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讀通歷史


Recommended Posts

歷史本身,大致上可以分成兩部份:

1. 紀錄

2. 評論

不過,這兩者其實是無法分割的,因為紀錄者使用的文字語言會反映紀錄者對於事件的看法。所謂完全沒有摻雜評論的紀錄,可能只有當代留下的史跡,比方說建築、公文資料、戶籍文件之類。在這點上,西方史學認為這是惡習,需要盡可能的避免(儘管後來也承認這是無法抹除的當代影響,而有「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歷史都是思想史」這類的宣稱出現);中國史學,則明顯偏向實用觀點,也就是所謂的「以古為鏡」,試圖從歷史中取得應變現狀的經驗,因此顯得很重視今古之間的對話,很習慣在史書中加入著書者的個人評價。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孔子編春秋,儘管每個事件只有寥寥數字,卻摻雜了不少孔子的個人價值觀;春秋三傳在標題的選取上亦富於褒貶的含意;到了史記,太史公更是明確的使用「太史公曰」或明或暗的對人物做評,其對於本紀世家列傳的人物分類,摻雜了多少個人評價,自不待言。

我們所讀的歷史,其實是某種史觀,或者意識形態,對這些歷史事件的解讀,而非事件本身。不過反過來,史觀的建立,也都是仰賴著純粹的歷史事件的記載。正如自然科學理論必須仰賴實驗證實,史觀也必須經得起「純粹」的歷史紀錄(比如說當代政府文書,或者戶籍和經濟的統計數據)的檢驗;一些欠缺史實支持的史觀,儘管可能因為政治正確而興盛一時,總是會很容易被推翻。除此之外,某些史觀可能過於「無用」:亦即,若我們基於這種意識形態來討論歷史,那這門學科將會變得毫無意義,或根本不是歷史。以今非古一個很常見的此類問題:在欠缺對過去某個時代的物質與思想型態之前,妄加用我們當代社會的價值觀去對事件以及人物做論斷,而這些論斷又往往是最糟糕的道德論斷;「應」或「不應」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並非歷史意圖討論的事項,最多是做出「若A,則可能引發B,又可能引發C,而B和C的可能性大小又是如何」,然而歷史學家在做這些可能性之研究時,是極端審慎的,因為這有簡化問題以求模型化之虞。

即使如此,卻並不意味著我們在讀歷史時,必定會受某種史觀所主導,而忽視了其他觀點。歷史相較於其他科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其不排斥同時引用多種史觀,多方比較後,對一歷史事件做出評斷。歷史試圖再現過去的事件,但又不是全然的「真實」--如前所述,其中必定摻雜基於當代某種價值觀所作的評論,而這些評論又成為後世史學家研究我們這個時代的題材之一。歷史學試圖做的,是在這之中尋求一個平衡,求得真正能解釋手頭上所有史料的說法。當然,如何蒐集史料,如何連貫各方觀點,又有著方法學上的爭執,這也是各個歷史學門派間的差異之處。

如果閱讀國外的歷史課本,很容易就發現其寫作方式與國內流通的諸多歷史書籍大不相同。國外的歷史書籍,通常會盡力避免論斷性的字句,而只是說「根據當時的記載,習於把A描述成如何,而對B的看法又是如何」諸如此類,告知其論斷乃原始資料而非作者之個人評價,而當時之論斷與實際情形間的差距,又是值得詳加研究的課題。在使用某種史觀,或某個學派的觀察切入點時,亦會明白的寫出此研究方法為何有效,在處理何種問題方面較為擅長,在處理何種問題方面又是弱勢。(當然,著書者畢竟為人,揚長隱短之類宣揚自家學說之舉亦所在多有。)

因此,正確學習歷史的態度,乃是不排斥其複雜、不刻意尋求簡化模型的管道;因為世界原本就複雜,而歷史學的重心在於以現有的殘片建構過去的世界,原本即是複雜甚至不可能有效模型化的。所謂讀通,並非明瞭課本上簡單的「因為A,故有B」的邏輯--此種簡化問題的模型通常本身就違背了歷史研究的方式。相反地,讀通歷史者可能更加無法評斷一件事的前因後果,此種混沌未明的態度卻正巧是歷史學所強調的審慎態度。讀通歷史,即是明瞭我們原本就身處一個繁複地無法全然理解的世界。在評斷我們周遭的事件時,不致單獨只用某一方的價值觀點評價之;或者認知了多種價值觀後,不致於將之區分成敵我高下,而是尋求其共同點,作為對話者,且在此多方觀點中建構一更為完整的對於世界的認知。

參考:《歷史學是一門科學嗎?》by 台大歷史系副教授陳慧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months later...

為什麼不把歷史事件歸納,像社會學那樣,可以像自然律一樣被歸納

比方政府和自然環境對人的壓迫越嚴重的地區,人的宗教信仰就越堅實.

舉反例:中國大陸

再反:因為中國大陸是無神論的共黨統治,打壓一切有威脅性的宗教團體,往往在宗教未成氣候時,就被消滅了.

就像這樣一條條規則慢慢歸納,最終放眼未來,歷史就通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為什麼不把歷史事件歸納,像社會學那樣,可以像自然律一樣被歸納

會過度簡化問題

歷史學家常常批評社會學家這一點

與其說社會學是歸納,不如說是化約

比起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化約過度是很危險的

比方政府和自然環境對人的壓迫越嚴重的地區,人的宗教信仰就越堅實.

舉反例:中國大陸

再反:因為中國大陸是無神論的共黨統治,打壓一切有威脅性的宗教團體,往往在宗教未成氣候時,就被消滅了.

就像這樣一條條規則慢慢歸納,最終放眼未來,歷史就通了.

你有沒有發現你的例子做了太多假設

重點是,歷史學質疑「一條條規則慢慢歸納」這件事情有辦法確實做到

歷史學和社會學之間方法論的激烈爭執不是一天兩天了

雙方的戰爭已經有將近100年的歷史

歷史看待問題的角度和社會學完全不一樣

也很難說這兩種學門的研究方式那種比較好

我建議你看我附的參考資料連結

基本上那篇文章就是一本關於社會學和歷史學間論戰的書(歷史學方面的論點)的導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