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北京治堵 明年起搖號購車


Recommended Posts

旺報【特派員徐尚禮/北京報導】

北京市政府昨天公布綜合措施治理交通擁堵措施。其中民眾最關心的是對小客車數量進行調控,北京市政府確定2011年度小客車總量額度指標為24萬台(平均每月2萬台)。也就是今後包括在北京的台胞在內,新車必須先以搖號取得小客車配置指標才能上牌照。

北京小客車總量已超過上海加上廣州,2009年有400萬輛,到2010年底逼近500萬輛,北京號稱「中國首堵」。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個人指標占比逾8成

24萬台指標中,個人占88%,營運小客車占2%,其他單位占10%。意見指出,小客車配置指標將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搖號方式無償分配。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和個人需要取得本市小客車配置指標的,依照該暫行規定到指標調控管理機構辦理搖號登記。

個人辦理搖號登記的條件為:住所地在本市,名下沒有本市登記的小客車,持有效的機動車駕駛證,可以辦理搖號登記。住所地在本市的個人包括:本市戶籍人員;駐京部隊(含武裝員警部隊)現役軍人;在京居住的港澳台人員和外國人;持本市工作居住證的人員;持本市暫住證明且連續5年以上在本市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的人員。

至於個人出售、報廢名下小客車的,可以直接取得更新指標,辦理指標證明檔。指標的查驗主要在兩個環節,一是新車繳納車輛購置稅時;二是開具二手車銷售發票時。

可上網申請

按規定,申請指標的單位和個人,可以直接在指定網站上填寫申請表提出申請,也可以到各區(縣)政府設置的對外辦公視窗提出申請。單位和個人申請指標,首先要提出申請,獲取申請編碼;其次,經審核合格後,確認申請編碼為有效編碼,參加搖號;最後通過搖號方式獲得指標編碼。

每月8日為當月申請指標的截止日,每月26日組織公開搖號。單位和個人應自取得指標之日起6個月內辦理完成車輛登記手續。逾期未辦理完成的,視為自動放棄指標。個人指標每月配置一次,單位指標每兩月配置一次,每次未配置完的指標配額順延至下次配置

24日買車者適用新制

在新規定發布前一天,北京車管所京朝分所新車檢測場內,上千輛新車等候上牌。依次去完成外觀、照相等檢測項目。一位車主說,凌晨5點多就來排隊,到了中午,車子才剛完成一項外觀檢測。等候的大部分車主均表示,要趕在年前把牌照上了,再晚就上不了牌照了。

據了解,12月23日之前買的小客車,或者是發票開在23日之前的,還可以正常上牌。但如果是從本月24日起買車,即便是有發票,也要等到2011年1月1日,也就是新政開始正式實施的日子參加搖號。

我看過北京的塞車的情形(從網路圖片)

嚇死人了 怎麼會塞成這樣

想問問大陸的朋友們

你們的居住地是否有類似的情形

是否也有相關的管制措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2000萬人口的城市,立交橋又不夠多,停車費又便宜,公交地鐵系統又不夠發達,上班地點離居住地又遠,買車又便宜,於是乎,大家都買車啦~上週機動車淨增長3萬量,就越來越堵啦

一般下午5點甚至4點多開始,堵車大軍就出現了

嚴重的話到晚上八九點吧

台北高雄這些大城市堵車怎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在20多年前也挺堵的

不過捷運開通後已舒緩許多

講的你好像三十了?

2000萬人口的城市,立交橋又不夠多,停車費又便宜,公交地鐵系統又不夠發達,上班地點離居住地又遠,買車又便宜,於是乎,大家都買車啦~上週機動車淨增長3萬量,就越來越堵啦

一般下午5點甚至4點多開始,堵車大軍就出現了

嚴重的話到晚上八九點吧

台北高雄這些大城市堵車怎樣?

高雄我不清楚要其他人答,不過台北十年前也會堵車,可是現在基本上都不堵,因為台北捷運太方便了(據說站與站之間的密集度是北京地鐵的三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高雄我不清楚要其他人答,不過台北十年前也會堵車,可是現在基本上都不堵,因為台北捷運太方便了(據說站與站之間的密集度是北京地鐵的三倍)

高雄人來了XD

高雄人喜歡騎機車的機動性~我們的捷運也很方便,只是覺得有點貴~

而且我們不堵 (雖然人多但路也相對大條)

所以我除非去的地方太遠算算油錢時間還有風吹日曬的辛苦覺得坐捷運比較划算才會坐捷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個人覺得,也是很多環境運動傢的觀點:開私家轎車是歷史上最低效率、對浪費能源的一種畸形式的生活方式

話不能這樣講,在一些距離上,汽車是在不塞車前提下最快的移動方式.

而且,轉車轉來轉去效率也未必比較高...

人的移動有一定程度的不規則性, 所以大眾交通工具只能做到某個程度,

在這個程度以上還是需要個人交通工具

環保人士之言,有可聽者亦有不可聽者,宜慎選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話不能這樣講,在一些距離上,汽車是在不塞車前提下最快的移動方式.

而且,轉車轉來轉去效率也未必比較高...

人的移動有一定程度的不規則性, 所以大眾交通工具只能做到某個程度,

在這個程度以上還是需要個人交通工具

環保人士之言,有可聽者亦有不可聽者,宜慎選之.

如果是要兼顧機動性 和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危害 速度又可以接受的話 

我覺得腳踏車是個不錯的選擇 (還可以練身體xd)

但是在高雄把腳踏車當成主要交通工具應該會早死吧

雖然最近流行樂活單車 高雄又有很不賴的單車道規劃

T_T但是我們的空氣品質之差也是有目共睹的喔~

(我想高雄空氣品質差除了因為是工業重鎮,應該也和機車密度全台居冠有很大的關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果是要兼顧機動性 和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危害 速度又可以接受的話 

我覺得腳踏車是個不錯的選擇 (還可以練身體xd)

但是在高雄把腳踏車當成主要交通工具應該會早死吧

雖然最近流行樂活單車 高雄又有很不賴的單車道規劃

T_T但是我們的空氣品質之差也是有目共睹的喔~

(我想高雄空氣品質差除了因為是工業重鎮,應該也和機車密度全台居冠有很大的關係)

人力交通工具當然是最環保的

可是它的實際移動能力和安全性實在有點悲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人力交通工具當然是最環保的

可是它的實際移動能力和安全性實在有點悲劇....

我是就日常通勤來說啦

坦白說如果不是高雄的空氣真的太差了

在車陣裡騎得氣喘吁吁會吸進更多髒空氣

我還蠻樂意慢慢騎腳踏車上學的

即使這是段就連騎機車也要耗上半個小時的路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話不能這樣講,在一些距離上,汽車是在不塞車前提下最快的移動方式.

而且,轉車轉來轉去效率也未必比較高...

人的移動有一定程度的不規則性, 所以大眾交通工具只能做到某個程度,

在這個程度以上還是需要個人交通工具

環保人士之言,有可聽者亦有不可聽者,宜慎選之.

那些環保人士可能是想到了您這樣的顧慮,已經提出了對策,我給您講講……

簡單的說就是盡量發達大衆交通的密集度,比如説增加公交車的頻度、減少捷運車站之間的間隔距離等等。就是將利用個人交通工具的距離減縮到最小,這樣汽車就可以用自行車(臺灣叫腳踏車嗎?)代替。

還有就是改變城市的整體,這好比翻天覆地般的變化。城市會越來越集中,道路上不會有個人車,甚至連現在所謂的車道都沒有。因爲城市的各類功能高密度的集中,徐而代之的則是運輸帶、電梯之類的移動工具……(當然會和現在短距離的電梯有所區別……)

以上是一些專家們的意見……只提供參考……: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那些環保人士可能是想到了您這樣的顧慮,已經提出了對策,我給您講講……

簡單的說就是盡量發達大衆交通的密集度,比如説增加公交車的頻度、減少捷運車站之間的間隔距離等等。就是將利用個人交通工具的距離減縮到最小,這樣汽車就可以用自行車(臺灣叫腳踏車嗎?)代替。

還有就是改變城市的整體,這好比翻天覆地般的變化。城市會越來越集中,道路上不會有個人車,甚至連現在所謂的車道都沒有。因爲城市的各類功能高密度的集中,徐而代之的則是運輸帶、電梯之類的移動工具……(當然會和現在短距離的電梯有所區別……)

以上是一些專家們的意見……只提供參考……:p

輸送帶(運輸帶)我認為是這些裡頭唯一算可行的idea

但是,若需要真正的效率,人體外面還是會需要一個器具包著

原因在於速度,一個有效率的運輸工具,需要一定的速度,

而人類可以安全的上下車的速度不超過2km/h,可以長期承受的加速度不超過1個G

表示停靠站多的話,極速勢必下降,效率也跟著降低

輸送帶可以避開這個問題,因為輸送帶沒有所謂班次,也可以無所謂加速問題

只要有一個機械單體把單一乘客加速到輸送帶的速度,到達目的地時再利用這個單體

離開輸送帶,減速停車就可以了

但是這個系統的建置成本....

老實講,直接想辦法把汽車變環保還比較省事= =

個人交通工具和大眾運輸的差別在於效率

一顆大引擎會比兩顆同樣馬力的小引擎有效率,這是事實

但是強迫目的地具有強大離散性的人類過度使用大眾運輸

會造成效率下降,也是事實

我認為折衷方案在於把會造成污染的能源產生過程集中處理

利用集中處理的高效率,在最小的污染製造最多的能量,再把儲存的能量用於交通工具.

這個交通工具釋放能量的過程必須是低/零污染的.

以現狀來講,電動車就是一個方案.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輸送帶(運輸帶)我認為是這些裡頭唯一算可行的idea

但是,若需要真正的效率,人體外面還是會需要一個器具包著

原因在於速度,一個有效率的運輸工具,需要一定的速度,

而人類可以安全的上下車的速度不超過2km/h,可以長期承受的加速度不超過1個G

表示停靠站多的話,極速勢必下降,效率也跟著降低

輸送帶可以避開這個問題,因為輸送帶沒有所謂班次,也可以無所謂加速問題

只要有一個機械單體把單一乘客加速到輸送帶的速度,到達目的地時再利用這個單體

離開輸送帶,減速停車就可以了

但是這個系統的建置成本....

老實講,直接想辦法把汽車變環保還比較省事= =

個人交通工具和大眾運輸的差別在於效率

一顆大引擎會比兩顆同樣馬力的小引擎有效率,這是事實

但是強迫目的地具有強大離散性的人類過度使用大眾運輸

會造成效率下降,也是事實

我認為折衷方案在於把會造成污染的能源產生過程集中處理

利用集中處理的高效率,在最小的污染製造最多的能量,再把儲存的能量用於交通工具.

這個交通工具釋放能量的過程必須是低/零污染的.

以現狀來講,電動車就是一個方案.

各有各的想法吧…… 那個方案最佳很難説……=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2000萬人口的城市,立交橋又不夠多,停車費又便宜,公交地鐵系統又不夠發達,上班地點離居住地又遠,買車又便宜,於是乎,大家都買車啦~上週機動車淨增長3萬量,就越來越堵啦

一般下午5點甚至4點多開始,堵車大軍就出現了

嚴重的話到晚上八九點吧

台北高雄這些大城市堵車怎樣?

停车费不便宜,除了免费停车的地方,一般停车都是四小时80元左右

地铁涵盖的面积也是挺广的,基本上可以达到路路通

之后可以用公交网络替代

主要是车便宜,大家都买这个东西。

-----------

限制机动车基本上是没什么用的

只要能认真发展公共交通运输,做到公车不会堵就行

(有很多人因为车比较挤,才买车,但北京停车太艰难)

自行车基本上就告别了,一般上下班距离太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現在TW上班族上班大部分是坐公交或地鐵嘛?

大陸這邊的城市就是自己開車多,坐公車少,就堵厲害了

台灣來講機車為大宗,上班方面應該是有地鐵的以地鐵最多

沒地鐵的用機車(機車,摩托車...你們那邊怎麼叫的?)比較多.

因此我們這邊亂停車的問題比塞車嚴重,真正會塞的現在都有(或正在蓋)地鐵了.

嘛,大陸比較大,用汽車確實比較合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說啊,捷運系統就是地鐵啊= =

還有這個男性女性是怎麼分的,和性別無關吧.

地鐵,通常指地下鐵路,亦簡稱為地下鐵,狹義上專指在地底運行為主的城市鐵路系統或捷運系統

台灣的捷運又沒有都在地下

有平面也有高架路段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台灣來講機車為大宗,上班方面應該是有地鐵的以地鐵最多

沒地鐵的用機車(機車,摩托車...你們那邊怎麼叫的?)比較多.

因此我們這邊亂停車的問題比塞車嚴重,真正會塞的現在都有(或正在蓋)地鐵了.

嘛,大陸比較大,用汽車確實比較合理.....

就叫摩托車,現在用電單車比較多,環保

堵車還是說明城市還不成熟

地鐵,通常指地下鐵路,亦簡稱為地下鐵,狹義上專指在地底運行為主的城市鐵路系統或捷運系統

台灣的捷運又沒有都在地下

有平面也有高架路段

呵呵北京的地鐵也不全在地下哦~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peilei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地鐵,通常指地下鐵路,亦簡稱為地下鐵,狹義上專指在地底運行為主的城市鐵路系統或捷運系統

台灣的捷運又沒有都在地下

有平面也有高架路段

你說對了,"狹義上"

問題是,現在就是不是用狹義啊(攤手)

而且你非常可笑的把維基斷章取義了

你引用的這句話,下一句就是

"但廣義上,由於許多此類的系統為了配合修築的環境,可能也會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蓋了都會地區各種地底與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運輸系統"

樓上的,那你來告訴大家好了,怎樣叫有建設性?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vcharng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