觀光並重的環境。我在救災時期,就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幫助居民思考它們有什麼觀光資源,我們竟然發現了一條清代建立的採茶古道,還有在探勘的過程中,也順便讓當地居民開始思考他們如何保護他們的水源不受農業用藥的污染。我們之中沒有人是觀光的專家,更沒有大學教授之類的學位,只有居民一個愛護家鄉的心。

3. 知識流通的快速與便捷,我們將會開始過濾一些謬誤的理論和主張,對各種未曾開發過的知識領域展開拓展,進一步增加我們思考的領域,會開始崩解我們習慣「二言堂」的思考模式,會進一步瓦解我們習慣做是非題的思考模式,讓所有的問題有無限種解答的方式,讓創新取代爭執,讓心胸更開闊!

當然這一切都來自於經濟發展的誘因,所以它不是空談,它是因為我們目標設定之後,所提出來誘使大家參與的辦法。

轉自:台灣未來的藍圖-政治的另一種選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