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討論──免試神話以及他所弱化的競爭力


Recommended Posts

原發表於blogger

http://victor2923.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686.html

在十二年國教裡面,目前的執政者似乎打算在民國103年全面推動免試制度,以其能夠達成減輕學生的相關壓力、減少城鄉差距以及達成適性發展的目標,但問題是,撇開@免試是否能達成減輕壓力(點我)的問題好了,其他要落實免試所達到的配套措施,譬如說,校園均質化、教育正常化,真的有辦法在民國103年達成嗎?

所謂的校園均質化,在於促使各地區與學校之間的教學狀況、教育資源是均等的,以目前的狀況來說,各校之間除了因縣市不同所能得到預算會有多寡的問題之外,因為所在區域不同而所享有的其他資源的不同也算是一種校園的質的不均,我很肯定這些差異絕對不可能在民國103年內完全弭平(譬如說,北車附近的學校有著比較多的補習班、交通比較方便的差異?),更別提北市以外的學校所享有的活動補助、預算等的差異了。

而且,我也不太能理解所謂教育正常化要怎麼在民國103年全面推動,教育部對於教育正常化的定義是:推動教學正常化、使學生適性發展。就目前的國中課程中,學科還是佔了大部分的教學時間與內容,如果我們真的想要達到教育部所宣稱的那種發掘學生特質的效果,我們勢必得採取如同西方國家般對於大部分必修和新課程科目的內容刪減(告訴我你整天都在念國英數自社的時候是有多少時間能發掘自己特質?)、增加學生可選修的內容以及可選修內容的深度,真的要做到這種地步,不只是課綱要改,相關硬體資源以及教師人力的配置都要花很長很長的時間規劃與檢討,但目前我根本看不到教育部有這種動作,而且至少到最近這幾年為止(未來我不確定),有關教育的相關主管機關根本就不怎麼打算讓學校增加老師的數量,事實上,他們還希望學校能夠盡量不要招老施以因應少子化的趨勢哩!我真的不懂這個教學內容跟以前根本一模一樣,只是少掉考試的政策要怎麼幫助學生發揮它的潛力,我甚至還認為,這種制度可能帶來一些相當嚴重的弊害。

台灣學生的數理能力是全世界第一,雖然這是靠著後天課業上的壓力以及訓練所得來的結果,不能代表台灣的學生腦袋天生就比其他地方的學生還要來得優秀,但不可否認的這確實是一項優勢,一項台灣的學生在外國競賽與SAT上表現優異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們在獨立思考的能力弱於別人之後能與別人一別苗頭之處。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所存在的教育制度的確是有著以考試領導教學的意味在,但問題是,像我們這種教得又多又深的中等教育制度根本就是不以發展學生專長為宗旨的(雖然講得很難聽,但這的確是事實),如果沒有考試的誘因,勢必會降低學生學習這些又深又難又多的東西的動機,簡而言之,這種作法根本就是拔刀自宮,降低自己的競爭優勢。

順帶一提,筆者國小升國中的時候是不用考試的(需要考的想必都已經有點年紀了吧@@…),但是筆者是怎麼度過國小課餘的那些時光的?老實說,筆者的印象所存僅停留在安親班和才藝補習上,鑑於筆者是諸多小孩中相當不受教的類型,這些東西似乎在我升上上五六年級百般耍賴後,到目前升高三為止都沒有在接觸了(哈哈,不過現在是有在考慮要不要去補習來拯救我的課業),但在筆者的同學之中,這種國中完全不去補習班上課的經驗事實上是相當少見的,至少對於念高中的同學來說是如此(嘛,事實上我國中同學就算是上高職,他們的國中時期有補習的比例似乎仍是不少)。

總而言之,筆者並不反對中等教育內容正常化,我甚至對於教育體制能夠更能培養專才是懷著期許的態度的,但是那種宣稱我們能靠著這種換湯不換藥、教學內容還是跟以前一樣、把生在偏遠地區的人綁在原地的十二年國教免試制度能夠達成這個目標的神話式宣傳還是省省吧!要靠這種拔刀自宮的方式來邁向成功實在是令筆者不敢恭維。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