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純粹的「校園行動」這種東西


Recommended Posts

  如同幾乎所有事情都有著由淺入深的過程般,大多數的行動者也並非天生便有促進校園民主的理念,而是由單一的個案開始關注。比方說,因為髮禁造成自身的不愉快,或是受到教官老師們不講理的打壓,大部分人遇到類似的事情都會隱忍逃避,而偶爾站起身來好好思考並試圖改變的人便漸漸成為了行動者。

  在行動之前不可避免的思考題目是:「是什麼會造成現在令我不舒服的一切?」,各個階段的行動者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答案,老師、教官、校長、甚至是自己周遭的同學,於是行動者有了目標並開始行動,但身處接踵而來的事件中,行動者可能會感到倦怠與灰心,有些人因而退出,而另外一些人則開始抱持「我只要關注校園民主事件就好了,其他我沒有精力去管」。

  很多校園民主的行動者最終會同意,校園民主的癥結點在「文化」,亦即校內整體的共識往往無法凝聚出校園民主的思維,你的敵人不僅僅是老師、教官等人,你身旁的同學、你的父母也不一定會是你的助力,甚至可能成為你的阻力,大多數行動者也都同意,如果同學夠團結,通常可以迫使學校做出某種程度的讓步。

  但「文化」的癥結並不盡然是由校園中孕育出來的,「尊師重道」、「學生只要好好念書」的社會風氣才是形塑了校園文化的關鍵,這並不難理解,因為校園是社會的一部分,其中的成員也都是社會的一份子。而更別說影響不亞於文化的「經濟」了,經濟與文化是控制整個社會的兩大變因,在學校或許你感覺不到經濟的影響,但其卻在文化中若隱若現,比方說「高中要好好讀書才有出息」等,難以分開。

  所以,行動者們,出外看看吧!你所要對抗的根源並非在校園,而是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結構造成的壓迫,我們可以從校園出發,並從自身周遭做起,但是若以為你要對抗的這一切只是校園的某些人甚至某些文化,那就太天真了。而在某些時候,參與校園外面的行動並不一定會壓縮到你處理校園行動的時間,反而可以提昇你的戰力與視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