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其實看到有人在我們這一代套上「草莓族」三個字不免感到氣憤,但會有這樣的稱號並不是沒有理由的。於是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會把我們稱作「草莓族」。

觀點:

   事實上我並不認為問題是直接出現在我們身上,而是間接地反映了現在社會甚至是家庭的現狀。

理由:

   現今的父母實在很疼愛自己的孩子,但過度的呵護反而讓孩子失去太多。往往父母做的總比孩子應做的多,例如許多父母都會幫孩子做作業而讓孩子失去思考如何完成作業的能力。而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又希望孩子做的更多。矛盾出來了:失去了更多的能力又如何做的更多?

負面思考:

     我甚至一度認為他們(支持「草莓族」一說的人)是否是要將一切的責任都歸諸在我們身上而忘了去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責任。難道他們祇會指責別人嗎?當然這樣的思考實在太過負面了,如果硬是要朝這方面鑽的話一定沒完沒了,所以我在此就打住了。

辦法:

   現在的父母--甚至是社會--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與其釣魚給他吃到不如敎他如何釣魚」。父母(和社會)只需要在一旁給予輔助,教導他們方法而不是幫他完成,讓孩子多去思考,將來這些孩子必會對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想法;對眼前的困境有更多的辦法。「草莓族」一詞就不會再出現了。

結論:

   我認為「草莓族」的意義並不是要去批評現在的年輕人對壓力毫無招架之力,而是要提醒我們這樣的現狀讓我們思考如何解決。

後記:

   我認為剛進入這個世界的孩子對任何事都還不懂,而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了。只有學習過後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我希望現在--甚至是將來--的父母不要有太多過度的期盼。絕對不要罵孩子笨!孩子的可能性隨時都會超越我們的。身為一個年輕人、一個學生、一個父母的孩子,我想為自己發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恕刪)

後記:

   我認為剛進入這個世界的孩子對任何事都還不懂,而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了。只有學習過後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我希望現在--甚至是將來--的父母不要有太多過度的期盼。絕對不要罵孩子笨!孩子的可能性隨時都會超越我們的。身為一個年輕人、一個學生、一個父母的孩子,我想為自己發聲。

同意+1

孩子想回饋父母的照顧

但是父母的期望過大

孩子無法達成

這樣的壓力又加倍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你站在父母的角度想

其實很難不把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

這我有思考過...

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不能太過度

當然,過度的分寸很難拿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我有思考過...

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不能太過度

當然,過度的分寸很難拿捏

其實我有想過何謂過度、何謂適量

但似乎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

因為這只是一種「比較」

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有不同的標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幾十年前還稱年輕人為X世代、Y世代之類的,表示難以理解和溝通的新人類。老一輩的人總是瞧不起年輕人,這種情況並不是只有我們這代才發生。

其實我很想知道「草莓族」一詞為什麼是再我們這一代身上出現

過去沒有類似的......稱謂嗎?

其實我有滿多負面的想法

但我不敢斷言任何一種想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我有思考過...

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不能太過度

當然,過度的分寸很難拿捏

你該慶幸你爸爸不是從大陸撤退的老兵,不然他們會覺得沒經歷過槍林彈雨的人很廢= =""

你爸爸那一被年輕時一定被爺爺輩嗆過

其實我很想知道「草莓族」一詞為什麼是再我們這一代身上出現

過去沒有類似的......稱謂嗎?

其實我有滿多負面的想法

但我不敢斷言任何一種想法

不用理那些無謂的稱號,自己做好就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放心啦,老一輩看年輕一輩都覺得很廢

推楚然學長的論點。

我相信就算年輕如我們高中生,在看著年輕於自己的人做事時(比方說學校社團),心中都會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當然這種優越感不是什麼天龍人和賤民的關係,而是一種因為經驗而衍生出的「自信」。

這或許是一種社會通病,雖然我並不知道西方社會是否如此,但單就華人文化而言卻是有此傾向。

至於草莓族真的很草莓嗎?我想,那只是相對於在社會打滾多年的「大人」們而言吧!

我也喜歡龍應台

嘖嘖大丹好久不見,風和日麗你好嗎XD

(偷渡問候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我們都是"海棉族"

就像海綿一樣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

我們吸收了數量龐大的知識

我倒是覺得這個比較適合我們

草莓族??

哼!

看看現在檯面上講話的人都是什麼樣子吧

都是一堆加了過量防腐劑的紅蘋果[外表鮮豔裡面爛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到樓上的最後一句讓我想到這個:

賣柑者言  劉基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剖其中,乾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巿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衒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於子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托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無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託于柑以諷耶?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到樓上的最後一句讓我想到這個:

賣柑者言  劉基

(略) 

純推劉基(H)

草莓族,你們為甚麼不生氣?

(野火集很讚+1)

其實我很想知道「草莓族」一詞為什麼是再我們這一代身上出現

過去沒有類似的......稱謂嗎?

其實我有滿多負面的想法

但我不敢斷言任何一種想法

真的有一篇文章叫做「六、七年級生,你為何不生氣?」

http://goo.gl/6fTP

  但翁董事長所謂草莓族,原意根本並非現在的六、七年級生,而是指當時30歲以下的年輕人,亦即現在的五年級生。他們做爲「後嬰兒潮世代」,不論是價值觀或工作觀,都和先前的世代,出現明顯的裂變。這種現象並非台灣所獨有,當時美國所稱的「X世代」,日本所稱的「新人類」,韓國所稱的「386世代」,跟台灣的「草莓族」一樣,指的都是1960年代出生者,他們所反映的世代差異現象,當時曾在全世界激起熱烈討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