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李雲迪的進來分享對他的看(想)法吧


Recommended Posts

不過我很喜歡他談蕭邦練習曲的感覺

他音樂會那天第一首曲目是莫札特奏名曲(第幾忘了= =' )

我真的好喜歡

好純潔的感覺說:E

K330

拍子有一丁點難抓

不過他在浪漫時代的詮釋比較好

但是蕭邦圓舞曲可能是他的弱項

蕭邦練習曲流暢很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330

拍子有一丁點難抓

不過他在浪漫時代的詮釋比較好

但是蕭邦圓舞曲可能是他的弱項

蕭邦練習曲流暢很好

想請問你覺得是哪裡難抓。

還有請問這首覺得怎麼樣。

我自己對這首應該不算不熟,

曾經很認真練過,

還蠻想知道彈怎麼樣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基本上, 李雲迪他現在的表現還算不錯喔! 至少開始尋找自己的東西了.

可是在他的 CD 裡面還是找不到他自己的風格, 這是比較可惜的.

另外就是他的技巧, 是好的沒有話說的.

在台灣跟他同輩的, 就拿我學長, 也是李雲迪目前的同學的 嚴俊傑 來說,

我都還是覺得, 技巧還是李雲迪好, 可是內容性嘛.... 他還需要思考的!

不過, 基本上喔, 我覺得最近新興的一些演奏家的 CD, 就只有包裝.

不光是李雲迪, 像是朗朗, Stadtfeld, 都包裝過甚.

不過, 以身處古典音樂界的我們來說,

他們的做法, 對古典樂界來說, 也是一種良性的存在.

畢竟, 在現代流行音樂盛行的時代, 古典音樂也是需要一些大眾化的代言人.

雖然或許有些人會認為, Karajan, Horowitz, Pletnev, Richter 等等已經足以代表,

但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根本就對古典樂界 興趣缺缺.

所以, 怎麼把 古典音樂 變成主流性的 流行音樂,

包裝, 是一個重點, 是一種過程, 更是必要的手段.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基本上, 李雲迪他現在的表現還算不錯喔! 至少開始尋找自己的東西了.

可是在他的 CD 裡面還是找不到他自己的風格, 這是比較可惜的.

另外就是他的技巧, 是好的沒有話說的.

在台灣跟他同輩的, 就拿我學長, 也是李雲迪目前的同學的 嚴俊傑 來說,

我都還是覺得, 技巧還是李雲迪好, 可是內容性嘛.... 他還需要思考的!

不過, 基本上喔, 我覺得最近新興的一些演奏家的 CD, 就只有包裝.

不光是李雲迪, 像是朗朗, Stadtfeld, 都包裝過甚.

不過, 以身處古典音樂界的我們來說,

他們的做法, 對古典樂界來說, 也是一種良性的存在.

畢竟, 在現代流行音樂盛行的時代, 古典音樂也是需要一些大眾化的代言人.

雖然或許有些人會認為, Karajan, Horowitz, Pletnev, Richter 等等已經足以代表,

但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根本就對古典樂界 興趣缺缺.

所以, 怎麼把 古典音樂 變成主流性的 流行音樂,

包裝, 是一個重點, 是一種過程, 更是必要的手段.

那就學李斯特吧

穿的金光閃閃

剛上台就把貴婦迷昏:E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想請問你覺得是哪裡難抓。

還有請問這首覺得怎麼樣。

我自己對這首應該不算不熟,

曾經很認真練過,

還蠻想知道彈怎麼樣的。

我習慣用雙手的其中一邊打拍子

(例如蕭邦圓舞曲:用左手打拍子)

所以那首的左手

是16分音符一拍

沒仔細看會彈比較慢

我把這首三個樂章都練完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習慣用雙手的其中一邊打拍子

(例如蕭邦圓舞曲:用左手打拍子)

所以那首的左手

是16分音符一拍

沒仔細看會彈比較慢

我把這首三個樂章都練完了

我是請問你們覺得李雲迪當天彈怎麼樣(H)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但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根本就對古典樂界 興趣缺缺.

所以, 怎麼把 古典音樂 變成主流性的 流行音樂,

包裝, 是一個重點, 是一種過程, 更是必要的手段.

古典音樂從來就不是主流性的流行音樂,

因為古典音樂的興趣需要從不斷的欣賞與思考去培養,

不會因為買了CD聽個三遍就愛上它的。

古典音樂從來就是音樂家的玩具,

以前雖然是寫給貴族欣賞,寫給君王欣賞,

但多少人聽得懂?

我的重點是,

古典音樂為什麼需要"包裝"成流行樂?

好讓大眾每片CD都購買三個月後退流行?

就算大家都買好了,有人認真在聽嗎?

這樣的確能讓一些音樂家的生活過好一點,

但是卻失去了原本推廣古典音樂的意義。

我會這樣說,因為我有許多同學,

或許會去聽李雲迪彈的鋼琴,

他們用一樣偶像崇拜、要簽名等等,

一般流行音樂的欣賞方式去聽這些音樂,

當然,不是說這樣不好,

但是這樣得不到真正的古典音樂,

但是他們卻不自知,甚至無法了解我的意思。

這樣抹殺了許多原本能使音樂的美好讓大家知道的機會,

而讓大家能了解音樂的美好...卻是我讀音樂的原因。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古典音樂從來就不是主流性的流行音樂,

因為古典音樂的興趣需要從不斷的欣賞與思考去培養,

不會因為買了CD聽個三遍就愛上它的。

這裡我反駁一下....

我相信很多古典愛樂者, 是在不經意的時候, 聽到不經意的曲子, 而愛上古典音樂吧?!...

古典音樂從來就是音樂家的玩具,

以前雖然是寫給貴族欣賞,寫給君王欣賞,

但多少人聽得懂?

古典音樂不是玩具, 它是藝術, 也有人說, 是人性不同的表徵. 很多人說 玩音樂 play music , 不是真的把他拿來玩! 而是讓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就算是寫給貴族寫給君王, 還是有不少人懂得. 不然薩利耶力跟莫札特爲什麼會有同行相忌說?

我的重點是,

古典音樂為什麼需要"包裝"成流行樂?

好讓大眾每片CD都購買三個月後退流行?

就算大家都買好了,有人認真在聽嗎?

這樣的確能讓一些音樂家的生活過好一點,

但是卻失去了原本推廣古典音樂的意義。

可是在這個年代, 古典音樂慢慢的成為很多人不了解的東西, 甚至有某些學校的學生認為是可以 考完就忘 的"東西". 但是我相信, 如果能讓人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對古典音樂產生興趣, 包裝是有他的必要性和變成流行的一種方式.

我會這樣說,因為我有許多同學,

或許會去聽李雲迪彈的鋼琴,

他們用一樣偶像崇拜、要簽名等等,

一般流行音樂的欣賞方式去聽這些音樂,

當然,不是說這樣不好,

但是這樣得不到真正的古典音樂,

但是他們卻不自知,甚至無法了解我的意思。

這樣抹殺了許多原本能使音樂的美好讓大家知道的機會,

而讓大家能了解音樂的美好...卻是我讀音樂的原因。

基本上, 我回台灣聽 Pletnev 或是 Leonskaja 的音樂會時, 我也有找他們簽名.

在簽名的時候或許我有一點點語言上的優勢可以稍微跟他們溝通.

但是在那麼一兩三分鐘的時間裡, 你可以看到一個演奏家的氣度雨特質,

更可以經由這個管道了解他音樂的詮釋, 又何嘗是壞事?

=============================================

基本上, 我自己是科班的學生, 我也看過我們班上同學是怎麼蹂躪古典樂. 我當時也是很心痛, 不知道該怎麼跟他們溝通. 可是, 但是如果換個角度想, 能讓古典以不同的方式融入我們所處的社會, 大眾化些, 不是也是一種好辦法嗎?

我有幾個在演藝界工作的朋友, 都有跟我說過一句話 :

事實上, 流行音樂是架構在古典形式上的, 畢竟, 古典在19 世紀以前都是音樂的主流啊!

所以咧, 我還是堅持.....

對於古典音樂來說, 包裝, 不但重要, 而且是必要.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等等有空再回,

不過我想說的是,

說以前古典音樂是"主流",

還不如說是"正統"。^^

能欣賞古典音樂的人少之又少,

很多人說古典音樂以前是流行音樂,

這是不完全正確的。

以前的流行音樂應該是以前的民族音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裡我反駁一下....

>>我相信很多古典愛樂者, 是在不經意的時候, 聽到不經意的曲子, 而愛上古典音樂吧?!...

呵呵~~似乎不全然是唷!

我是令自己去接納古典音樂的。:)

現代音樂包裝的確過於繁複,

記得前幾天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一位老歌星對現在流行歌曲的看法

"好聽、好唱、好理解"

我想這也許是媒體的關係促使現在群眾對於音樂的整體態度。

古典音樂是得細心去體會的,

也因為當代古典樂是寫給少數人聽的曲子,

各君王均以擁有一個高水準的樂團為榮,

就如巴哈的科登時代。

精美包裝得需顧及其內容的品質,

要不然只會淪落成月餅效應,

落人口舌罷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等等有空再回,

不過我想說的是,

說以前古典音樂是"主流",

還不如說是"正統"。^^

能欣賞古典音樂的人少之又少,

很多人說古典音樂以前是流行音樂,

這是不完全正確的。

以前的流行音樂應該是以前的民族音樂。

史特勞斯?當時很多中產階級爆發戶都會找他寫曲子,

曲子供不應求到讓他找了很多助手來寫曲,讓他過目以後簽個名.

當時他還指揮過千人交響樂團,引來上萬觀眾,

發送他的鬍子立刻被搶購一空,最後還被迫用狗毛魚目混珠.

這不是流行嗎?

李斯特四處巡迴演奏,每到一處都可謂刮起一陣旋風,觀眾屏息凝神,

只為耳聞他傳說中的絕技,連舒曼聽過他的演奏以後,也感嘆他把觀眾玩弄在指掌之中,

每次演奏過後,觀眾紛紛將鮮花與首飾紛紛被扔上台為他喝采,

甚至常有女性觀眾昏倒,人群爭相搶奪他身上的飾物.鈕扣....

這難道不類似於今日流行音樂的技法嗎?

帕格尼尼...他長的比較不帥,我就不多說了xd

總之,音樂僅限於少數族群的時代早在18世紀就結束了,

中產階級無不想與音樂扯上點關係,就算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甚至在20世紀初葉,也尚有許多鋼琴家留有當時"明星"式演奏的習氣

(這部份的技法我就不加贅述)

而在19世紀,古典音樂的確就是"主流"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基本上, 我想說的只是...

我希望古典音樂不是那麼的神聖到只有 願意 或是 領會 的人可以去董去了解.

而真正好的東西, 都需要一個入門. 就比如 : 如果沒有初集的物理, 哪來的相對論?!!

爲什麼流行音樂需要包裝? 因為需要吸引大眾.

那古典音樂呢? 如果有 "適度的" 包裝, 是不是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去欣賞?

音樂本來就不分家, 專輯製作也不分家, 錄製音樂也不分家, 大家都是除了名利要一個 被欣賞的空間 .

那麼, 我們為什麼不藉著這個機會, 把古典音樂介紹給更多的人知道? 縱使他們不會喜歡不懂的欣賞不了解不明白, 但是至少, 藉著這種方式一定會有人注意到古典音樂的啊!!!

讓古典音樂變成流行, 不好嗎?

我的想法, 如此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裡我反駁一下....

>>我相信很多古典愛樂者, 是在不經意的時候, 聽到不經意的曲子, 而愛上古典音樂吧?!...

呵呵~~似乎不全然是唷!

我是令自己去接納古典音樂的。:)

現代音樂包裝的確過於繁複,

記得前幾天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一位老歌星對現在流行歌曲的看法

"好聽、好唱、好理解"

我想這也許是媒體的關係促使現在群眾對於音樂的整體態度。

古典音樂是得細心去體會的,

也因為當代古典樂是寫給少數人聽的曲子,

各君王均以擁有一個高水準的樂團為榮,

就如巴哈的科登時代。

精美包裝得需顧及其內容的品質,

要不然只會淪落成月餅效應,

落人口舌罷了。

當然不全然是啊! 因為每個人對於古典音樂的接受範圍是不一樣的.

可是很多人是這樣子接觸古典音樂的.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來得及回以前...已經多這麼多篇啦...哈!

總括回一下吧,抱歉:p

首先,那個為古典樂瘋狂的年代,

有多少人真的愛聽?

又有多少人只是喜歡那些浪漫派的優美旋律以及演奏家的魅力?

舉個例子,

蕭邦的曲子很多人都只彈出高音旋律,

不說和聲變化,

常常連主副旋律之分都沒有演奏出來,

我卻聽過台下人說"我心都醉了"。

有多少人只聽到"表面"的音樂?

這不是錯,這是入門沒有錯,

但我個人不太認為這樣就是愛聽古典音樂。

我不反對包裝,但我不認為包裝是必要,

因為我覺得夠有內容的東西,

不用其他東西來分散它的美。^^

ps DOMO好久不見....妳對古典音樂了解進步好多啊..呵!

那張拉赫還在聽嗎? :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