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tine 10 發表於 February 28, 2010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28, 2010 北部浸潤在大雨中,天空蒼茫、陰暗無光,時間凝止,遂凌晨入睡下午醒來卻渾然不覺。可時間仍在體內流動著,器官依舊在衰老,死亡刻在肉體上的分秒從未停過。於是我們必將穿行,這狹長一生。承載著靈魂的肉體必然消散,而靈魂可以被留在人間,成一孤寂或者被供養的花枝。 但有什麼是消失的,實實在在地消失。 近日頻繁進出盆底城市,才剛從那裡抽離,隔一日又要落回去。交通工具都成為移動的鄉愁,一批批人又要回到盛滿憂鬱及混亂的盆內,下次出來,又是過年過節,紅燈籠高掛的時候罷。但我又並非在其中,只是在城市內做小旅行。自身是島嶼,應該是半島,未能完全脫離陸塊成為海島的半生之島。我還需要營養,現在是,以後也是。一個半島在海島上荒行。卻感覺孤獨並非只是自己,這塊土地好像也在喃喃自語著什麼。 舉凡民族國家鄉土人民,心裡總會澎湃。但激昂也不過一時,很快就內斂,自己需要的是安靜沉穩的文字及話語。只要知道根深在哪裡,我想就還有一條歸路、一個歸鄉。 搭捷運,不斷地轉乘,從一個節點移動到下一個節點。到淡水,雨卻停了,連同對岸八里沉浸在冥藍色霧中。石磚路流映著攤販霓虹燈光,螢光綠及桃紅互相交纏,像兩條奇異的蛇纏繞著吐舌信。一旁立著一個廟宇供燃燒紙錢的六角形火爐,上蓋紅橘的頂蓋。火爐有三面對著幽暗的淡水河,另外三面有溫和的柔光,如此一跨就是兩邊兩界,明與暗、生與死。 而行人依舊,卻也稀稀落落。 果然大雨還是減人幾分興致,今遊淡水居然沒有人擠人,路寬敞的有些空虛。路旁廊下幾隻躲雨的狗,讓我想起前陣子在賣場遇見那隻躲雨的貓。一隻毛色黑白相閒的母貓,即使身體幾處給雨弄濕、白毛給踩成黑毛,她走起路來還是典雅,坐姿依然美麗。很親近人,舔幾口我伸出的食指,呼嚕聲起。頭次遇到如此不怕生的貓,隨後的採購中,她亦隨行,直到被店員抱起放至籃子裡。 願她在之後的雨日裡,都有個安身之處。好美麗好優雅的一隻貓。 日日思考自己對於孤獨,對於寂寞的習慣度。若出門在外,只要手機電源未竭,每每都會拿出,發簡訊給誰。然發出去後便會開始後悔,因為心底知道回音甚少。別人並不會想知道,此時此刻,我在世界的一角做了什麼、呼吸怎樣的空氣,甚至是我們從未知道,自己或者對方,可否充分地活過。 捷運駛離,又來一班,可是承載我們的時間,並非是駛離之後又會出現。我握著手機,突然不曉得我握著它的原因何在。同時問著自己,自己可真的習慣一個人生活?這是對未來的自己發出的疑問,若我真的,要作為旅人過客的話。也許我會狠狠地哭泣,接著習慣。這一生所要習慣的事物太多,最先也是被迫習慣的,大概是生命有生有死,且又無常。 「就像我們極力爭回所失去的/即使其他的都在這裡」艾蜜莉的詩,越來越讓我感到想要落淚。是那樣柔和真切,道出許許多多的真實。她表面上避世,實則不然,與孤寂同居的她,更加洞悉現實。她的詩裡有永生、有死亡、有愛、有神性。她是如此堅強的女性。 習慣生命無常、生死同在,自此才能夠平視死亡不感畏懼。我是這樣認為的,因為小時候的自己,曾在半夜想到以後自己將會死去,而放聲大哭。 捷運到站響起聲音,入車廂後落座,聽連串廣播聲起,都是告知人們請勿吸煙飲食等。與台北捷運相反,義大利的地鐵很乾脆,上車僅告知站名,下車亦是,此外吵鬧都是人聲或者未關的車窗外,地鐵行駛聲。同樣有聲音落入耳內,但內容不同。假若走的更遠更多,也許會有更多的不同。 歸途,上堤頂見兩側燈光向後滑去,昏黃閃動,似是我們在攀升,欲飛起。河面靜寂,連流光都消隱下去,黑暗壓下來有如天空裡的大片烏雲。然徹底的黑卻有種安定感,白晝的色彩駁雜,心思難定。就如喜歡黑白相片的那種凝聚力,以及深沉的透視。車內上尉詩人哼著曲,一首美麗的妳,卻有個哀傷的結尾。 濕漉漉的馬路映著各色流光,光與光拼湊出一座地下城,虛幻又模糊,若是醉者,很有可能誤以為那是故鄉,而往地面栽去,撲滿身泥水。 然何其有幸,是清醒著,清醒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