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莎朗.貝札莉「胡旋舞」(長笛,與北市國)


Recommended Posts

已收錄精華文章

歡迎版眾多多分享各式體悟與介紹 ( 練團 音樂會 國樂營 CD ... ... )

20090801      時任版主:哇!沙米

莎朗.貝札莉「胡旋舞」(長笛,與北市國)

==================================================

胡旋舞 (SACD) / 莎朗.貝札莉 (長笛)

專輯資訊:

【曲目】

鍾耀光:《長笛協奏曲》(長笛與國樂團)

馬水龍:《梆笛協奏曲》(短笛與國樂團)

鍾耀光:《胡旋舞》給長笛與國樂團

古曲:《妝臺秋思》(長笛與小組樂團)

鄧雨賢:《望春風》(長笛與國樂團)(瞿春泉改編)

黃貽鈞:《花好月圓》(長笛與國樂團)(彭修文改編)

==================================================

我個人非常少買古箏以外的唱片,

(更正確地說,這是我擁有的第一張非古箏的唱片)

但是,一看在長笛天后的魅力,

二看在北市國的伴奏,

三看在我非常喜愛的邦協名列其中,

於是6月20在國家音樂廳閔的古典音樂世界,

經不起好友的聳恿下買了這張CD,

花了我五百塊痾痾痾~~~(半星期的生活費去了...)

這張唱片是長笛天后莎朗.貝札莉(Sharon Bezaly)

與臺北市立國樂團合作的一張唱片,

而其中,「胡旋舞」與「長笛協奏曲」,

更是鍾耀光為貝札莉量身打造,

所謂量身打造,

在專輯介紹中就指的是她所擅長的循環換氣被大量使用。

朋友是學交響樂指揮的,

根據他的說法,

長笛的發音時振動的部位很重,

要想循環換氣非常非常地困難,

所以學長笛的多半都不會(去練)循環換氣,

這也是因此這張專輯會一直強調她會循環換氣的原因。

我不是學吹管的啦,

不過國樂社同學學中國笛的,

好像隨便抓一隻來都會循環換氣吼,

那感覺上好像是我們的基本要求 XD

不同的樂器好像功能也滿有差的。

一打開專輯,我先聽的第一首歌是胡旋舞,

感覺上像是因為她不用換氣,

樂曲綿長的樂句似乎無窮無盡,

好像是從頭一直連到尾——

當然,我意思不是說sharon Bezaly沒有做樂句,

而是指這首曲子的風格如此,

除了換板的地方之外,

似乎是一氣呵成,

聽久了會有點好聽到起雞皮疙答的感覺。

聽完胡旋舞後,

很自然地,我先轉到梆協。

國樂團的序奏聲音很乾淨,

應該說,錄音的品質也夠好,

一點都沒有嘈雜的感覺;

Bezaly用短笛吹奏,當主奏一出來時,

心臟差一點就要從我胸口跳出來:

「她是不是把allegretto看成allegro啊!」

這是我聽到的第一個想法,

快、快、快、真得是太快了啊!

但是,「一點都沒有急的感覺!一點點都沒有!」

事實上,後來我聽第二次的時候,

我照著樂曲的拍子打,

的確有比一般的版本(或者陳中申的標準版本)快了一點,

可是並沒有我聽到的、或我想像的快。

Bezaly所詮釋的梆笛協奏曲,

給我的感覺應該是這麼說:

速度雖然稍快於常聽到的版本,

但是她的快主要是輕快、活潑的歡快,

而非急躁的快;

她的快是屬於年輕的、熱情奔放的那一種,

雖然第一次聽時很不習慣,

但是並不會覺得不好聽;

相反地,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如果說陳中申所吹奏的速度,

有著大師的沉穩的話,

Bezaly的速度,

給予的是活力和動感。

而在樂句的處理風格的方面,

她做得不是那種熟悉地

「將氣氛不斷直直往堆疊」的處理方式,

比較抽像地說,

一般聽到的詮釋版本像許多條直線,

不斷地互相堆疊、將氣氛推到最高;

而貝札莉給我感覺比較像圓滑線那樣,

優雅地上揚、收,然後再下一個。

我知道美學的這種東西非常主觀、亦難以論述,

可是不管從什麼角度,

Bezaly的梆協的確是有非常不同於東方風格的特色,

也是一個我滿喜歡的版本。

剛拆了cd來不及細聽,

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不過,

就僅僅看這兩首,

我覺得我花的500塊可以算是值得了: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已收錄精華文章

歡迎版眾多多分享各式體悟 ( 練團 音樂會 國樂營 CD ... ... )

疑?我現在才發現你變成版主了耶 : )

話說北市國下一個樂句演的胡旋舞,

好像找了一個不會循環換氣的長笛來演......

無法想像

(說不定根本就用不到循環換氣噢XDD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