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不面試是怎樣?

之前的12年國教就讓我覺得很不爽了,

現在還搞這種,

讀建中是?

繁星計畫個人認為很不錯,

讓那些高中突然振作的人有個機會,

但是改現在這樣,你以為國中不努力高中奮發圖強的人有多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128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不知道我有沒有解讀錯誤...

照新聞的講法

到時候是分為「考試入學」、「申請入學」和「推薦入學」

考試入學應該不意外,就是指考

這篇的重點就在申請入學和推薦入學

依照新聞

推薦入學是合併"繁星"和"校推"

但以我們班為例

實際上會走這兩條路的人一定也是少數

因為要看在校成績

但如果考學測,依然有個人申請的管道可以走

而且各科系一定也還會保留相當的比例

以建中的能力,學測要表現好並不難

所以說也不會那麼吃虧吧

話說回來

雖然強的人在各種環境都應該要能出頭

但看到現在台灣教育一直在摧殘菁英教育實在很心寒

一堆人總愛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味的崇尚西方

想要把所有高中生弄成齊頭式的白癡

甚至全盤否定菁英教育的存在價值

但哪裡沒有精英教育?

看到最好的,才會知道世界上原來可以這麼好

我念建中兩年半

我相當享受這裡競爭與學習的過程

如果國家繼續這些舉動

我想會是建中的悲哀

以上

個人淺見...

最後...學弟加油~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知道我有沒有解讀錯誤...

照新聞的講法

到時候是分為「考試入學」、「申請入學」和「推薦入學」

考試入學應該不意外,就是指考

這篇的重點就在申請入學和推薦入學

依照新聞

推薦入學是合併"繁星"和"校推"

但以我們班為例

實際上會走這兩條路的人一定也是少數

因為要看在校成績

但如果考學測,依然有個人申請的管道可以走

而且各科系一定也還會保留相當的比例

以建中的能力,學測要表現好並不難

所以說也不會那麼吃虧吧

(恕刪)

是啊

不是還有申請嗎

這樣一個討論串看下來感覺上變成所有人都瞄準學校推薦了= =

申請主要還是看學測成績的嘛

現在只是把校內一兩百(?)的推薦名額減少到跟繁星一樣

但還是有主打學測成績的申請入學啊

還是我也誤解了

原先的學校推薦入學也不用面試所以校內有很多人受到影響?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DeniosC
誤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知道我有沒有解讀錯誤...

照新聞的講法

到時候是分為「考試入學」、「申請入學」和「推薦入學」

考試入學應該不意外,就是指考

這篇的重點就在申請入學和推薦入學

依照新聞

推薦入學是合併"繁星"和"校推"

但以我們班為例

實際上會走這兩條路的人一定也是少數

因為要看在校成績

(恕刪)

本校今年度學校推薦有648筆申請紀錄,數量應該也不少吧?

的確,還是有個人申請與登記分發的部份,

不過我們無法否認校推與繁星對明星高中有程度上的衝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本校今年度學校推薦有648筆申請紀錄,數量應該也不少吧?

的確,還是有個人申請與登記分發的部份,

不過我們無法否認校推與繁星對明星高中有程度上的衝擊。

我記得每個學校推甄人數有限制不是嗎? = =

申請推甄並不是就真的推甄出去吧( 希望拉 XD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記得每個學校推甄人數有限制不是嗎? = =

申請推甄並不是就真的推甄出去吧( 希望拉 XD )

是啊,一個校系可以推3個。

但是我剛剛說的是申請數。

另外真的推出去的大概200位,數量也不少,更別說其他學校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知道我有沒有解讀錯誤...

照新聞的講法

到時候是分為「考試入學」、「申請入學」和「推薦入學」

考試入學應該不意外,就是指考

這篇的重點就在申請入學和推薦入學

依照新聞

推薦入學是合併"繁星"和"校推"

但以我們班為例

實際上會走這兩條路的人一定也是少數

因為要看在校成績

但如果考學測,依然有個人申請的管道可以走

而且各科系一定也還會保留相當的比例

以建中的能力,學測要表現好並不難

所以說也不會那麼吃虧吧

話說回來

雖然強的人在各種環境都應該要能出頭

但看到現在台灣教育一直在摧殘菁英教育實在很心寒

一堆人總愛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味的崇尚西方

想要把所有高中生弄成齊頭式的白癡

甚至全盤否定菁英教育的存在價值

但哪裡沒有精英教育?

看到最好的,才會知道世界上原來可以這麼好

我念建中兩年半

我相當享受這裡競爭與學習的過程

如果國家繼續這些舉動

我想會是建中的悲哀

以上

個人淺見...

最後...學弟加油~

(小離題)

芬蘭教育不崇尚精英教育

而崇尚平等

是否每個人真的都享受到同樣的教育資源

但芬蘭的學生也不笨喔~(PISA名列全球第二)

詳情見:陳之華-沒有資優班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小離題)

芬蘭教育不崇尚精英教育

而崇尚平等

是否每個人真的都享受到同樣的教育資源

但芬蘭的學生也不笨喔~(PISA名列全球第二)

詳情見:陳之華-沒有資優班

文化上是有差異的

尤其是家長們 老闆們

都還沒有認識到這點

你出去應徵絕對學歷佔了很大多數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

他不可能慢慢的觀察你的潛力

學歷絕對是篩選的要件之一

再者學生們自己在無壓力的情況下

我想一定有很大多數沒有心去學習

這是目前台灣的大狀況

我不知道芬蘭的學生笨不笨

我只知道一個國家的教育制度絕對和文化有很大的關聯

在我們想要像他們邁進的同時

得先問問我們自己 準備好了嘛

最後我想講

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沒有壓力的

一味的避免學生在學習時遇到壓力

那出社會呢?

老闆不會給你大過反省的機會

只會把你掃地出門

外面競爭激烈啊

我們該躲在保護傘下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奇怪

繁星跟校推 不是本來就是給學期成績好的人嗎= =

所以繁星校推併在一起有差嗎-...-?

大部分人還是都靠 學測申請 跟指考分發不是嗎- -

有差別,繁星要"很好,頂尖"

如果校推推的是偏門校系,"還不錯"甚至"勉強可以"都有機會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另外,校推是各校頂尖的學生將資料送到各校系,用學測成績篩完後供教授評選。

而繁星則是依照學生在其學校排名的百分比來直接作評選的,我沒搞錯得話,不需要經過學測及教授的把關。(應該也有別的機制,可是相對來說不是那麼『公平』。)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本校今年度學校推薦有648筆申請紀錄,數量應該也不少吧?

的確,還是有個人申請與登記分發的部份,

不過我們無法否認校推與繁星對明星高中有程度上的衝擊。

謝謝數據XD

數量確實不少=P

不過我們班的例子

我個人估計

大概只有四五個會成功透過校推進入大學校系

畢竟大學給的名額不是很多

要擠進好科系也沒那麼容易

但我想再來合併執行,名額或許會增加

對建中的學弟們真的是衝擊

擺明是壓榨國中努力過的學生

學弟加油~~~

(當然很多偏遠地區是真的需要照顧)

只是看到很多學弟發文講得一副只剩校推跟指考

稍稍過來了解一下狀況=P

(小離題)

芬蘭教育不崇尚精英教育

而崇尚平等

是否每個人真的都享受到同樣的教育資源

但芬蘭的學生也不笨喔~(PISA名列全球第二)

詳情見:陳之華-沒有資優班

是阿,他們很好阿

台灣是每位家長都不願讓小孩輸在起跑點

芬蘭是不讓任何一個人落後 (原文怎講我忘了)

但我們在亞洲

看看我們的鄰居,中、日、韓

考試升學同樣很重要

民族的普遍認知與觀念和西方就有落差

拿美國的大學來說

對美國人而言,到高中都是義務教育

但大學並不是人人要去

是有能力、有需要的人才去

進大學就真的很辛苦,因為他是要你學東西

台灣呢?

從宋朝延續下來"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依然很強

還念得來,就要繼續念高中、念大學

甚至到現在人人都有大學念

可能有些人,大學混了四年出來也什麼都沒學到

那這樣也要念?

當然我自己沒上過大學

這樣下定論也有失公正

美國一定也有人的升學是受家裡的壓力.......

不過想想看,如果今天沒有老師逼你,沒有大考給你壓力

你還會想念書嗎?

這裡是台灣

別人的成功不是複製貼上就可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奇怪

繁星跟校推 不是本來就是給學期成績好的人嗎= =

所以繁星校推併在一起有差嗎-...-?

大部分人還是都靠 學測申請 跟指考分發不是嗎- -

名額會變少啊孩子

再者

同樣進大學的實力不一定都相同啊

可能還會越來越差

這影響的層面不只是我們會覺得不公平那麼膚淺

素質是會下降的

現在外頭的社會

大老闆們甚至覺得台灣大學生競爭力不足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名額會變少啊孩子

再者

同樣進大學的實力不一定都相同啊

可能還會越來越差

這影響的層面不只是我們會覺得不公平那麼膚淺

素質是會下降的

現在外頭的社會

大老闆們甚至覺得台灣大學生競爭力不足了

一直以來台灣的教育做得不錯,但僅止於高中。

大學的話,本來就做的不是很好了。

只有醫科、台清EE、bio、IT及一些nature science搬得上檯面。

再安插一些水準低下的學生只會使爛校不變,好校變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一直以來台灣的教育做得不錯,但僅止於高中。

大學的話,本來就做的不是很好了。

只有醫科、台清EE、bio、IT及一些nature science搬得上檯面。

再安插一些水準低下的學生只會使爛校不變,好校變爛。

我必須發表一下我的意見

如果學長有弟妹讀小學,學長就會知道中華民國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教改,先把小學改一改比較實在,根都爛了,談什麼其他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必須發表一下我的意見

如果學長有弟妹讀小學,學長就會知道中華民國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教改,先把小學改一改比較實在,根都爛了,談什麼其他的

傳說中的北京話入侵吧 (笑。

聽說國小的注音 都有兒話韻 (趴。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水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傳說中的北京話入侵吧 (笑。

不是很懂。

上次看到小學數學的除法,

整個被肢解的不成型。

所謂鄉土教育也是過期政治正確下的產物,

我就不相信有誰看得懂或會用閩南語的羅馬拼音。

現在回想,個人覺得國小有用的大概就國語、數學吧。

(以前小學不都考試前幾天才惡補的嗎?讀完幾乎都忘了。不過忘了也好,記一些『巴拉瑪火神祭是哪個族』的知識很沒用)

whatever, 至少國中及高中還算有些樣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必須發表一下我的意見

如果學長有弟妹讀小學,學長就會知道中華民國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教改,先把小學改一改比較實在,根都爛了,談什麼其他的

這件事到底跟教育失敗有什麼關係阿= =

而且我覺得小學的教育沒什麼不好吧= = 至少沒有很多小皇帝吧=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