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對教育體制看法的文章


Recommended Posts

這是對教育體制的看法 (以下對話記憶已模糊 有些只是大概的方向)

前幾天我有一個成績還不錯讀高中的表弟對我說:哥 其實我想讀的是高職的美術科

我驚了一下 對他說你:成績不錯啊 為啥會有這種想法?

我表弟說:我發現高中的課程並不是我想要的

我說:那你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選美科呢?

他說:當時還小 根本不知道有什麼差別 而且大家也希望他讀高中 所以他就讀了

我記得他還說過

如果可以重讀 他一定會選自己喜歡的科系 可是都太晚了

這時讓我想起我同學好像也對我說過類似的話

他說他們其實一點都不喜歡現在就讀的科系

只是當時年小 不知道有多大差別

有的自己亂選 有的交給父母 有的全看成績 其實都很後悔

我這時才驚覺 對吼 國中讀完就叫她們馬上決定未來的體制會不會太快了一點?

有很多人國中階段都還在"玩" 有些人根本都還是小孩子

有些人對未來的教育體制根本一無所知

完全沒有選擇的能力

等到他們成熟了 找到自己的目標了

才發現自己在一個截然不同的體制裡

不關是高中還是高職 我都發現這種現像比比皆是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

可是我覺得

國中讀完就叫她們馬上做出選擇

好像真得太早了一點

※歡迎大家評論 但禁嘴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當初國中畢業我也不想讀高中

所以就跑去讀高職(反正我爸媽是沒差)

讀完三年有感覺高職比較好烤的感覺(不過越來越難了)

但是不管怎樣 高中升的普通大學孩是比科大來的吃香

新聞怎麼報都是台清交成政 台科北科有嗎? (比較少吧!)

或許很多人都在國中就被迫選擇

因為以往都是高中分數高

所以大家也就從分數高的志願開始填下來

考上哪間讀哪間(我想很多人是這樣)

讀一讀才知道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

轉學不是 重考不是

所以就勉強給它讀完

幸運的人會在高三的時候乾脆轉組考大學

不幸運的人就是考到的大學依然是相關科系

也不能說高質好還是高中好

每個都有不同的好處跟壞處

很多人現在不喜歡某件事物

但過了一陣子發現好像也不是那麼嚴重

如果真的很痛苦

還是及早溝通

免得造成遺憾

(好像在亂打=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當初選學校時這問題我也考慮好久,後來還是選了高中。那時所有人都跟我說,妳以前都沒有學過美術美工那方面的科系,萬一以後後悔怎麼辦?

是呀,怎麼辦?如果真的幾乎沒有接觸過,誰不會怕?誰不會茫然?甚至,誰知道自己的興趣?其實,我不怕走錯,但是,走錯的話,我的家庭無法支持我,我沒有謀生能力,萬一走錯,累的不只是我,我還累了我的家人。

我覺得現在的價值觀太偏。大部分孩子從小到大就是很單純的讀書而已,沒什麼機會接觸教科書以外的世界。除了少數幸運的孩子,家長願意從小就帶著他們探索,否則別說國中,到了高中要選大學,依然像是大海裡的孤舟。

很多學校的配課現象很嚴重,藝能科的課都被配掉(我們學校是除了主科之外配光光那種,鄉下學校衝升學率的手段),還有社團.....國中要有社團似乎很困難^o).......偏偏,對弱勢.甚至大多數的學生來說,學校幾乎可以說是他們接觸讀書以外的世界的唯一管道。以前也跟學校老師說過這件事,老師告訴我們,我們要自己去發現自己的專長志向,我試過,但是我能找到的都是書面資料,要真的參與下去,或者親自去看......?家裡寧願告訴我,又不是考不上,念高中吧。

家長的價值觀也是問題。願意讓孩子往其他路發展卻害怕後悔的有,而完全不給孩子機會的家長也不少,我身邊很多同學都是如此,遇上這種家長的話,似乎學校想發展藝能科也會被當掉吧(H)夢想跟現實的平衡點很值得探究[c]

另一方面,最近家裡支持讀高職的也比以往多了不少,也許幾年後又是新的一番風貌了。

沒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只要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麼事就好了,算太多會庸人自擾(就是我)。願意的話,什麼都不怕晚,終身學習是王道啊!!!

哎唷我這小高一好嘴碎(H)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個人是原本想要考美術班,可是父母不準,

又礙於教育體制下,我只好去讀普通高中。

很多人聽到我想要考美術班,當下的反應都是 :

啊??你成績那麼好,最少一定也可以考到前幾所學校啊,去讀美術班多浪費??

最後我還是照大家的想法,照世俗的想法,

選了普通高中。

但是我卻選了一所和父母希望所不同的高中,

我覺得教育體制真的蠻殘忍的。

前三志願的名校,就廣為人歌頌。

剛開始我北星計畫,選了政大附中以後,

甚至我爸還很諷刺的說 : 那樣的爛學校,以後有什麼出息??

可是他根本搞不清楚實際分數等等的情況。

個人只是覺得很難過,也很累。

在很多父母、師長甚至是俗的眼光之中,

打著前三志願名號的學校和其他學校似乎就是差了一大截。

就算僅僅差了一兩分,也一樣。

我覺得教育體制下真的有很多的缺陷,

在國中時期,我綜合活動和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成績都是全校前百分之一,

卻沒有人會在乎這個,

大家只在乎基測考得如何,模擬考考得如何。

甚至不少人在看見我國中的五學期成績單的時候,

居然直接說 : 你成績好在這種爛科目有什麼用??

我對身邊的人毫不避諱得這麼說,面不改色的這麼說,感到鼻酸。

很多時候,綜合活動和藝術與人文兩個領域的課也都會被借走,

很多同學,甚至是其他的主科老師,對這兩個領域的老師們也都很不尊重,

態度很差,都認為他們教的科目就低一階。

我有時候認為我其實這兩個領域的表現都不是最頂尖,

但是我的態度絕對是最尊重,上課絕對是最認真,不會做其他事,

也不會對那兩個領域的老師大小聲。

當看到同學跟主科老師的行為時,

我有時實在是忍不住的捫心自問 : 我們的教育體制是不是生病了??

也有很多明明對這兩個科目,

例如餐飲科、美術科、音樂科、表演藝術科等等的有興趣的同學,

也因為主科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對這些老師們,也是對這些科目的態度而退卻了。

我們的教育,是不是真的病了??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晴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當初我是有想往高職方面走,可是被老師拉去考二基。

我國中的輔導老師都還不錯,常常跟我們說升學方面的事。

(我國三藝能科的課全被拿去上數學....)

而我父母對於上高職這件事也是沒啥差。

只是二基考完,分數到達標準,就去讀高中了。

感覺像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過程呢。

不過既然都選擇了,當然是要繼續走下去囉。

現在高職的分數也越來越高了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們的教育病的很重

例如表演藝術的話...

像魔術啦

花式切牌啦

默劇啦

或contact juggling

很多人會說

練這些沒用

以後往這條路也不好走

不過...試問哪條路很好走呢???

表演或是藝術類的東西

就是因為難走才需要走不是嗎

如果這條道路很平坦很好走的話...

滿街都是街頭藝人

滿街都是藝術家

滿街都是魔術師了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噢 這樣是不對的

我覺得並不是讓他們延後發掘自己的志向...

而是提早給他們線索 予以啟蒙

發掘自己的興趣

而且重點是不論早晚 台灣的教育體制早就敗了

沒辦法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丹麥的教育特色

許多丹麥青年高中畢業後並不急著立刻進大學,而是用一年的時間,透過各種方式來思考人生,可能

是旅遊,也可能是做義工。

丹麥副總經理本特.本特森(Bendt Bendtsen)說:「每個人都有權利根據自己的特殊才能和能力,得

到適合自己的教育。」

許多丹麥父母期望子女「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找到自己的人生。」

現年40 歲的麥克,19 歲時就到銀飾公司「喬治傑生」(George Jensen)做學徒,他平常可以花一個多

月的時間,只為了做出一個手工銀盤。一位記者問他對10 年後的自己有何期望?麥克回答說:「我希

望我就在這兒,做一模一樣的事,因為我可以比現在進步一點點。」

丹麥的小學、中學,經常藉各式各樣的參觀活動,讓孩子了解各行各業的職業特性。

「皇家哥本哈根瓷器」(Royal Copenhangen)公司的藝術指導索倫.尼爾森(Soren Nielsen)說:「很多來這裡的人厭倦讀書,但他們有很棒的藝術天份。」

丹麥各級學校不選模範生,12 歲以下孩子交給父母的「成績單」,上面沒有分數,更沒有排名。事實

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最討

厭的事」、「最擅長的事」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

丹麥學生受過義務教育後,有五成的繼續升學者選讀職校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噢 這樣是不對的

我覺得並不是讓他們延後發掘自己的志向...

而是提早給他們線索 予以啟蒙

發掘自己的興趣

而且重點是不論早晚 台灣的教育體制早就敗了

沒辦法呀.....

這當然是個最好的辦法;-)

不過在國中以前

你問她們有什麼志向或興趣

我想一定會有一票人說 :不知道 = =""

或這是:我要變遊戲神手 之類的話= ='

等長大一點後 社會觀也多了

我想 這樣對他們因該會比較好 ^o)

畢竟國中以前幾乎都還是處於父母的保護之下 [c]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