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報】專利蟑螂:Patent Troll


Recommended Posts

專利蟑螂[Patent Troll]http://tinyurl.com/289qhxv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近年來多則新聞報導出台灣企業在商業規模越做越大之下,被外國公司向法院提出侵權訴願,指出台灣公司疑似專利侵權。常常瞬間導致台灣企業的商譽在國際上及消費者心目中大大受損,更導致股價下跌、股東權益受損!根據商業周刊第 1062 期的報導發現由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裡去年<2007 年>一百大公司的專利權訴訟案件中,約有五成來自所謂的專利權授權管理公司。因此引發此議題「專利地痞向錢看」,探究問題為:專利地痞如何盯上台灣企業?台灣企業又該如何因應?還有專利地痞是否對社會完全沒有存在價值?

以下為新聞事件之節錄:

專利流氓商業模式與鴻海、群創遭 Mondis 勒索觀察 (2008 年 1 月 5 日經濟日報-英商控侵權鴻海群創股價難看)外電報導鴻海及旗下子公司群創與南韓樂金電子,被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 Mondis Technology Ltd.,在去年 12 月 31 日向德州 Marshall 聯邦法院提請侵權訴願,導致鴻海與群創股價昨日(2008 年 1 月 4 日)雙雙重挫,群創股價甚至跌破百元關卡,以跌停作收,成交量 2.12 萬張,收在 97.7 元。

以下為商業週刊 1062 期報導之節錄:

三大法則應戰,別讓專利地痞盯上~諾基亞、宏達電、倚天都被盯上台灣只要牽涉到技術成分的公司都無法避開這個充滿爭議色彩的趨勢,專利地痞(或專利權授權管理公司)的崛起。據美國專門觀察專利地痞動態的專利地痞追蹤客(Patent Troll Tracker)統計○六到○七年間,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裡一百大公司的專利權訴訟案件中,約有五成來自所謂的專利權授權管理公司,到○七年第四季,這個比重一度拉高到七成,若是單看科技產業,甚至拉高到八成。…….

專利地痞,又有人叫它專利流氓,在歐美,專利界與業界人士,討厭它的,稱之 Patent Troll。學生認為專利地痞是一支具備了強大專業能力的軍隊,正大肆地朝向規模坐大、錢大量湧入但智慧財產管理卻做得不夠紮實的企業侵略、以強大自身勢力與地盤。探究目的為:了解專利地痞如何盯上台灣企業,台灣企業因應方式,還有專利地痞對社會存在價值和意義。

貳、文獻探討

第一節、專利地痞

一、專利地痞定義:

根據 Wikipedia® 所提供的解釋,「專利地痞」這個帶有污衊意味的名稱是由 Intel® 的前任助理法務長 Peter Detkin 所創,他目前是 Intellectual Ventures, LLC 的常務董事 (managing director)。諷刺的是:有些人認為

Intellectual Ventures, LLC 本身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專利地痞。將 patent troll 翻譯為專利地痞的理由是:"troll" 有兩種意義,一是「釣餌」,另一是「北歐傳說中的侏儒或巨人」,但兩種直譯都不合適,因此將其意譯為「擁專利地盤以自重」的專利地痞,兼具輕蔑之意。專利地痞,又有人叫它專利流氓、專利巨魔、專利威脅、專利蟑螂或專利釣魚。在歐美,專利界與業界人士認為它是專門擾亂現有穩定秩序組織,因此討厭它的稱之 Patent Troll。在牛津英文字典中,「troll」這個字充滿負面含義,是民間故事裡,外表醜陋的穴居巨人或侏儒;在大部分曾與他們打過交道的業界人士口中,常伴隨 Patent Troll 出現的形容詞是:「自己不研發製造」、「就是要錢」或是「身受其害」。認為專利地痞即是藉由購買專利權(此專利均由獨立發明人或其他公司)控告其他公司(通常指大肥羊公司)以取得本身利益的專利持有公司。

二、專利地痞商業模式:

周延鵬律師於「虎與狐的智慧」一書中對於侵權訴訟描述:正所謂「做生意就不怕相告、當流氓就不怕殺人」,搞智慧財產的侵權訴訟及權利金追索手段,其實和當流氓沒什麼兩樣,只是它是有文化的合法流氓。專利流氓目的是商業利益,專利流氓也有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運用本身掌握之專利資訊,不論是應用專利授權或是侵權訴訟,都用那流氓般氣質,用購買專利手段,騷擾、威脅與勒索大公司,以取得商業利益。

第二節、因應專利地痞

由於專利地痞自己不研發生產製造,專門透過購買別家公司或個人的專利權以建立自己的專利庫,然後找其他公司要求授權費用,或者是以直接控告侵權以取得賠償、和解金。各家企業開始尋求因應專利地痞的策略,別讓專利地痞盯上,看上自家公司的金錢,造成極大的負荷和損失。

根據商業周刊第 1062 期的報導,提出三大因應法則:

1.開發前先檢索:搞清楚對方籌碼再做評估

資訊會科技法律中心經理顧振豪表示:「專利地痞藉著提出訴訟,拖延產品上市的時機,這就是討厭的地。」導航機自有品牌的神達法務長阮啟殷坦言:「專利地痞運用歐盟邊境保護措施運用的淋漓盡致,貨真的有可能就被扣在海關進不去,因此在專利地痞胃口還沒被養大前,就先去談授權;且在產品開發之前,先做好專利權檢索,避開可能的爭議。」

2.建立專利地圖:加強管控流程與品質數量

長遠來說,加強公司內部對於專利權管理流程與品質數量的提升,才是最基礎的做法。資訊會科技法律中心經理顧振豪認為:「建立自身的專利地圖,費時雖久但是有效,畢竟,專利數量越多,手中有相對應的武器,人家才會越怕你。」

3.研發端即拉進法務:確保產品能最早取得註冊

以散熱產品自有品牌為主的曜越科技,則是從產品研發的開端就把法務拉進來,研發工程師日記必須彙整,專利權法務人員則定期查看,以確保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能在最早期就取得主要市場的專利權註冊。台灣科技專利事務所合夥人廖和信認為:「短期來說,專利地痞對台灣產業帶來的一定是不好的影響,但就長遠來看,加入“有為者亦若是"的行列,或許才是因應之道。」

周延鵬(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提出雖然米佛德認為專利地痞此商業模式可行,是因為他預言,智慧財產將會與房地產及股票一樣,成為資產類別之一,可以走入交易市場,獲取豐厚報酬。姑且不論他們自稱這是「捍衛專利基金」抑或批評者所稱的「專利地痞」,其中殊值我們探討的是專利買賣的風險及經營問題,企業可以此角度進入評估專利地痞以因應疑似侵權被告問題。

專利買賣的風險,主要在於:

1.專利具有程序上及實質上之嚴重瑕疵而被主張無效或不可執行;

2.專利無論有無瑕疵,可以輕易被迴避;

3.專利組合及家族不能涵蓋市場上相應產品、區域及產業活動;

4.專利主張的權利範圍並不能或沒有被商品化或產業化,或商品化成本過高或市

場太小;

5.專利主張的權利範圍,其技術要素、方法及步驟並非唯一必要而不可替代。

這些風險是可以經由專家、專業及工具進行分析、驗證、判斷、評量及控制的,但若捨去專家、專業及方法的協助,而僅憑著主觀情緒、道聽塗說或意氣用事則風險勢必成真。

專利買受人的經營,主要在於:

1.將專利商品化或產業化,並形成市場主要領導者,而且其間須同時輔以專利侵權訴訟及專利授權等手段運用;

2.將專利納入某產業技術標準及專利聯盟,居中主導產業鏈、控制價值鏈及分配供應鏈,以加速形塑市場及其規模;

3.將專利作價投資於新創事業或合資事業實施商品化,換取相當股權,以期資本利得;

4.瞄準付得起巨額損害賠償金的企業,在主要專利市場國家提起或威脅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5.針對專利相應產業的許多活動者,廣泛授權收取權利金;

6.將專利用於交叉授權,用以交換技術或減免權利金支付;

7.將專利再轉賣出去,賺取價差。這些專利的經營模式,涉及不同形態商業、專業及環境條件,是需要各類專家的協助,以及專利買受人自身能力的具備。

學生認為確實做好專利檢索和智慧財產權管理,當面對專利地痞找上門時,才能佔的住腳並正面迎戰,確實對此恐嚇和威脅無以畏懼地抵抗!

第三節、專利地痞的價值

一、一般企業對專利地痞觀點

專利是保護知識產權的利器,曾幾何時,也成為「專利地痞」(Patenttrolls)濫用的手段,更是科技廠商的夢魘之一。例如:知名的「黑莓」(blackberry)無線設備產品受到 NTP 公司的控告,最後以巨額金額和解,幾乎把公司整個停擺。 不少大公司如英特爾、IBM以及蘋果電腦等,都對專利地痞這個問題感到憂心。又如:專利權多如牛毛的英特雷,有可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專利地痞,它有能力(至少在理論上)與全美國的企業打官司,並因此成為創造發明的扼殺者,而非培育者。惠普的發言人克莉斯汀娜.許耐德(Christina Schneider)語重心長

地為矽谷發聲:「他們打算把他們所擁有的專利用在哪些用途,大家都心存疑慮」。更有評論提出(Posted by Mr. Monday,http://mmdays.com/2008/04/09/patent/ )會專利地痞的出現會嚴重造成設計者、經營者、落後者的困擾和消費者的損失。

1.設計者的困境

如果你是一個產品設計者,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就需要非常小心,尤其是品牌公司。因為隨便一下子,你就採到了別人的專利,或者是,你已經知道了一個知名(Well-Known) 的專利,因此你不能這樣子設計。舉例來說,Amazon 的 One-click專利 (雖然現在已經失效),Amazon 拿著它的專利到處恐嚇,因此,作為一個購物網站的設計員,你的網站就不能設計成親切 (user friendly) 的流程,你必須故意把產品設計的難用一點,然後來敝開對方的專利 。因此,設計員必須花更多的心力來避開專利,而不是設計一個好用的產品。或許在現實世界中,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事情,但是,我們不禁要問這是合理的事情嗎?

2.經營者的困境

經營公司的人則是更要提心吊膽,如果沒有更多的人手,或是專業的知識,很容易的,在產品製作上面就會踩上了別人的專利。容我用一句不雅的話來形容: 這就像是你不小心踩到狗屎一樣,事後處理總是特別麻煩。像是 Acer 這麼般大的公司,當然是樹大招風,才剛宣佈要併購倚天,結果專利地痞 Sisvel 就找上門來。 於是,在經營上面的成本又因為我們偉大的專利制度又再度墊高了。

3.落後者的困境

其實,上面那一點還算是小事,比較大的事情是,利用專利的惡性競爭。怎麼說呢? 前面已經說到,專利通常都是財大氣粗的公司所在玩的遊戲,如果今天一家很大的公司,發現了一家比較小的公司,突然有機會想要取代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的話,該如何是好呢? 在科技業,這件事情很簡單,我們用一句很酷的話來說吧: “交給專家來處理吧!" 首先,通常大公司會是領先公司,因此為了保持領先的頭勢,當然是在自己走的路上佈滿了專利。如果小蝦米真的想要撼動大鯨魚,那狀況將會是非常慘烈。(Intel 對決威盛…)而有一種專利特別的狠,就是 Spec。什麼? Spec 可以專利? 是啊,Spec 只是中性名詞,沒人說 Spec 裡面的內容不能專利啊! 所以,一群領先集團,就會為了鞏固自己的利益,開始制定 Spec,制定完以後,跟產業界的其他人說,以後大家都要遵循 Spec 的內容來製造。不過不好意思,因為 Spec 被專利了,所以,你們製造的人,不但要負擔製造的成本,你們還要上繳貢金。因此,我們在許多的產業上面就會看到一堆 Spec 的 Group,借由專利,這些公司可又更鞏固了他們的領先地位。因此,許多為了避開專利的設計人員,又開始絞盡腦汁如何設計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產品。但是,通常來說,一但產業廣泛認同了 Spec 的專利後,通常這件事情就很困難了。這也能夠充分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常常看到,明明是要做同樣的一件事情,日本人自己弄了一套系統、法國人弄了自己一套系統、美國人自己弄了一套系統,中國人也自己弄了一套系統。而市場不夠大的國家,沒辦法自己型成內需的地方,就只好挑一套別人制定的系統,然後開始上繳貢金。所以,牽扯到專利件事情,所涉及的範圍從個人、公司最後到了國家,所以,最終來說,專利的競爭就是國家的競爭。以更高層的意義來說,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

4 消費者的損失

基於以上數點,終端消費者往往會獲得一個介面不太親切,價格比較高的產品;然後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則是技術在整個社會的普及程度變慢了,我們也可以說是社會福利 (Social Welfare) 減低了。而對於財富以及競爭優勢的則是偏向於資源較多的一方,於是按照大前研一的說法,這個制度似乎是把富者變的更加富有了。而專利制度似乎也變成了一種流氓般歛取過路財的行動。

二、專利地痞觀點

以惠普的發言人克莉斯汀娜.許耐德(Christina Schneider)認為專利權多如牛毛的英特雷,有可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專利地痞為觀點代表。現年 47 歲的納森.米佛德(Nathan Myhrvold), 曾任微軟首任技術長,他

所創立的英特雷創投,專門買賣發明專利。 在他搜括了數千個專利權的同時,許多人擔心, 米佛德將成為訴訟領袖,而非創新領袖。英特雷創投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它卻具有更嚴肅的意義——商業模式。英特雷創投公司只買賣一項產品,那就是發明。在空殼公司與保密協定的掩護之下,英特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完成交易,獲取了無數個專利,同時還在搜尋下一個收購目標。米佛德認為,把智慧財產(特別是專利)視為資產是一個新興的趨勢,而個人或公司在未來會投資在智慧財產上,就像他們會把錢投資在房地產或是股票上一樣。其結果是振興創造發明,就像創投家與私募資本造就了美國經濟的驚人成長與無數創新的產生。他說:「我是發明贊助家(invention capitalist)的先驅。」

英特雷創投的基本做為和價值:

1. 吸引明星發明家加入陣營

英特雷邀請了全國最優秀的十位醫師與科學家,在位於華盛頓州貝勒福(Bellevue)的公司總部,進行一整天的腦力激盪,腦力激盪過程經歷了許多次的峰迴路轉,一位英特雷的員工不斷地從電腦中叫出與討論內容相關的文章或是專利文件,並且將這些文件內容投射在牆壁上,讓所有的與會人士參考。在這些專家侃侃而談之際,英特雷的專利律師們(他們當中有許多人都擁有一個科學領域的博士學位)一邊聆聽這些極為專業的意見交流,一邊做筆記與錄音,同時為白板上的手繪圖形拍照。這群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圍坐在會議桌旁,其中包括來自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ies)的物理學家、各大型醫學中心的醫師,以及史丹佛大學生物工程學的博士後研究員。他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在思索一個複雜的問題:外科手術還有多少改進的空間?他們要找的不是循序漸進的改善方法,而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創意,這個創意不僅可以改變全世界,而且毫不令人意外的,可以讓所有參與構思這項創意的人致富。

2. 結合各領域專家分散風險

米佛德認為,英特雷之所以能夠想出許多突破性的創意,就是因為他們結合了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而這種作法鮮少在企業界見到,因為一般企業都將自己的專業視為秘密。英特雷具有兩項引人之處:其一,是我們有機會純粹為了發明,而與一群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份子交換意見,其二是英特雷把想像力轉換成智慧資產的效率,無人能及。

3. 專利基金驅逐專利地痞(不認為自身為專利地痞)

米佛德跟榮格就開始走訪大型科技公司,請他們投資他們口中的「捍衛專利基金」,這名字可說就是「專利地痞驅逐劑」的同義辭。根據幾位熟悉內情的人士說,一開始英特雷希望每家公司投入五千萬美元。英特雷會拿這些錢去買下市場上對他們產生威脅的專利,再授權給投資者使用專利組合中的所有專利,這麼一來便能有效地避免他們陷入智慧財產權訴訟的危險中。

4. 指責大科技公司剽竊發明

在米佛德接受美國(商業週刊)的一系列採訪中,他經常提到這些大型科技公司會「剽竊」發明者的想法。許多大型電腦跟網路公司故意侵犯他人的專利,或者對可能造成的侵權行為視而不見,這對他們來說,早就習以為常。「這些人對免費取得這些創意,視為理所當然,可是他們卻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

5. 行徑秘密不透露公司動向

英特雷用來購買專利的空殼公司,名字都很稀奇古怪,要不是用作家的名字穿鑿附會,譬如史坦貝克罐頭工廠、狄更斯煤礦、吉卜林大人,就是取些充滿了色彩的名字,如天藍交流道、鐵灰伺服器、深藍遠端存取等。英特雷的收購範圍涵蓋許多科技類型,米佛德說,他們的目標是要在五到十種科技領域中買到一定的「關鍵數量」。雖然英特雷不願說明是哪些科技領域,但很明顯的,他們的焦點集中在晶片生產、設計還有電信上。英特雷自己的發明領域則專注在一些近期即可看見收益的生物科技與光學領域,還有極度艱深、甚至很可能看不見回收的領域,譬如超物質、具有特殊電磁特性的工程複合材料,這類材料很可能有助於軍方發展隱形技術。

6. 尋找專利組合的獲利方式

「數量就是力量,」英特雷董事總經理德特金說,當相關科技能夠互相搭配,讓使用者有比較大的空間來運作時,這些專利才比較有吸引力。負責上市計畫的英特雷執行副總裁布蘭特.福瑞(Brent Frei)說,他們有很多方法讓手上握有的專利獲得應有的價值,並且無須涉及官司。英特雷可以將專利買給想將專利商品化的公司,或是成立合資企業、簽屬授權協定。這些都是很棒的方法。米佛德堅決否認英特雷的主要營運收入將會來自於對其他公司提出告訴。「打官司是個絕大的錯誤,」他說這種作法「會是一場災難,讓專利變成一種貨幣。」米佛德比較樂見的未來是他所謂的「侵權文化」將會告終,每家公司會自動自發付出專利使用費。

7. 希望企業願意贊助人們發明

米佛德指出,二十年前軟體製造商——現在這些廠商中,有些人卻藐視專利,面臨同樣尷尬的處境,試圖讓市場尊重著作權。米佛德想像會出現一個產業,願意投資產品創造過程的起始階段。「現在人們認為發明是太缺錢、太不確定、太危險的領域,所以沒有人願意投資,」他說:「但是我們也看到如果你願意提供資金跟專業給缺乏這些資源的領域,那麼好事就會發生了。」

第四節、結論

我想在米佛德眼中,許多大型公司公然侵犯智慧財產權的事實,正意味著他的專利組合還可以榨出更多的錢吧…。或許專利地痞的出現,可加速促進企業對專利的重視,也能增進專利權的市場流動,但對於專利地痞的作為,最終我們只能安慰自己,科技是有無限的可能,或許,我們憑著我們的才智,吸收專利地痞的優點,增加自己的防禦能力,終將能走出不一樣的路。這讓我想起麥克‧克萊頓在侏儸紀公園中的一句名句: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但是,在制度還沒改善之前,一但你進入了一級戰場,你還是要弄髒你的雙手的,宏碁的董事長王振堂就給了最好的建議:「進了廚房,就不要怕熱。」

参、研究方法

本研究希望利用問卷或訪問之方式衡量出文獻探討中的專利地痞觀點與其他因應方式,接著再利用統計檢定和資料整理找出專利地痞是否對企業研發和發展有顯著負向影響,如此便可發現專利地痞的影響力和操作手法為何,尋求出專利地痞可能的風險(如:專利買賣交易風險)和預防手段。企業便可依此發現作為發展專利管理和策略參考方向,當碰到專利地痞找上門時,也能有所準備和因應。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Morris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份是你自己的論文嗎?是的話要注意幾點

內文中有專利地痞和專利流氓的講法,要統一

其次沒有文獻,來源單一不具公信力

大學的作業這樣應該可以,碩士論文不行,要發表的話也是不行的,商業周刊再多數時候並不被認為是一種文獻來源

文中中英參雜也要改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