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想到__ 10 發表於 June 25,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25, 2009 (已編輯) . 此內容已被編輯, January 30, 2010 ,由 還沒想到__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還沒想到__ 10 發表於 June 25, 2009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25, 2009 (已編輯) . 此內容已被編輯, January 30, 2010 ,由 還沒想到__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還沒想到__ 10 發表於 June 25, 2009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25, 2009 (已編輯) . 此內容已被編輯, January 30, 2010 ,由 還沒想到__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還沒想到__ 10 發表於 June 26, 2009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26, 2009 (已編輯) . 此內容已被編輯, January 30, 2010 ,由 還沒想到__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陳若詰 10 發表於 June 26,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26, 2009 您好我看了這三首,發現你試圖將古典韻味融合到新詩裡但是讀了起來,卻會有些不順也就是這兩者並沒有到<水乳交融>的地步,而是有點刻意化了其實我剛寫詩時,在這個瓶頸困了一陣子一直想該如何拿捏好文言與白話,以及使用古典意像的輕重之差因此以我的經驗,建議你把古典字句放入的程度放少,讓緊繃的意像鬆綁讓讀者讀完一句後沒有逼迫感,一步一步的,慢慢掉入你要創造的情境可以看看這方面的神人鄭愁予的大作,熟析後,你便可以了解這方面的技巧加油!問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還沒想到__ 10 發表於 June 26, 2009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26, 2009 您好我看了這三首,發現你試圖將古典韻味融合到新詩裡但是讀了起來,卻會有些不順也就是這兩者並沒有到<水乳交融>的地步,而是有點刻意化了其實我剛寫詩時,在這個瓶頸困了一陣子一直想該如何拿捏好文言與白話,以及使用古典意像的輕重之差因此以我的經驗,建議你把古典字句放入的程度放少,讓緊繃的意像鬆綁讓讀者讀完一句後沒有逼迫感,一步一步的,慢慢掉入你要創造的情境可以看看這方面的神人鄭愁予的大作,熟析後,你便可以了解這方面的技巧加油!問安 您好。 從剛開始創作到現在,我是一直認為過於白話的詞藻是難以讓讀者心中的意境成形的, 因為白話的辭句過於淺顯,而顯得生疏、沒有情感,所以一直要求自己增加詞量。 到最後自身也有些察覺到過於執意在這方面,且被批評過矯情、華而不實,或是太艱深了。 至第三首時已經是較近期的作品之一了,雖然有稍微改變筆風,可是好像與原本的味道相差不多。 謝謝您的評語,這方面我還需要下很多功夫,我會努力的。 至於鄭愁予老師的作品,常常在國文考卷(考基測前頗為驚人的卷量)上閱覽過, 他的確是很厲害,內容簡明易懂卻含意深遠,那一直是我很嚮往的方向。 謝謝您的建議,我會多多參考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