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dne 11 發表於 June 8,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8, 2009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1383講題:社會書寫:一個運動的形成時間:2009.06.13 (六) 14:00-16:30地點:紫藤廬主辦單位:文化研究學會協辦:行人出版社、紫藤文化協會主持人:黃宗儀(台大地理系副教授)與談人:張娟芬(《無彩青春》作者)夏傳位(《塑膠鴉片-─雙卡風暴刷出台灣負債危機》作者)顧玉玲(「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作者)馬躍.比吼(《請問蕃名》系列紀錄片導演)以社會為主題的書寫,通常有強烈的社會關懷與更直接的社會介入。近幾年來,有許多社會運動者以文字或影像來抒發,似乎隱隱然有一種新文類在萌發。這群作家,不在乎可能受到的市場考驗與爭議,憑一股熱情,寫出影響重大但卻乏人關注的事件,例如張娟芬描寫蘇建和案的《無彩青春》、夏傳位描寫卡奴的《塑膠鴉片》、顧玉玲描寫移工的《我們》,馬躍.比吼刻畫原住民的《請問蕃名》系列。透過這些創作者前仆後繼地努力,這樣的作品逐漸受到文化界注意,成為一種新的「社會書寫」。他們的作品不像嚴肅的學術論文、也不像滿是口號的文宣,而會注意到敘事的可讀性、故事的呈現,讓一般讀者慢慢都能接受這樣嚴肅的題材,也跟著關心這些身邊的現象。這些作家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逐漸影響台灣社會。這會是一種新的運動形式嗎?文化研究學會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也聽聽這些創作者/社會運動者怎麼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mo 10 發表於 June 10,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10, 2009 《我們》我沒看過但我想問一個問題對於[移工]這語彙的使用不知是否也有某部份契合了您的價值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