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對於公立大學的迷思 怎麼看?


Recommended Posts

小弟我不才,這次指考不只讓家庭失望,更讓學校失望,成績只能說是很難看...

分數免強比去年的 高雄大學的各個 法律系 高了一點點 .. 又比成大中文系 好一點點 ..

因此我將這些科系排在我的最前面 但在往下排志願的時候 小弟我遇到了一些掙扎! >>" 公立學校的迷思 " 輔仁 東吳 這兩間好像是大家所謂 比較高分的私校 又在北部 資源似乎豐富些..

而小弟我的分數 在 輔仁 東吳 嘉義 這三間學校 的各個科系 基本上 都在很有優勢的落點上 所以開始有了先後順序掙扎..

基本上我的興趣 " 法律 財經 中文 傳播 " 都是可以的 至於企管 因為沒有家世背景 所以不太考慮

至於目前的學校有... 這些學校的落點 幾乎都在最佳落點 希望能知道各位學長姐的比較

謝謝各位學長姐!

中山中文 中國文學系 

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   

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系 

高雄師大 國文系國文組

高雄師大 國文系應用中文組 

彰化師大 國文學系  

嘉義大學 財經系   

嘉義大學 中國文學系 

嘉義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東吳大學 會計系   

東吳大學 經濟學系  

東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東吳大學 政治學系  

東吳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社會組

輔仁大學 會計學系  

輔仁大學 廣告傳播系 

輔仁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輔仁大學 新聞傳播學系 

輔仁大學 經濟學系  

輔仁大學 資訊管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大學是學問的殿堂

不是職前訓練所

如果就業是做學問的目的和結果

那我們應該國中就上職業學校

18歲畢業就開始工作

這樣就可以更快的達到結果

不是嗎?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toy30341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樓上的同學

看來你是不懂我說什麼

大學科系有所謂熱門科系跟冷門科系

這是依據就業難易度來主觀區分的

跟求學讀到哪個程度無關

電機博士

可能很容易就到某個園區工作了

文學博士

最大可能是當做大學助教授

可是率取機會小於百分之一

這應該不是什麼大學是學問的殿堂啦

不是職前訓練所啦的觀念吧

即使是做學問也要考量社會的價值觀不是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大學是學問的殿堂

不是職前訓練所

如果就業是做學問的目的和結果

那我們應該國中就上職業學校

18歲畢業就開始工作

這樣就可以更快的達到結果

不是嗎?

但是高知識背景的工作不是職業學校畢業所能負擔的

大學是學問的殿堂在現在來說只是個理想

年紀越接近就業就會知道

爭論這些東西毫無價值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該如何去達成比較重要

如果你希望能在學問的道路上繼續邁進

那麼對你而言大學才是真正的「學問的殿堂」

如果你能在你的領域出類拔萃當上教授或研究員

不管你的領域在業界多麼冷門都無所謂

但也不要忘記這絕對是條艱苦的道路

對於許多人來說大學甚至研究所都只是為了將來就業做準備

找一個容易就業的領域才是上策

----------

回到原主題

國立大學的迷思可能要到父執輩才比較準了

畢竟當年的國立大學幾乎水準都在私立之上

但現在許多新興的國立大學水準甚至不如老牌私立

國立已經不是唯一的標準了

舉個現實的例子吧

十年前就在喊的未來的明星產業「生技」

把當年不少能上二類熱門系、三類醫藥的人拐進去

現在這些人很多轉行的轉行,重考的重考

能繼續在這條路上讀完博士當上教授或研究員者少之又少

想想一年有幾個教授或研究員的缺

再想想你在這個領域有沒有自信達到最頂尖的一群吧

學校與科系的分數不是重點

想想十年後指考分數比你低的同學

因為選的校系適當結果年薪比你高上一截

那個時候你會不會後悔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大學是學問的殿堂

不是職前訓練所

如果就業是做學問的目的和結果

那我們應該國中就上職業學校

18歲畢業就開始工作

這樣就可以更快的達到結果

不是嗎?

並不是職業學校一畢業就可以工作好嗎

理論與實作是相輔相成

大學就是要將這兩樣融會貫通

如果你每天只會做學問卻不懂實作

那讀完了四年 然後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並不是職業學校一畢業就可以工作好嗎

所以我覺得大學不應太過強調實作

因為不論怎樣的實習課程都無法解決產業和學校的落差

因為產業和學校在本質上就是有落差的

所以,要實作的話,等大學畢業後再去職場就好了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toy30341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但是高知識背景的工作不是職業學校畢業所能負擔的

大學是學問的殿堂在現在來說只是個理想

年紀越接近就業就會知道

爭論這些東西毫無價值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該如何去達成比較重要

如果你希望能在學問的道路上繼續邁進

那麼對你而言大學才是真正的「學問的殿堂」

如果你能在你的領域出類拔萃當上教授或研究員

不管你的領域在業界多麼冷門都無所謂

但也不要忘記這絕對是條艱苦的道路

對於許多人來說大學甚至研究所都只是為了將來就業做準備

找一個容易就業的領域才是上策

----------

回到原主題

國立大學的迷思可能要到父執輩才比較準了

畢竟當年的國立大學幾乎水準都在私立之上

但現在許多新興的國立大學水準甚至不如老牌私立

國立已經不是唯一的標準了

舉個現實的例子吧

十年前就在喊的未來的明星產業「生技」

把當年不少能上二類熱門系、三類醫藥的人拐進去

現在這些人很多轉行的轉行,重考的重考

能繼續在這條路上讀完博士當上教授或研究員者少之又少

想想一年有幾個教授或研究員的缺

再想想你在這個領域有沒有自信達到最頂尖的一群吧

學校與科系的分數不是重點

想想十年後指考分數比你低的同學

因為選的校系適當結果年薪比你高上一截

那個時候你會不會後悔吧

話說新竹某兩間大學就是很典型的職業學校呀 XD

已經培養出無數的優秀竹科工程師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其實我跟我學長討論還滿久的 他本身是成大的學生 但他說他其實很後悔 他的成績可能上不了政大法律 但北大法律跟東吳法律都是可以的!

他選擇成大的原因只是因為比較近 畢竟我們是台南人..他觀察成大的情況發現 成大的文組其實並無法勝過北部學校的文組 即便是東吳這種私立大學是一樣的

另一個彰師大已經畢業的學長則是說 如果可以重選他也是會先填輔仁的近分科系 他覺得彰師大實在是非常不讓他滿意 尤其是可以接收到的資訊大大不如北部

當然這是我認識學長的想法 也是他們的片面之詞 不能以偏概全 但最後我還是選擇填了政大跟少數中字輩法律之後就直接填到東吳輔仁了 其餘的公立大學 我選擇忽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所以我覺得大學不應太過強調實作

因為不論怎樣的實習課程都無法解決產業和學校的落差

因為產業和學校在本質上就是有落差的

所以,要實作的話,等大學畢業後再去職場就好了

如果大學不先打好基礎 去職場要怎麼銜接

不是每個公司都願意花個半年一年慢慢培訓你=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所以你最後上哪阿= =?

我要說國立大學這種迷思是很愚蠢的

這是長一輩人的偏執觀念吧

舉例來說...一些地名型的國立大學真的遠不及私立龍頭的學校是真的

不過還是見仁見智

但...現在應該以興趣科系為主啦...

一味的追求大學的名字而選擇自己沒興趣的科系來讀其實要冒很大風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weeks later...

很妙的我就真得來到2樓第一個否覺得東吳政治了

而且我完全排開任何我覺得我不喜歡的公立大學 像是某些教育大學 或是 縣市大學

來到東吳政治之後 發現這裡其實很棒

我想2樓可能對政治系有所誤解,但礙於我目前也才大一,也就不方便為自己科系多做辯駁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months later...
所以我覺得大學不應太過強調實作

因為不論怎樣的實習課程都無法解決產業和學校的落差

因為產業和學校在本質上就是有落差的

所以,要實作的話,等大學畢業後再去職場就好了

這不就是為什麼現在企業界都怪罪學校沒有教好學生嗎.....因為只會理論不會實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在大學的東西本來就不可能拿到職場直接用

那只是企業不打算花錢培養員工

又希望員工馬上可以做大事

回正題 國立迷思大學可能還可以得過且過

但到研究所 真的幾乎只有國立上得了台面

也只有念好的國立CP值才高阿(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