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潑出的淚

是痛心

忠心換失首

再拜南面以就義

學不來從容赴義

灑熱血

換來的卻是

揚人

被摧殘的命運

不獨本朝不共戴天之恨

抑亦貴國除惡未盡之憂

城破之日

寧死

毋降

大家看看是誰吧

好多人看過都想錯="=

害我挺難過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哈哈 ...

是在說 史可法 嗎 ?!

因為您作品中寫道:

不獨本朝不共戴天之恨

抑亦貴國除惡未盡之憂

因為史可法著名作品之一《復多爾袞書》中曾這樣寫著:

「今逆賊未服天誅,諜知卷上西秦,方圖報復。

此不獨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貴國除惡未盡之憂。

伏乞堅同仇之誼,全始終之德;

合師進討,問罪秦中;

共梟逆賊之頭,以泄敷天之憤。

則貴國義聞,炤耀千秋,本朝圖報,惟力是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哈哈 ...

是在說 史可法 嗎 ?!

因為您作品中寫道:

因為史可法著名作品之一《復多爾袞書》中曾這樣寫著:

「今逆賊未服天誅,諜知卷上西秦,方圖報復。

此不獨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貴國除惡未盡之憂。

伏乞堅同仇之誼,全始終之德;

合師進討,問罪秦中;

共梟逆賊之頭,以泄敷天之憤。

則貴國義聞,炤耀千秋,本朝圖報,惟力是視。」

正解

潑出的淚

是痛心

忠心換失首

再拜南面以就義

因為這裡

是想表達

文天祥&史可法是同樣的忠誠之臣

反而被誤會是詠文天祥的

這邊算是本詩的敗筆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南面

赴義

忠心換失首

容易讓人誤會

明亡以後,在南京擁立弘光帝,圖謀恢復。任東閣大學士,掌兵部事。因受到奸臣馬士英排擠,他離南京到江北督師。

清兵五月十日包圍揚州

史可法受命鎮守楊州

清兵於五月二十日攻破揚州

史可法在危城中,與士卒同甘苦,以忠義感奮土氣,並宣告城中:決心“一人當之,不累百姓"

最後自刎

揚州十日

自刎

這些都是史可法生平重要事蹟

多埋一些進入詩中

大家就不會把兩者混淆了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