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大家覺得這期校刊 育才街壹壹零 如何?


Recommended Posts

歐 今天發校刊了

花了兩節課的時間把它解決@@

總覺得

有種快要哭的感覺

不知道為什麼

育才街110 很多地方

讓我看了很感動......

大家覺得呢?

我們班某人:比109好很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50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編月編允編達編發

大部分是這三人做到死的意思xd

是說很多切和串生的專題還有婊學校某些高層婊很大

110,i like it!

不要曝光我的身分囧

這樣就失去了某些閱讀上的樂趣(?)了耶XD

然後你可以直接叫青刊筆記婊人筆記(誤)

110好棒

不過多了分身XD

分身囧

不過把文學獎分開是個自認不錯的做法(茶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們國文老師說

寫的不錯 (除了網咖讓他有點囧XD

不過他也說

其實 校刊需要同學的好文章

找國文科老師 一定會有

但是有時候老師想幫忙

都會被認為過度影響

所以有時候也很灰心@@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期的校刊雖然我目前只差不多閱讀一半

該死的國文老師都不給我看害我沒看完(誤

不過感覺起來真的很不錯

一定要好好看完它

然後看到一堆編X的讓我覺得...哼哼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本校刊花了月某150節公假。

至少兩個月的晚上。(泛指18:00~21:00)

至少兩個月的週休二日(假設一個月有四個週休,每個週休工作12小時)。

總計約500小時Orz...(保守估計)

還是有很多問題。

我不知道大家會怎麼樣吹毛求疵看校刊,

但這本校刊雖然花了很多時間,

用了無數心力,卻依然有許多參差不等的問題。

我們這次做了許多改變。

我承認我109很不會當主編,

而安排校刊內容的方式因襲舊制,

是一些脫離一中生生活的內容,

雖然我試圖要改變什麼,卻還不知道如何改變,

僅止於作了美編,然後就有了失敗的109。

於是我重新思考過一遍。

校刊的定義到底是什麼?該怎麼樣才能編好一本校刊?

校刊的精神到底是什麼?什麼樣的校刊才能代表一中?

於是我參考了大大小小的刊物、各校各類的校刊,

於是擬定了一整系列的作法。

起先是主編的更動。

上學期末我確定要開刀,為了怕會休學之類的,

故將主編一職託與學弟。

學弟在開編輯會議時,讓社員們「腦力激盪」,

各自想出各自想要做的東西。

這算是誤打誤撞的,讓這期校刊沒有了主題。

本來校刊就不需要主題,校刊只需要主體。

它的主體就是一中生。一中。

開刀回來,我接下美編業務,

開始瘋狂趕專題、動工整本校刊的美編。

其實對於一本如育才街的刊物來說,

要有一個全然完整的編輯企劃,實在不可能。

學期初編輯會上,提出了的專題,

在現在你們所見的110中,實際已有了一定的不同。

編者只能邊編邊改,然後拼湊出一本校刊來。

像「青刊筆記」來說,

原本是沒有這樣一個專題的。

這是月某有感於校內許多事情陸續發生,

於是將原來撰寫的「野草莓」專題整個替換掉。

又如「日本學校交流」來說,

它原名是「學校交流」,

本是要做一中與外校(如中正預校)、外國學校之間的交流互動,

但考慮到範圍太廣,無法深入,

加上原本有的稿件都是與日本學校之交流相關,

於是就更此專題為「日本學校交流」。

此外,這次在美編方面有更多的改變。

以往沒有一期育才街的美編是青刊社親自製作的,

都是向印刷廠商幫忙美編(很貴,價格約印刷的2/3)然後間接操作。

這次首度投入InDesign這樣的排版軟體,

完全由本社製作(雖然是有些瑕疵啦),

以及月某大量尋找資料、拍攝照片,

並且使用PhotoShop修圖,

讓這本育才街110有它的獨特風格(說是我的風格我也承認)。

我們將文學獎從校刊中分離出來,

畢竟校刊是要能代表學生的。

而文學並不能代表學生,

青刊社或許負有推廣藝文之使命,

但回到初衷來說,它應該是一個校園媒體,

文學獎只能是附屬品。

總歸而言,這期我們做了以上的改變。

我不會知道你們讀了它你們會怎麼想。

育才街的改變我相信你們都看得到。

回來看這本的封面吧。

吊車正在將育才街掛上這棟樓。

「重建慎思樓」,我們也在「重建育才街」。

這是改變的象徵。

有問題就提出吧。

關於這本校刊,它雖然有了改變,

但它不會是最好的,它需要大家的閱讀和建議,

來促使它成長茁壯。

別忘了校園有如社會的縮影。

而媒體則在社會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而它,育才街,正需要你去評判,

畢竟我們只是高中生,尚未成熟。

祝各位育才街110閱讀愉快。

月華子∕蔡承允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們國文老師說

寫的不錯 (除了網咖讓他有點囧XD

不過他也說

其實 校刊需要同學的好文章

找國文科老師 一定會有

但是有時候老師想幫忙

都會被認為過度影響

所以有時候也很灰心@@

網咖哪裡囧了= =+

好吧,是有點難讓老師接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真的編的很好

當然也因為更貼近了一中

以及大家比較注意的捷運火車站

親身生活過的土地,一定會想了解歷史

知道了歷史,有了感動

這塊土地,前人踏過

想建議以後的青刊可以延續這樣大小

雖然把大家關心的議題作為主軸不難

但相信可以使閱讀率升高

甚至使以後的人力提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